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视连续剧结构形式浅谈
- 1
-
-
作者
钱世樑
-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6年第3期34-36,50,共4页
-
文摘
近年来,我国电视屏幕中播映的电视连续剧不乏上乘之作,这些作品取得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研究;而与此同时,也有些电视连续剧节奏拖沓、结构松散,明明上下集可以结束的,也要拖成几集,硬跻身于电视连续剧的行列。这些弊病的出现,除了与电视剧的“收购政策”和剧作者的水平。
-
关键词
结构形式
电视剧
爱森斯坦
上乘之作
作品
结构特点
独立型
研究结构
社会生活
矛盾冲突
-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功夫不负有心人——浅析熊永立的电影录音剪辑风格
- 2
-
-
作者
钱世梁
-
机构
上海台
-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4年第4期55-59,共5页
-
文摘
电影录音剪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也是深受我国听众欢迎的广播节目。它取材于影片的声带,经过电台编、播、录等几道工序,把影片这一综合艺术的产物转化为供听众收听的广播节目。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台每年制作电影录音剪辑数以百计,听众人数更是难以计算,但是,对电影录音剪辑的评论却寥寥无几,这种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之间的“比例失调”,影响了电影录音剪辑制作水平的提高。
-
关键词
电影录音
解说词
剪辑风格
影片
广播节目
听众
爱情
文艺形式
制作
音响效果
-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忠于原作和忠于广播
- 3
-
-
作者
钱世樑
-
机构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3年第4期56-58,104,共4页
-
文摘
电影、话剧都是综合艺术。它们叙述故事,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演员的形体动作,又有舞台的灯光布景;既有摄影机的运动,又有蒙太奇的变化。体现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综合运用。而将电影、话剧的实况录音拿到电台来播出,就只能借助录音原版所提供的对话、音乐、音响等诸种听觉形象来感染听众了。如果将电影、话剧的实况录音拿到电台,一字不改地照样播出,这样“忠于”原作的结果,就会使听众陷入闭着眼睛看电影的莫名其妙的境地;反之,如果忠于广播,也就是注意录音剪辑的广播化,那就难免要对原作——即电影。
-
关键词
原作
广播
主题思想
电影录音
话剧
表现主题
剪辑
听众
实况录音
听觉艺术
-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塑造‘新人’新手段
- 4
-
-
作者
钱世梁
-
出处
《上海戏剧》
1982年第2期8-,7,共2页
-
文摘
随着戏剧舞台上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日益增多,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引起了戏剧创作人员的关注。在这一方面,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话剧队创作并演出的话剧《路》,作了一些可喜的尝试。在这出话剧中。
-
关键词
新人形象
戏剧创作
周大
戏剧舞台
现实生活
宋薇
人物事件
青年们
正确与错误
艺术形象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电视剧审美感受的特殊性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钱世梁
-
出处
《戏剧艺术》
1987年第2期75-83,共9页
-
文摘
一九八五年底,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上海市民文化素质调研组”对上海十区六局几千户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喜欢将时间化在看电视上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二;而喜欢将时间化在看电影、看戏曲的家庭仅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之三点四。两者相差竟达十倍左右。另据上海统计局一九八五年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上海市民每人每天的平均闲暇时间是148分钟,其中用于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平均每人每天为87分钟,而用于观看电影、戏剧的时间仅为6分钟。差距之大,令人震惊。在市民们观看的电视节目中,电视剧所占的比重又是不容忽视的。一九八五年底,上海电视台在观众中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收视情况调查。
-
关键词
电视剧观众
审美感受
电影观众
特殊性
审美过程
舞台剧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电视观众
电视节目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电视剧审美感受的特殊性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钱世梁
-
出处
《当代电视》
1988年第5期29-31,共3页
-
文摘
凡是具备一定审美经验的观众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同一出戏,坐在剧场看与坐在电视机前看,其带来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在电影院看电影与坐在电视机前独自一人看同一部影片,这背后就隐藏着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剧审美感受的差异性。
-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审美感受
舞台剧
一出戏
独自一人
主要人物
焦菊隐
观众群
性审美
假定性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电影观众的多与少
- 7
-
-
作者
钱世梁
-
出处
《电影艺术》
1986年第1期44-48,共5页
-
文摘
电影观众大幅度减少,引起电影发行放映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电影创作、评论工作者的重视。一些同志认真研究形成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电视的冲击和影片本身质量不高。这些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这一从局部范围得出的结论放到全局、放到整体之中,就会发现问题要复杂得多。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广的范围内,就电影观众为什么由多变少以及如何使电影观众从少变多,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以引起大家的讨论。
-
关键词
电影观众
多样化
电影创作
电影发行
影片
大学生
电影艺术
意识形态领域
形成原因
世界电影
-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取长补短与扬长避短
- 8
-
-
作者
钱世樑
-
出处
《电影艺术》
1985年第5期61-62,共2页
-
文摘
按道理说,优秀的电影演员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积累,经过艰苦的艺术创造,是可以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物的。但也应该承认,每个演员在扮演角色的适应性方面存在着差异、互有长短。或擅长扮演学者。
-
关键词
不同类型
艺术创造
扮演角色
生活积累
电影演员
女演员
适应性
人物性格
调动
差异
-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太巧难动人
- 9
-
-
作者
钱世梁
-
出处
《电影艺术》
1985年第2期57-58,共2页
-
文摘
电视剧和影片《高山下的花环》,都删掉了原小说中赵蒙生幼年曾由梁大娘哺育这一线索,人们都说删得好。探寻其中的奥秘,不妨以“太巧难动人”一语来加以概括、解释。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无巧不成书”,意思是没有巧合就难以完成艺术作品的构思。巧合本是生活中常有的事,艺术创作自然不必迴避也不能迴避,有时巧妙地借助巧合的情节,还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是,如果过份或过多地借助巧合来进行艺术构思,就会削弱艺术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了。
-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巧合
艺术创作
艺术构思
电视剧
影片
艺术力量
句成语
花环
小说
-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空白不等于苍白
- 10
-
-
作者
钱世梁
-
出处
《电影艺术》
1984年第3期42-42,共1页
-
文摘
从《追捕》、《远山的呼唤》直到最近上映的《海峡》,我国观众已经是三度目睹高仓健的精采表演了,这样,似乎也可以悟到一点高仓健的表演风格了。在这三部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里。高仓健的表情都是那样严峻冷漠、不露声色。可观众却能清晰地体会到他所扮演的角色内心的感情波澜。这种表演技巧借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来形容,可以称之为“留白”。即在艺术作品的整体构思上,不是塞得满满的,填的足足的,而是故意留下一些空白,让观众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去体会,去感受,以便收到一种笔不到意到的艺术效果。当然,说高仓健的表演风格有空白,但绝不等于苍白,是无表情但绝不是无感情、无激情。相反。
-
关键词
高仓健
表演风格
观众
空白
表演技巧
整体构思
分镜头
苍白
表情
角色
-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充分发挥“合金”的作用
- 11
-
-
作者
钱世樑
-
出处
《电影艺术》
1983年第9期54-54,共1页
-
文摘
早就听说希区柯克是闻名于世的悬念大师,但真正领略到他那炉火纯青的导演技艺,似乎还是看了他导演的《爱德华大夫》之后。这部三十年代的影片以它那险象环生、悬念迭起的独特风格,吸引着八十年代的我国观众。影片中最成功的悬念处理,大概要算“新婚之夜”那场戏了——精神病院的女大夫康丝坦斯深深爱上了患有精神病的“爱德华大夫”,她决心要拯救他,便冒着包庇杀人犯的罪名,携带“爱德华大夫”来到了布鲁洛夫博士家里,并作为新婚夫妇在那儿留宿。当天夜里,“爱德华”发现周围墙壁都是白色的,激起了他的犯罪心理,他杀念顿起,拿着锋利的剃刀来到康丝坦斯的床边,来到布鲁洛夫的书房……这些情节说来很简单,可在影片里却用了将近十分钟时间来加以渲染。
-
关键词
爱德华
犯罪心理
精神病院
洛夫
三十年代
独特风格
合金
八十年代
新婚夫妇
导演
-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疏密得当、浓淡相宜
- 12
-
-
作者
钱世樑
-
出处
《电影艺术》
1983年第2期52-53,共2页
-
文摘
讲究画面构图的疏密和水墨色彩的浓淡,这本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意画的技法。艺术创作的规律往往是相通的,如果在电影创作的艺术处理中也能巧妙地运用这些绘画的技法,注意疏密得当、浓淡相宜,那么,必然会增添影片的艺术魅力。以故事片《魂系兰天》为例,虽然它还有一些缺点,但在这方面的处理上,《魂系兰天》有可取之处。以往,反映工业生产与国防科研的影片,常常有这样一种弊病。那就是纠缠于方案之争、
-
关键词
艺术处理
浓淡
中国传统
山水画
电影创作
故事片
写意画
影片
工业生产
技法
-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路窄”难免“撞车”
- 13
-
-
作者
钱世樑
-
出处
《电影艺术》
1982年第10期63-63,共1页
-
文摘
偶尔遇到一位在电影厂当编辑的朋友,向我诉说起他在工作中的烦恼: 这位编辑的工作就是每天阅读全国各地的书报杂志,从中寻找可以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文艺作品(主要是小说),一旦选准以后,立即要通知全国各个电影厂,以避重复。但是,即便这样,还是常常出现“撞车”现象。可想来也怪,如今全国各种文艺刊物数以百计,每月发表的小说也很可观,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撞车”事件呢?这恐怕与“路窄”是有关系的。所谓“路窄”,我是指对改编的理解太片面,改编的方法太单一,因此,可供改编的作品也就显得太少、太集中了,
-
关键词
改编
文艺作品
短篇小说
电影剧本
编辑
中国电影
阅读
方法
烦恼
事件
-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蒙太奇和绒线衣
- 14
-
-
作者
钱世樑
-
出处
《电影艺术》
1980年第3期35-36,共2页
-
文摘
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小花》上映以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摇头不满。本来,对一部影片有几种不同的评论是不足为奇的。令人感到兴趣的是,不管是“拍手派”还是“摇头派”,都是针对影片中采用的那些比较新颖的表现手法,从而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称赞它“表现手法新……充分运用电影在时、空上的极大自由,按人物情绪结构剧情……真实自然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产生了简洁、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情绪变化。
-
关键词
蒙太奇
表现手法
绒线
自然地表
情绪结构
电影制片厂
情绪变化
故事片
女青年
影片
-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