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Y状裂隙对堆积体降雨入渗的差异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钱昭宇 涂国祥 +1 位作者 赵石力 李明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98,共7页
针对某古滑坡堆积体中典型的X、Y状裂隙开展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及湿润锋运移形态的变化,探讨X、Y状裂隙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X、Y状裂隙在降雨入渗中形成明显的雨水优势流效应,... 针对某古滑坡堆积体中典型的X、Y状裂隙开展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及湿润锋运移形态的变化,探讨X、Y状裂隙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X、Y状裂隙在降雨入渗中形成明显的雨水优势流效应,隙底的暂态饱和区促使同期入渗速率比周围均质土体更快;X状裂隙在堆积体的中上部入渗速度快于Y状裂隙,而在底部入渗速度不及Y状裂隙,且Y状裂隙堆积体渗流特性变化程度更高;X、Y状裂隙降雨入渗可划分为强烈入渗阶段和稳定入渗阶段,但存在显著差异:X状裂隙下渗次于侧渗,Y状裂隙下渗强于侧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裂隙 渗流特性 入渗阶段 湿润锋
下载PDF
汉源九襄地区深厚砾石层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侯孝东 涂国祥 +3 位作者 邱潇 李明 王清 钱昭宇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4期192-197,共6页
为了探讨该地区砾石层的粒度分布、沉积特征与其渗透特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汉源九襄地区深厚砾石层为例,通过野外实地勘测及室内渗透试验,得到以下主要认识:研究区内砾石层渗透系数总体在10^(-2) cm/s^10^(-4) cm/s左右,基本为中透水土体... 为了探讨该地区砾石层的粒度分布、沉积特征与其渗透特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汉源九襄地区深厚砾石层为例,通过野外实地勘测及室内渗透试验,得到以下主要认识:研究区内砾石层渗透系数总体在10^(-2) cm/s^10^(-4) cm/s左右,基本为中透水土体;随着土样中细颗粒含量的增多,其渗透性变差;土样的渗透系数与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均表现为正相关;研究区砾石层渗透特性与其高程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层 渗透试验 颗粒级配 渗透系数
下载PDF
粗、巨颗粒富集位置对堆积体降雨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雨林 石惊涛 +3 位作者 涂国祥 万畅 邱潇 钱昭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3,共8页
针对某堆积体局部粗、巨颗粒于坡中、坡脚不同发育位置富集现象展开室内降雨模型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及湿润锋迁移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粗、巨颗粒于堆积体坡中、坡脚位置局部富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 针对某堆积体局部粗、巨颗粒于坡中、坡脚不同发育位置富集现象展开室内降雨模型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及湿润锋迁移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粗、巨颗粒于堆积体坡中、坡脚位置局部富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1)坡中(A组)、坡脚(B组)局部粗、巨颗粒富集导致的架空现象致使降雨过程中形成雨水优势入渗通道,富集区下方的入渗速率明显快于周围均质土体;(2)B组堆积体右侧入渗速率比A组堆积体更快,而左侧入渗速率不及A组堆积体;(3)B组堆积体的整体渗流特性更强,其湿润锋运移率先触底,比A组堆积体提前72 h;(4)A组堆积体湿润锋迁移形态先期中部呈平缓凹形下渗,较B组右侧凹形下渗范围更宽;后期均呈平滑弧形入渗,而B组堆积体浸润面积较A组更小。(5)A、B组堆积体降雨入渗可划分为竖向入渗阶段和侧向入渗阶段,但存在明显差异,A组堆积体竖向入渗快于侧渗,而B组堆积体竖向入渗慢于侧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粗、巨颗粒 局部富集 降雨入渗 湿润锋
下载PDF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
4
作者 钱昭宇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2年第4期212-213,共2页
新课程教学目的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改进计算机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兴趣真正能转移到信息技术课学习上来,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