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地区汉族人MBL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钟成全 王方勇 +4 位作者 吕成伟 余新沛 卢晓 张丽芸 陈政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1-752,754,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构基因外显子1第52、54、57位密码点突变(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方法:收集广东地区汉族普通人群的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应用荧光探针杂交可视...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构基因外显子1第52、54、57位密码点突变(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方法:收集广东地区汉族普通人群的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应用荧光探针杂交可视技术检测其MBL基因的点突变。结果:从202份样本中,检出GGC54GAC点突变纯合子6例和杂合子44例(等位基因频率为0.139),GGA57GAA点突变杂合子1例(频率为0.002),未发现CGT52TGT点突变(频率为0)。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点突变的频率较高,为防治MBL缺损病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点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杂交探针 基因点突变 MBL基因 汉族人群 广东地区 GGC54GAC点突变 等位基因频率
下载PDF
中国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点突变基因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钟成全 余新沛 +2 位作者 王方勇 库热西江.托呼提 陈政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维吾尔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构基因外显子1第52、54和57位密码点突变(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的情况。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一般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应... 目的了解我国维吾尔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构基因外显子1第52、54和57位密码点突变(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的情况。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一般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应用荧光探针杂交可视技术检测点突变。结果95例维吾尔族样本中,检出54位密码点突变纯合子2例和杂合子28例,未发现CGT52TGT和GGA57GAA点突变。结论维吾尔族人群MBL结构基因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点突变的频率分别为0、0.168和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点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杂交
下载PDF
纤维胶原素
3
作者 钟成全 陈政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5-37,共3页
纤维胶原素是一组含纤维蛋白原样区和胶原样区的蛋白质,其结构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BML)相似,但其糖结合区不同,前者是纤维蛋白原样区,后者是糖识别域。纤维胶原素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糖结构后,通过结合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而激活补体凝... 纤维胶原素是一组含纤维蛋白原样区和胶原样区的蛋白质,其结构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BML)相似,但其糖结合区不同,前者是纤维蛋白原样区,后者是糖识别域。纤维胶原素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糖结构后,通过结合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而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还能介导调理吞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胶原素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 补体 吞噬
下载PDF
中国蒙古族人MBL基因启动子区SNP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吕成伟 陈政良 +3 位作者 王方勇 钟成全 张丽芸 卢晓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蒙古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方法 抽提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 ,建立SSP PCR及分子灯塔实时荧光PCR技术 ,检测MBL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 - 5 5 0 (G C ,称H L等位基因 )、- 2 ... 目的 研究中国蒙古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方法 抽提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 ,建立SSP PCR及分子灯塔实时荧光PCR技术 ,检测MBL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 - 5 5 0 (G C ,称H L等位基因 )、- 2 2 0 (G C ,X Y等位基因 )和 +4(C T ,P Q等位基因 ) ,分析其单倍型及基因型频率。结果 从 82人中检出等位基因型LYP LYP 4例 (4 .9% ) ,HYP LYQ 5例 (6 .1% ) ,LYP LYQ 35例 (4 2 .9% ) ,LXP LXP 1例 (1.2 % ) ,LYQ LYQ 11例 (13.4 % ) ,LXP LYQ 14例 (17.1% ) ,HYP LYP 2例 (2 .4 % ) ,HYP LXP 1例 (1.2 % ) ,HYP HYP 9例 (11.0 % )。结论 中国蒙古族人群MBL基因启动子区SNP等位基因型以LYP LYQ、LXP LYQ、LYQ LYQ和HY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区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序列特异性引物一多聚酶链反应 多聚酶链反应-分子灯塔实时分析
下载PDF
创设美的情景,进行审美训练
5
作者 钟成全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8期53-54,共2页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情景,抓住情感,恰当地进行情导、情读、情析、情悟、情练,正确处理这几者的关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 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审美训练 语文素质 审美能力
下载PDF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突变型等位基因与SLE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俐 陈政良 +1 位作者 周冼苡 钟成全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5,共4页
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普通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应用荧光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GGC54GAC、GGA57GAA和CGT52TGT点突变(分别称为等位基因B、C、D,所有突变型... 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普通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应用荧光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GGC54GAC、GGA57GAA和CGT52TGT点突变(分别称为等位基因B、C、D,所有突变型统称为O,野生型即A),分析MBL突变型等位基因与SLE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74例SLE患者中,检出等位基因型A/B24例(32.4%)、B/B5例(6.8%)、A/C2例(2.7%)、A/D1例(1.4%)和B/C2例(2.7%),B、C、D的频率为0.250、0.028和0.007,突变型等位基因O的频率为0.285;95例对照组中,检出A/B22例(23.2%)、B/B2例(2.1%)和A/C1例(1.1%),B、C的频率分别为0.137和0.005,O的频率为0.142;两者比较,其突变等位基因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等位基因型O/O纯合子SLE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达100%,而A/A或A/O型病人分别为35.0%和37.0%,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因此,MBL突变型等位基因是SLE的易感因素并与肾脏累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突变型等位基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松潘—甘孜南部玛孜措石英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段志明 张玉修 +3 位作者 祝向平 刘建辉 钟成全 曾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74-1886,共13页
玛孜措石英闪长岩体位于松潘一甘孜地体南部的甘孜地体内,地处鲜水河断裂带西南侧。岩体具高钾(3.53%~3.86%)、富钙(4.91%~6.07%)、贫铝(14.60%~15.24%),铝饱和指数(A/cNK一0.80~0.89)偏低的特征,岩石稀... 玛孜措石英闪长岩体位于松潘一甘孜地体南部的甘孜地体内,地处鲜水河断裂带西南侧。岩体具高钾(3.53%~3.86%)、富钙(4.91%~6.07%)、贫铝(14.60%~15.24%),铝饱和指数(A/cNK一0.80~0.89)偏低的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中度富集,3Eu介于0.46~O.53之间,Eu中度亏损,岩石(”Sr/“Sr):比值介于0.707407t0.707640,表明岩浆起源于壳一幔混熔或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属下地壳重熔的I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样品都落在岛弧区,反映了石英闪长岩具有与岛弧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岩体具较高的Rb(60.1×10--85.9×10-6)、Cs(4.01×10~19.62×10-6)含量和K20/NazO比值(1.31~1.82),反映源区可能与黑云母的脱水熔融有关。玛孜措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21±2.0Ma(MSWD=1.4),显示岩体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07.O±2.0Ma(R=0.9979),显示岩体就位时代为晚三叠世晚期。玛孜措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弧后构造环境,是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壳一幔混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体 玛孜措石英闪长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Rb—Sr同位素
下载PDF
南羌塘盆地羌资-2井中侏罗统色哇组和布曲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段志明 钟成全 +3 位作者 朱华平 程江 李忠雄 汪正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通过对南羌塘盆地羌资-2井石油地质浅钻的岩心录井和样品测试分析表明: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南羌塘盆地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沉积了一套向上变粗变浅的三角洲相进积序列的色哇组,粒度分析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以跳跃和悬浮次总体为... 通过对南羌塘盆地羌资-2井石油地质浅钻的岩心录井和样品测试分析表明: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南羌塘盆地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沉积了一套向上变粗变浅的三角洲相进积序列的色哇组,粒度分析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以跳跃和悬浮次总体为主,粒度C-M图反映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点,孢粉分析揭示了热带-亚热带干热气候特征;中侏罗世巴通期,盆地过渡为相对稳定的坳陷盆地发展阶段,沉积了以富含鲕粒、砂砾屑和生屑等颗粒灰岩为特征的碳酸盐台地浅滩化沉积序列的布曲组。从中侏罗世阿林期至巴通期,整个南羌塘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从下至上依次出现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台前缓坡亚相→开阔台地亚相→局限台地亚相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羌塘盆地 羌资-2井 中侏罗统 沉积特征 粒度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温泉地区新生代生态环境演化与高原表面隆升过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段志明 李勇 +2 位作者 沈战武 祝向平 钟成全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88-696,共9页
采自青藏高原腹地温泉地区新生代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资料表明:从古新世到早中新世,古植被由早期的针阔叶混交林-森林草原植被向晚期的疏林草原植被演化,古气候也由亚热带暖湿气候向温凉气候演化;从上新世到早更新世,阔叶树种明显减少,而... 采自青藏高原腹地温泉地区新生代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资料表明:从古新世到早中新世,古植被由早期的针阔叶混交林-森林草原植被向晚期的疏林草原植被演化,古气候也由亚热带暖湿气候向温凉气候演化;从上新世到早更新世,阔叶树种明显减少,而草本植物显著增多,反映气候开始向干冷方向演化;而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出现稀疏草原植被向荒漠草原植被的演化,最终塑造了现代以藜、蒿为主的荒漠草原植被环境。高原腹地生态环境变化揭示了青藏高原自古新世以来至少经历了3次具有生态环境意义的表面隆升事件:古新世—早渐新世沱沱河组冲积扇砾岩沉积以及孢粉组合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在白垩纪末—古新世初已隆升至1000~1500m,高原地形可能是高原(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格局;早中新世五道梁组植被中亚热带成分的显著增高,可能与高原表面隆升诱发高原季风而导致气候湿润有关,推测高原已隆升至2000~2500m;而中更新世晚期以草本植物为主,反映高原植被已经发生了转型,高原已隆升至3000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生态环境 表面隆升 新生代 温泉地区
下载PDF
藏北唐古拉山木乃花岗岩地壳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志明 李勇 +2 位作者 祝向平 沈战武 钟成全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5,共5页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对出露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唐古拉山中央隆起带北坡不同高程的木乃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裂变径迹测年,分别获得(66.9±10.9)Ma,(66.7±16.1)Ma,(65.2±9.9)Ma,(55.8±5.4...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对出露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唐古拉山中央隆起带北坡不同高程的木乃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裂变径迹测年,分别获得(66.9±10.9)Ma,(66.7±16.1)Ma,(65.2±9.9)Ma,(55.8±5.4)Ma和(55.6±7.5)Ma等中值年龄;部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67.1±2.0)Ma相当,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唐古拉山木乃花岗岩形成于白垩纪末期的事实。根据青藏高原羌塘地体的古地温梯度为2.45℃/100m~2.68℃/100m,磷灰石冷却温度为110℃,求得的木乃花岗岩浆成岩深度为4100m~4500m,木乃花岗岩的平均剥蚀速率为0.061mm/a~0.081mm/a,据此推算出藏北唐古拉山木乃地区的在中生代末以来的地壳隆升幅度至少在9550m~995011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乃花岗岩 地壳隆升 磷灰石裂变径迹 唐古拉山
下载PDF
以全身多发性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
11
作者 钟成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6期186-,共1页
关键词 皮下结节 费累奥耳结 肺癌 肺肿瘤 皮肤转移癌 首发症状 全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