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利昔单抗在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钟建泳 瞿连喜 +2 位作者 张明 焦正 陆福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使用环孢素、霉酚酸酯及激素三联抗排斥的基础上,将4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30min及术后d4各给予巴利昔单抗20mg+氯化钠注射液100...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使用环孢素、霉酚酸酯及激素三联抗排斥的基础上,将4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30min及术后d4各给予巴利昔单抗20mg+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使用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巴利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0%(2/21),发生时间(2.8±s0.8)mo;对照组发生率29%(6/21),发生时间(1.1±0.7)mo,早于试验组(P<0.01)且严重程度高于试验组。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试验组(4.0±0.7)d,对照组(7.8±1.6)d,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环孢素、霉酚酸酯和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药物疗法 急性排 巴利昔单抗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伴侣蛋白、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钟建泳 马骥 +5 位作者 顾勇 杨海春 陈靖 朱蔚钰 刘少军 林善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6,F006,共6页
目的 测定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热休克蛋白 70 (HSP70)、泛素、血管紧张素Ⅱ 1 型受体(RAS)是否被激活及其与伴侣蛋白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27例LN患者(LN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指数(SLE DAI)进一步分为活动亚组(13 例,SLE ... 目的 测定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热休克蛋白 70 (HSP70)、泛素、血管紧张素Ⅱ 1 型受体(RAS)是否被激活及其与伴侣蛋白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27例LN患者(LN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指数(SLE DAI)进一步分为活动亚组(13 例,SLE DAI≥15)和非活动亚组(14 例,SLE DAI<15);对照组为9例隐匿性肾炎患者(肾组织活检结果为轻微病变)。对所有肾穿刺标本行 HSP70、泛素、AT1R、AT2R、ACE测定。采用TUNEL法测定肾内凋亡细胞的表达。对SLE活动度、病理变化、RAS活性与伴侣蛋白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N组的 HSP70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泛素、AT1R、AT2R、ACE和凋亡细胞的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0.05)。活动亚组与非活动亚组的 HSP70 及泛素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亚组的ACE、AT2R和凋亡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非活动亚组,而 AT1R表达显著降低(P值均<0.05)。小管间质中,HSP70表达与病理慢性指数相关(r=0.432,P=0.028);肾小球与肾小管中,泛素表达与 AT1R或 AT2R均相关(r值分别=0.574、0.616。P值均<0.05)。结论 伴侣蛋白和RAS可能参与了LN病理变化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表达 LN SLE 泛素 HSP70 狼疮性肾炎 蛋白 凋亡细胞 ACE
下载PDF
有限采样法对麦考酚酸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被引量:9
3
作者 焦正 钟建泳 +4 位作者 沈杰 梁惠琪 张明 郁韵秋 钟明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制订肾移植病人中麦考酚酸(MPA)的血药浓度监测的有限采样法方案。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3例肾移植病人服用麦考酚酸酯后不同时间点的总的和游离的MPA血药浓度。线性梯形法计算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逐步回归法... 目的:制订肾移植病人中麦考酚酸(MPA)的血药浓度监测的有限采样法方案。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3例肾移植病人服用麦考酚酸酯后不同时间点的总的和游离的MPA血药浓度。线性梯形法计算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与文献报道进行比较。结果:服药后1,2,4 h的MPA血药浓度(c1,c2,c4)预测总的和游离MPA浓度AUC0-12最佳。总的和游离浓度的回归模型分别为2.135+1.186·c1+1.217·c2+4.191·c4和0.194+1.149·c1+0.819·c2+2.759·c4。结论:c1,c2,c4估算 AUC0-12的有限采样法可用于麦考酚酸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考酚酸 免疫抑制剂 药动学 有限采样法 血药浓度监测
下载PDF
成年与未成年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慧贤 赖凌云 +7 位作者 钟建泳 朱彤莹 郝传明 杨珉 孙铸兴 刘海梅 徐虹 丁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比较成年与未成年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临床和病理表现的不同特点。方法选取2002-2012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并经肾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成年HSPN患者154例(成年组)和于2009-2013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无... 目的比较成年与未成年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临床和病理表现的不同特点。方法选取2002-2012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并经肾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成年HSPN患者154例(成年组)和于2009-2013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并经肾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未成年HSPN患者90例(未成年组),比较成年组与未成年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成年组中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进食海鲜等诱因(21.4%)、腹痛(29.2%)、肉眼血尿(4.5%)、血清IgM升高(3.3%)、血清IgA升高(14.6%)的构成比显著低于未成年组(38.9%、50.0%、18.9%、14.3%、42.1%,P值均<0.01),而皮疹反复发作>1年(32.5%)、高血压(22.7%)、肾损伤(32.7%)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未成年组(15.6%、6.7%、8.5%,P值分别<0.01、0.05)。两组患者均有系膜细胞增生表现(100%),但成年组节段硬化(37.0%)、间质纤维化(45.5%)、小管萎缩(50.6%)、毛细血管内增生(39.0%)、毛细血管壁改变(24.0%)、动脉硬化(19.5%)、单纯IgA沉积(53.2%)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未成年组(15.6%、21.1%、12.2%、15.6%、3.3%、1.1%、32.2%,P值均<0.05),而IgA+IgM沉积(35.7%)、IgA+IgM+IgG沉积(9.1%)、IgA+IgG沉积(1.9%)的构成比均显著低于未成年组(50.0%、11.1%、4.4%,P值均<0.05)。两组间临床分型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肾炎综合征为主,其次为肾病综合征,单纯血尿者较少。结论成年HSP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均较未成年患者严重,提示其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 未成年 紫癜性肾炎 病理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中麦考酚酸及其葡萄糖苷酸代谢物的稳态药动学
5
作者 张明 焦正 +2 位作者 钟建泳 郁韵秋 陆福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3,50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中麦考酚酸(MPA)及其葡萄糖苷酸代谢物(MPAG)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名肾移植患者口服麦考酚酸酯0.75g bid。采集术后第7-10天12h内11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和总的MPA和MPAG浓度。计算MPA和MPAG的...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中麦考酚酸(MPA)及其葡萄糖苷酸代谢物(MPAG)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名肾移植患者口服麦考酚酸酯0.75g bid。采集术后第7-10天12h内11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和总的MPA和MPAG浓度。计算MPA和MPAG的游离分数和药动学参数。结果MPA和MPAG的游离分数分别为96.50%±2%和65.40%±8%。总的和游离的MPA稳态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均为(1.92±0.95)h;cmax分别为(9.35±3.35)mg/L,(0.54±0.48)mg/L;AUC0-12分别为(20.24±6.54)mg.h.L-1,(0.73±0.52)mg.h.L-1;MRT0-12分别为(3.22±0.90)h,(3.13±0.99)h。总的和游离的MPAG稳态药动学参数:tmax均为(3.33±1.72)h;cmax分别为(97.33±32.56)mg/L,(29.92±8.46)mg/L;AUC0-12分别为(656.40±148.20)mg.h.L-1,(222.10±58.08)mg.h.L-1;MRT0-12分别为(5.52±0.42)h,(5.44±0.46)h。结论MPA个体间药动学差异大,以监测其游离浓度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考酚酸 麦考酚酸葡萄糖苷酸 药动学 游离分数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中麦考酚酸游离分数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仲珑瑾 焦正 +4 位作者 梁惠琪 沈杰 钟建泳 张明 钟明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中影响麦考酚酸(MPA)游离分数的因素。方法:采集23名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患者12h内11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和总的MPA及其代谢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PAG)浓度。多元线性回归法考察受试者生理、病理...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中影响麦考酚酸(MPA)游离分数的因素。方法:采集23名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患者12h内11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和总的MPA及其代谢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PAG)浓度。多元线性回归法考察受试者生理、病理特征和MPA游离分数(FUMPA)的相关性。结果:MPA游离分数的自然对数[ln(FUMPA)]与白蛋白(ALB),血红蛋白的自然对数[ln(Hb)]呈负相关,与MPA游离浓度AUC(MPAfAUC0-12),MPAG的游离分数(FUMPAG)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2,-0.459,0.781和0.458;P值分别为0.006,0.028,0.000和0.028。其关系式为:ln(FUMPA)=-0.055 4(ALB)-1.924,r=-0.552;ln(FUMPA)=1.128MPAf+2.181FUMPAG-5.171,r=-0.850。结论:ALB升高,可致FUMPA呈指数增加;MPAG可与MPA竞争性结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考酚酸 麦考酚酸葡糖苷酸 游离分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构建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谢琼虹 丁峰 +6 位作者 刘骏峰 尤莉 钟建泳 李冰 李一 顾勇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采用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并对其形态和功能进行鉴定。方法将内皮细胞种植于无纺布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的外腔,用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进行培养,定期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葡萄糖、一... 目的采用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并对其形态和功能进行鉴定。方法将内皮细胞种植于无纺布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的外腔,用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进行培养,定期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葡萄糖、一氧化氮(nitrogen oxide,NO)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 and Factor,vWf)的浓度。根据乳酸的浓度变化计算反应器内细胞的数量,通过葡萄糖的消耗和NO、vWf的产生反映内皮细胞的活力和功能。对其中的无纺布进行电镜、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观察内皮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外腔无纺布上的生长情况。结果随着时间变化,培养液中的乳酸浓度进行性升高,升高的速度逐渐增大;葡萄糖浓度则逐渐降低,降低的速度逐渐增大;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NO在最初数小时轻度降低后也逐渐升高;在培养液中检测出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vWf;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无纺布上生长良好,并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结论血管内皮细胞能在无纺布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外腔的无纺布上生长,并具有良好的形态和功能,提示未来在治疗脓毒症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内皮细胞 脓毒症
下载PDF
长疗程口服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病
8
作者 赵霞娟 张明 +3 位作者 陆福明 钟建泳 李铭新 瞿连喜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长疗程口服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肾移植的57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27例,术后即予更昔洛韦口服,每次1g,3次/d,维持用药3个月;对照... 目的:探讨长疗程口服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肾移植的57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27例,术后即予更昔洛韦口服,每次1g,3次/d,维持用药3个月;对照组30例,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结果:长疗程预防性口服更昔洛韦能降低CMV病发病率(14.8%比20.0%),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能明显推迟CMV病发病时间[(77.3±11.1)d比(63.2±14.1)d,P<0.05];降低CMV病发病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11.5±2.2)d比(13.0±1.0)d,P<0.05];急性排斥率下降(11.1%比20.0%),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中2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长疗程口服更昔洛韦对CMV病的发病率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CMV病的病死率,缩短病程。口服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 预防
下载PDF
柱后衍生化HPLC测定人血浆中总的和游离麦考酚酸及其葡糖苷酸代谢物 被引量:9
9
作者 焦正 沈杰 +5 位作者 张明 仲艳 钟建泳 高志伟 钟明康 郁韵秋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总的和游离麦考酚酸(MPA)及其代谢物葡糖苷酸结合物(MPAG)含量的方法。方法游离和总的药物含量测定的预处理方法分别采用超滤法和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条件:KromasilC8(4.6mm×150mm,5μm);柱温:30℃。流动... 目的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总的和游离麦考酚酸(MPA)及其代谢物葡糖苷酸结合物(MPAG)含量的方法。方法游离和总的药物含量测定的预处理方法分别采用超滤法和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条件:KromasilC8(4.6mm×1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三氟醋酸(55:45,pH2.2),流速:1.2mL·min-1。柱后添加0.2mol·L-1NaOH溶液,流速0.15mL·min-1。MPAG采用紫外检测,检测波长为295nm;MPA采用荧光检测,荧光激发波长342nm,发射波长425nm。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和常用合并用药对样品测定无干扰,MPA,MPAG的总质量浓度分别在0.1-40和10-250mg·L-1,游离质量浓度分别在0.010-1.0和2.5-10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MPA,MPAG的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样品提取后在24h内及3次冻融后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MPA和MPAG的药动学研究及常规的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考酚酸 麦考酚酸葡糖苷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后衍生化
下载PDF
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明 钟建泳 +1 位作者 瞿连喜 陆福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2-455,共4页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行首次肾移植的55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7例,从肾移植术后第2周起静脉滴注更昔洛韦5...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行首次肾移植的55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7例,从肾移植术后第2周起静脉滴注更昔洛韦5mg.kg-1.d-1,共30d,预防CMV感染;B组28例,没有针对CMV感染进行预防性用药。所有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随访6个月,检测其血清中CMV-IgG、CMV-IgM及CMV-DNA的表达,统计肾移植术后6个月时CMV感染率、CMV病的患病率、CMV感染时间、CMV病临床缓解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项目。结果A、B两组患者的CMV感染率分别为37%和25%,CMV患病率分别为22.2%和14.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发现CMV感染时间较B组明显延迟(P<0.05),且发生CMV病后的临床缓解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A、B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应用更昔洛韦后发生白细胞数减少,经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对降低CMV感染率及发病率无明显作用,但可明显延迟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发生时间,并显著缩短CMV发病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示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预防性用药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 肾移植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尿液诊断标志物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勇 钟建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病,且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新近估计,到2030年,全球DM患者数将达4.38亿[1]。我国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国人20岁以上成人的DM患病率达9.7%;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诊断标志物 尿 评估
原文传递
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在猪脓毒血症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骏峰 平易 +9 位作者 谢琼红 张家瑛 尤莉 钟建泳 梁伟民 李一 陈波斌 顾勇 林善锬 丁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对猪脓毒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杂交家猪静滴内毒素(LPS,0.25mg·kg^-1)建立脓毒症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接受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EBR组)和假性循环(对照组)治疗(每组n=6)。在LPS注射后...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对猪脓毒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杂交家猪静滴内毒素(LPS,0.25mg·kg^-1)建立脓毒症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接受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EBR组)和假性循环(对照组)治疗(每组n=6)。在LPS注射后立即进行体外循环,血流量为30mL/min,EBR组的血流经过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内腔后由颈内静脉回流至体内;假性循环组的血流经过同样大小的生物反应器,但不含有内皮细胞。同时记录每一头猪的生存时间。在实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的每个小时分别观察实验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生化、血浆炎症因子、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在记录实验猪的生存时间后立即取肺组织标本进行肺脏病理检查和肺损伤分数的计算。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时间依赖的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生存时间则使用Student’s t—tests进行检验。结果在注射LPS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都开始显著下降,但EBR组2h后MAP下降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R组的ET-1在治疗开始时有轻度下降,而对照组的ET-1则持续地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在两组的变化都是先升高,并在实验6h时回复到基础水平,但EBR组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肺损伤分数在EBR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1±0.9)VS.(8.2±1.0),P〈0.05]。实验结束时EBR组和对照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6.7±1.32)hVS.(5.2±0.61)h,P〈0.01]。结论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不仅能够改善猪脓毒血症的血流动力学,而且能够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使得实验动物的存活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及其受体随增龄在小鼠肾组织内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洁 陈靖 +3 位作者 张敏敏 钟建泳 郝传明 顾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8-70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增龄小鼠肾脏中的表达,以及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月龄、9月龄、12月龄及20月龄C57小鼠各6只,留取尿液及血液标本,...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增龄小鼠肾脏中的表达,以及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月龄、9月龄、12月龄及20月龄C57小鼠各6只,留取尿液及血液标本,应用常规生化法测定各组小鼠肾功能。用PAS染色对各组小鼠进行。肾脏病理染色及分析;荧光染料。肾脏灌注对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密度进行分析。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一81)及VEGF、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Ang-1、Ang-2、Tie2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增龄,小鼠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增加,其中20月龄约为4月龄的5倍(P〈0.05)。荧光染料肾脏灌注后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荧光强度呈减少趋势,20月龄显著低于4月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增多趋势,且以肾小球内增多较显著,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ng-1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呈减少趋势,20月龄较4月龄显著减少(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小鼠肾组织内VEGF、Flk-1、Ang-1、Ang-2、Tie2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20月龄与4月龄间VEGF、Flk-1及Ang-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g-1和Ti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4组小鼠肾脏VEGF、Flk-1、Ang-1、Ang-2、Tie2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呈下降趋势,且20月龄与4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1的表达量呈增多趋势,其中20月龄较4月龄增多约40%(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密度、Ang-1、Ang-2、Tie2、VEGF、Flk-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与Scr呈负相关。结论随衰老程度加重,小鼠肾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减少,且与增龄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肾功能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类 受体 TIE-2 衰老 肾脏
原文传递
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随机对照研究:candesartan和lisinopril对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
14
作者 Carl Erik Mogensen Steen Neldam +5 位作者 Ilkka Tikkanen Shmuel Oren Reuven Viskoper Richard W Watts Mark E Cooper 钟建泳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1年第4期190-195,共6页
目的 :对存在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压的 2型糖尿病患者 ,评估和比较candesartan、lisinopril或两者合用后 ,对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随机、平行组、双盲研究。先使用 4周的安慰剂 ,再以candesartan或lisinopril单独治... 目的 :对存在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压的 2型糖尿病患者 ,评估和比较candesartan、lisinopril或两者合用后 ,对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随机、平行组、双盲研究。先使用 4周的安慰剂 ,再以candesartan或lisinopril单独治疗 12周 ,随后再单独或两者合用治疗 12周。参与单位 :有 4个国家的三级医院和基本医疗中心参与了此项研究 (共 37个中心 )。研究对象 :共 199例患者 ,年龄 30~ 75岁。干预方法 :candesartan每日 1次 ,16mg ;lisinopril每日 1次 ,2 0mg。主要结局的测量指标 :血压和尿白蛋白肌酐比。结果 :第 12周时 ,candesartan组和lisinopril组舒张压降低的平均值 (95 %可信区间 )分别为 9 5mmHg(7 7mmHg~ 11 2mmHg ,P <0 0 0 1)及 9 7mmHg(7 9mmHg~ 11 5mmHg ,P <0 0 0 1) ,尿白蛋白肌酐比的降低值分别为 30 % (15 %~ 4 2 % ,P<0 0 0 1)及 4 6 % (35 %~ 5 6 % ,P <0 0 0 1)。第 2 4周时 ,联合用药组舒张压降低的平均值 (16 3mmHg,13 6mmHg~ 18 9mmHg,P <0 0 0 1)明显高于candesartan组 (10 4mmHg,7 7mmHg~ 13 1mmHg,P <0 0 0 1)或lisinopril组 (10 7mmHg,8 0mmHg~ 13 5mmHg ,P <0 0 0 1)。尿白蛋白肌酐比降低的平均值 (5 0 % ,36 %~ 6 1% ,P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微量白蛋白尿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