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穿孔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钟竹銮 刘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穿孔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上饶市立医院48例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术中穿孔分为发生组(n=10)和未发生组(n=38)。比较早期胃...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穿孔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上饶市立医院48例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术中穿孔分为发生组(n=10)和未发生组(n=38)。比较早期胃癌患者ESD中穿孔发生状况。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病灶直径、分化程度、病变部位、消化道手术史、肿瘤浸润深度、血小板计数。将两组患者有差异的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赋值,明确早期胃癌患者ESD中穿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8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中发生穿孔10例,占比20.83%(10/48),38例患者未发生穿孔,占比79.17%(38/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患者ESD中穿孔发生与病灶直径≥2 cm、病变部位为贲门胃底、存在消化道手术史、肿瘤浸润深度为深固有肌层、血小板计数≥400×10^(9)/L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SD中穿孔发生情况为因变量,以病灶直径、病变部位、消化道手术史、肿瘤浸润深度、血小板计数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β=0.221,OR=1.247,95%CI=1.021~1.523)、病变部位(β=0.436,OR=1.546,95%CI=1.152~2.075)、消化道手术史(β=0.450,OR=1.569,95%CI=1.152~2.137)、肿瘤浸润深度(β=0.393,OR=1.481,95%CI=1.037~2.115)、血小板计数(β=0.730,OR=2.075,95%CI=1.080~3.987)是早期胃癌患者ESD中穿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当病灶直径≥2 cm、病变部位为贲门胃底、存在消化道手术史、肿瘤浸润深度为深固有肌层、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早期胃癌患者ESD中穿孔发生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穿孔 因素
下载PDF
奥曲肽、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竹銮 《药品评价》 CAS 2020年第21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奥曲肽、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治疗,比... 目的:比较奥曲肽、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24 h止血率、72 h再出血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4 h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2 h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生长抑素均可有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性均较高,但奥曲肽的止血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奥曲肽 生长抑素 止血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钟竹銮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0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完全切除率、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可加快康复进程,提高完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顾林铭 钟竹銮 罗小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9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症状发生至手术时间<48 h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A组,...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症状发生至手术时间<48 h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A组,将症状发生至手术时间48~72 h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B组,将症状发生至手术时间>72 h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中转开腹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与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在症状发生48 h内接受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并发症 中转开腹
下载PDF
基于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的护理措施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芳 冷梅清 钟竹銮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2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的护理措施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IBD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实... 目的:探讨基于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的护理措施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IBD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基于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自我效能[采用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表(IBD-SES)]、生活质量[采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态[采用主观全面评价(SGA)营养评估表]。结果:出院3、6个月后,观察组IBD-SES及IBDQ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SCL-90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的护理措施应用于IBD患者中,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 护理 炎症性肠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