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磁控溅射与液氮冷凝相结合产生金属及其化合物团簇 被引量:3
1
作者 韦伦存 赵子强 +3 位作者 韩建伟 钟运成 于金祥 王浩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3-86,共4页
利用磁控溅射与液氮冷凝相结合的团簇产生设备成功地制备了多种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如Cu,Mo,Ta,AlN,TiN,TaN)等团簇。团簇尺寸大小为2-30nm,其微结构为晶体结构。
关键词 团簇 晶体结构 金属化合物 磁控溅射 液氮 冷凝
下载PDF
纳米金属颗粒-绝缘体膜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子强 韦伦存 +2 位作者 王浩 钟运成 卢希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34-535,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台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团簇,同时蒸发绝缘介质得到金属颗粒-绝缘体包埋团簇的设备,并利用该设备成功地制备出了Cu:CaF2和Ti:CaF2等金属颗粒膜。该设备适应性广,可产生几乎所有固体金属和半导体团簇。从... 本文介绍了一台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团簇,同时蒸发绝缘介质得到金属颗粒-绝缘体包埋团簇的设备,并利用该设备成功地制备出了Cu:CaF2和Ti:CaF2等金属颗粒膜。该设备适应性广,可产生几乎所有固体金属和半导体团簇。从而可以得到众多组合的功能膜。包埋在绝缘体中的团簇大小在10nm-70nm之间,为多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团簇 晶体结构 金属粒 薄膜
下载PDF
Fe-Cu包埋团簇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浩 赵子强 +2 位作者 钟运成 韦伦存 卢希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49-451,共3页
基于溅射-气体-聚集(SGA)形成团簇的原理,提出了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方法,并在方华膜载网上成功地制备了Fe-Cu纳米磁性包理团簇样品。TEM/ED分析表明,样品中Fe团簇被Cu原子所包裹,形成了以Fe... 基于溅射-气体-聚集(SGA)形成团簇的原理,提出了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方法,并在方华膜载网上成功地制备了Fe-Cu纳米磁性包理团簇样品。TEM/ED分析表明,样品中Fe团簇被Cu原子所包裹,形成了以Fe团簇为芯,Cu膜为壳的良好的芯-壳式包埋结构。当衬底温度由25℃变化到200℃时,样品形貌由弥散状过渡到集团状,直至形成大的块状;其结构也相应的由Fe-Cu多晶共存变化为一种不规则的单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包埋团族 EGA 微观结构 原子团簇
下载PDF
团簇大小对Fe-Ag和Co-Ag包埋团簇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浩 赵子强 +2 位作者 钟运成 韦伦存 卢希庭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4-16,共3页
利用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方法,在有方华膜的电镜载网上制备了Fe-Ag及Co-Ag系列纳米磁性包埋团簇,通过控制蒸发电流等沉积条件,获得了不同团簇大小的样品。TEM/ED分析表明,当样品中Fe(Co)团簇尺... 利用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方法,在有方华膜的电镜载网上制备了Fe-Ag及Co-Ag系列纳米磁性包埋团簇,通过控制蒸发电流等沉积条件,获得了不同团簇大小的样品。TEM/ED分析表明,当样品中Fe(Co)团簇尺寸较小时(分别为10nm和20nm),样品形貌表现为Fe(Co)团簇弥散地分布在Ag膜基质中,形成了Ag膜对Fe(Co)团簇的分隔与包埋;其结构分别为Fe、Ag多晶和Co、Ag多晶共存的形态。而当Fe(Co)团簇尺寸较大时(分别为90nm和50nm),样品中Ag原子也相对聚集,Ag膜没有形成对Fe(Co)团簇的完全包裹,在形貌上Fe-Ag样品呈现为“串状”,Co-Ag样品呈现为“花瓣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团簇 形貌 组织结构 EGA 磁性 团簇材料
下载PDF
镶嵌在CaF_2介质中纳米Cu团簇微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子强 王浩 +2 位作者 韦伦存 钟运成 卢希庭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2-75,共4页
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Cu团簇,同时蒸发CaF_2介质,将Cu团簇包埋在CaF_2介质中。团簇大小可通过改变溅射气压控制。用TEM研究了嵌埋团簇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u团簇呈三角状多晶结构,团簇大小为10~70Mmm,... 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Cu团簇,同时蒸发CaF_2介质,将Cu团簇包埋在CaF_2介质中。团簇大小可通过改变溅射气压控制。用TEM研究了嵌埋团簇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u团簇呈三角状多晶结构,团簇大小为10~70Mmm,基质CaF_2晶体也为多晶结构。Cu团簇的晶格常数在包埋状态下发生了膨胀,膨胀率大约在1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埋团簇 晶体结构 晶格膨胀
下载PDF
双束共蒸发制备Fe-Cu包埋团簇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浩 赵子强 +2 位作者 钟运成 韦伦存 卢希庭 《微细加工技术》 1996年第1期40-43,共4页
基于气体聚集(GA)形成团簇的过程,利用双束蒸发共沉积方法,在室温下成功地制备了Fe-Cu纳米磁性包埋团簇样品。对样品的TEM/ED分析表明,平均直径为20nm左右的Fe团簇被Cu原子所包裹,形成了以Fe团簇为芯,C... 基于气体聚集(GA)形成团簇的过程,利用双束蒸发共沉积方法,在室温下成功地制备了Fe-Cu纳米磁性包埋团簇样品。对样品的TEM/ED分析表明,平均直径为20nm左右的Fe团簇被Cu原子所包裹,形成了以Fe团簇为芯,Cu原子为壳的良好的芯-壳式包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材料 双束蒸发 Fe-Cu包埋团簇 团簇
下载PDF
用符合弹性前冲法测量硅中的氧含量及其分布
7
作者 韩建伟 韦伦存 +1 位作者 梁斌 钟运成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35-537,共3页
采用27MeV的12C5+作为入射粒子,采用符合弹性前冲方法测量了5.6μm的硅样品中氧的含量及其深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2C与16O符合弹性前冲方法分析硅样品中的氧,其最小探测限可达20×10-6(原子比... 采用27MeV的12C5+作为入射粒子,采用符合弹性前冲方法测量了5.6μm的硅样品中氧的含量及其深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2C与16O符合弹性前冲方法分析硅样品中的氧,其最小探测限可达20×10-6(原子比),深度分辨率为~450nm.该方法对于厚样品,尤其比常规弹性前冲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前冲法 硅膜 含量 深度分布
下载PDF
Studies of preparing method of nano grain metal-insulator film Cu:CaF_2
8
作者 赵子强 韦伦存 +2 位作者 王浩 钟运成 卢希庭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Studiesofpreparingmethodofnanograinmetal-insulatorfilmCu:CaF_2ZhaoZi-Qiang(赵子强),WeiLun-Cun(韦伦存),WangHao(王浩),... Studiesofpreparingmethodofnanograinmetal-insulatorfilmCu:CaF_2ZhaoZi-Qiang(赵子强),WeiLun-Cun(韦伦存),WangHao(王浩),ZhongYun-Cheng(钟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纳米晶粒 磁子溅射
下载PDF
金属颗粒-半导体膜Cu:CdS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子强 韦伦存 +3 位作者 王浩 张金宏 钟运成 卢希庭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78-882,共5页
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Cu团簇,同时蒸发半导体介质CdS,将Cu团簇包埋在CdS介质中,制备出金属颗粒半导体膜.团簇大小可通过改变溅射气压控制.用TEM研究了嵌埋团簇的结构.分析表明:CdS很好地包埋了Cu团簇,都呈... 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Cu团簇,同时蒸发半导体介质CdS,将Cu团簇包埋在CdS介质中,制备出金属颗粒半导体膜.团簇大小可通过改变溅射气压控制.用TEM研究了嵌埋团簇的结构.分析表明:CdS很好地包埋了Cu团簇,都呈多晶结构;团簇尺寸在5—20nm,Cu晶格发生了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颗粒 半导体 薄膜制备 砷化镉
原文传递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团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伦存 韩建伟 +3 位作者 钟运成 于金祥 赵子强 王浩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6年第2期45-46,共2页
对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进行的团簇产生设备的研制、团簇的产生及其性质的研究进行描述.利用自行研制的一台气体载带溅射原子经液氮冷凝的团簇产生设备,成功地制备了多种金属及其化合物团簇,发现了支撑Cu团簇的“收缩效应”,... 对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进行的团簇产生设备的研制、团簇的产生及其性质的研究进行描述.利用自行研制的一台气体载带溅射原子经液氮冷凝的团簇产生设备,成功地制备了多种金属及其化合物团簇,发现了支撑Cu团簇的“收缩效应”,最大收缩率为4.7%.研究了加速电压对ICBD薄膜的影响.发现加速电压越高,形成的Cu薄膜越光滑.当加速电压达到18kV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 ICBD 原子团簇
原文传递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1
作者 钟运成 《新教育(海南)》 2014年第7期19-20,共2页
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情感,唤起某种动机,从而引... 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情感,唤起某种动机,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从教学情感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讲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时,我设计了有趣味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教学情感 情景教学 完全平方公式 解题方法 表面现象 课堂教学 一元二次方程 说明理由
原文传递
中学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2
作者 钟运成 《新教育(海南)》 2013年第6期102-102,共1页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例来谈谈。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七年级数学下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例来谈谈。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七年级数学下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热情从事学习和思考。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 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 创设情境 有效途径 同旁内角 同位角 发展学 内容相关
原文传递
中学数学教学和后进生的转化
13
作者 钟运成 《新教育(海南)》 2012年第6期97-97,共1页
如何转化后进生,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发展和后进生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我们中学数学教学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应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实施。一、培养兴趣,树立后进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调查发现,后进生普遍存在自卑、厌学心理。
关键词 转化后进生 中学数学教学 学习数学 学生学习 培养兴趣 自身发展 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原文传递
中学数学教学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14
作者 钟运成 《新教育(海南)》 2006年第2期36-36,共1页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找到培养和发展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愈来愈显得重要。下面我以数学教学中的实例谈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创新性思维 培养学生 学生体验 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 能力的培养 主体作用 创新精神
原文传递
浅谈数学后进生的转化
15
作者 钟运成 《新教育(海南)》 2005年第6期53-53,共1页
如何对待后进生,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转化后进生,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数学教学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应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实施。下面我以数学教学的实例谈谈转化后进生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转化后进生 数学后进生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 教育教学 课程实施 素质教育 学生 面积
原文传递
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6
作者 钟运成 《新教育(海南)》 2011年第1期34-34,共1页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下面结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例,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发现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下面结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例,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中 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 新课标理念 实数根 中学数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