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伏娥 王俊萍 +3 位作者 刘永革 余光银 钟李杰 邹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129-213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体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的相关性。方法456例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采用13/14C尿素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Giemsa染色法找寻Hp呈阳性。患者分为两组:Hp阳性...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体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的相关性。方法456例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采用13/14C尿素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Giemsa染色法找寻Hp呈阳性。患者分为两组:Hp阳性组112例,Hp阴性组195例。分别观察胃腺体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结果456例患者中,Hp阳性者222例,阳性率48.68%。其中萎缩:轻度214例(49.77%);中重度8例(34.78%)。肠化:轻度131例(45.64%);中重度7例(29.17%)。异型增生:轻度46例(43.40%);中重度3例(23.08%)。癌变:6例(1.32%)。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胃腺体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程度及癌变的差异行χ2检验,结果显示:萎缩(χ2=1.992,P=0.158);肠化(χ2=2.436,P=0.119);异型增生(χ2=1.974,P=0.16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唯一病因,应关注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肠化 不典型增生 癌变
下载PDF
HD肝病治疗仪综合治疗脂肪肝的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叶红军 李伏娥 +1 位作者 杜意平 钟李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HD肝病治疗仪 仪器治疗 脂肪肝 临床疗效
下载PDF
HD肝病治疗仪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治疗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叶红军 邹兵 +2 位作者 李伏娥 钟李杰 王俊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42-344,共3页
为探讨对慢性肝炎所致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HD肝病治疗仪和中药穴位透入治疗9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复常,肿大的肝脾回缩,HD肝病治疗仪... 为探讨对慢性肝炎所致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HD肝病治疗仪和中药穴位透入治疗9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复常,肿大的肝脾回缩,HD肝病治疗仪和中药穴位透人治疗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肝病治疗仪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半量^(13)C-UBT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敏 邹兵 +3 位作者 陈文科 杜意平 钟李杰 张燕燕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3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价半量13C-UBT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2780例消化内科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部分行全量13C-尿素呼气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部分行半量13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三种试验的阳性率。结果全量1... 目的评价半量13C-UBT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2780例消化内科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部分行全量13C-尿素呼气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部分行半量13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三种试验的阳性率。结果全量13C-UBT阳性率较同期14C-UBT低(P<0.05),半量13C-UBT与同期14C-UB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13C-UBT阳性率比全量13C-UBT高(P<0.05)。结论半量13C-UBT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检测方法并减少患者在检查中辐射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量13C-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14C-尿素呼气试验 诊断
下载PDF
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伏娥 黄志平 +4 位作者 叶红军 朱陵群 钟李杰 杜意平 王俊萍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总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总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2.08%和26.47%,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4.70%,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血清AST、ALT、TC和TG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或降低(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B超检查正常肝脏增加率及中、重度脂肪肝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其主要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血脂,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中医药疗法 穴位 肝病治疗仪
下载PDF
推按运经仪点穴配合中药利胆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意平 邹兵 +5 位作者 钟李杰 薛敏 叶红军 刘丽蓉 李伏娥 王俊萍 《湖北中医杂志》 2008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推按运经仪点穴配合传统中药利胆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采用传统中药利胆治疗;治疗组160例,在传统中药利胆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按运经仪点穴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推按运经仪点穴配合传统中药利胆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采用传统中药利胆治疗;治疗组160例,在传统中药利胆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按运经仪点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86.9%(P<0.05);治疗组治疗后B超检查正常胆囊增加率及中、重度胆囊炎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按运经仪点穴配合传统中药利胆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和B超影像学,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传统中药利胆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 中医药疗法 舒胆片 穴位 推按运经仪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
7
作者 李伏娥 叶红军 +2 位作者 王俊萍 李坚 钟李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41-42,45,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和胃癌(GC)患者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CagA)。结果CagA抗体在218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69.27%。在慢性浅...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和胃癌(GC)患者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CagA)。结果CagA抗体在218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69.27%。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43,74.11和90.24%,经χ2检验χ2分割法显示:三组胃疾病阳性率总体间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与CagA阳性Hp感染有关,定期随访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特别是已进入慢性萎缩性胃炎阶段的患者,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 胃癌
下载PDF
婴儿肺炎346例的病理分型
8
作者 雷承宝 钟李杰 《吉林医学信息》 1997年第10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婴儿肺炎 病理分型 新生儿肺炎 病理特点
下载PDF
喉癌和癌旁组织P_(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银萍 杜宝东 +1 位作者 郭晓峰 钟李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喉癌向周围组织浸润发展的方式。方法:应用抗癌基因P53单克隆抗体(DO-1)对19例喉癌、癌旁和相对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和转化的细胞核内。喉癌的表达率为73.... 目的:探讨喉癌向周围组织浸润发展的方式。方法:应用抗癌基因P53单克隆抗体(DO-1)对19例喉癌、癌旁和相对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和转化的细胞核内。喉癌的表达率为73.68%。癌旁的表达率为36.84%,且3~5个阳性细胞位于上皮基底部的细胞核内,呈局灶性、跳跃性表达。结论:喉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方式是跳跃性的,因此为了达到手术治愈目的,喉癌切除术的安全缘至少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癌旁组织 P53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