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NK)G2D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8例和HBV相关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NK)G2D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8例和HBV相关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患者接受肝活检,正常肝组织取自肝血管瘤患者手术获得的肝组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NK细胞和NKG2D+NK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NKG2D m R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KG2D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 HBV携带者NK细胞频率和NKG2D+NK细胞频率分别为(5.1±1.5)%和(3.4±1.1)%,CHB患者分别为(8.5±2.0)%和(12.3±2.1)%,肝衰竭患者分别为(8.8±1.6)%和(19.0±2.4)%,健康人分别为(14.2±2.1)%和(7.5±1.5)%,差异显著(P<0.05);HBV携带者血清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分别为(15.2±3.2)ng/L和(23.0±3.5)ng/L,CHB为(31.5±3.6)ng/L和(52.5±4.0)ng/L,肝衰竭为(60.2±11.0)ng/L和(126.8±30.1)ng/L,健康人为(13.9±4.0)ng/L和(21.1±3.9)ng/L,差异显著(P<0.05);HBV携带者肝组织NKG2D m RNA和NKG2D蛋白水平分别为(0.1±0.0)和(0.0±0.0),CHB为(3.5±0.9)和(1.1±0.2),肝衰竭为(7.0±1.2)和(1.8±0.2),健康肝组织为(0.6±0.2)和(0.3±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NKG2D可能通过NK细胞合成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B等杀伤介质因子发挥效应。不同免疫状态下慢性HBV感染者NKG2D水平存在差异,下调NKG2D表达可能通过抑制NK细胞而改善肝组织免疫损伤。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CHBLF)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与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NK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关系...目的研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CHBLF)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与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NK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诊断为ACHBLF的45例患者作为ACHBLF组、诊断为慢性乙肝(CHB)的58例患者作为CHB组,另取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并测定NK细胞、NKT细胞的含量,采集血清并测定肝功能指标、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ACHBLF组和CHB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及NKT细胞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32(IL-32)、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HBLF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及NKT细胞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HB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DBIL、IBIL、TNF-α、IFN-γ、IL-6、IL-8、IL-32、CCL20、HMGB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HB组(P<0.05);ACHBLF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NKT细胞含量与血清中ALT、AST、γ-GT、TBIL、DBIL、IBIL、TNF-α、IFN-γ、IL-6、IL-8、IL-32、CCL20、HMGB1的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ACHBLF患者外周血中NK与NKT细胞含量的减少与肝功能恶化、炎性反应激活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NK)G2D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8例和HBV相关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患者接受肝活检,正常肝组织取自肝血管瘤患者手术获得的肝组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NK细胞和NKG2D+NK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NKG2D m R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KG2D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 HBV携带者NK细胞频率和NKG2D+NK细胞频率分别为(5.1±1.5)%和(3.4±1.1)%,CHB患者分别为(8.5±2.0)%和(12.3±2.1)%,肝衰竭患者分别为(8.8±1.6)%和(19.0±2.4)%,健康人分别为(14.2±2.1)%和(7.5±1.5)%,差异显著(P<0.05);HBV携带者血清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分别为(15.2±3.2)ng/L和(23.0±3.5)ng/L,CHB为(31.5±3.6)ng/L和(52.5±4.0)ng/L,肝衰竭为(60.2±11.0)ng/L和(126.8±30.1)ng/L,健康人为(13.9±4.0)ng/L和(21.1±3.9)ng/L,差异显著(P<0.05);HBV携带者肝组织NKG2D m RNA和NKG2D蛋白水平分别为(0.1±0.0)和(0.0±0.0),CHB为(3.5±0.9)和(1.1±0.2),肝衰竭为(7.0±1.2)和(1.8±0.2),健康肝组织为(0.6±0.2)和(0.3±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NKG2D可能通过NK细胞合成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B等杀伤介质因子发挥效应。不同免疫状态下慢性HBV感染者NKG2D水平存在差异,下调NKG2D表达可能通过抑制NK细胞而改善肝组织免疫损伤。
文摘目的研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CHBLF)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与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NK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诊断为ACHBLF的45例患者作为ACHBLF组、诊断为慢性乙肝(CHB)的58例患者作为CHB组,另取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并测定NK细胞、NKT细胞的含量,采集血清并测定肝功能指标、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ACHBLF组和CHB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及NKT细胞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32(IL-32)、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HBLF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及NKT细胞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HB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DBIL、IBIL、TNF-α、IFN-γ、IL-6、IL-8、IL-32、CCL20、HMGB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HB组(P<0.05);ACHBLF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NKT细胞含量与血清中ALT、AST、γ-GT、TBIL、DBIL、IBIL、TNF-α、IFN-γ、IL-6、IL-8、IL-32、CCL20、HMGB1的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ACHBLF患者外周血中NK与NKT细胞含量的减少与肝功能恶化、炎性反应激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