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地方与自然:段义孚告别演说评述 被引量:4
1
作者 钦白兰 肖红娇 张建民 《文化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98-113,共16页
段义孚将中国文化精髓融入西方地理科学研究,成就斐然,享誉世界。本文围绕他在2014年告别学术生涯演说中阐释的三个核心概念——空间、地方与自然,来评述他的人文地理学思想。他认为,人文现象需以地方经验为切入口,用于重新解读与感受... 段义孚将中国文化精髓融入西方地理科学研究,成就斐然,享誉世界。本文围绕他在2014年告别学术生涯演说中阐释的三个核心概念——空间、地方与自然,来评述他的人文地理学思想。他认为,人文现象需以地方经验为切入口,用于重新解读与感受地理知识当中丰富的人文意义。因此,人文地理探索者需带着文化意识,对跨越时间长廊的空间进行人文叙述,以此反思现代地理知识的形成及天人关系分离的现状。他运用心理学术语如距离、想象、过去与情感,通过解析地方精神,阐发了地理空间是如何产生天人意义交织的地方感的。换句话说,段义孚成功地将人文情怀注入对天人之际的人文地理空间研究。现代人需要在地理知识与自然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在物质与知识空间中发现并进入生态和谐的生活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义孚 空间 地方 自然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历史的空间转向与遗址的古今会通 被引量:3
2
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3期54-63,共10页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局限于西方权威遗产话语中,时间与空间往往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遗址保护试图通过物质原真性概念将其凝固在过去。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为打破这一话语提供了契机。由此,我们以空间视角探...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局限于西方权威遗产话语中,时间与空间往往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遗址保护试图通过物质原真性概念将其凝固在过去。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为打破这一话语提供了契机。由此,我们以空间视角探析曲阜泮水遗址的时空关系,着力从古人留下来的空间标识——碑刻,来挖掘中国本土对遗址的空间认识。我们提出重新探讨遗址的"历史空间"及其保护理念。中国传统对遗址利用的理解在于"思古抚今",遗址的发掘就是让处在当下的空间注入"尊古"与"崇德"的空间意义。石碑承载着将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空间相互转换、相互提升的意义。这份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必须加以重新认识,以重构当下文化空间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空间 深度绘描 遗址 泮水 过去 经义
下载PDF
《时代》语料库中孔子身份话语:主体·概念·观念·中介 被引量:1
3
作者 钦白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孔子在《时代周刊》中的身份构建问题,以《时代周刊》语料库中151篇相关报道为分析数据,依据福柯话语观和"词汇搭配",对孔子身份话语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批判了含极少量孔子身份主体构建元素的《时代周刊》话语,揭露了《时... 针对孔子在《时代周刊》中的身份构建问题,以《时代周刊》语料库中151篇相关报道为分析数据,依据福柯话语观和"词汇搭配",对孔子身份话语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批判了含极少量孔子身份主体构建元素的《时代周刊》话语,揭露了《时代周刊》中三类利用孔子作为象征的话语:作为概念的孔子,作为观念的孔子,作为中介的孔子。研究发现:"边缘化"的孔子身份显现出《时代周刊》的实用主义审美特征,孔子在其中被引用做非事实性的客观话语,呈现出深度刻板化的话语概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时代周刊》语料库 身份构建 话语 边缘化 词汇搭配
下载PDF
食学学科发展的历程与展望——2015曲阜·亚洲食学论坛“食学圆桌会”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钦白兰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食物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基。食学的产生乃必然且有长期发展繁荣的可能性。食学研究始于近代的西方学术界,近几十年也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2015曲阜·亚洲食学论坛上,国内外食学顶级专家和特邀嘉宾... 食物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基。食学的产生乃必然且有长期发展繁荣的可能性。食学研究始于近代的西方学术界,近几十年也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2015曲阜·亚洲食学论坛上,国内外食学顶级专家和特邀嘉宾探讨了食礼仪、食文化、食遗产、食思想、食制度等研究议题,就食学学科发展的议题发表深度见解,不仅得出了从事饮食研究的重要性与食学学科建立的必然性之共识,并且表达了食学学科建设特别需要朝着方法与视角多元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阜 亚洲食学论坛 饮食文化 饮食哲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礼乐身体与人文空间互构:矍相圃的当代启示
5
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宋海涛 《文化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361-376,共16页
本研究是针对曲阜圣迹矍相圃进行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从身体这一文化概念出发,阐释了矍相圃的礼义空间及其中身体的建构,并在解读圣迹两千多年空间实践中,展露礼乐身体对当今人文空间建设的启示。在矍相圃习射礼,孔子最初欲彰显人可... 本研究是针对曲阜圣迹矍相圃进行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从身体这一文化概念出发,阐释了矍相圃的礼义空间及其中身体的建构,并在解读圣迹两千多年空间实践中,展露礼乐身体对当今人文空间建设的启示。在矍相圃习射礼,孔子最初欲彰显人可修身正己的身体模样与德行空间美感。作为父子君臣,古人的文化身份经射礼以身体叙述大义空间,便可成礼乐身体。与此同时,古人不断回溯礼乐身体原型,用石碑、土台、石井等空间标记营造矍相圃圣迹的记忆空间。特别是,矍相圃圣迹在明清时建构为射圃空间,以射礼凸显了矍相圃做人修身的空间教化意义。礼乐身体及其礼义空间实践,对今天城市、里居、学校的人文空间建构有重要启迪,对如何将今天的消费身体转化为道德身体并构建相应的教化空间建设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空间 身体 矍相圃 射礼
下载PDF
曲阜“古泮池”礼性教育意义叙述
6
作者 钦白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84-286,共3页
针对曲阜古泮池遗址的意义挖掘,采用"述而不作"的写作手法,展示大量《诗经》、《礼记》、《曲阜县志》等原始文本,将各种古今话语碎片交织在一起叙述成文,最终展示了"古泮池"礼性教育的空间意义,和"观"... 针对曲阜古泮池遗址的意义挖掘,采用"述而不作"的写作手法,展示大量《诗经》、《礼记》、《曲阜县志》等原始文本,将各种古今话语碎片交织在一起叙述成文,最终展示了"古泮池"礼性教育的空间意义,和"观"中产生"观象进德"的教育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泮池 空间 教育 文化写作
下载PDF
世博话语的模态构建——以2010上海世博会国家馆为例
7
作者 钦白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82-286,共5页
针对世博话语的构建,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福柯话语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世博国家馆"多模态语篇"性质及"新话语"构建过程,分析了世博馆数据特点,从"多模态语篇"五种交际模态视角解读了"世博话语"... 针对世博话语的构建,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福柯话语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世博国家馆"多模态语篇"性质及"新话语"构建过程,分析了世博馆数据特点,从"多模态语篇"五种交际模态视角解读了"世博话语"组合案例构建过程。研究发现:"多模态语篇"展示了各国文化并诠释了世博主题。结果证明: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世博话语"构建研究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话语 新话语 话语构建 多模态语篇 国家馆
下载PDF
超越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技术及历史学研究的未来 被引量:7
8
作者 David J.Bodenhamer 孙頔 +1 位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学者们为搜集定量数据、使用定量方法,对它十分感兴趣,但大多数历史学者并没充分利用该项技术。特别是受网络2.0技术与实践的影响,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促成地理空间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新结合,以多角...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学者们为搜集定量数据、使用定量方法,对它十分感兴趣,但大多数历史学者并没充分利用该项技术。特别是受网络2.0技术与实践的影响,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促成地理空间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新结合,以多角度反思后现代历史研究范式与未来走向,有望重树历史学研究。在新研究方式下,地理空间技术可用于更好地建构"空间叙事"及"深度绘图",无疑可营造一种反思性的、深循环的、合作性的研究环境,成为标志未来历史学研究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历史学 空间转向 空间叙事 深度绘图
下载PDF
空间人文学:技术·途径·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戴维·J.博登海默 马庆凯 +1 位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文化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55-71,共17页
空间人文学是空间视角下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美国开发西部荒原国土时的空间观,以及近些年兴起的人文社科研究"空间转向"。空间从被动的社会背景,变成社会变革的积极的、决定性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重要产物。对人文社... 空间人文学是空间视角下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美国开发西部荒原国土时的空间观,以及近些年兴起的人文社科研究"空间转向"。空间从被动的社会背景,变成社会变革的积极的、决定性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重要产物。对人文社科研究而言,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备与处理功能,但人文学者们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对其有批判性的认识。地理信息系统一度被大量地运用于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研究当中,但它始终缺乏从文化角度审视空间的表述意义的能力。最后本文还展示了一些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与人文社科研究相结合的空间人文研究案例:地理信息技术能通过虚拟现实呈现历史空间的视觉原貌。以记忆和地方为中心,人文空间可以构成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他技术辅助的一种深度绘图。未来空间人文学力图将真实空间和概念空间的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融合为一体,对记忆和空间变量进行动态地表征。这种研究方式必定会带来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新理解,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学术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空间人文学 地理信息技术系统 深度绘图 记忆
下载PDF
遗址历史空间的深度绘图及其经义接续
10
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丰杨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4,127,共12页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如果仅限于西方遗产话语,往往导致时间与空间、物质遗迹与人文精神被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致使遗址在传承文化、教化当下的功能上难以充分体现。以鲁故城"泮水"遗址作为例,借用"深度绘图"方法,...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如果仅限于西方遗产话语,往往导致时间与空间、物质遗迹与人文精神被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致使遗址在传承文化、教化当下的功能上难以充分体现。以鲁故城"泮水"遗址作为例,借用"深度绘图"方法,梳理遗址承载的历代文本源流,则能更好地显露沉积在遗址空间里的意义层及其传承关系。因此,中国文化遗址的保护,不只是关注"物质原真性",还可以用"历史空间"这一概念,把物质遗迹和历史文脉打通,实现贯通古今、德泽当下的遗址文化传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历史空间 深度绘图 曲阜泮水 经义
原文传递
“吾非歧视妇女之代言人”——基于一句孔子对女性言论的语义分析
11
作者 钦白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43-244,共2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人经历了一场批判封建儒家伦理三纲五常的解放运动,中国女性成为社会歧视话语中被压迫的"主角",至此,儒家创始人孔子却担负着"歧视妇女"、"辱骂妇女"、鼓吹"男尊女卑"的罪名...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人经历了一场批判封建儒家伦理三纲五常的解放运动,中国女性成为社会歧视话语中被压迫的"主角",至此,儒家创始人孔子却担负着"歧视妇女"、"辱骂妇女"、鼓吹"男尊女卑"的罪名。本文从解读历史文本的角度梳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孔子言论,并通过语义分析辨析其中各种话语争论和分歧,提出孔子从未留下任何直面攻击女性的教条与论著,作为古之名人,后世对其言论附益褒贬,在所难免,但孔子本人决非"有意"冒犯女性,"无心"蔑视女性,更不应成为歧视妇女的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女性观 《论语》 语义分析
原文传递
记忆与景观的文化互构:以曲阜石门山为例
12
作者 宋海涛 钦白兰 《地域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56-64,154-155,共11页
通过买山隐居,清代时期的曲阜人孔尚任将文化记忆植入自然景观当中,使之成为孔氏家族的记忆场所。因此,孔氏族人开展一系列考察、造屋、护山、修寺等景观改造的记忆实践。作为孔尚任的后裔,孔氏家族的子子孙孙还不断自觉传承石门山家族... 通过买山隐居,清代时期的曲阜人孔尚任将文化记忆植入自然景观当中,使之成为孔氏家族的记忆场所。因此,孔氏族人开展一系列考察、造屋、护山、修寺等景观改造的记忆实践。作为孔尚任的后裔,孔氏家族的子子孙孙还不断自觉传承石门山家族记忆,并全心爱护这里的山水景观及文化。几百年来,孔氏族人将石门山作为富有情感并可与之对话的记忆交流载体,诸如诗文、石刻、遗物等物质或非物质记录将石门山构建成一处有人文内涵的风景名胜区。今天,石门山不仅成为孔氏家族凭吊先祖的记忆实践场所,族人也不断在保护遗迹的过程中传承了家族记忆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景观 孔氏家族 文化构建 石门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