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0年广西大新县农村地区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英华 钟姗妹 +4 位作者 韦光武 何新桂 赵艳丽 李虹 梁冰玉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2453-2458,共6页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农村地区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农村地区18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其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体活动情况和食物摄入情况等;通过身体...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农村地区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农村地区18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其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体活动情况和食物摄入情况等;通过身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腰围和血压值,检测研究对象的血糖和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和HDL-C)。比较不同特征居民的MS患病情况,分析MS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该地区成年居民MS患病率为9.8%。男性的MS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肥胖情况、奶及奶制品摄入情况、果汁饮料摄入情况人群的MS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36~59岁和≥60岁(相对于年龄<36岁)、肥胖均为MS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广西大新县农村地区人群的MS患病风险与人口学特征、肥胖、生活行为因素和营养摄入因素有关,为预防和控制MS及其各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应重点关注男性、年龄>35岁和肥胖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 高血糖 中心性肥胖 成年人
下载PDF
龙州县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覃彩 黄智冰 +9 位作者 黄争魁 何洋 黄丽冬 张谊 钟姗妹 李牧 罗通 张容静 叶力 梁冰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 分析广西崇左市龙州县HIV/AIDS患者中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并探讨网络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2021年龙州县报告的HIV/AIDS患者采集血样,通过DNA提取、pol区扩增、测序及序列整理,使用HIV-TRACE筛选最佳基因距离及构建... 目的 分析广西崇左市龙州县HIV/AIDS患者中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并探讨网络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2021年龙州县报告的HIV/AIDS患者采集血样,通过DNA提取、pol区扩增、测序及序列整理,使用HIV-TRACE筛选最佳基因距离及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对分类资料进行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网和高连接度个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到545份研究样本,成功获得361例HIV/AIDS患者的HIV-1 pol区序列。HIV亚型以CRF01_AE(88.09%)为主,其次为CRF07_BC(5.26%)和CRF08_BC(3.88%)。多因素结果显示,无性病史(OR=3.238,95%CI:1.134~10.642)、已婚/同居(OR=1.953,95%CI:1.03~3.758)的患者更容易入网;年龄≥50岁(OR=2.656,95%CI:1.394~5.109)的患者更容易成为该网络的高连接度个体,而高中/中专及以上(OR=0.251,95%CI:0.057~0.784)更不容易成为高连接度个体。结论 2003-2021年,龙州县艾滋病传播的关键人群为年龄≥50岁及低文化程度的患者,当地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人群的治疗和管理及靶向干预,以减少HIV的二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 分子传播网络 高连接度个体
原文传递
广西龙州县男性多性伴人群性行为特征和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谊 何洋 +4 位作者 黄争魁 詹妤婕 刘洁 钟姗妹 梁冰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成年男性多性伴人群的性行为学特征,探讨影响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因素,为今后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农村地区招募男性多性伴人群,获取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成年男性多性伴人群的性行为学特征,探讨影响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因素,为今后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农村地区招募男性多性伴人群,获取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或电子问卷调查,同时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使用Epi Data 3.1软件和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以最近3个月每次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029名农村户籍的男性多性伴者,该人群以壮族(998名)、已婚(781名)、农民(877名)、初中及以下(952名)为主,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84.45%(869名),24.30%(250名)的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高危性行为后HIV检测率9.52%(98名)。HIV、梅毒、HCV的感染率分别为0.29%、4.86%、0.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近1年性伴数≥5个[比值比(OR)=3.32,95%可信区间(CI):1.94~5.69)]和高危行为后进行HIV检测(OR=2.40,95%CI:1.49~3.86)是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促进因素,而选择暗娼上门服务(OR=0.40,95%CI:0.21~0.76)是该人群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广西龙州县男性多性伴人群危险性行为比例较高,需推动该人群正确使用及坚持使用安全套,并提高HIV检测率,以期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性伴 高危性行为 安全套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广西一株HIV-1 CRF01_AE/CRF07_BC独特重组毒株的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菲 梁华悦 +6 位作者 钟姗妹 覃彩 杨垚 梁娜 蒋家晓 梁冰玉 梁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3-569,共7页
目的对一条不能明确亚型的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确定毒株的重组特征及可能来源。方法利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进行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的扩增,获取序列后使用SimPlot软件分析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的重组模式及断点,采用分片段... 目的对一条不能明确亚型的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确定毒株的重组特征及可能来源。方法利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进行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的扩增,获取序列后使用SimPlot软件分析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的重组模式及断点,采用分片段构建ML进化树的方法确认重组断点准确性,绘制重组病毒的基因镶嵌模式图。对各基因片段与相应亚型的全部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构建ML进化树,推测其亲本毒株可能来源。结果扩增及测序后,获得一条长度为8943 bp(HXB2:649~9599)的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断点分析表明,该序列的重组模式是以CRF01AE为骨架插入CRF07BC片段,其中片段Ⅰ、Ⅲ和Ⅴ来自CRF01AE毒株,片段Ⅱ和Ⅳ来自CRF07BC毒株,4个重组断点相对应于HXB2的位置分别为3957、4224、5560和5899。亲本毒株来源分析表明,与片段Ⅰ、Ⅲ和Ⅴ成簇的CRF01AE序列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老挝、越南。片段Ⅱ和Ⅳ则与我国西南地区吸毒人群中的CRF07BC序列聚集。结论获得一株由CRF01AE和CRF07BC重组形成的HIV-1独特重组毒株,其亲本病毒中的CRF01AE可能与东南亚国家的毒株同源,而CRF07BC可能来自我国西南地区的吸毒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 重组 近似全长基因组 系统进化 亲本来源
原文传递
2018年广西崇左边境ART人群HIV-1分子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垚 梁华悦 +6 位作者 钟姗妹 于德蛾 覃彩 杨媛 张菲 梁冰玉 梁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构建广西边境崇左市四个边境县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的本底分子网络并识别重点人群,为当地防控艾滋病进行重点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9月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四个地区进行常规CD4细胞检测的在治HIV... 目的构建广西边境崇左市四个边境县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的本底分子网络并识别重点人群,为当地防控艾滋病进行重点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9月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四个地区进行常规CD4细胞检测的在治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使用HIV-TRACE对研究对象pol区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371例患者的HIV pol区序列,CRF01AE亚型是主要的传播亚型,占85.2%,其次是CRF08BC(6.7%)和CRF07BC(5.4%),CRF5501B、CRF5901B、B、A1和URF亚型散在分布。在371条pol序列中,有191条入网,形成31个包含2~53个序列以上的分子簇,入网率51.5%。农民、男性、壮族、小学文化、有商业性行为史,来自大新县、年龄大于60岁,CD4细胞计数大于500个/μL在入网人群中占比较高。病例来自大新县、龙州县及年龄>60岁的个体节点间的连接度较高。还发现一个CRF08BC亚型高度耐药簇,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 N为主,主要对EFV和NVP产生耐药。结论崇左地区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基因亚型复杂,农村中老年和低文化程度人群传播风险较高,存在高度耐药毒株流行,需重视对该地区的耐药基因序列常规监测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性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分子网络 传播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