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普拉唑肠溶片不同给药方案对其抑制胃酸分泌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庞廷媛 王芷 +11 位作者 胡姊姝 申子涵 王悦琦 陈雅倩 钱学兵 梁锦莹 易良英 李俊龙 韩智慧 钟国平 程国华 胡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比较艾普拉唑肠溶片2种给药方案(20 mg qd和10 mg bid)对健康受试者的胃酸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中心、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纳入8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20 mg qd给药组:早上服用艾普拉唑肠溶片20 mg;10 mg bid给药组... 目的比较艾普拉唑肠溶片2种给药方案(20 mg qd和10 mg bid)对健康受试者的胃酸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中心、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纳入8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20 mg qd给药组:早上服用艾普拉唑肠溶片20 mg;10 mg bid给药组:早、晚各服用艾普拉唑肠溶片10 mg。用pH计监测受试者给药前及给药后24 h的胃内pH值,用液质联用技术(HPLC-MS/MS)测定受试者给药后血浆中的艾普拉唑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V8.0)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空腹组的艾普拉唑肠溶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PK参数:20 mg qd组和10 mg bid组Cmax分别为(595.75±131.15)和(283.50±96.98)ng·mL^(-1),AUC0-t分别为(5531.94±784.35)和(4686.67±898.23)h·ng·mL^(-1),AUC0-∞分别为(6003.19±538.59)和(7361.48±1816.77)h·ng·mL^(-1)。受试者接受20 mg qd与10 mg bid给药后胃内pH>3的平均时间百分比为82.64%及61.92%,24 h内胃pH中位数分别为6.25±1.49及3.53±2.05,24 h内胃pH平均数分别为5.71±1.36及4.23±1.45。同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中药物峰浓度与抑酸作用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艾普拉唑20 mg qd与10 mg bid给药组相比,抑酸效果更优,给药次数少,且2种给药方案安全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普拉唑 中国健康受试者 胃酸pH监测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匹配频数总量统计矩法的辛味药“印迹模板”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钱学兵 张良琦 +4 位作者 肖音 刘洪昕 沈爰庆 肖美凤 贺福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8-224,共7页
目的: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和匹配频数总量统计矩法对广藿香等6味辛味中药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其挥发性成分“印迹模板”划分、整合,以寻找辛味中药共有“印迹模板”特征。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味辛味中药的挥发性成分,建... 目的: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和匹配频数总量统计矩法对广藿香等6味辛味中药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其挥发性成分“印迹模板”划分、整合,以寻找辛味中药共有“印迹模板”特征。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味辛味中药的挥发性成分,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指纹图谱,程序升温(80℃保持5 min,以5℃·min^(-1)升至200℃,保持5 min;以2℃·min^(-1)升至230℃,保持10 min),分流比20∶1,电子轰击离子源(EI),检测范围m/z 35~650,计算成分的平均MCI和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参数;采用匹配频数法对6味辛味中药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印迹模板”划分、整合和确认。结果:广藿香、艾叶、苍术、细辛、辛夷、荆芥6味中药的挥发性成分平均零阶、一阶及二阶MCI分别为9.02、5.28、5.05;其指纹图谱峰数、总量零阶矩、总量一阶矩、总量二阶矩的平均值分别为60个、169×10^(7)、22.49 min、36.82 min^(2)。6味辛味中药的指纹图谱经匹配频数法划分后得到20个整合“印迹模板”,其中3个为共有“印迹模板”,保留时间分别为(25.97±0.21)、(26.90±0.20)、(31.64±1.24) min,代表性成分分别为巴伦西亚橘烯、β-榄香烯、石竹素等。结论:MCI联合匹配频数总量统计矩法能划分、整合辛味中药的“印迹模板”,找到其共有的色谱印迹特征,可为辛味中药药效物质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印迹模板” 分子连接性指数 总量统计矩 指纹图谱 辛味中药 匹配频数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原文传递
金银花、山银花动态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海英 樊启猛 +8 位作者 贺玉婷 贺鹏 王敏存 刘润南 周镯 钱学兵 曾鲜萍 肖美凤 贺福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48-155,共8页
目的:运用分子连接性指数法与总量统计矩法控制中药质量,阐明金银花、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方法:提取不同产地金银花、山银花挥发油进行GC-MS测定,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检测范围m/z 35~650;结合美国国家... 目的:运用分子连接性指数法与总量统计矩法控制中药质量,阐明金银花、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方法:提取不同产地金银花、山银花挥发油进行GC-MS测定,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检测范围m/z 35~650;结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05和ChemicalBook数据库定性分析挥发性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总量统计矩参数和挥发性成分的零阶、一阶、二阶、三阶分子连接性指数。结果:10批金银花、山银花各指纹图谱峰数目(RSD分别为28.5%,33.4%),总量零阶矩(RSD分别为55.5%,128.9%)和总量二阶矩(RSD分别为15.3%,21.5%)不稳定,表明挥发性成分种类与含量波动剧烈;但总量一阶矩(RSD分别为7.5%,8.8%)和零阶、一阶、二阶、三阶分子连接性指数较稳定(RSD分别在8.1%~10.3%,4.2%~5.5%),表明成分整体"印迹模板"相似。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金银花、山银花这2味药材挥发油的峰数、总量一阶矩及零阶、一阶、二阶、三阶分子连接性指数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超分子气析"印迹模板"理论为指导,采用分子连接性指数法和总量统计矩参数联合表征中药体外成分"印迹模板",可宏观控制中药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气析“印迹模板”理论 分子连接性指数 总量统计矩 稳定性 金银花 山银花 挥发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