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小顺 何文江 +1 位作者 刘传芳 钟祖欣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治疗骨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骨创伤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VSD治...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治疗骨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骨创伤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临床指标及治疗前后的WBC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和hs-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的WB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VSD治疗骨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感染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封闭负压引流术 骨创伤感染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钟祖欣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52-154,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31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160例)与对照组(n=150例... 目的:比较分析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31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160例)与对照组(n=150例)分别行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与术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天数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疼痛率较对照组的显著降低(30.00%VS 7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VS 1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钟祖欣 刘传芳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4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桡骨头切除术,比较两组的远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前,... 目的探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桡骨头切除术,比较两组的远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SA评分、肘关节屈曲度评分、肘关节旋前评分、肘关节旋后评分、Money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显著,对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肘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人工桡骨头置换术 桡骨头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应用效果分析与临床研究
4
作者 钟祖欣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7期189-191,共3页
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锁定钢板组33例和外固定组3... 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锁定钢板组33例和外固定组32例。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锁定钢板组行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并比较掌曲、尺偏等腕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和Jakim评分进行比较,对比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锁定钢板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6个月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明显优于外固定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掌曲、尺偏等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外固定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外固定组,疼痛评分和Jakim评分均优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提升康复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外固定支架 骨折愈合时间
下载PDF
对50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的疗效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传芳 黄小顺 +1 位作者 钟祖欣 刘宝玲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54-656,共3页
目的:分析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研究组的肘关节灵活度明显... 目的:分析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研究组的肘关节灵活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了92.0%,对照组为64.0%,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结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予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肘关节 桡骨小头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生骨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小顺 刘传芳 +1 位作者 何文江 钟祖欣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8期11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生骨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脊柱术后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 目的探讨生骨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脊柱术后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骨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以及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生骨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脊柱术后下肢DVT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骨胶囊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ICU上颈椎损伤患者的生存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黄小顺 刘传芳 +2 位作者 何文江 钟祖欣 钟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4-727,共4页
目的评价ICU治疗的上颈椎损伤患者的生存率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ICU进行急救的138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心肺骤停(CPA)情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 目的评价ICU治疗的上颈椎损伤患者的生存率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ICU进行急救的138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心肺骤停(CPA)情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IS)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估患者上颈椎损伤的分布和形态、患者人院和出院时的脊髓损伤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出院患者组(生存组)和院内死亡患者组(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上颈椎损伤的发病率为18.8%(138/736),患者平均年龄(59.7±9.5)岁,平均ISS为(34.7±5.2)分,总生存率为77.5%(107/138)。45例(32.6%)患者完全瘫痪(AISA级)。常见的上颈椎损伤是C2骨折[67.4%(93/138)],C2骨折最常见的类型是Ⅲ型齿状突骨折[27.5%(38/138)]。共有86例(62.3%)患者发生脊髓损伤(AISA—D级),15例(10.8%)患者神经功能改善(AISA级2例,B级3例,C级10例)。死亡组患者年龄(t=2.681,P=0.039)、完全瘫痪(AISA级)患者比例(x^2=22.457,P〈0.001)、CPA发生率(x^2=74.965,P〈0.001)和ISS(t=35.720,P〈0.001)明显高于生存组。结论最常见上颈椎损伤是Ⅲ型齿状突骨折,超过60%的患者存在脊髓损伤。最常见的瘫痪程度是AISA级。与年轻人比较,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上颈椎损伤,病死率明显增高。死亡患者完全瘫痪比例、ISS和CPA发病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 生存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不同剂量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作用研究
8
作者 黄小顺 刘传芳 +2 位作者 何文江 钟祖欣 钟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64-267,共4页
目的 评估单次注射低剂量唑来膦酸的抑制骨吸收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绝经骨质疏松患者3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唑来膦酸1mg治疗组(1mg组)、2.5mg治疗组(2.5mg组)、5mg治疗组(5mg组)与安慰剂治疗组(对... 目的 评估单次注射低剂量唑来膦酸的抑制骨吸收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绝经骨质疏松患者3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唑来膦酸1mg治疗组(1mg组)、2.5mg治疗组(2.5mg组)、5mg治疗组(5mg组)与安慰剂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83例患者.1mg组、2.5mg组与5mg组患者分别单次接受1mg、2.5mg与5mg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安慰剂.评估4组患者在基线期、第6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第24个月的腰椎(L1-L4)骨密度(BMD)、全髋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包括I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结果 1 mg组第6个月、第12个月腰椎BMD、全髋BMD值与基线期、对照组同期值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该值在第18个月、第24个月逐渐下降,与基线期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5mg组和5mg组腰椎BMD、全髋BMD值,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显著低于基线值,同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值(P〈0.05).各组患者β-CTX和P1NP的变化趋势与BMD相似.结论 静脉注射1mg和2.5mg唑来膦酸产生的抗骨吸收作用可以至少持续1年.治疗1年后,单次注射2.5mg唑来膦酸对骨骼的影响和单次注射5mg唑来膦酸相似.1mg唑来膦酸产生的抗骨吸收作用可以持续12个月,而之后缓慢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骨吸收 剂量
下载PDF
观察运动训练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钟祖欣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1期84-85,共2页
目的:本文就运动训练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 目的:本文就运动训练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超短波、磁振热、中频脉冲电疗以及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物理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观察组患者1个月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LK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2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运动训练配合物理疗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物理疗法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祖欣 刘传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使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 目的:探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使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以及相邻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增加,矢状面cobb角均减少.观察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观察表明,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操作更快捷,固定后稳定性更好,操作更加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伤椎短节段 经伤椎单节段 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