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对称”视角下上海夜间经济集聚中心识别方法与空间分异机理
1
作者 王琳 欧彩虹 +1 位作者 钟泓文 徐涵秋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21,共13页
作为增加就业、提振消费及带动区域发展的城市消费“新蓝海”,夜间经济在“后疫情时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夜间经济集聚中心”是夜间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国内外鲜有研究,它作为社会经济要素,具有非均匀对称和“灰色聚集”的特点,... 作为增加就业、提振消费及带动区域发展的城市消费“新蓝海”,夜间经济在“后疫情时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夜间经济集聚中心”是夜间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国内外鲜有研究,它作为社会经济要素,具有非均匀对称和“灰色聚集”的特点,因此无法简单套用传统地理集聚中心的识别方法。研究从夜间经济的集聚机理出发,基于“点—轴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夜间经济集聚中心的识别提取方法,并利用广义对称图谱解构上海市中心城区夜间经济集聚中心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机理。首次为快速准确地识别夜间经济集聚中心,科学地挖掘其空间分布特点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参考,为推动夜间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结果显示: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共提取了12个一级夜间经济集聚中心,26个二级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经济平均活力值分别为0.49和0.24。研究表明:(1)该方法能快速识别和提取夜间经济集聚中心。(2)上海夜间经济集聚中心呈“中心—外围”空间分布格局,交通导向性强;(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距市中心距离,是上海夜间经济空间集聚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4)集聚中心的“色对称”空间格局,表明上海夜经济处于一种合理、可持续的发展阶段;未来规划中,可沿地铁二号线东西扩展并内部填充,亦可将集聚对称中心连接线作为发展轴,以“集聚区”的形式提升夜经济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发展规划 夜间经济集聚中心 “点-轴系统”理论 广义对称图谱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Luojia-01夜光数据和“点轴发育”理论支持下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定量识别与分类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琳 钟泓文 +1 位作者 许章华 王武林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41-2152,共12页
“夜间经济”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和市场空间,夜间经济集聚区作为其载体,其准确识别、合理分类和科学布局是发展夜间经济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更是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点轴发育、定量识别”的认知框架下,在定量表达夜间经... “夜间经济”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和市场空间,夜间经济集聚区作为其载体,其准确识别、合理分类和科学布局是发展夜间经济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更是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点轴发育、定量识别”的认知框架下,在定量表达夜间经济活力测度的基础上,利用焦点统计和ISO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和识别夜间经济集聚中心和集聚区,并根据区位熵及其变异系数对识别结果进行类型划分,克服了目前夜间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集聚区范围划定主观随意、类型标准不一的问题,为夜间经济定量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研究表明:(1)相较于DMPS/OLS及NPP-VIIRS等夜光遥感数据,Luojia1-01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高,溢出效应低,更适合于“夜间经济区”这种小尺度的精细化研究。(2)夜间灯光和兴趣点数据是夜间社会活力和功能活力的良好表征,其综合影响可通过夜间经济活力测度来定量表达;(3)上海推出的12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中,有11个被识别,识别率达91.7%;(4)根据集聚区的功能结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非平衡发展-起步型、平衡发展-起步型、非平衡发展-成熟型、平衡发展-成熟型4种类型,该分类方式具有普适性;(5)在起步阶段,上海中心城区夜间经济集聚区主导功能为购物、餐饮;在成熟阶段,其特色发展方向为住宿、科教文化和体育休闲功能。四大集聚区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形成明显的圈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集聚区 “点-轴系统”理论 Luojia-01夜间灯光数据 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 迭代自组织(Iterative self-organization ISO)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