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及LRRC4/SDF-1/CXCR4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钟占鹏 吴艳 高彪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1,共6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及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C4蛋白(LRRC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构建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及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C4蛋白(LRRC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构建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3μg/kg)组、LRRC4 siRNA质粒组、空载质粒组、右美托咪定(3μg/kg)+LRRC4 siRNA质粒组;另选12只大鼠只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作为假手术组。大鼠以3μg/kg的右美托咪定和LRRC4 siRNA质粒分组经留置管鞘内给药干预后,检测大鼠疼痛症状,比较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其运动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以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脊髓组织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大鼠脊髓组织LRRC4、SDF-1及CXCR4 mRNA表达水平;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LRRC4/SDF-1/CXC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脊髓组织SOD、GSH-Px、LRRC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PGE_(2)、IL-18和IL-6水平、脊髓组织MDA水平、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右美托咪定+LRRC4 siRNA质粒组分别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坐骨神经运动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脊髓组织SOD、GSH-Px、LRRC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PGE_(2)、IL-18和IL-6水平、脊髓组织MDA水平、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LRRC4 siRNA质粒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脊髓组织SOD、GSH-Px、LRRC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PGE_(2)、IL-18和IL-6水平、脊髓组织MDA水平、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空载质粒组大鼠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上调LRRC4表达,抑制SDF-1/CXCR4信号激活,从而增强坐骨神经阻滞,抵抗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减轻CCI大鼠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C4蛋白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右美托咪定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与间断推注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殷裕雄 耿智隆 钟占鹏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麻醉学 异丙酚 靶控输注 无痛人流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钟占鹏 高彪华 吴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2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残气量(RV)、肺总量(TLC)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庆...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残气量(RV)、肺总量(TLC)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行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麻醉前、麻醉后30 min心功能指标水平,麻醉前、术后1 d肺功能指标,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30 min两组患者MAP、SBP及术后1 d 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 d两组患者RV、TLC、RV/TLC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后30 min两组患者SpO_(2)、HR水平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而言,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具有安全、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的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股骨头置换术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 心肺功能
下载PDF
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优势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艳 钟占鹏 《内江科技》 2022年第7期64-65,75,共3页
目的:探究在神经阻滞麻醉中超声和神经刺激仪两种引导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80例(2021年1月-2021年8月),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由超声引导完成,B组4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 目的:探究在神经阻滞麻醉中超声和神经刺激仪两种引导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80例(2021年1月-2021年8月),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由超声引导完成,B组4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由神经刺激仪器引导完成,通过对比两种引导方法在操作时间(T)、麻醉起效时间(T)、和维持时间(T)及麻醉5min(Ta)、15min(Tb)、25min(Tc)和30min(Td)、60min(Te)这五个时间点疼痛的评分(NRS评分)是否具有差异,同时比较两种引导方法下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进一步评估两种引导方法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优势。结果:A组(超声引导)的在麻醉操作、麻醉起效方面较B组(神经刺激仪引导)用时短(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麻醉后25min(Tc)、30min(Td)、60min(Te)疼痛评分(NRS评分)低于B组,即A组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B组(P<0.05),两组在麻醉5分(Ta)及15min(Tb)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没有出现气胸、局麻药中毒反应、声音嘶哑等并发症,A组(超声引导)有霍纳综合征1例、刺破血管出血1例,没有出现膈神经阻滞;B组(神经刺激仪引导)有霍纳综合征3例、刺破血管出血5例、膈神经阻滞1例;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神经刺激仪引导,尤其是穿刺针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更为明显。结论:超声引导神经下神经阻滞操作简便、用时较少,神经阻滞更完善、起效快、麻醉效果更佳,可降低麻醉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维持时间 麻醉并发症 霍纳综合征 神经刺激仪 上肢手术 声音嘶哑
下载PDF
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5
作者 张军钰 钟占鹏 刘峰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9期154-154,156,共2页
目的该文就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8例。对实验组患者施以内固定手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施... 目的该文就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8例。对实验组患者施以内固定手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施以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不同疗法下的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及康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P<0.05)。结论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外伤踝关节骨折效果理想,对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环磷腺苷葡胺患者围术期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东 耿智隆 +2 位作者 马辉兰 钟占鹏 汪惠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9-710,共2页
体外循环(CPB)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与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器官功能失调有关,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在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2].环磷腺苷葡胺(M-cAMP)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应用M-cAMP可提高心输出量,降低肺和外周血... 体外循环(CPB)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与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器官功能失调有关,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在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2].环磷腺苷葡胺(M-cAMP)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应用M-cAMP可提高心输出量,降低肺和外周血管阻力[3].但M-cAMP对CPB诱发的炎性反应有无作用尚未定论.本研究拟观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M-cAMP患者围术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浓度以及血清肌酸激酶-MB(CK-MB)活性的变化,探讨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M-cAMP对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炎性细胞因子 环磷腺苷葡胺 术中应用 手术患者 围术期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钟占鹏 胡维界 +3 位作者 高彪华 薛小玲 李娜 吴艳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浸润麻醉联合静脉自控麻醉(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30):浸润麻醉加PCIA组(A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浸润麻醉联合静脉自控麻醉(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30):浸润麻醉加PCIA组(A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评价术后不同时点静态与动态VAS评分,并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患肢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术后96h内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用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6~48h静态VAS评分、12~48h动态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时点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NB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且不影响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手术后 镇痛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钟占鹏 吴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83-86,共4页
论证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技术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在进行下肢手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2022年1月-2022年12月),分为实验和对照组进行,每组50人。这项研究将实验组使用超声导引神经阻滞复合全麻,... 论证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技术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在进行下肢手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2022年1月-2022年12月),分为实验和对照组进行,每组50人。这项研究将实验组使用超声导引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以评估两种麻醉方式对麻醉效果的差异及对病人的影响,并与全麻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麻醉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麻醉后比较中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对比麻醉时的镇静评分、苏醒时间、Remifentanil用量和镇痛评分等参数后,与对照组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在患者血液动力学的比较上,实验组的患者在手术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逐步达到正常水平,更为平稳(P<0.05)。结语 运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使患者在麻醉中的生命体征更平稳,并可减少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在术后的发生,保障了围术期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复合全麻 超声引导 下肢手术
下载PDF
腹膜后脂肪肉瘤一例
9
作者 刘玉 郭广敏 +1 位作者 钟占鹏 范娜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86,共1页
患者女,76岁,因"腹部胀痛伴乏力1年余"收住院。查体:全身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可扪及1个约50 cm×20 cm的包块,质硬,界限不清晰,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腹... 患者女,76岁,因"腹部胀痛伴乏力1年余"收住院。查体:全身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可扪及1个约50 cm×20 cm的包块,质硬,界限不清晰,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腹肌无紧张。腹部彩超检查示:腹腔内巨大包块,考虑畸胎瘤,腹腔内脏器因受挤压均显示不完整。腹部增强CT示:腹腔巨大囊实性肿物,病灶包膜完整,囊腔内可见分隔,囊腔内可见水样脂肪样密度影,部分囊腔及囊壁可见多发团块状钙化或骨化影(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腔内脏器 腹部胀痛 腹壁静脉曲张 浅表淋巴结 增强CT 胃肠型 上腹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