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东北山地生态系统植被及其碳储量时空变化
1
作者 贺一聪 陶贞 +4 位作者 梁誉正 欧先交 钟庆祥 吴迪 宋文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根据遥感影像和实测土壤(选择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28个样地,采集112个土壤样品)有机碳含量数据,运用Sen氏趋势分析、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和InVEST模型等方法,探究粤东北山地生态系统植被及其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 根据遥感影像和实测土壤(选择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28个样地,采集112个土壤样品)有机碳含量数据,运用Sen氏趋势分析、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和InVEST模型等方法,探究粤东北山地生态系统植被及其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较高,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范围为0.14~0.95,平均值为0.79。2000-2021年全域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存在差异,除梅州市区外,其他地区NDV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山地NDVI增加显著,且随海拔先上升后下降。研究区未来植被变化可能存在下降趋势(Hurst指数<0.5);2)200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呈现减少趋势,共计减少1.33 Tg。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林地、草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是研究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碳储量 NDVI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山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从黄克功案的处理看陕甘宁边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钟庆祥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35-38,共4页
一九三七年九月六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原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府,以适应发展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需要。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刚刚一个月,延安发生了黄克功逼婚杀人案。黄克功一案在延安影响很大,从上到下,自中央到全... 一九三七年九月六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原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府,以适应发展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需要。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刚刚一个月,延安发生了黄克功逼婚杀人案。黄克功一案在延安影响很大,从上到下,自中央到全军指战员都为之而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民主法制建设 边区政府 统一战线 高等法院 苏维埃 民主政府 适应发展 延安 革命历史
下载PDF
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搞好党风建设
3
作者 钟庆祥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12,共3页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为了实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不但要和各个时期的敌人进行斗争,还要和各个时期的革命阶级和民主政党实行联合。因此,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处在其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为了实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不但要和各个时期的敌人进行斗争,还要和各个时期的革命阶级和民主政党实行联合。因此,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处在其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从本质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就必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这是我们党几十年斗争历史证明的一条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和自我批评 武器 党风建设 执政党 无产阶级思想 自由主义 大胜利 工人阶级政党 严重错误 共产党员
下载PDF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4
作者 钟庆祥 陈世栋 谭永如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7-48,共2页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钟庆祥,陈世栋,谭永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精辟论述和调查研究的伟大实践,对于我们更好地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钟庆祥,陈世栋,谭永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精辟论述和调查研究的伟大实践,对于我们更好地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 实事求是的 党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中国革命 主观主义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毛泽东思想 马列主义
下载PDF
从黄克功案的处理看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
5
作者 钟庆祥 《理论导刊》 1988年第2期44-45,共2页
一九三七年九月六日,原陕甘宁苏维埃政府适应发展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需要,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府。这时,加强抗日民主法制建设的任务迫切的摆在边区政府的面前。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刚刚一个月,延安发生了黄克功逼婚杀人案。 黄... 一九三七年九月六日,原陕甘宁苏维埃政府适应发展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需要,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府。这时,加强抗日民主法制建设的任务迫切的摆在边区政府的面前。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刚刚一个月,延安发生了黄克功逼婚杀人案。 黄克功一案在延安影响很大,对黄克功一案的正确判决处理,标志着苏维埃民主法制向抗日民主法制的转变。党中央和毛泽东以此案为典型,教育全党和边区干部群众树立抗日民主法制观念,为加强抗日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民主法制建设 统一战线 苏维埃政府 毛泽东 党中央 民主政府 边区政府 高等法院 延安
下载PDF
海南岛西南部土壤生物硅分布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机制
6
作者 孙渝雯 马赞文 +6 位作者 陶贞 张乾柱 唐文魁 吴迪 钟庆祥 王振刚 丁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092-7104,共13页
地球表层元素硅(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全球初级生产力和全球碳循环进而影响地球环境变化。土壤生物硅(BSi)因其易溶解而成为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水圈等圈层之间Si迁移-转化的枢纽。采集海南岛西南部的热带季雨林、经济林(橡胶林... 地球表层元素硅(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全球初级生产力和全球碳循环进而影响地球环境变化。土壤生物硅(BSi)因其易溶解而成为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水圈等圈层之间Si迁移-转化的枢纽。采集海南岛西南部的热带季雨林、经济林(橡胶林、桉树林、芒果林)和农作物(香蕉、甘蔗)土壤样品。采用热碱消化连续提取法萃取BSi;运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土壤BSi含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BSi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香蕉地((2.38±0.72)mg/g)>热带季雨林((1.86±1.34)mg/g)>橡胶林((1.42±0.81)mg/g)>桉树林((1.22±0.28)mg/g)>芒果林((0.98±0.71)mg/g)>甘蔗地((0.62±0.74)mg/g);研究区土壤BSi含量存在随群落变化的季节变化:森林群落土壤BSi含量干季大于湿季,农业草本群落(香蕉和甘蔗)土壤BSi含量则出现湿季大于干季的特征。研究区土壤BSi含量变化主要受生物因素(总氮和碳/氮(C/N))和非生物因素(化学风化程度)耦合驱动。在全球尺度上,海南岛西南部土壤BSi含量(1.43 mg/g)低于热带雨林土壤BSi含量(2.5 mg/g),揭示水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山地土壤较活跃的微生物活动和较强的降雨、径流侵蚀作用,均有利于土壤BSi发生迁移-转换,最终以溶解态硅的形式随地表径流注入南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南海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结构,确保南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硅 时空差异 驱动机制 植物群落 海南岛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硒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钟庆祥 张豫 +3 位作者 陶贞 贺一聪 吴迪 林培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6,共13页
元素硒是许多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而且对植物、动物和人具有双重生物效应。半个多世纪以来土壤—植物系统元素硒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一直备受关注。土壤硒的存在形态包括可溶态硒、可... 元素硒是许多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而且对植物、动物和人具有双重生物效应。半个多世纪以来土壤—植物系统元素硒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一直备受关注。土壤硒的存在形态包括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物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5种形态,其中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具生物有效性,有机物结合态硒随着有机质分解可转化为可溶态硒而成为土壤潜在有效硒源。不同植物硒含量水平取决于区域土壤有效硒含量和不同植物的硒吸收和富集水平。因此,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食物链硒含量的关键,同时土壤有效硒通过调节根际环境和植物代谢过程提高植物抗逆性。土壤—植物系统元素硒的迁移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受地壳运动、母岩性质、气候、地貌、土壤环境(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活动)条件、土壤硒含量及其化学性质、植物种类及其生理习性、田间管理过程等因素的耦合作用影响。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壤硒资源,将来应加强植物体内,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地道药材叶片、果实中硒迁移、转化和富集研究,为缺硒地区硒的生物强化、富硒地区农作物种植选择和居民食品选择及其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生物效应 生物强化 土壤—植物系统
原文传递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文婕 梁誉正 +2 位作者 陶贞 钟庆祥 贺一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3-1223,共11页
土壤有机碳因其储量大、驻留时间长而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组分,其微小变化将对陆地碳通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组成、转化和稳定性机制主要受土壤微生物调控。综述了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形成、转化和稳... 土壤有机碳因其储量大、驻留时间长而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组分,其微小变化将对陆地碳通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组成、转化和稳定性机制主要受土壤微生物调控。综述了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形成、转化和稳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土壤有机碳包括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两部分:植物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土壤有机碳形成、转化和稳定的主要驱动力。土壤微生物通过“体外修饰”途径将植物碳分解形成易周转的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微生物通过“体内周转”途径形成的微生物残体碳,与土壤黏土矿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均贡献于土壤有机碳稳定组分。激发效应和续埋效应之间的平衡,调控土壤有机碳库的储量和稳定。全球尺度上,介导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微生物活性受制于年降水量和土壤环境要素(如土壤有机碳、总氮和p H等)。响应于全球变化,将来应关注植物凋落物—微生物活性—土壤基质耦合调控的土壤有机碳数量与质量变化机制研究以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环境依赖性探究,以揭示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稳定性维持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残体碳 激发效应 碳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雅砻江下游表层土壤碳储量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迪 冯雍 +6 位作者 陶贞 邓浩俊 钟庆祥 宋文婕 贺一聪 王振刚 丁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80,共13页
采集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代表性植物群落表层土壤(0~10cm)样品,测量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运用δ^(13)C_(org)和化学计量指标探讨干热河谷土壤碳储量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雅砻江下游表层土壤碳... 采集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代表性植物群落表层土壤(0~10cm)样品,测量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运用δ^(13)C_(org)和化学计量指标探讨干热河谷土壤碳储量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雅砻江下游表层土壤碳储量为121×10^(9) kg C,其中颗粒有机碳储量占79.48%,颗粒无机碳储量占20.05%,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储量甚微。2)比较发现,研究区土壤碳含量和碳汇潜力较大。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较高(21.23g/kg),尤其杂木林地SOC含量高达49.71g/kg。揭示研究区物种多样性对SOC含量的贡献。研究区分布多种植物群落且具有较强的光合碳同化(植被叶片碳氮比(C/N)高达31.21)固碳能力,为研究区较大的SOC储量提供了充足的植物源碳保障。研究区较大的土壤无机碳含量和成壤无机碳输出通量(2.065×10^(8) kg C/a),揭示研究区存在相当大的成壤无机碳碳汇过程和贮存潜力。在流域尺度上计算土壤成壤无机碳碳汇时,径流输出的成壤无机碳不可忽视。3)研究区土壤C/N变化率和δ^(13)C_(org)变化率空间变化均不显著(p>0.05),揭示研究区不同群落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无显著差异。研究区SOC含量变化受非生物因素(气温、降水和坡度)驱动的生物因素(群落生产力和微生物代谢活动)调控。本研究可为土壤碳汇/源调控机制研究和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δ^(13)C 碳氮比 驱动因素 雅砻江下游
原文传递
流域源区弱酸性径流溶解无机碳含量测量方法探讨——以广东肇庆鼎湖山林区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茜茜 廖佩琳 +5 位作者 孙渝雯 刘双圆 谢雨婷 钟庆祥 吴迪 高全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4-1726,共13页
流域源区水-土界面联系密切,源区径流对碳的输送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但现有研究对源区径流的水化学特征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认识不足。本研究以广东肇庆鼎湖山森林源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干季土壤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组成... 流域源区水-土界面联系密切,源区径流对碳的输送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但现有研究对源区径流的水化学特征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认识不足。本研究以广东肇庆鼎湖山森林源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干季土壤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组成;用顶空平衡法测量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游离CO_(2)的含量,并与自动酸化法和滴定法测量的游离CO_(2)含量对比,结合近年来文献中有关源区低阶河流游离CO_(2)含量的测量数据,探讨了各种测量方法在源区溪流溶解无机碳(DIC)或游离CO_(2)含量分析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受土壤自然酸化和酸沉降影响,径流水体总体为弱酸性(pH均值5.37±1.23),Ca^(2+)和NO_(3)^(-)为水体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自然保护区地下水游离CO_(2)含量(13.18±6.89 mg C/L)较高,向下游其含量先降低后略为升高。东、西沟上游河段水体游离CO_(2)主要来源于地下水的注入,下游受河流水体有机质的分解和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影响较大。自动酸化法和滴定法低估了弱酸性、低碱度源区溪流水体DIC含量;顶空平衡法、水气分离法可直接测量水中游离CO_(2)含量且精度较高;酸化顶空法是近年来直接测量源区溪流DIC含量最常用的方法。顶空平衡法、水气分离法和酸化顶空法都能够有效避免CO_(2)逃逸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源区 溪流 水化学组成 游离CO_(2) 溶解无机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