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1
作者 邓文明 邱迎伟 +5 位作者 康文焱 钟贻洪 陈胜利 王鸣宇 向露 廖跃豪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9,62,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行甲状腺磁共振成像(ma... 目的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行甲状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患者207例,其中一侧甲状腺正常的患者74例。扫描横轴位3D-pCASL序列,标记后延迟(post labeling delay,PLD)时间设为1525 ms,标记层面位于左颈总动脉起始部。在AW 4.7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测量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结节的血流量(blood flow,BF)。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BF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并比较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非乳头状癌(non-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non-PTC)的血流灌注。结果男性与女性正常甲状腺侧叶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甲状腺侧叶平均BF为(162.73±24.24)mL/(100 g·min)。207例患者共观察到甲状腺结节235个(良性44个、恶性191个),恶性结节BF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叶t=6.607,右叶t=5.590,P均<0.001);BF鉴别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177.96 mL/(100 g·min),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1%、93.7%,诊断准确度为89.4%(AUC=0.861)。PTC与non-PTC的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8,P=0.124)。结论3D-pCASL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其定量值BF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 血流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符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钟贻洪 柳澄 +4 位作者 雷剑 王肇平 田云生 曾宇来 和风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与临床不符的表现和原因,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首次CT检查阴性而临床症状较重及首次CT检查后又出现新的临床症状的3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7例复查CT出现阳性表现...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与临床不符的表现和原因,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首次CT检查阴性而临床症状较重及首次CT检查后又出现新的临床症状的3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7例复查CT出现阳性表现有迟发性血肿15例、脑挫裂伤9例、弥漫性脑肿胀8例、外伤性脑梗死3例、脑干损伤2例,可由不同原因引起。结论:首次CT检查与临床不符因素包括扫描时机、机器原因、医师诊断水平、病灶不典型等;对首次CT检查阴性而临床症状较重患者,伤后3天内是病情最易发生变化时期,应及时复查C T;对首次CT检查后又出现新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复查CT了解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钟贻洪 李金高 +2 位作者 钟俊远 郭小青 雷剑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ADC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及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初治、21例放疗后复发和18例放疗后纤维化鼻咽癌患者的ADC图,并测量病灶、对侧肌肉、鼻腔黏膜的ADC值,比较ADC值。结果初治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鼻咽癌者ADC... 目的探讨ADC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及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初治、21例放疗后复发和18例放疗后纤维化鼻咽癌患者的ADC图,并测量病灶、对侧肌肉、鼻腔黏膜的ADC值,比较ADC值。结果初治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鼻咽癌者ADC图均呈低信号,放疗后纤维化鼻咽癌者ADC图呈混杂信号;初治鼻咽癌者平均ADC值为(0.678±0.132)×10-3mm2/s,95%可信区间为(0.602-0.711)×10-3mm2/s;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平均ADC值为(0.693±0.181)×10-3mm2/s,其95%可信区间为(0.611-0.753)×10-3mm2/s;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平均ADC值为(1.139±0.172)×10-3mm2/s,其95%可信区间为(1.137-1.196)×10-3mm2/s;对侧肌肉的平均ADC值为(1.129±0.170)×10-3mm2/s;鼻腔粘膜的平均ADC值为(1.901±0.055)×10-3mm2/s;初治鼻咽癌与复发病灶两者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两者ADC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DC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纤维化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64排CT在颅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钟贻洪 雷剑 +3 位作者 王肇平 田云生 廖忠剑 曾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3期141-141,共1页
颅脑肿瘤的可通透性是肿瘤血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越高,肿瘤血管的分化越不成熟,通透性也就越高。应用灌注成像技术可反映出颅脑肿瘤血管这一功能特性。颅脑肿瘤血管的表面通透性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多... 颅脑肿瘤的可通透性是肿瘤血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越高,肿瘤血管的分化越不成熟,通透性也就越高。应用灌注成像技术可反映出颅脑肿瘤血管这一功能特性。颅脑肿瘤血管的表面通透性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在颅脑肿瘤的各种功能成像方法中,CT灌注成像有明显的优势,它是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影响因素少、成像时间短等特点,多层同层技术的应用避免了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颅脑肿瘤 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钟贻洪 王肇平 +1 位作者 廖忠剑 文兴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0期3141-3142,共2页
目的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其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检测过程,对比分析2种不同诊断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CT诊断检测方式... 目的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其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检测过程,对比分析2种不同诊断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CT诊断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钙化斑块诊断检测率,而采用MR开展诊断检测工作具有较高的混合斑块和纤维斑块诊断检测率,CT与MR诊断检测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几种不同斑块类型的检测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后,都能够很好的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探测,但是采用CT诊断方式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程度有更高的检测率,而采用MR诊断方式后,对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情况有着更高的诊断率,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检测诊断,以提升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硬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
下载PDF
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钟贻洪 杨宏 +2 位作者 廖忠剑 田云生 王肇平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B12期294-294,共1页
目的:探析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3例胸腔积液合并胸膜改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性胸腔积液42例(良性病变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病... 目的:探析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3例胸腔积液合并胸膜改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性胸腔积液42例(良性病变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病变31例(恶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评分系统进行诊断和鉴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胸膜弥漫线状增厚、胸膜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患者的纵膈胸膜受累发生率及胸膜结节状增厚、不均匀环状增厚、条带状不规则增厚情况与恶性病变组患者的CT诊断图像表现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上,CT扫描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评分系统 良恶性胸腔积液 鉴别价值
下载PDF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钟贻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21期4099-4100,共2页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和病情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和病情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8%;两组患者病情Ⅰ级和Ⅱ级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Ⅲ级和Ⅳ级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上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高于CT检查,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CT 核磁共振 对比
下载PDF
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CT动态改变
8
作者 钟贻洪 雷剑 +5 位作者 王肇平 田云生 曾宇来 廖忠剑 刘昊 曾斐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研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肺部CT表现的动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一系列胸部CT资料。结果:起病1周内,9例CT平扫均发现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合并胸腔积液1例。发病后1~2周病变变化迅速,... 目的:研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肺部CT表现的动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一系列胸部CT资料。结果:起病1周内,9例CT平扫均发现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合并胸腔积液1例。发病后1~2周病变变化迅速,在磨玻璃密度影内出现结节2例;7例病变开始吸收;胸膜增厚2例。出院前CT检查,4例胸部CT示残留条索影,5例胸部阴影完全吸收。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肺部CT动态改变能反映其病理改变,并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和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甲型H1N1流感 肺炎 CT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CT容积灌注的研究
9
作者 钟贻洪 雷剑 +3 位作者 王肇平 廖忠剑 罗文圣 刘明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7期458-458,共1页
目的分析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CT容积灌注对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和CT容积灌注,得到患者全脑灌注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 目的分析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CT容积灌注对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和CT容积灌注,得到患者全脑灌注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达峰时间图像,分析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CT扫描未见异常,9例患者出现腔隙性脑梗死或者陈旧脑梗死。17例患者的患侧及对侧达峰时间及平均通过时间值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Siemens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可同时获得CT脑容积灌注成像和颅底动脉环的动态CT血管成像。结论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可以敏感显示灌注损伤,Siemens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的脑血管痉挛具有早期诊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容积灌注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肝癌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海清 钟贻洪 +3 位作者 肖道雄 雷剑 王肇平 田云生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4期7-9,共3页
关键词 螺旋CT多期扫描 小肝癌 CARCINOMA 影像学技术 检查 原发性肝癌 5年生存率 统计学差异
下载PDF
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俊远 王肇平 +5 位作者 蒋海清 钟贻洪 肖道雄 田云生 刘昊 曾宇来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917-91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意义。方法:观察36例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判定各种原因造成的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具体方向、程度、骨质结构情况等。结果:在小儿寰枢关节脱位中,局部炎症所致寰枢关节脱... 目的:探讨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意义。方法:观察36例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判定各种原因造成的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具体方向、程度、骨质结构情况等。结果:在小儿寰枢关节脱位中,局部炎症所致寰枢关节脱位以左右移位多见,程度较轻;而外伤所致寰枢关节脱位以前后移位多见,并多伴有齿状突骨折,程度较重。SSD、MPR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寰枢关节脱位的具体方向及骨质情况,而SEE-THOUGH则一般。脱位程度测量则在MPR图像上较为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的显示寰枢关节脱位的方向、程度及骨质情况,从而为诊断小儿寰枢关节脱位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CT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三维CTA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肇平 钟贻洪 雷剑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14-515,共2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four螺旋CT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多轴面重建技术(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图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通过CTA...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four螺旋CT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多轴面重建技术(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图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通过CTA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11例。CTA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均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形状、数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CTA三维重建技术成像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畸形 三维重建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肝脏结节的价值评价
13
作者 廖忠剑 刘小华 +2 位作者 王肇平 钟贻洪 杨宏 《现代医院》 2019年第11期1700-1702,共3页
目的对肝脏结节应用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性依据。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4月诊治的45例肝脏结节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均先后行增强CT扫描、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 目的对肝脏结节应用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性依据。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4月诊治的45例肝脏结节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均先后行增强CT扫描、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和总结诊断结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病理学活检确诊,25例肝硬化结节,20例小肝癌病灶,增强CT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2.0%、80.0%,螺旋CT灌注成像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0%、95.0%,小肝癌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结节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检测,小肝癌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均高于肝硬化结节(P<0.01),而血管表面渗透面积(PS)、对比剂通过时间(MTT)及对比剂达峰时间(TTP)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12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灌注成像在肝硬化结节中均有较高检出率,有着重要诊断价值,但后者在肝癌小病灶诊断中符合率高,同时肝脏BF、BV及HAF灌注指标可作为鉴别诊断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层螺旋CT 肝硬化结节 灌注成像 诊断
下载PDF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田云生 雷剑 +4 位作者 王肇平 钟贻洪 廖忠剑 刘昊 曾斐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3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该院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945例患者的CTA资料,以DSA为金标准,总结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和CT表现。结果 945例患者共检出各类冠状动脉畸形... 目的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该院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945例患者的CTA资料,以DSA为金标准,总结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和CT表现。结果 945例患者共检出各类冠状动脉畸形9例,发病率为0.95%,其中发生于左冠状动脉3例,右冠状动脉4例,冠状动脉瘘2例。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展示冠状动脉畸形,可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畸形的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畸形
下载PDF
直肠灌注CT在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肇平 钟贻洪 雷剑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08-909,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直肠肿瘤病变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怀疑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及使用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后行多层螺旋CT直肠扫描的CT表现、CT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碘造影... 目的:探讨使用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直肠肿瘤病变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怀疑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及使用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后行多层螺旋CT直肠扫描的CT表现、CT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可良好的显示直肠腔、直肠壁的情况,如肿瘤直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腔充盈缺损以及直肠恶性肿瘤侵犯邻近器官CT改变,诊断符合率高。结论: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简单、经济;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准确率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直肠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乳腺MRI检查中检出乳腺外病变的价值
16
作者 文洁 王猛 +4 位作者 刘周 李丽 钟贻洪 王云飞 罗德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63-768,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MRI检查中发现乳腺外病变的检出率、发生部位及性质。方法选取721例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其中初诊乳腺癌患者163例,乳腺癌治疗后随访患者322例,无乳腺癌病史(如常规体检、乳腺良性病变或其它病变原因进行乳腺MRI检查)患者... 目的探讨乳腺MRI检查中发现乳腺外病变的检出率、发生部位及性质。方法选取721例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其中初诊乳腺癌患者163例,乳腺癌治疗后随访患者322例,无乳腺癌病史(如常规体检、乳腺良性病变或其它病变原因进行乳腺MRI检查)患者236例,观察乳腺MRI是否存在乳腺外的其它部位病变及其发生率、分布类型。结果721例乳腺MRI检查患者中,发现乳腺外病变196例(27.18%,196/721),恶性病变124例(17.20%,124/721),良性病变72例(9.99%,72/721)。最常见的乳腺外病变是淋巴结115例(15.95%,115/721),其次是肝脏65例(9.01%,65/721)、胸部63例(8.74%,63/721)、骨质病变21例(2.91%,21/721)及其它(包括皮肤、胆囊、脾脏等)5例(0.69%,5/721)。163例初诊乳腺癌患者中发现乳腺外恶性病变61例(37.42%,61/163),322例乳腺癌治疗后随访中发现乳腺外恶性病变60例(18.63%,60/322),236例无乳腺癌病史患者发现乳腺外恶性病变3例(1.27%,3/236)。结论在进行乳腺MRI检查时不仅要注意乳腺本身是否存在病变,还要注意扫描范围内乳腺以外的其它区域,特别是对于初诊乳腺癌或乳腺癌治疗后随访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外病变 检出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17
作者 文洁 康文焱 +4 位作者 刘周 李丽 钟贻洪 王云飞 罗德红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微小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丽 刘周 +6 位作者 杨倩 文洁 钟贻洪 王云飞 李天然 钱银姝 罗德红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0-90,91-95,共6页
目的分析肺微小结节(直径≤10 mm)的CT影像学表现,并探讨CT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行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7例肺微小结节患者共102个肺微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征象。结果102个肺微小结节中,良性组25... 目的分析肺微小结节(直径≤10 mm)的CT影像学表现,并探讨CT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行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7例肺微小结节患者共102个肺微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征象。结果102个肺微小结节中,良性组25个、癌前病变组27个、恶性组50个,3组结节的密度、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集束征在良性组和癌前病变组主要表现为贴边走形或穿行,无增粗扭曲,而恶性组主要表现为穿行并增粗扭曲,3组血管增厚和走形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3,P<0.001)。3组的结节位置、瘤-肺界面情况、空泡征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微小结节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小结节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特征 诊断
下载PDF
DCE-MRI参数及纹理特征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俊远 钟俭平 +2 位作者 王肇平 彭吉东 钟贻洪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10-1415,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及纹理特征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3例NACT的宫颈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无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及纹理特征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3例NACT的宫颈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无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一周行DCE-MRI扫描,并获得定量参数[最大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率(CER)、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IAUGC)、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间隙体积百分数(Ve值)]及纹理参数,比较上述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有效组的CER、Ktrans值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4、0.012),有效组Mean Value、Grey Level Nonuniformity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3、0.002),Energy显著高于无效组(P=0.024)。CER、Ktrans评估NACT疗效的AUC值分别为0.712、0.695。纹理参数评估NACT疗效的AUC值在0.647~0.716之间。将有组间差异的DCE-MRI参数、纹理参数、临床参数联合后,预测NACT疗效的AUC为0.922。结论:DCE-MRI参数及纹理参数可作为潜在的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的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纹理参数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表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文洁 康文焱 +6 位作者 邓文明 杨倩 刘周 李丽 韦素岚 钟贻洪 罗德红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乳腺MR资料,通过分析MR形态学特征、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以及...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乳腺MR资料,通过分析MR形态学特征、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病变进行联合评价。结果 69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62例患者(76个病灶)呈肿块样强化病变,其中Luminal A型乳腺癌8例(11个病灶),Luminal B型乳腺癌35例(44个病灶),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9例(11个病灶),三阴性乳腺癌10例(10个病灶)。肿块样强化病变中,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6,P=0.002),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形态表现为圆形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40.00%vs 10.61%,χ^2=6.390,P=0.033);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边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5.502,P=0.001),其中三阴性乳腺癌边缘清晰比例显著大于其他三组乳腺癌(60.00%vs 10.61%,χ^2=14.942,P=0.001);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TIC类型及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表现上有一定区别,可能有助于区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但目前尚不能依据MR表现乳腺癌分子亚型直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亚型 M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