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54
1
作者 朱诚 钟宜顺 +2 位作者 郑朝贵 马春梅 李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42,共16页
湖北旧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1362处遗址时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旧石器时代海拔50 ̄500m的遗址数占当时遗址总数的78%,而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71% ̄95%的遗址分布于0 ̄200m的海拔区。该区遗址时空分布变化主要... 湖北旧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1362处遗址时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旧石器时代海拔50 ̄500m的遗址数占当时遗址总数的78%,而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71% ̄95%的遗址分布于0 ̄200m的海拔区。该区遗址时空分布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各时代人类都需要选择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1 ̄2级阶地为生存地点。而全新世以来受区域构造抬升影响,河流下切会形成新河谷,且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侧旁侵蚀与堆积也导致大量新阶地在低海拔区增多。因此,人类为适应河流阶地位置变化的迁徙,导致该省中东部低地区遗址逐渐增多。二是该区人类遗址时空分布变化还受气候条件影响。旧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十堰东北部汉水流域以及荆州西南和荆门以东,从河流地貌发育角度看,该时期遗址分布在较高位置与此时期河流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势区有关。城背溪文化时期原有的旧石器遗址分布区此时的遗址分布寥寥无几,相反,在西南部宜昌附近的长江沿岸却明显增多,并成为该时期一个重要的分布区。大九湖孢粉谱的特征表明,城背溪文化期遗址数只有23处主要与当时处于全新世湿热期降水量较大以及洪水较多有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对应于大九湖孢粉带Ⅳ的中上部,这一阶段总体上气候适宜,是有利于农业文明发展的全新世暖湿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各时代遗址数递增显著,但屈家岭文化时期,原先分布在长江三峡地区的34处大溪文化遗址有32处消失,而在襄樊—荆门—孝感一线以北的较高地势区却猛然增长了近90处,此种变化主要与当时水域范围扩大有关。楚文化时期对应于大九湖孢粉带V,处于全新世温干气候阶段,但当时的温湿条件仍有利于农业耕种,故该时期遗址数骤增至593处。湖北东南部海拔0 ̄50m的湖群区因地势低洼,洪涝严重,所以成为历代遗址分布最少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旧石器至战国时期 考古遗址 河流地貌 孢粉记录 环境演变
下载PDF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 被引量:37
2
作者 朱诚 彭华 +15 位作者 李中轩 张广胜 李兰 俞锦标 朱光耀 欧阳杰 钟宜顺 朱青 周书勤 郑朝贵 周日良 李东 朱雨鸣 吕文 武弘麟 徐龙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32,共12页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发生强烈挤压活动,峡口盆地逐渐隆升。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在构造抬升中,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了对岩体的切割,以及岩体被切割后的崩塌,导致了丹霞地貌的发育。江郎山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依据是其特有的壮观而独特的老年期孤峰—巷谷以及生动而逼真的象形石丹霞地貌特征、独特的地台活化现象与重要的岩石学科学研究意义以及该区特有的重要事件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对江郎山亚峰垂直贯穿于丹霞地貌岩层永康群中辉绿岩脉标本K-Ar法的测年,揭示了当地峡口红层盆地抬升的时代为晚白垩世77.89±2.6MaBP(K2),这也是我国目前丹霞地貌研究中所测得的可靠年代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江郎山 丹霞地貌 地貌发育 地貌成因
下载PDF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诚 彭华 +14 位作者 欧阳杰 张广胜 李兰 俞锦标 朱光耀 李中轩 钟宜顺 朱青 吕文 胡永起 周日良 郑朝贵 吕振荣 胡昶 武弘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7,共9页
方岩丹霞地貌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该单元在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欧亚板块之下,促使大陆边缘地壳重新活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本区构造应力场由晚侏罗世的北西-南东向挤压,转为早白垩世的北东-南西... 方岩丹霞地貌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该单元在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欧亚板块之下,促使大陆边缘地壳重新活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本区构造应力场由晚侏罗世的北西-南东向挤压,转为早白垩世的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发育了永康早白垩世断坳盆地,在盆地中沉积了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地层。中生代晚期永康盆地逐渐隆升,结束了红层沉积,遭受侵蚀,方岩地区丹霞地貌密集围谷、密集方山和廊穴等青年期的地貌特点表明该区大规模的抬升发生在较近的地质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方岩 丹霞地貌 发育年代 成因与特色
下载PDF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类型及其空间组合 被引量:18
4
作者 欧阳杰 朱诚 +14 位作者 彭华 俞锦标 李兰 周日良 张广胜 朱光耀 李中轩 钟宜顺 朱青 吕文 胡永起 郑朝贵 吕振荣 胡昶 武弘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9-356,共8页
浙江方岩突出的丹霞地貌类型有围谷、方山、峰丛、石柱和凹槽等,它们的空间组合沿着北西—南东方向有规律的排列:西北部五峰书院一带的凹槽和岩穴发育典型,中部鸡鸣峰、桃花峰等处分布有大量的新鲜崩积石,东南部石鼓寮的石鼓、石柱尤为... 浙江方岩突出的丹霞地貌类型有围谷、方山、峰丛、石柱和凹槽等,它们的空间组合沿着北西—南东方向有规律的排列:西北部五峰书院一带的凹槽和岩穴发育典型,中部鸡鸣峰、桃花峰等处分布有大量的新鲜崩积石,东南部石鼓寮的石鼓、石柱尤为突出,在峰丛与平原交汇的东、南和西三侧被围谷所环绕。这种组合体现了随着构造隆升,在以外力作用为主的不断"雕塑"下,丹霞地貌的发育一般经历了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侵蚀搬运,完成地貌循环侵蚀的过程,期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它们主要发育于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组(K1f)冲积扇—扇前辫状河相岩层中。其中,岩性的差异风化规律和辫状河相沉积的特点,可以通过对三个样点的实验数据分析加以证实。方岩丹霞地貌是在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区中"青年期"类型的突出代表,符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中具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科学价值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方岩 丹霞地貌 方岩组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TETRA专用无线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霄彬 魏奇 +3 位作者 费汉明 钟宜顺 郭长青 付思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11期46-48,52,共4页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需求,在基于IP的TETRA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基础上提出了专用无线通信网络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其系统结构及相关软件的设计,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高密度、高效运营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专用无线通信 陆地集群无线通信 网络管理系统
下载PDF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朱诚 彭华 +15 位作者 李中轩 张广胜 李兰 俞锦标 朱光耀 欧阳杰 钟宜顺 朱青 周书勤 郑朝贵 周日良 李东 朱雨鸣 吕文 武弘麟 徐龙生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5期615-630,共16页
Jianglang Mountain is situated at the transitional zone of South China fold-system, Jiangshan-Shaoxing deep fracture zone and Baoan-Xiakou-Zhangcun fracture zone. The forming of the Xiakou basin was attributed to the ... Jianglang Mountain is situated at the transitional zone of South China fold-system, Jiangshan-Shaoxing deep fracture zone and Baoan-Xiakou-Zhangcun fracture zone. The forming of the Xiakou basin was attributed to the pull-apart fault depression by the above fractures in earlier Cretaceous, afterward, series deposits such as Guantou formation (K1g), Chaochuan formation (K1c) and Fangyan formation (K1f) which belong to Yongkang group, the lower Cretaceous layer accumulated in the Xiakou basin. In late Cretaceous, the above fractures occurred to extrude and the basin began to uplift, meanwhile, amounts of tension fissures and joints were produced since Cenozoic, which accelerated water-dicing into bed-rock. Consequently, landform-building processing: weathering, eroding and collapsing etc. were prevalent as finally to develop the so-called Danxia landform. The Jianglang Mountain landscape zone of the Danxia landform to apply for world natural relics are relying on unique and unparalleled peak, sky-split valley with vivid stones and reviving of platform. What is more, there is significance of study at lithology, stratigraphy and paleo-biology. According to dating for specimen of ophitic vein through-crossing the Yongkang group of Yafeng Peak by K-Ar method, this article revealed the uplift age of red-bed basin to be 77.89±2.6 MaBP (K2) i.e. late Cretaceous, and it is the first chronological datum of Danxia landform research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EJIANG Jianglang Mountain Danxia landform landform development landform genesis
下载PDF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类型及其空间组合(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杰 朱诚 +15 位作者 彭华 俞锦标 李兰 周日良 张广胜 朱光耀 李中轩 钟宜顺 朱青 吕文 胡永起 郑朝贵 吕振荣 胡昶 武弘麟 徐龙生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The prominent types of Danxia landform in Fangyan include enclosed valleys, mesas, peaks, stone columns and grooves etc. Their spatial combinations have regular configurations along the northwest–southeast direction:... The prominent types of Danxia landform in Fangyan include enclosed valleys, mesas, peaks, stone columns and grooves etc. Their spatial combinations have regular configurations along the northwest–southeast direction: typical grooves and cave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Wufengshuyuan mainly; abundant fresh collapsed stones may be observed in central Jimingfeng and Taohuafeng; stone drums and stone columns are in the southeastern Shiguliao particularly; enclosed valleys are encircling joints of peaks and plains from three directions east, west, and south. Their spatial combinations reflect that the developments of Danxia landform have undergone stages of geomorphic cyclical erosion in the form of weathering, collapse, transportation, sediment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together with the "sculpture" of external forces mainly as tectonic uplift. The picturesque Danxia landform began its formation at that point. Danxia landform developed mainly in the strata of Fangyan Formation (K1f) caused by the alluvial fan-braided river phase of anterior fan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Regular patterns of weathering of stones and features of braided alluvial phase sediments may be verified by the analysis of three groups of experimental data. Danxia landform of Fangyan is a uniqu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typ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s status in China, by virtue of its outstanding universal aesthetic and scientific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空间学 理论 方法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TETRA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费汉明 李进良 +2 位作者 钟宜顺 郭霄彬 付志霞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3年第9期30-32,36,共4页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通信需求,本文分析了基于IP的TETRA专用通信系统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该方案给出了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及相关软件的系统设计,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营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陆地无线集群通信系统 专用无线通信 调度系统
下载PDF
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6
9
作者 郑朝贵 朱诚 +3 位作者 钟宜顺 殷鹏莲 白九江 孙智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3-111,共19页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特征从遗址的时间分布、平面空间分布和垂直空间分布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采用神农架大九湖旧石器时代以来连续沉积泥炭地层的孢粉记录,并结合前人对历史时期自然环...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特征从遗址的时间分布、平面空间分布和垂直空间分布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采用神农架大九湖旧石器时代以来连续沉积泥炭地层的孢粉记录,并结合前人对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演变研究,对本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自然环境背景进行了重建.通过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对比,对本区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分布的时空变化与自然环境演变、自然环境灾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677处遗址时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遗址多沿江河分布,且在河流交汇的区域呈聚集状态.史前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高度明显高于历史时期.分析认为:(1)各时代人类都需要选择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1~2级阶地为生存地点.全新世以来,受区域构造抬升作用,河流相对下切,时代较早的史前遗址往往被置于较高的海拔位置;(2)重庆库区地形起伏较大,在受河流侧旁侵蚀与堆积形成的宽谷和阶地才有更多适于古人生存的空间,故遗址多沿江河分布;(3)本区早期经济以渔猎和农业为主,但在山地地区陡峭的地形限制了耕作业发展,而在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鱼类资源丰富,因而成为人们较为理想的耕作和渔猎场所;(4)本地区人类遗址时空分布变化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库区 旧石器至唐宋时期 考古遗址时空分布 环境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