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产量丰歉气象指标和评价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钱拴 王建林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5,共6页
该文在研究影响棉花产量丰歉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基础上 ,建立棉花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标 ,它较好地反映了气象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将棉花全生育期内主要影响因子以相关系数为权重 ,适当分类组合 ,得到 5种组合因子 ,利用该因子... 该文在研究影响棉花产量丰歉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基础上 ,建立棉花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标 ,它较好地反映了气象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将棉花全生育期内主要影响因子以相关系数为权重 ,适当分类组合 ,得到 5种组合因子 ,利用该因子建立的棉花产量丰歉评价模型 ,考虑了全生育期气象要素对棉花产量的综合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产量 气象因子 气温 日照数 降水量 丰歉指标 评价模型
下载PDF
1998/1999年度全国冬小麦生长状况和产量形成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拴 吕厚荃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0年第4期48-51,共4页
利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农业气象要素、气象卫星植被指数 ,地面观测站网的农情资料 ,对 1998/ 1999年度冬麦区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998/ 1999年度冬麦区虽受秋冬季干暖天气气候的严... 利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农业气象要素、气象卫星植被指数 ,地面观测站网的农情资料 ,对 1998/ 1999年度冬麦区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998/ 1999年度冬麦区虽受秋冬季干暖天气气候的严重影响 ,小麦长势极不均衡 ,但入春以后小麦关键期的光温水条件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尤以 4月份以后的气象条件最为优越 ,在产量结构中以粒重见长 ,最终获得了较好收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条件 冬小麦 生产发育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气象卫星绿度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拴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1-512,共2页
气象卫星绿度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钱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自1985年我国开展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气象卫星(以下简称NOAA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的试验研究和业务服务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麦区(产... 气象卫星绿度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钱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自1985年我国开展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气象卫星(以下简称NOAA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的试验研究和业务服务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麦区(产麦县)NOAA卫星绿度资料,研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绿度 小麦 数据库 遥感
下载PDF
1998年秋季(9~11月)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作者 钱拴 娄秀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9年第2期55-56,共2页
长江以北大部地区秋季光热充裕,对秋作物灌浆、棉花成熟及收晒十分有利。冬麦区大部季内干暖突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江淮等地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至1倍,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小麦适时播种出苗或分蘖盘根受到较大影... 长江以北大部地区秋季光热充裕,对秋作物灌浆、棉花成熟及收晒十分有利。冬麦区大部季内干暖突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江淮等地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至1倍,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小麦适时播种出苗或分蘖盘根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气温异常偏高,北方冬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1998年 秋季 天气
下载PDF
1997年秋季(9~11月)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作者 钱拴 娄秀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8年第2期55-56,共2页
1997年秋季(9~11月)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钱拴娄秀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全国大部地区季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近,降水偏少。初秋,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有几次明显降水,夏伏连旱缓解。冬麦播种期... 1997年秋季(9~11月)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钱拴娄秀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全国大部地区季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近,降水偏少。初秋,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有几次明显降水,夏伏连旱缓解。冬麦播种期间,华北北部、西北地区东部、江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 气候 农业生产 秋季
下载PDF
冬季(1996年12月~1997年2月)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6
作者 钱拴 娄秀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4期55-56,共2页
冬季(1996年12月~1997年2月)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钱拴娄秀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冬季,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黄河以南大部地区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气象条件对冬作物... 冬季(1996年12月~1997年2月)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钱拴娄秀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冬季,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黄河以南大部地区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气象条件对冬作物安全越冬及生长发育比较有利。东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农业气候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气候异常与中国小麦白粉病灾害流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霍治国 叶彩玲 +2 位作者 钱拴 陈林 刘万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90,共6页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达到最大值 ;在连续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 ,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逐年降低。厄尔尼诺事件系通过引发主要麦区的降水、温度异常来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造成厄尔尼诺年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低的原因 ,与厄尔尼诺起始年前的冬半年寒潮活动加强造成冬小麦冻害严重 ,大大降低了小麦白粉菌的越冬基数及春季干旱不利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事件 小麦白粉病 发生面积 降水 温度
下载PDF
利用NDVI资料估算中国北方草原区牧草产量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门新 钱拴 +2 位作者 侯英雨 李朝生 毛留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9-155,350,共8页
该文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牧草地面观测资料,分5种草地类型建立了牧草产量遥感模型,所有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说明这些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中国北方草原区牧草产量。由于牧草产量地面观测资料来自于北方主要草原... 该文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牧草地面观测资料,分5种草地类型建立了牧草产量遥感模型,所有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说明这些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中国北方草原区牧草产量。由于牧草产量地面观测资料来自于北方主要草原省,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利用牧草产量遥感估算模型能够将过去小区域牧草产量估算扩展到整个北方草原。通过对模型结果的空间分析表明,中国北方高产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甘肃祁连山区、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同时也表明遥感模型对草地资源清查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对模型结果的时间分析表明,牧草产量遥感模型可以表现出牧草产量随气象条件变化的波动性,这个性质表明牧草产量遥感模型可以用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植被 时间序列分析 产量 NDVI 牧草
下载PDF
2001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气候影响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霍治国 钱拴 +3 位作者 王素艳 姜玉英 陆均天 孙家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7,共5页
综合分析了 2 0 0 1年气候条件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影响。春夏季全国大范围的持续严重高温干旱 ,造成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 ,其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 ,全国大部分地区以虫害为主 ,病害较轻。春夏季的高温干旱引发蝗虫全国大... 综合分析了 2 0 0 1年气候条件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影响。春夏季全国大范围的持续严重高温干旱 ,造成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 ,其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 ,全国大部分地区以虫害为主 ,病害较轻。春夏季的高温干旱引发蝗虫全国大发生 ,但制约了小麦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为中等发生年。全国主要稻区病虫害发生期间干旱、少雨、大雨频次低 ,限制了水稻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为中等发生年。水稻稻飞虱中等偏轻发生 ,但造成长江流域水稻螟虫的中等偏重发生。东北、华北地区中后期温度降水配合相对适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农作物 病虫害 气候评价 流行期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夏玉米耗水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吕厚荃 杨霏云 钱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 ,分析干旱年份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耗水状况 ,对比了不同日降水量对玉米田 3米剖面的水分分布状况的影响 ,讨论了土壤失墒过程中的不同深度水分的变化以及土壤水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为干旱年份玉米水分的科学管...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 ,分析干旱年份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耗水状况 ,对比了不同日降水量对玉米田 3米剖面的水分分布状况的影响 ,讨论了土壤失墒过程中的不同深度水分的变化以及土壤水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为干旱年份玉米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夏玉米 耗水分析 耗水量 土壤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生态保护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泽椿 郭安红 +4 位作者 延昊 钱拴 张国平 侯英雨 王月冬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9-184,共6页
通过分析1978—2013年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建设区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与植被生态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1961—2013年我国主要草原区气象要素变化与草原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指出2000年以来北方降水增多导致三北防护林地区植... 通过分析1978—2013年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建设区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与植被生态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1961—2013年我国主要草原区气象要素变化与草原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指出2000年以来北方降水增多导致三北防护林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持续好转,且2000年以来在降水增加、生态工程实施的情况下,北方草原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变。进一步根据RCPs排放情景和预估的我国未来气候变化,指出未来30~60年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利于巩固和扩大三北防护林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但气候增暖会增加森林和草原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频率。在对策上,指出应充分利用北方气候暖湿化的正效应,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北方草原生态恢复;同时加强防护林和草原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保护工程 影响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内蒙古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气象估算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玲玲 钱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内蒙古天然草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2008年生长季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和能够综合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的气象条件指数,分析了内蒙古主要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草原类、温... 以内蒙古天然草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2008年生长季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和能够综合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的气象条件指数,分析了内蒙古主要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的牧草产量气象估算模型。经过验证,所建产草量估算模型具有良好的估测能力,准确率较高,可以满足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场 产草量 气象因子 估算模型
下载PDF
2000—2018年云南省典型矿区植被生态时空变化特征——以临沧市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应龙 钱拴 +3 位作者 延昊 徐玲玲 王毅 曹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81-2389,共9页
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矿区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云南省典型矿区-临沧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8年MODIS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TEC模型,结合趋势分析、相关分... 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矿区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云南省典型矿区-临沧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8年MODIS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TEC模型,结合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揭示了2000年以来云南省典型矿区——临沧市的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结果表明,(1)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均值为980.1 g·m−2·a−1(以C计,下同),2000年以来区域NPP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增加6.2 g·m−2·a−1;在空间分布上,有90.5%区域植被NPP呈增加趋势。(2)矿区植被覆盖度多年均值为67.3%,2000年以来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42%,有92.2%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3)不同类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变化趋势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最大。(4)矿区植被NPP与降水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7,但与气温、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矿区植被覆盖度与各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000年以来云南省典型矿区植被呈现向好趋势,说明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矿区 净初级生产力 覆盖度 时空变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 被引量:75
14
作者 钱拴 毛留喜 +3 位作者 侯英雨 伏洋 张海珍 杜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9-397,498,共10页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和牲畜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此两项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利用2003—2004年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产草量观测资料,经过GPS定位,与NO...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和牲畜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此两项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利用2003—2004年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产草量观测资料,经过GPS定位,与NOAA/AVHRR植被指数建立了天然草地产草量反演模型及不同区域尺度天然草地年最大产草量、载畜量估算模型;同时,利用粮食、油菜、青饲料等农业产量和林地面积等资料,估算了青藏高原精、粗饲料的载畜能力,分别建立了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县、地、省等不同区域天然草地以及区域总体牲畜承载能力和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青海和西藏在天然草地和农业等其它补饲共同承载下,2003—2004年年平均最大载畜能力分别为3 140×104、2 865×104只标准羊单位,超载率分别为16%、78%,两省平均超载率为45%。分地州来看,两省除青海的果洛州和玉树州实际牲畜数量没有超过当地的最大承载能力、青海海西州和西藏林芝地区草畜基本平衡以外,其余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其中果洛州和玉树州天然草地牲畜超载率分别为-11%-、26%,利于“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青海黄南州、海北州、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地区和西藏昌都、那曲、阿里地区牲畜超载率为45%~97%,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山南地区达115%~153%,这些地区应适当降低牲畜数量或加大补饲力度,以减轻对当地生态承载的压力。青海牲畜超载的县主要位于东部,西藏超载的县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大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补饲 载畜能力 超载率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钱拴 霍治国 叶彩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3,共8页
确定了影响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流行的9项关键环流特征因子指标,其中4项较好地表征了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轻、偏轻、偏重、重4个级别的气候特征。以关键环流特征因子距平为预测因子,建立的上年10月初、当年4月初制作预报的2个全国小... 确定了影响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流行的9项关键环流特征因子指标,其中4项较好地表征了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轻、偏轻、偏重、重4个级别的气候特征。以关键环流特征因子距平为预测因子,建立的上年10月初、当年4月初制作预报的2个全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距平预测模式历史拟合效果较好,对2004年的外延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7.5%和98.2%。通过分析关键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对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机制,发现前期关键环流特征因子对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很好的气候背景指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大气环流 关键特征因子 距平 长期气象预测
下载PDF
中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8
16
作者 侯英雨 毛留喜 +1 位作者 李朝生 钱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55-1460,共6页
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基于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1982—2000年我国陆地植被NPP的变化及其年际波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年间,我国仅8%的陆地区域植被NPP显著减少,而47%的陆地区域植被NPP显著增加,45%的陆... 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基于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1982—2000年我国陆地植被NPP的变化及其年际波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年间,我国仅8%的陆地区域植被NPP显著减少,而47%的陆地区域植被NPP显著增加,45%的陆地区域植被NPP变化不明显;(2)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大部地区年NPP增加,仅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或工业、城市密集区的年NPP减少,但增减速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3)1982—2000年间,我国大部地区植被NPP年际波动相对变率较小,但西北地区的荒漠草原,相对变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变化速率 相对变率
下载PDF
青海省牧草产量的遥感估算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英雨 毛留喜 +1 位作者 钱拴 伏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28-1434,共7页
以青海省为例,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地面实测资料建立了不同草地类型的牧草产量遥感估算模型。并利用地面实测资料对模型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拟合结果良好(R^2≥0.67),精度较高,能够对牧草产量进行动态监测;基... 以青海省为例,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地面实测资料建立了不同草地类型的牧草产量遥感估算模型。并利用地面实测资料对模型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拟合结果良好(R^2≥0.67),精度较高,能够对牧草产量进行动态监测;基于建立的牧草产量遥感估算模型,反演了青海省2004年5~8月基于像元尺度的月牧草产量分布图,并对牧草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省牧草产量空间分布主要与草地类型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其地貌、土壤和气候特征有关。而牧草产量的年内季节变化则主要与牧草生长及气候变化规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产量估算模型 遥感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河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忠阳 李梦夏 +2 位作者 李军玲 延昊 钱拴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41-151,163,共12页
利用2000—2018年河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植被NPP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植被NPP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河南省植被NPP呈缓慢增长趋势,植被NP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西部伏牛山区... 利用2000—2018年河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植被NPP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植被NPP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河南省植被NPP呈缓慢增长趋势,植被NP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西部伏牛山区和南部大别山区以林地为主,植被NPP较高;沿黄及以北地区植被NPP较低。分析植被NPP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植被NPP与气温和降水量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降水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气候因素。在整个垂直分布上,气温与植被NPP的相关性较低,在1500m以上呈现负相关关系。春夏秋三季降水和植被NPP的相关性高于温度,而在冬季,气温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趋势分析 气候因素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基于Holdridge分类系统的内蒙古草原类型气候区划指标 被引量:12
19
作者 巩祥夫 刘寿东 钱拴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3期384-387,共4页
利用内蒙古105个气象站资料,计算了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的年降水量、年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确定了内蒙古各草原类型区上述三个气候要素的界限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内蒙古草原综合气候指数(GCI),确定了定量化的内蒙古草原类型... 利用内蒙古105个气象站资料,计算了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的年降水量、年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确定了内蒙古各草原类型区上述三个气候要素的界限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内蒙古草原综合气候指数(GCI),确定了定量化的内蒙古草原类型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并对该指标划分的内蒙古草原类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内蒙古草原类型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划分的内蒙古草原类型与内蒙古实际的草原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用于内蒙古草原气候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dridge生命地带 草原类型 气候区划指标 内蒙古
下载PDF
大气环流对中国稻飞虱危害的影响及其预测 被引量:25
20
作者 钱拴 霍治国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4-1002,共9页
稻飞虱是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文中通过对上一年1月至当年8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构建所有不同时段的组合,全面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量与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的相关关系。筛选出了影响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的关键... 稻飞虱是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文中通过对上一年1月至当年8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构建所有不同时段的组合,全面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量与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的相关关系。筛选出了影响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的关键环流特征因子52项,其对中国稻飞虱发生影响的重要次序为副热带高压类→极涡类→槽类→其他类;影响的时段主要为当年7—8月,其次为上年6月至当年6月。其中,副热带高压类、极涡类关键环流因子分别有35项和12项,占全部关键环流特征因子的67%和2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稻飞虱发生的面积。确定的直接影响中国稻飞虱发生的关键环流特征因子有11项,其中6项较好地表征了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轻、偏轻、偏重、重4个级别的气候特征。用直接影响中国气候的关键环流特征因子建立了当年3—9月的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月预测模式,每月初可以制作预报。该模式历史拟合效果较好,对2003年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的外延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5.6%、90.5%、90.5%、90.4%、90.9%、93.2%、96.3%。同时,本研究还利用1—11月稻区月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所构建的所有不同时段的组合,分析了关键环流特征因子与稻区生态气象条件、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相关密切,这种关系表现为大气环流通过影响稻区日照、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导致稻飞虱发生条件的灾变,进而影响稻飞虱发生面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发生面积率 大气环流 长期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