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糖水平对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温志平 廖文光 +5 位作者 廖新学 杜志民 阮云军 向定成 钟守澄 钟可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6期85-86,共2页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其中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90例分为对照组,预后较差组90例为观察组,分别...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其中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90例分为对照组,预后较差组90例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糖水平,并分析评价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FIB和葡萄糖(GLU)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FIB和GLU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其含量的高低与发生AMI时的病情、梗死面积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心肌梗死 空腹血糖
下载PDF
门诊糖尿病患者血脂诊治状况分析
2
作者 廖志红 李延兵 +2 位作者 钟可荣 杨吉林 翁建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90-691,共2页
目的 分析门诊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及其诊治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未住过院的糖尿病患者 168例的血脂状况。结果 其中 83 %的患者做过血脂测定。在测过血脂的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在 2 6~ 3 3mmol/L的占 3 8% ,LDL -C≥... 目的 分析门诊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及其诊治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未住过院的糖尿病患者 168例的血脂状况。结果 其中 83 %的患者做过血脂测定。在测过血脂的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在 2 6~ 3 3mmol/L的占 3 8% ,LDL -C≥ 3 4mmol/L的占 3 6%。在LDL -C≥ 3 4mmol/L的患者中未用调脂药物治疗的占 4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1 0mmol/L的占 9% ,这些患者均未因低水平的HDL -C而进行调脂治疗。甘油三酯(TG)在 1 7~ 2 2mmol/L的占 2 0 % ,TG≥ 2 3mmol/L的占 3 6%。在长期用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LDL -C达标 (<2 6mmol/L)的占 40 % ,HDL -C >1mmol/L者占 10 0 % ,TG <1 7mmol/L者占 2 0 %。比较这组患者中伴发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的LDL -C、HDL -C、TG和总胆固醇 (TC)水平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该院门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均经过血脂检查 ,糖尿病患者中LDL -C >2 6mmol/L的占 74%。在LDL -C≥ 3 4mmol/L的患者中近半数未用调脂药物治疗。长期用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LDL -C达标 (<2 6mmol/L)的仅占 40 %。可见 ,糖尿病患者中脂代谢紊乱的教育及其他干预治疗措施仍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代谢紊乱 调脂治疗 门诊治疗 高血压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85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温志平 钟可荣 廖新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8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8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取... 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8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免疫吸附疗法救治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体会
4
作者 卢清朗 钟可荣 吴凤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7期107-108,共2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抗周围神经组织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极重型在数小时至2天发展到四肢瘫,吞咽不能,呼吸麻痹,必须立即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患者死亡率极高,治疗关键是尽可能在短期内抑制自身的免疫反应,
关键词 免疫吸附疗法 综合征 免疫吸附治疗 自身抗体 气管切开 吸附柱 死亡率 重型 患者家属 格林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35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伟娇 钟可荣 +7 位作者 陈月娥 张汉业 谭汉文 刘远芬 钟彩平 曾丽容 林美红 刘丽霞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3-34,4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用预混人胰岛素类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每天速效胰岛素3次注射加基础胰岛素1次注射进行强化...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用预混人胰岛素类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每天速效胰岛素3次注射加基础胰岛素1次注射进行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抵抗(HOMA-IR)程度、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变化、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佳,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P<0.01),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 并发症
下载PDF
诺和锐30与格列美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可荣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年第5期16-17,共2页
将初诊为T2DM的60例病人随机应用诺和锐30和格列美脲治疗12周,结果:两组的FPG和2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诺和锐30组HbA1c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将初诊为T2DM的60例病人随机应用诺和锐30和格列美脲治疗12周,结果:两组的FPG和2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诺和锐30组HbA1c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T2DM初期使用诺和锐30比格列美脲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诺和锐30 格列美脲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51
7
作者 邓洪容 武革 +21 位作者 罗国春 郎江明 林少达 张秀薇 梁干雄 许美伦 林健才 袁琳 李绍清 吴建能 吴永新 曾龙驿 方懿珊 蔡德鸿 欧文新 钟可荣 谢乃强 李路 陈定宇 谭国据 杨华章 翁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6期3257-3261,共5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 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89家三级和二级医院收集T1DM患者的血标本和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临床资料,了解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水平,HbA1... 目的 了解广东省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 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89家三级和二级医院收集T1DM患者的血标本和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临床资料,了解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水平,HbA1c统一在广东省糖尿病防治中心检测.结果 2010年8月6日至2011年5月25日共调查纳入广东省851例T1DM患者.其中男408例,女443例.患者年龄的中位数为29.6岁(20.3 ~41.3岁);发病年龄为25.3岁(15.7 ~35.5岁);病程为3.3年(1.0~7.3年);体质指数(BMI)为19.9 kg/m2(17.9 ~21.8 kg/m2).HbA1c为8.6%(6.9% ~11.0%),234例(27.50%)患者达到相应年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13 ~ 19岁患者、家庭年收入低、未控制饮食和未接受糖尿病教育、病程短的患者血糖控制差.结论 广东省大多数T1DM患者血糖控制未达标,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改善这一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广东省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原文传递
每日2次和3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疗效临床分析
8
作者 钟可荣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年第3期40-41,共2页
为期3个月的随机开放试验,8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2次(早、晚餐前)、3次(早、中、晚餐前)组,观测两组患者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结果:3次组总体血糖水... 为期3个月的随机开放试验,8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2次(早、晚餐前)、3次(早、中、晚餐前)组,观测两组患者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结果:3次组总体血糖水平低于2次组,低血糖事件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次治疗组控制餐后血糖HbA1c更具优势降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门冬胰岛素30 皮下注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