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水系不同水体鳜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5 位作者 蔡完其 王伟伟 杨晓发 程久发 钱叶洲 吴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7,共6页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可分为两大类型: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型的主要区别在第6、8、17、25、35变异位点上,Ⅰ型的核苷酸分别为G、C、G、A、C,Ⅱ型为A、T、A、G、T.除太湖群体全部表现为Ⅱ型单倍型外,不同水体鳜两大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并无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为0.5%、1.0%、0.6%、0.5%,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为0.6%-0.9%.利用控制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NJ分子树中,各群体内的个体均未单独成群,而是互有交叉.由于遗传分化低,初步认为洞庭湖、都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可能同属一个种群——长江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mtDNA 控制区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鳜消化系统器官发生的组织学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雪峰 赵金良 +1 位作者 钱叶洲 吴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1-518,共8页
利用形态学观察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35d的鳜仔稚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水温为18.0—20.0℃时,鳜初孵仔鱼消化道仅为一段位于脊索下方、卵黄囊上方的实心细胞索,卵黄囊呈椭圆形,含有... 利用形态学观察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35d的鳜仔稚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水温为18.0—20.0℃时,鳜初孵仔鱼消化道仅为一段位于脊索下方、卵黄囊上方的实心细胞索,卵黄囊呈椭圆形,含有油球。孵化后第2天,口和肛门形成,消化道贯通。孵化后第4天,消化道上皮细胞出现分化,肝脏和胰脏出现,仔鱼开始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孵化后第5天,仔鱼开口摄食,消化道分化成口咽腔、食道、胃、前肠和后肠。孵化后第9天,卵黄囊完全被吸收。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逐步发育完善和成熟。孵化后第7天前肠中出现空泡,孵化后第8天仔鱼后肠中发现有嗜曙红颗粒,表明肠上皮细胞吸收了脂肪和蛋白质。在孵化后第13天,出现胃腺,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器官发生 组织学 形态学
下载PDF
鳜仔鱼视网膜及口腔齿的发育对摄食的适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文斐 钟俊生 +2 位作者 钱叶洲 吴超 钱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8,共9页
采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方法对鳜受精卵及1~30 d仔鱼的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受精后54 h晶状体形成,视网膜还未分化;80 h视网膜分化为外核层、内核层、内网层和神经节细胞层4层结构;98 h形成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 采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方法对鳜受精卵及1~30 d仔鱼的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受精后54 h晶状体形成,视网膜还未分化;80 h视网膜分化为外核层、内核层、内网层和神经节细胞层4层结构;98 h形成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和神经纤维层;124 h外网层形成,视网膜10层结构发育完全。孵化后4 d开始出现少量颌齿和咽齿;5 d和14 d分别观察到腭齿和犁齿;15d时鳃耙形成但形状较小。口腔齿的数量随着仔鱼个体的生长而增加至近于成体。(2)鳜内核层分化成一层水平细胞、数层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属光感受系统不发达的类型。(3)鳜仔鱼在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时已经开始形成口腔齿,为提高捕食的成功率提供了基础条件,充分表现了个体发育在进化过程中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减少,孵化后29 d,体长18.36 mm时,只有一层神经节细胞,说明此时的仔鱼已适应黑暗环境生活。鳜视觉结构的变化与其从浮游到底层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研究亮点:从组织学研究角度对鳜仔鱼视网膜发育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了视网膜各组成结构的发育特征,并结合鳜仔鱼齿的发育特征,分析了其对摄食行为的适应,首次解释了伴随着视网膜发育而形成的由浮游生活到底层生活的适应,研究结果以期为鳜在种苗生产过程中正确选择开口饵料和早期动物性饵料,以降低种苗的死亡率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鱼 视网膜 口腔齿 结构 视觉特性 摄食
原文传递
3种鳜鱼生长与摄食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原基因表达相关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传阳 许淼洋 +4 位作者 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 赵金良 钱叶洲 吴超 钱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解不同种类鳜鱼生长差异的生理基础与机制,比较研究了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scherzeri)和杂交鳜(斑鳜♀×鳜♂)幼鱼30 d内的生长速率与日摄食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原(PGA1、PGA2、PGC)基因相对表达量间... 为了解不同种类鳜鱼生长差异的生理基础与机制,比较研究了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scherzeri)和杂交鳜(斑鳜♀×鳜♂)幼鱼30 d内的生长速率与日摄食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原(PGA1、PGA2、PGC)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鳜、杂交鳜和斑鳜日增重率分别为(1.171±0.180)g/d、(1.019±0.104)g/d和(0.433±0.078)g/d,生长速率快慢次序是鳜>杂交鳜>斑鳜。鳜、杂交鳜和斑鳜平均日摄食量分别为(6.1±0.31)g/d、(5.26±0.33)g/d、(4.24±0.23)g/d。胃蛋白酶比活力最高部位是胃,实验前期,3种鳜鱼胃蛋白酶比活力差异不显著;后期,鳜、杂交鳜和斑鳜胃蛋白酶比活力分别为(347.8±13.3)U/g、(303.4±12.1)U/g和(272.1±10.9)U/g。胃蛋白酶原基因表达量随生长阶段缓慢增加,PGC∶PGA1∶PGA2基因相对表达量比例是1.1∶1.0∶0.7;鳜胃蛋白酶原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为最高,杂交鳜相对表达量略高于斑鳜(P<0.05)。结果表明,3种鳜鱼的生长速率快慢与它们的摄食量大小之间呈正相关,摄食量大小与其消化能力间也具有相对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生长 日摄食量 胃蛋白酶 活性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鳜早期发育阶段骨骼肌纤维的增生与肥大生长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琼 赵金良 +4 位作者 苌建菊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钱叶洲 吴超 钱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102,共7页
骨骼肌是鱼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鱼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发育阶段骨骼肌纤维的生长发育特征,通过制作孵化后1~41日龄个体骨骼肌背右侧第一肌节石蜡切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该肌节中肌纤维的... 骨骼肌是鱼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鱼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发育阶段骨骼肌纤维的生长发育特征,通过制作孵化后1~41日龄个体骨骼肌背右侧第一肌节石蜡切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该肌节中肌纤维的数目和面积,分析了鳜骨骼肌纤维的增生和肥大生长特征。结果表明,鳜早期发育阶段骨骼肌生长同时包括数目增加(增生)和面积增大(肥大),背侧第一肌节中肌纤维总数由40个增加到520个,肌纤维总面积由805.30μm2增加到186 422.77μm2。其中,孵化后1~9日龄,肌纤维相对增生数目下降,相对增加面积缓慢上升,相对增加面积中增生生长的贡献率由60.53%降至8.80%,肥大生长则与之相反;9~15日龄,肌纤维相对增生数目呈现上升,相对增加面积相对平缓,相对增加面积中增生生长的贡献率略呈上升(由8.80%上升至20.26%),肥大生长贡献率略有下降;15~41日龄,相对增生数目和相对增加面积均呈上升趋势,相对增加面积中增生生长的贡献率下降并趋于平稳,肥大生长贡献率由79.79%上升到87.41%,成为优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纤维 增生生长 肥大生长 贡献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