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型高血压病人同型半胱氨酸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尿酸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钟欣静 黄翠娟 +3 位作者 林蓓佑 陈坚 白净 罗君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尿酸(SU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160例病人,剔除脱落病人5例,其余1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完善一般资料收集、动态血压监测获得BPV参数,按Hcy浓度分...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尿酸(SU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160例病人,剔除脱落病人5例,其余1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完善一般资料收集、动态血压监测获得BPV参数,按Hcy浓度分为两组:Hcy<15μmol/L组127例;Hcy≥15μmol/L组28例。分析Hcy与BPV、SUA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对象年龄(63.3±11.7)岁,Hcy(11.46±4.20)μmol/L,Hcy≥15μmol/L者占18.1%。Hcy≥15μmol/L组全天舒张压标准差(24 hSBPSD)、全天舒张压标准差(24 hDBPSD)、全天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BP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明显高于Hcy<15μ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人Hcy与24 hSBPSD、24 hDBPSD、24 hSBPCV、全天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BPCV)、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BPSD)、nSBPSD、nDBPSD、nSBPCV、nDBPCV及SUA均呈正相关;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Hcy水平增高,nSBPSD、nDBPSD、nSBPCV、SUA水平更高,回归系数分别为0.340、0.194、0.002、6.625。结论高血压病人Hcy与BPV和SUA呈正相关,控制H型高血压人群的高Hcy、BPV及SUA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血压变异性 血尿酸 相关性
下载PDF
僵人综合征11例临床及电生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钟欣静 张成 +1 位作者 钟洁 陈雪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9-404,共6页
目的对僵人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学特点进行总结。方法与结果选择2009年8月至2018年11月诊断与治疗的11例僵人综合征(8例经典型僵人综合征、3例僵人叠加综合征)病例,主要表现为刺激或情绪激动诱发的阵发性肌肉僵硬和痛性痉挛,4例以躯体... 目的对僵人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学特点进行总结。方法与结果选择2009年8月至2018年11月诊断与治疗的11例僵人综合征(8例经典型僵人综合征、3例僵人叠加综合征)病例,主要表现为刺激或情绪激动诱发的阵发性肌肉僵硬和痛性痉挛,4例以躯体中轴部位肌肉首发,逐渐进展,至就诊时8例病变主要累及躯体中轴部位肌肉;6例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11例肌电图均可见静息态持续性运动单位电位,6例经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后运动单位电位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结论僵人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较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部位多样、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应注意与家族性过度惊吓症、破伤风、先天性肌强直和多发性硬化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人综合征 谷氨酸脱羧酶 肌电描记术 苯二氮类
下载PDF
拉莫三嗪治疗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钟洁 林金福 +4 位作者 张成 钟欣静 陈雪玲 利婧 朱瑜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报道拉莫三嗪治疗1例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17岁男性患者,以四肢肌肉僵硬为首发症状,反复运动后症状减轻,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正常,基因检测提示存在CLCN1基因外显子11 c.1205C>T(p.Ala402Val)及CLCN... 目的报道拉莫三嗪治疗1例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17岁男性患者,以四肢肌肉僵硬为首发症状,反复运动后症状减轻,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正常,基因检测提示存在CLCN1基因外显子11 c.1205C>T(p.Ala402Val)及CLCN1基因外显子8 c.896T>C(p.Val299Ala)错义突变,确诊为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其母为CLCN1基因外显子11 c.1205C>T(p.Ala402Val)、其父为CLCN1基因外显子8 c.896T>C(p.Val299Ala)错义突变,确诊为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家系,其中CLCN1基因外显子8 c.896T>C突变尚无报道。经拉莫三嗪连续治疗5年后肌强直症状长期缓解,且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该例CLCN1基因外显子8 c.896T>C错义突变进一步扩展了CLCN1基因突变谱。拉莫三嗪治疗效果良好,为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强直 三嗪类 基因 突变 误义 系谱
下载PDF
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春梅 刘明 +2 位作者 曾书燚 罗宇萍 钟欣静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890-89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早搏的特点,了解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与CHF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0例患者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早搏的特点,了解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与CHF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0例患者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下壁导联室性早搏的R/S波比值分为R/S≥1组(n=85)和R/S<1组(n=85),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及次要终点事件[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的情况。结果入组患者中共54例(31.76%)记录到至少1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与R/S≥1组相比,R/S<1组NSVT发生率更高(40.00%vs 23.53%,χ^(2)=5.319,P=0.021)。出现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共31例(18.24%),进展性心衰死亡16例(51.61%),猝死8例(25.81%),原因不详7例(22.58%)。R/S≥1组死亡率低于R/S<1组(11.76%vs 24.71%,χ^(2)=4.774,P=0.029),患者生存期长于R/S<1组[(7.60±3.60)个月vs(5.62±2.89)个月,t=3.95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S波比值<1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06,95%CI(0.122~0.768),P=0.012],但在校正成对室早及NSVT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2,95%CI(0.174~1.024),P=0.057]。在次要终点事件方面,R/S≥1组心衰再住院率低于R/S<1组(34.12%vs 54.12%,χ^(2)=6.895,P=0.009),首次心衰至再住院间隔时间长于R/S<1组(P=0.04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S波比值<1是心衰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00,95%CI(1.434~5.865),P=0.003],且校正成对室早及NSVT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386,95%CI(1.251~4.551),P=0.008]。结论 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与其预后具有相关性,R/S<1或为其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但需要综合考虑成对室性早搏及NSV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R/S波比值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预后
原文传递
Horner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雪玲 钟欣静 +1 位作者 钟洁 张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Horner综合征由眼交感神经通路损害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面部无汗,不同部位损害所造成的临床症状不完全相同。深入了解Horner综合征,有助于早期发现引起Horner综合征的病因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围绕Horne... Horner综合征由眼交感神经通路损害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面部无汗,不同部位损害所造成的临床症状不完全相同。深入了解Horner综合征,有助于早期发现引起Horner综合征的病因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围绕Horner综合征的神经解剖和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NER综合征 眼交感神经通路 瞳孔缩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