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陈涉起义》浅析(中学教材分析)
- 1
-
-
作者
钟固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7期42-48,共7页
-
文摘
《陈涉起义》是我区新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的课文。它节选自西汉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题目是节选者所加。 陈涉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它在打击地主阶级统治的同时,横扫了奴隶主复辟势力,以自己可歌可泣的英雄行动,有力地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毛主席对农民起义高度评价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
关键词
陈涉
起义
中学教材
戍卒
赵高
农民阶级
奴隶主
陈胜
地主阶级
失期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荀子的《天论》及译文
- 2
-
-
作者
钟固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Z1期17-20,共4页
-
文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署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
关键词
《天论》
荀子
译文
万物
治乱
人妖
政令
小人
天地
阴阳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反对“天命”,提倡变革——荀子《天论》简析
- 3
-
-
作者
钟固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Z1期21-25,共5页
-
文摘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的《天论》是一篇论述“天”和“天人关系”的文章。为适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变革与反变革、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哲学上展开了大道观的论争。《天论》就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总结这场沦争的重要著作。 “天”是不是有意志,有没有一个主宰万物的上帝,这是当时哲学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荀子的《天论》明确提出“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科学地阐明了“天”只是自然现象,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它与人世的吉凶、治乱无关;人应当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控制它、利用它,使它为人类服务。荀子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产生在战国晚期生产和科学比较发展的基础之上,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变革政治的进步要求,有力地批判了维护奴隶制反动统治的“天命”、“畏天”、“天人合一”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天道观。《天论》所阐明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成为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成为当时批判儒家妄图复辟奴隶制的种种反动言行的锐利思想武器。它不仅在哲学上的两条路线斗争中捍卫了唯物主义,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对奴隶主阶级的致命打击,并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制造舆论。
-
关键词
《天论》
制天命
新兴地主阶级
“天”
荀子
奴隶制
奴隶主
天人合
朴素唯物主义
林彪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