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抗炎和氧化应激角度研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5
1
作者 熊艳玲 钟薏文 +3 位作者 陈雅茜 王玮玮 谢宗怡 姜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抗氧化因子和缺氧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参苓白术颗粒...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抗氧化因子和缺氧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参苓白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472、0.945、1.89 g·kg-1·d-1),阳性药组(柳氮磺吡啶0.2 g·kg-1·d-1),每组8只。以病证结合法复制脾虚湿困模型大鼠,再灌胃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单纯溃疡性结肠炎组模型复制期间仅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结肠部位损伤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体质量、饮食增长率,检测大鼠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红细胞生成素(EPO)、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PCT、CRP、EPO、HI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饮食增长率、iNOS、MPO、SOD、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PCT和CRP含量明显上升(P<0.05,P<0.01),体质量、饮食增长率、iNOS和MPO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EPO和HI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其它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参苓白术颗粒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中iNOS、PCT、CRP、EPO含量(P<0.01),提高饮食增长率、SOD及MPO含量(P<0.05,P<0.01)。结论与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脾虚湿困证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炎症和缺氧症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炎及抗氧化能力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颗粒 抗炎 氧化应激 脾虚湿困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的补阳还五汤抗慢性炎症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尤心怡 王文凤 +6 位作者 徐霞 王玮玮 熊艳玲 陈雅茜 钟薏文 黄超东 姜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8-476,共9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性炎症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寻找血浆中能判别给药前后差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群,以阐释补阳还五汤抗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慢性炎症...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性炎症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寻找血浆中能判别给药前后差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群,以阐释补阳还五汤抗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慢性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7.5、15、30 g·kg^(-1))。采用尾静脉注射LPS复制大鼠慢性炎症模型,模型组及各药物组每周首日尾静脉注射1次LPS(200μg·kg^(-1)),次日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取血并分离血浆,应用UPLC-Q-TOF/MS技术对各组大鼠的血浆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分析补阳还五汤对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对已鉴定结构的代谢标志物通过MetaboAnalyst 5.0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和鉴定出2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有13个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P<0.01),有14个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而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能够使绝大部分内源性标志物呈现良好的回调趋势,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可显著下调其中的9个生物标志物(P<0.05,P<0.01),上调其中的10个生物标志物(P<0.05,P<0.01)。主要影响甘油酯代谢、抗坏血酸和苦杏仁代谢、亚油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盐的相互转化、α-亚麻酸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等13条代谢通路。结论补阳还五汤对LPS诱导的慢性炎症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水平,恢复体内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慢性炎症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通路 代谢机制 大鼠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和粪便代谢组学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钟薏文 张文彤 +8 位作者 陈雅茜 徐霞 王玮玮 涂钰 熊艳玲 徐国良 李冰涛 张启云 姜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0-847,共8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SDDR-UC)大鼠粪便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寻找粪便中差异的生物标志物群,从代谢组学的角度阐述参苓白术散改善SDDR-UC的分...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SDDR-UC)大鼠粪便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寻找粪便中差异的生物标志物群,从代谢组学的角度阐述参苓白术散改善SDDR-UC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SDDR-UC模型组,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病症结合法复制脾虚湿困证模型大鼠,再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造成SDDR-UC模型。给药阶段,各治疗组灌胃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0.472、0.945、1.89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则灌胃灭菌纯净水。实验结束前,收集各组大鼠粪便,应用UPLC-Q-TOF/MS方法测定粪便代谢物的含量,结合多维统计分析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并进行Metabo Analyst 5.0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和鉴定出3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影响叶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鞘脂代谢、一个叶酸碳库、花生四烯酸代谢5条代谢通路,其中墨蝶呤、6-羟基褪黑素、1-磷酸鞘氨醇、二氢叶酸和12(S)-白三烯B4是与代谢通路密切相关的关键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参苓白术散对SDDR-UC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调控炎性因子的释放、抗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损伤、修复受损屏障、维持结肠上皮细胞黏膜的完整性,进而恢复体内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脾虚湿困 溃疡性结肠炎 粪便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抗动脉粥样硬化8个效应成分UPLC-MS/MS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玮玮 姜丽 +6 位作者 张启云 李冰涛 曾治君 刘玉晖 钟薏文 陈雅茜 徐国良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1,共13页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汤抗动脉粥样硬化8个效应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苦杏仁苷、黄芪甲苷、正丁烯基苯酞、Z-蒿本内酯和阿魏酸)的UPLC-MS/MS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分析,明确补阳还五汤中...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汤抗动脉粥样硬化8个效应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苦杏仁苷、黄芪甲苷、正丁烯基苯酞、Z-蒿本内酯和阿魏酸)的UPLC-MS/MS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分析,明确补阳还五汤中8个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50 mm×2.1 mm,1.7μm)色谱柱,柱温40℃,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0.3 mL·min^(-1),电喷雾离子化(ESI)源,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各有效成分。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浓度在10.00~1350.00 ng·m 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苦杏仁苷的质量浓度均在2.00~2700.00 ng·m 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黄芪甲苷、正丁烯基苯酞和Z-蒿本内酯的质量浓度均在2.00~270.00 n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在5.00~675.00 n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6%、100.5%、96.3%、91.8%、108.2%、104.1%、99.8%、105.2%,RSD分别为8.5%、9.0%、5.2%、3.7%、3.9%、5.0%、7.1%、6.2%。补阳还五汤样品中上述抗动脉粥样硬化8个效应成分含量的RSD均<5%。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回收率好,可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复方补阳还五汤质量控制提供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芍药内酯苷 芍药苷 苦杏仁苷 黄芪甲苷 正丁烯基苯酞 Z-蒿本内酯 阿魏酸 效应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文献计量 多反应监测 动脉粥样硬化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