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钱军岭 王强 王东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死亡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住院...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死亡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亡32例,病死率是13.6%,主要死亡原因分别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示年龄≥65岁、病史≥15年、心功能(NYHA)Ⅳ级、心胸比例≥0.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24 h酸中毒是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患者的病程、心脏基础病变的严重程度、围术期的处理可以影响术后死亡的发生;早期手术、积极的术前准备、缩短体外循环(CPB)时间、维持术后特别是24 h内酸碱平衡是预防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死亡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肺小结节病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钱军岭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在临床肺小结节病灶治疗中采取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内,该院肺小结节病灶病例中简单随机抽选样本90例,以手术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对照组选择肺叶切除术、研究组采取胸腔镜下解剖... 目的探究在临床肺小结节病灶治疗中采取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内,该院肺小结节病灶病例中简单随机抽选样本90例,以手术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对照组选择肺叶切除术、研究组采取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各45例,以临床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清扫个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6.67%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20<0.05)。结论针对肺小结节病灶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佳,且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肺组织,同时术后并发症风险小,安全性高,具有应用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小结节病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胸腔镜治疗肺部小结节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钱军岭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9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胸腔镜治疗肺部小结节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治疗的13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观察组,每组列入65例,对照组实施术前C...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胸腔镜治疗肺部小结节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治疗的13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观察组,每组列入65例,对照组实施术前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观察组实施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对比两组的相关时间指标、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胸率及定位成功率。结果以对照组术前定位时间(18.96±2.82)min,术中探查时间(14.36±2.46)min,手术时间(148.85±18.74)min,平均住院时间(11.62±2.50)d,术前定位费用(3654.42±200.11)元作为对照,观察组的术前定位时间(16.78±1.77)min,术中探查时间(5.82±1.77)min,手术时间(122.96±21.04)min,平均住院时间(9.52±2.33)d,较短,术前定位费用(1228.45±95.42)元较少(t=5.670、24.404、7.771、5.322、94.767,P<0.001)。以对照组15.38%,12.31%,87.69%作为对照,观察组的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3.08%、中转开胸率1.54%较低,定位成功率98.46%较高(χ2=5.876、5.849、5.849,P<0.05)。结论在胸腔镜治疗肺部小结节定位中予以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进行定位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 亚甲蓝 胸腔镜治疗肺部小结节定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范阜东 陈成 +2 位作者 钱军岭 王强 王东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处理,其余处理方法两组相同。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的6个时间点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处理,其余处理方法两组相同。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的6个时间点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手术前3 d两组患者血清SOD活力、MDA水平、cTnI和CK-MB均无明显差异,手术开始前实验组血清SOD活力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 h时实验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CK-MB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体外循环运转结束和手术结束时这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实验组血清cTnI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增强血清中SOD活力及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体外循环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慢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成 钱军岭 +2 位作者 陈涛 葛敏 王东进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1期32-34,81,共4页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猪慢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开胸直视下结扎前降支建立猪的心肌梗死模型,1个月后将建模成功的猪分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和对照组,分别直视下心肌内注射VEGF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2个月后...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猪慢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开胸直视下结扎前降支建立猪的心肌梗死模型,1个月后将建模成功的猪分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和对照组,分别直视下心肌内注射VEGF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2个月后行MR检查比较两组心功能参数,梗死心肌组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梗死区域微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因子注射2个月后,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差值比较分别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10.4%vs 1.8%±1.6%,P>0.05)、心排出量(CO)(2.1±1.6L/min vs 1.4±0.8L/min,P>0.05)、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d)(2.8±0.5mm vs 2.0±0.8mm,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24.0±5.0ml vs 39.6±16.2ml,P>0.05)。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VEGF组的微动脉密度比对照组高(87.0±9.1 vs 50.8±7.2,P<0.05),毛细血管密度比对照组高(367.5±50.8 vs 188.5±14.3,P<0.05),增殖细胞核数目较对照组多(432.5±37.7 vs 132.0±29.0,P<0.05)。结论VEGF能够促进梗死心肌的血管新生,促进梗死区域侧支循环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7
6
作者 姚驹 王剑 +3 位作者 杭方荣 曹士奇 姚飞 钱军岭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9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体会,分析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及中转开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中转开胸的时机。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2月-2013年10月间进行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7例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体会,分析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及中转开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中转开胸的时机。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2月-2013年10月间进行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7例患者,其中全腔镜21例,16例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以及未中转的临床资料以及分析中转患者的主要原因。结果:术中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血管损伤(肺动脉损伤、肺静脉损伤、奇静脉损伤)、淋巴结干扰以及胸腔内的致密粘连等,其中肺动脉损伤是最为多见的原因,占37.50%(6/16),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与未中转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损伤出血以及淋巴结的干扰、胸腔粘连是术中中转的主要原因,肿瘤大小不是常见的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原因,而患者的年龄也会对中转开胸形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中转手术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分析
7
作者 吴泽宇 钱军岭 +7 位作者 姚驹 曹士奇 杭方荣 姚飞 徐磊 单立梅 罗明 王剑 《医药前沿》 2022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胸外科2020年1月—12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前3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12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3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实...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胸外科2020年1月—12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前3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12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3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84%)显著低于对照组(81.08%),其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0.81%)显著低于对照组(2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干预可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DCA循环 并发症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钱军岭 王东进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分为有室性心律失常(A组,23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B组,212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 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分为有室性心律失常(A组,23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B组,212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程≥15年、心功能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140min、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术后24-h循环不稳定(P<0.01或P<0.05)。结论患者病程、心脏病变严重程度、围术期及术后处理均影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235例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及生命质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钱军岭 王东进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9期2314-2315,共2页
目的总结235例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及分析其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重症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及其外科手术资料,随访1-9年,另选取其他心脏手术后患者105例(B组)和正常健康人100例(C组)为对照,采用SF-36量表评估随访重症瓣膜病存活... 目的总结235例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及分析其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重症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及其外科手术资料,随访1-9年,另选取其他心脏手术后患者105例(B组)和正常健康人100例(C组)为对照,采用SF-36量表评估随访重症瓣膜病存活者(A组)及B、C组生命质量。结果 235例中,术后并发症55例(23.4%),术后住院期间死亡32例(13.6%),主要死亡原因分别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存活203例中38例失访,随访率81.3%,A组SF-36量表中活力(VT)和精神健康(MH)评分低于B组(P<0.05),A、B组所有指标评分均低于C组(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患者生命质量仍有待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胸外科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士奇 王剑 +4 位作者 钱军岭 姚飞 姚驹 杭方荣 葛卫星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21期2590-2591,共2页
目的总结胸外科术后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胸外科手术后感染病例,根据血液、痰液、胸腔积液及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对相关病例进行分析,评估抗菌治疗效果。结果 2012年2月-2015年... 目的总结胸外科术后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胸外科手术后感染病例,根据血液、痰液、胸腔积液及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对相关病例进行分析,评估抗菌治疗效果。结果 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行胸外科手术186例,术后感染46例(24.7%),其中MDR感染22例,MDR 54株:铜绿假单胞菌14株,大肠埃希菌11株,鲍曼不动杆菌8株,克雷伯菌7株,黏质沙雷菌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其中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普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敏感;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未发现对多黏菌素E耐药的细菌。结论开胸术后MDR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及葡萄球菌为常见感染菌株,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多黏菌素E是治疗MDR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 多重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