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钟姣红 李倩文 +1 位作者 张琼仙 张素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20年6月1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卒中后4周采用患者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率及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抑郁自评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20年6月1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卒中后4周采用患者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率及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抑郁自评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患者出现PS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纳入2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4周出现PSD者95例,发生率为41.13%;PSD组独居、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PHQ-9评分>9分、NIHSS评分>4分、BI评分<60分、SSRS评分<20分比例多于非PSD组(P<0.05);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独居、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NIHSS评分>4分、BI评分<60分、SSRS评分<20分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PSD的危险因素(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PSD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预测模型为P=1/(1+e^((0.537-0.293X_(1)-0.328X_(2)-0.402X_(3)-0.377X_(4)-0.631X_(5)-0.579X_(6))))。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41.13%,独居、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NIHSS评分>4分、BI评分<60分、SSRS评分<20分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PS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 影响因素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基于阶段转变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姣红 刘业花 张素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7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转变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奇偶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6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阶段转...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转变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奇偶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6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阶段转变模型的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实验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基于阶段转变模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功能锻炼和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转变模型 脑梗死 功能锻炼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3种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溢峰 钟姣红 +3 位作者 吴焯鹏 匡光志 杨健胜 李世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1-615,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对85例96椎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行P... 目的比较3种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对85例96椎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行PVP,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3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3例38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组(25例27椎)、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组(27例31椎)。比较3组手术时间、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后凸Cobb角及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组<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5.0±5.6)min vs.(42.2±7.3)min vs.(50.5±5.8)min,P<0.05]。术后3组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P<0.05)。3组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组骨水泥分布均匀情况比其他2组差(P<0.05)。3组间术前后椎体后凸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术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0±1.2)分,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组(3.3±1.2)分,明显低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9±1.0)分(P<0.05),术后6个月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经椎弓根入路和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早期疗效优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PVP由于手术时间更短,操作风险更小,更适用于胸腰段OVC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椎弓根外入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溢峰 谭洁詠 +1 位作者 吴焯鹏 钟姣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2-986,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54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根据手术方式分成2组:经皮组23例,开放组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54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根据手术方式分成2组:经皮组23例,开放组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皮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80.7±10.6)min vs.(106.2±13.7)min,t=-7.401,P=0.000],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放组[(6.7±1.0)cm vs.(8.8±1.5)cm,t=-6.079,P=0.000],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56.3±13.5)ml vs.(197.2±32.0)ml,t=-22.004,P=0.000],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10.4±1.7)d vs.(13.6±2.8)d,t=-5.221,P=0.000]。经皮组23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开放组2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局部皮缘坏死,均延期愈合。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0.253)。54例随访12~19个月,(15.5±2.3)月。术后1周2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经皮组VAS评分中位数明显低于开放组[2.0(2~3)分vs.4.0(3~5)分,Z=-6.023,P=0.000],ODI明显低于开放组[(16.1±1.6)%vs.(18.3±1.7)%,F=22.314,P=0.000];术后3、12个月2组VAS评分、ODI均进一步降低(P均=0.000)。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F=112.018,P=0.000)、后凸Cobb角(F=202.007,P=0.000)均较术前明显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椎体前缘高度:F=0.000,P=0.985;Cobb角:F=0.678,P=0.414)。结论2种方法均能治疗胸腰椎骨折,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症状,但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数字化模型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溢峰 李世浩 +1 位作者 吴焯鹏 钟姣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0-745,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数字化模型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胫骨远端骨折48例资料,其中常规MIPO 27例(常规组),数字化模型辅助MIPO 21... 目的探讨运用数字化模型辅助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胫骨远端骨折48例资料,其中常规MIPO 27例(常规组),数字化模型辅助MIPO 21例(数字组)。数字组术前行胫骨全长CT薄层扫描,并将DICOM格式图像导入Mimics17.0软件,建立数字化模型。通过模拟手术骨折复位内固定,测量骨折块之间的相对位移及钢板、螺钉的尺寸、位置、数量,指导MIPO手术操作。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数字组都建立了个体化的胫骨骨折数字化模型,并可用于模拟手术、获取相关数据指导MIPO手术操作。手术时间数字组<常规组[(61.2±9.4)min vs.(67.5±10.4)min,t=2.174,P=0.035]。术中出血量数字组<常规组[(25.6±8.4)ml vs.(31.4±10.2)ml,t=2.141,P=0.038]。骨折愈合时间数字组<常规组[(15.1±2.4)周vs.(16.8±2.1)周,t=2.659,P=0.011]。根据Johner-Wruhs评价标准,术后3个月疗效数字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根据CT薄层扫描图像可建立精确的数字化模型,用于模拟手术可以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辅助MIPO手术可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早期优良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微创钢板接骨术 数字化模型
下载PDF
三种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溢峰 李朝福 +4 位作者 钟姣红 吴焯鹏 匡光志 杨健胜 李世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的9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数字化模型辅助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组31例(数字组)、单纯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组2...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的9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数字化模型辅助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组31例(数字组)、单纯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组25例(经皮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4例(传统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根据Johner-Wruhs评价标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为数字组<经皮组<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出现3例浅表伤口感染,其余患者未发生早期并发症。三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三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数字组(15.16±2.31)周,经皮组(16.88±2.19)周,传统组(19.45±2.9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3个月时三组间疗效评级数字组>经皮组>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个月和12个月时,三组间疗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过程中,传统组有1例患者进展为骨折畸形愈合,2例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受限,其余患者无其他晚期并发症。[结论]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但数字化模型辅助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疗效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微创接骨板技术 数字化模型
原文传递
数字化辅助与传统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溢峰 余本立 +3 位作者 吴焯鹏 钟姣红 张月琼 劳惠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966,共6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技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8月的73例单节段OVCF患者纳... [目的]评价数字化技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8月的73例单节段OVCF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其中,36例术前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及数据测量,行数字辅助单侧PVP;另外37例行传统PVP。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数字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平均(19.33±4.65)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 d,数字组VAS、ODI、JOA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Cobb角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VP相比,数字化技术辅助PVP可提高胸腰椎经皮椎弓根穿刺的精准性,减少X线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且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数字化模型 精准 经皮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