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甲·嘧菌酯与水溶肥料混合使用全程防治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效果示范
1
作者 钟列权 徐蒋来 +1 位作者 李剑峰 王会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44-45,64,共3页
[目的]筛选出更好的药剂组合供杨梅生产选择使用。[方法]选择32.5%苯甲·嘧菌酯SC与11%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混合使用进行以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全程防治效果示范。[结果]该组合对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 [目的]筛选出更好的药剂组合供杨梅生产选择使用。[方法]选择32.5%苯甲·嘧菌酯SC与11%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混合使用进行以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全程防治效果示范。[结果]该组合对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在杨梅谢花后、幼果-硬核期和转色期连续用药3次后,对杨梅白腐病的防效达90.61%,极显著优于农户自防区,同时对杨梅褐斑病、炭疽病等其他病害的综合效果也比较理想,且安全性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杨梅产量和品质、保证食用安全、促进杨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白腐病 苯甲·嘧菌酯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穗分化期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涵 丁文金 +5 位作者 何招亮 侯凡 戴彬凤 钟列权 张海鹏 杨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80,共11页
保障水稻产量是应对全球人口增长以及粮食危机的关键举措之一。水稻穗分化期遭遇高温天气的概率日益增加,并对该区域内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从幼穗形成、花药结构和花粉发育、产量与品质以及对... 保障水稻产量是应对全球人口增长以及粮食危机的关键举措之一。水稻穗分化期遭遇高温天气的概率日益增加,并对该区域内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从幼穗形成、花药结构和花粉发育、产量与品质以及对水稻生理指标、代谢调控机理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穗分化期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并对研究前景作出展望,以期为开展水稻逆境生理研究以及缓解措施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分化期 高温 缓解措施
下载PDF
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与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3
作者 应俊杰 余山红 +5 位作者 方辉 冯永斌 项加青 戴彬凤 明珂 钟列权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259-2265,共7页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将无人机与农药喷雾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植保器械,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起来既便捷又高效,是农业新型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从植保无人机技术应...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将无人机与农药喷雾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植保器械,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应用起来既便捷又高效,是农业新型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从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概况、服务体系现状、可持续发展建议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植保无人机飞防工作体系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由传统模式向专业化、机械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农机农艺融合 社会化服务
下载PDF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被引量:17
4
作者 郑许松 鲁艳辉 +5 位作者 钟列权 黄贤夫 徐法三 姚晓明 徐红星 吕仲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心率均显著低于没有种植香根草的对照田,其中种植了二年香根草的稻田比种植了一年香根草的稻田对螟虫的控制效果更好,丛间距为5、3和1m的二年生香根草条带对早稻的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63.6%、47.5%和69.7%,有效作用距离达到20m以上。在二化螟常年发生较重(85.45头/百丛)的地区,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丛间距4m、行间距50m时,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2%。通过研究明确了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m、行间距50~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二化螟 控制效果 丛间距 作用距离
下载PDF
施肥调节对稻纵卷叶螟发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许松 成丽萍 +5 位作者 王会福 钟列权 刘桂良 钟旭华 田卡 吕仲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19-1624,共6页
以单季稻浙粳88和甬优18为材料,以浙江余姚和临海当地的传统施肥习惯为对照,研究了肥料调节(包括减少氮肥、氮肥后移及氮磷钾协调使用)对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天敌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肥区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捕食性天敌和寄... 以单季稻浙粳88和甬优18为材料,以浙江余姚和临海当地的传统施肥习惯为对照,研究了肥料调节(包括减少氮肥、氮肥后移及氮磷钾协调使用)对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天敌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肥区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捕食性天敌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和对照区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控肥区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种群在水稻分蘖期和穗期较对照显著降低。浙粳88和甬优18的控肥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6.89%和12.68%,产量分别增加9.85%和12.58%,产值分别增加155.1和211.8元·667m-2。该施肥调节方案可有效减少水稻氮肥施用量,同时降低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数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肥 水稻 氮肥 稻纵卷叶螟 产量
下载PDF
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郑许松 钟列权 +6 位作者 王会福 陈方景 成丽萍 徐启强 李阳 钟旭华 吕仲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6-1664,共9页
在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余姚(平原)、临海(丘陵)、龙泉(山区盆地)和景宁(山区梯田)进行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实践。减肥主要包括减少总施氮量、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和优化氮磷钾比例。以浙粳88、甬优18、甬优1540和中浙优2838... 在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余姚(平原)、临海(丘陵)、龙泉(山区盆地)和景宁(山区梯田)进行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实践。减肥主要包括减少总施氮量、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和优化氮磷钾比例。以浙粳88、甬优18、甬优1540和中浙优2838为材料,比较减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肥可以明显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稻飞虱密度、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稻曲病和纹枯病病株率分别平均减轻64.79%、30.57%、14.76%和64.82%。余姚、临海和龙泉3地在平均减施氮肥19.31%和减施磷肥31.80%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平均增加5.88%,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分别提高50.26%、28.93%和44.29%。在景宁的山区梯田稻田减肥略有减产,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降低2.62%;但当增苗20%时增产16.67%,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8.05%。试验证明,稻田减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和降低主要病虫发生,同时还能增产。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的各个稻区都较适应,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减肥控制病虫害 氮肥 病虫害 产量
下载PDF
肥药双减运筹对单季稻病虫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会福 余山红 +1 位作者 钟列权 郑许松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农药减量在当地单季稻条件下的表现,笔者运用控肥技术、生态控制技术与农药减量技术等,并与当地常规管理相比较。结果表明,通过"三控"方案处理后能有效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农药减量在当地单季稻条件下的表现,笔者运用控肥技术、生态控制技术与农药减量技术等,并与当地常规管理相比较。结果表明,通过"三控"方案处理后能有效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防止前期水稻长势过于嫩绿,降低前期病虫害发生概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总之能综合提高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以及增加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因此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三控”施肥 农药减量 病虫害 效益显著
下载PDF
青花菜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会福 钟列权 +1 位作者 余山红 汪恩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7-129,共3页
介绍了青花菜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田间症状、发生特点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为青花菜种植户进一步认识和防治该类病害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茎瘤病 根肿病 根结线虫病 田间症状 发生特点 综合防控
下载PDF
持续控肥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郑许松 田俊策 +2 位作者 钟列权 王会福 吕仲贤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39-1842,共4页
以甬优538为试验对象,在浙江省临海市的单季稻区进行连续3 a的水稻控肥试验,检验其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与当地习惯施肥(对照)相比,控肥处理减少了氮、磷用量,增加了钾用量,且氮肥后移,降低基蘖肥比重,增加穗粒肥... 以甬优538为试验对象,在浙江省临海市的单季稻区进行连续3 a的水稻控肥试验,检验其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与当地习惯施肥(对照)相比,控肥处理减少了氮、磷用量,增加了钾用量,且氮肥后移,降低基蘖肥比重,增加穗粒肥比重。结果表明,控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5.3%~12.6%,同时降低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发生和为害,控肥处理的稻飞虱种群数量、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纹枯病病株率和稻曲病病穗率分别降低26.1%~64.5%、16.0%~66.7%、9.1%~46.1%、7.5%~93.5%。从土壤养分来看,控肥处理第1年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后2年即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 a内始终高于对照。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控肥的持续应用并不会导致稻田肥力降低,稻田系统的土壤养分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且能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控肥 减肥控害 水稻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17%氰氟·二氯喹OD防除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应用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列权 王会福 蒋尚军 《现代农药》 CAS 2016年第5期49-51,共3页
为明确17%氰氟·二氯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效、应用技术,2015年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7%氰氟·二氯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稗草、鸭舌草和节节菜等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氰氟草酯乳油... 为明确17%氰氟·二氯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效、应用技术,2015年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7%氰氟·二氯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稗草、鸭舌草和节节菜等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氰氟草酯乳油、25%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以及人工除草。且其对水稻生长安全。17%氰氟·二氯喹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以255-306 m L/hm^2为宜,适宜施药期为水稻分蘖前期,稗草2-4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氰氟·二氯喹可分散油悬浮剂 直播稻田 杂草 防效 应用技术 安全性
下载PDF
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列权 王会福 +3 位作者 汪恩国 李克才 马池芳 施通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5-879,共5页
田间实时监测与调查表明,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始见期较早,之后病情随生育期推进而不断加重,开花初期、谢花期和角果成熟初期病情发展较快,产量损失率随着茎病株率、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加大,其茎病株率(X1)、病情指数(X2)与产量损失率(... 田间实时监测与调查表明,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始见期较早,之后病情随生育期推进而不断加重,开花初期、谢花期和角果成熟初期病情发展较快,产量损失率随着茎病株率、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加大,其茎病株率(X1)、病情指数(X2)与产量损失率(Y1)关系密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模型分别为:Y1=0.5443302X1-2.3161(n=14,r=0.9860**)、Y1=0.673408X2-1.0164(n=14,r=0.9772**),从而拟定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防治1次的防治指标分别为茎病株率11.8%和病情指数7.6,防治2次的防治指标分别为茎病株率16.8%和病情指数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喷直播 油菜菌核病 产量损失率 病情指数 防治指标
下载PDF
矿物喷淋油绿颖控制水稻主要害虫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会福 钟列权 +1 位作者 占红木 陶维康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害虫抗药性 水稻 喷淋油 控制 矿物 化学农药 稻纵卷叶螟 生态平衡
下载PDF
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列权 沈宣才 +1 位作者 余山红 王会福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865-1866,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效,其药效随用药量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16 d,667 m2施用20%氟苯虫酰胺10 g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为88.2%,与对照药剂40%氯虫·噻虫嗪的综合防效相当,田间表现为速效性较好...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效,其药效随用药量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16 d,667 m2施用20%氟苯虫酰胺10 g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为88.2%,与对照药剂40%氯虫·噻虫嗪的综合防效相当,田间表现为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安全,因此在当前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稻纵卷叶螟 综合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毒死蜱+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会福 钟列权 +1 位作者 谢宝玉 沈益民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471-472,共2页
试验调查结果及田间观察表明,35%毒死蜱+噻嗪酮乳油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 m2用量100 ml、115 ml的总体防效90%左右,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4 d防效仍达83.4%、86.9%),与对比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5%锐劲特悬浮剂40 m... 试验调查结果及田间观察表明,35%毒死蜱+噻嗪酮乳油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 m2用量100 ml、115 ml的总体防效90%左右,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4 d防效仍达83.4%、86.9%),与对比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5%锐劲特悬浮剂40 ml处理的防效相当,明显优于对比药剂40%新农宝乳油100 ml、99%绿颖乳油300 ml的防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噻嗪酮 稻飞虱 防治效果 持效期
下载PDF
四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列权 王会福 余山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428-1429,共2页
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防效,其药效随用药量增加显著上升,每667 m2用量为40 mL时,药后9 d,16 d,25 d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分别为87.7%,96.5%和84.0%,与对照药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 mL的综合防效相当。... 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防效,其药效随用药量增加显著上升,每667 m2用量为40 mL时,药后9 d,16 d,25 d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分别为87.7%,96.5%和84.0%,与对照药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 mL的综合防效相当。四氯虫酰胺不仅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 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 稻纵卷叶螟
下载PDF
“三控”施肥技术在单季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列权 王会福 余山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797-798,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能降低单季稻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有效穗和群体质量,从而增加产量,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每667 m2"三控"处理总施纯氮量、基蘖肥施纯氮量分别为10.275,6.825 kg,比...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能降低单季稻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有效穗和群体质量,从而增加产量,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每667 m2"三控"处理总施纯氮量、基蘖肥施纯氮量分别为10.275,6.825 kg,比常规处理下降20.5%,35.8%;有效穗为12.68万穗,比常规处理增23.2%;产量为632.0 kg,比常规处理增产12.6%,且增收74.9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施肥 “三控”处理 常规处理 效果
下载PDF
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列权 王会福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362-363,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上升,其中每667 m2用药量20 mL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分别为84.4%和91.4%,与对比药剂40%毒死蜱乳剂100 m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 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上升,其中每667 m2用药量20 mL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分别为84.4%和91.4%,与对比药剂40%毒死蜱乳剂100 m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剂10 mL的药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稻纵卷叶螟 杀虫效果 保叶效果
下载PDF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Broccoli Clubroot Disease and and the Sampling Technique
18
作者 钟列权 王会福 余山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2期2715-2719,共5页
[Objectiv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and continuous control ability of broccoli clubroot disease. [Metho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iseased or infected plants was analyzed using the ... [Objectiv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and continuous control ability of broccoli clubroot disease. [Metho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iseased or infected plants was analyzed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fre- quency distribution, aggregation index, m*-m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aylor's pow- er law model. [Result] Th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roccoli plants with clubroot disease tended to be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m'-m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l- ementary composi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seased or infected plants was individual colony, the individuals attracted each other; the disease had obvious dis- ease focus in the field, and the individual colony showed uniform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field. Taylor's power law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individual dis- eased or infected plant with clubroot disease tended to be uniform distribu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On the basis of this, Iwao optimal theoretical sampling model and sequential sampling model were established, namely N =273.954 1/m- 59.698 5, To (N)=0.368 4N±1.926 8√N, respectively, it meant that when surveying N plants, if the ac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exceeded upper bound, the field can be set as control object; if the ac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didn't reach lower bound, it can be set as uncontrol field; if the ac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was between upper bound and lower bound, it should be surveyed continuously until the maximum sample size (mo=0.368 4) appeared, that was, the disease incidence was 15%, so the sampling number should be 684 plants.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had very important instructive meaning for diseas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ccoli clubfoot diseas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optimal theo- retical sampling model Sequential sampling model Sampling number
下载PDF
15%安打防治甘蓝小菜蛾及斜纹夜蛾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列权 李宝福 李克才 《江西植保》 2004年第4期183-185,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蓝的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处于2~3龄高峰期,每667㎡用15%安打SC4000倍液防治一次,能达到理想的防效,持效期达7d以上,对蔬菜安全.
关键词 安打 甘蓝害虫 小菜蛾 斜纹夜蛾 药效试验 安全性
下载PDF
台州市单季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列权 汪恩国 谢宝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185-187,共3页
受当地单季稻感病品种比例高、种植面积大、异地迁入传毒介体白背飞虱迁入峰出现早迁入量大、单季稻移栽期与传毒介体迁入期吻合度高等因素共同影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台州市偏重发生,未来几年有发病流行范围继续扩大、危害程... 受当地单季稻感病品种比例高、种植面积大、异地迁入传毒介体白背飞虱迁入峰出现早迁入量大、单季稻移栽期与传毒介体迁入期吻合度高等因素共同影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台州市偏重发生,未来几年有发病流行范围继续扩大、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趋势。在分析其发病流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试行综合防控措施,以保障单季稻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发生特点 原因 防控对策 浙江台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