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VEGF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潘奇 王鲁 +6 位作者 孙惠川 李涛 张巨波 钱永兵 周俭 樊嘉 汤钊猷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启动子双报告基因质粒系统,脂质体转染至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分析VEGF表达调控的主要作用区域及转录因子Sp1对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启动子双报告基因质粒系统,脂质体转染至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分析VEGF表达调控的主要作用区域及转录因子Sp1对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的结合活性;采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分析转录因子Sp1对VEGF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应用VEGF全长启动子及5端缺失突变体报告基因分析发现VEGF启动子上88~-61区域是VEGF转录的最主要的调控区域;用点突变体报告基因技术发现此区域上的转录因子Sp1结合位点突变后VEGF表达明显下调;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证实Sp1可特异性结合于VEGF启动子上;Sp1特异性siRNA下调转录因子Sp1表达后发现VEGF的表达也随之明显下调。结论: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特异性结合是VEGF转录调控最重要的机制,并进一步调控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深入分析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的表达将有利于探讨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转录因子Sp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录调控 细胞株
下载PDF
血清HBeAg状态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惠川 张伟 +12 位作者 钦伦秀 叶青海 王鲁 任宁 庄鹏远 朱小东 陆录 钱永兵 郭家恺 项世骏 张玮德 樊嘉 汤钊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HBeAg状态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2005年在我科行根治性切除的223例肿瘤直径≤3cm的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清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150),比较2...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HBeAg状态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2005年在我科行根治性切除的223例肿瘤直径≤3cm的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清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150),比较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DFs)和总体生存率(OS),并分析影响DFS和OS的危险因素。结果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1、3、5年的OS分别为91.5%、76.8%、60.1%和95.2%、85.3%、73.2%(P=0.053);1、3、5年DFS分别为73.3%、53.7%、40.3%和86.6%、65.5%、54.5%(P=0.002)。与HBeAg阴性组比较,HBeAg阳性组患者年龄较轻(P=0.004),肝硬变较重(P=0.008),而在肿瘤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方面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DFS和OS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HBeAg阳性和大结节肝硬变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eAg阳性和多发肿瘤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肝癌患者术后HBeAg阳性患者较HBeAg阴性者更易早期复发,而且总体生存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根治性切除 乙型肝炎E抗原 总体生存 无瘤生存
下载PDF
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万双双 徐仁应 +2 位作者 钱永兵 洪莉 冯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39,145,共7页
目的 调查胆道闭锁儿童在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仁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胆道闭锁,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次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 目的 调查胆道闭锁儿童在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仁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胆道闭锁,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次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再入院组和未再入院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64例患儿,男124例、女140例,中位年龄6.9(5.6~9.4)月。儿童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率为22.0%(58/264)。与未再入院组相比,再入院组患儿PELD评分、血清总胆汁酸水平、INR较高,住院时间较长,血小板计数、腰肌面积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小板减少症(OR=2.347,95%CI:1.154~4.776)、血清总胆汁酸水平(OR=1.058,95%CI:1.011~1.106)、腰肌面积(OR=0.615,95%CI:0.301~0.989)、住院时间(OR=1.069,95%CI:1.031~1.109)是肝移植术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腰肌面积减少和住院时间长的儿童,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的风险更高,建议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院 胆道闭锁 肝移植 儿童
下载PDF
创伤大输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月高 钱永兵 +4 位作者 田锐 金卫 葛芳侠 吕慧 陆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大输血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6-11-201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病科接受过大输血方案治疗的所有创伤大出血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3个潜在影响创伤... 目的探讨创伤大输血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6-11-201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病科接受过大输血方案治疗的所有创伤大出血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3个潜在影响创伤大输血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33例患者符合纳入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创伤大输血患者住院24h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有初始血红蛋白(Hb,OR6.664,P=0.021,95%CI1.332~33.326)、新鲜冰冻血浆:浓缩红细胞比例[(FFP:PRBC),OR1.934,P=0.007,95%CI1.195-3.131)];住院30d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OR7.278,P=0.004,95%CI1.908~27.757)、骨盆骨折(OR3.080,P=0.039,95%CI1.060~8.951)。结论初始Hb、FFP:PRBC可能是创伤大输血患者院内24h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骨盆骨折可能是创伤大输血患者院内30d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大输血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供体来源碳青霉烯酶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肝肾移植的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小松 韩龙志 +6 位作者 钱永兵 申川 邓羽霄 张明 袁晓东 张建军 夏强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目前肝肾移植后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感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2017年收治的供体来源CRKP感染的肝移植和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 2017年仁济医院肝脏外... 目的探讨目前肝肾移植后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感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2017年收治的供体来源CRKP感染的肝移植和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 2017年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明确诊断的肝移植受者供体来源CRKP 1例,经联合抗感染(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磷霉素)治疗3周后控制感染,顺利转出监护室。收治相应的肾移植受者2例,1例于术后10天出现移植肾周感染,切除移植肾,效果不佳,最终死亡;另1例术后22天出现移植肾周感染,应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救治成功。结论就术后早期并发供体来源的CRKP感染而言,肝移植受者发病早,临床表现以脓毒血症为主,相对容易控制;肾移植受者发病晚,临床表现为移植肾局部感染,较难控制,需应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肾移植 供体来源感染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杆菌
下载PDF
CD16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邱志强 陈飞 钱永兵 《黑龙江医学》 2012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研究CD16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中CD168的表达情况;根据CD168表达分为阳性组(n=30)和阴性组(n=62),分析CD16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 目的研究CD16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中CD168的表达情况;根据CD168表达分为阳性组(n=30)和阴性组(n=62),分析CD16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侵犯、血管侵犯等)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168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CD168阳性表达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及血管侵犯呈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CD168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68表达阳性、淋巴结侵犯、浸润深度,为影响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D168阳性表达与胃癌侵袭性及转移相关,并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168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早期气管镜检查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价值
7
作者 钱永兵 张灏旻 +5 位作者 秦娟秀 邓羽霄 申川 韩龙志 陈小松 夏强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纳入其中19例术后早期行气管镜下BAL的重型肝炎...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纳入其中19例术后早期行气管镜下BAL的重型肝炎患者,分析原发病、手术资料、病原学差异及预后等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行气管镜检查率为3.8%(19/503),其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8±13.2)岁;术前平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20.3±7.1)分,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00±1195)mL。术后BAL液和(或)气管内吸痰(ETA)的病原体培养阳性8例,其中5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病原学分别为蒙太利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烟曲霉。此外,其中4例患者BAL液培养阳性而ETA培养阴性,为早期覆盖敏感抗生素提供了依据。11例BAL和ETA培养均阴性的患者均存活。所有患者均未在操作中出现严重意外情况,且无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亦无感染播散发生。结论对重型肝炎患者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行经气管镜BAL,可能是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安全的有创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肝移植 肺泡灌洗术 诊断 安全性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俞旭东 钱永兵 +1 位作者 夏强 杭化莲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52-255,280,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肝脏急性衰竭和失代偿的临床病症。ACLF的短期病死率较高,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器官衰竭。引起ACLF的常见急性事件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炎以及手术,也有近40%的患者无明显诱因。...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肝脏急性衰竭和失代偿的临床病症。ACLF的短期病死率较高,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器官衰竭。引起ACLF的常见急性事件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炎以及手术,也有近40%的患者无明显诱因。系统性炎性反应和易感染是ACLF的典型病理生理学特点。ACLF治疗的关键在于识别和处理引起ACLF的急性事件,同时给患者提供多器官支持治疗以应对伴肝病的危重患者复杂的生理指标紊乱。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CLIF-C)评分已经用于对ACLF患者的分类和预后评估。肝移植是目前最有可能治愈患者的治疗选择,但是受者的识别、供肝的来源、移植的紧迫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都是肝移植广泛应用的壁垒。该文就ACLF的定义、损伤诱因、非手术治疗和肝移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诱因 预后评估体系 肝移植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乔子耘 耿玮 +2 位作者 钱永兵 冯浩 夏雷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31-337,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肝移植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中心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2例,... 目的通过探讨肝移植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中心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2例,女性20例,年龄为48±12岁。采用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类,使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e回归分析揭示各术前因素在出现CDb级以上并发症上的独立关联,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7.2±1.1小时,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21(16~28)天。术后共出现了91例次的并发症(81.2%),其中CD1级并发症10例(8.9%),CDII级并发症43例(38.4%),CDlla级并发症8例(7.1%),CDIb级并发症14例(12.5%),CDV级并发症16例(14.3%)。全组术后90天死亡率为14.3%,1年生存率为78.5%,3年生存率为7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明显能影响严重并发症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显示呼吸系统并发症及腹腔出血是导致术后90天死亡率升高和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的主要并发症类型。结论肝移植术是治愈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取得长期生存的唯一疗法,呼吸系统并发症及腹腔出血为影响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并发症类型。手术前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感染情况及肝外器官衰竭的情况,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提升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术后并发症 Clavien-Dindo分级
下载PDF
早期免疫功能麻痹在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钱永兵 谢晖 +3 位作者 田锐 陆健 金卫 王瑞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1-585,共5页
目的 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的早期免疫学特征,为预测该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就诊并确诊为重症甲流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 目的 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的早期免疫学特征,为预测该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就诊并确诊为重症甲流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早期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器官功能、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状态,通过Cox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免疫功能是否为重症甲流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例重症甲流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咳嗽(93.3%)、发热(86.7%)、咳痰(80.0%)、气短(73.3%)、肌肉酸痛(40.0%)及乏力(40.0%)等;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机械通气及抗凝治疗,部分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肌松剂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患者心、肾功能明显损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别为(14.1±6.1)分和(9.6±4.1)分,提示患者病情危重.15例患者28 d死亡4例,11例痊愈出院.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分:22.7±3.8比11.8±3.8),肌钙蛋白〔cTn(μg/L):0.52(0.07,2.02)比0.15(0.10,0.45)〕和尿素氮〔BUN(mmol/L):11.9(6.7,29.1)比3.9(2.7,6.8)〕亦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109/L:76±33比146±49,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CRP(mg/L):172.2±88.5比74.8±33.1,IL-6(ng/L):283.3(140.1,711.0)比18.5(12.7,71.4),均P〈0.01〕;CD3+、CD4+、CD8+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CD3+T细胞:0.348±0.119比0.573±0.106,CD4+T细胞:0.135±0.046比0.344±0.098,CD8+T细胞:0.089±0.057比0.208±0.054,NK细胞:0.124±0.057比0.252±0.182,均P〈0.05),但CD4+/CD8+比值、人白细胞DR抗原阳性(HLA-DR+)T细胞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1.57±0.26比1.83±0.54,HLA-DR+T细胞:0.035±0.022比0.062±0.036,均P〉0.05);死亡组B淋巴细胞比例较存活组显著升高(0.477±0.136比0.229±0.121,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相对危险度(RR)=20.4,95%可信区间(95%CI)=5.3~31.2,P=0.017〕、CD4+T细胞(RR=11.1,95%CI=5.1~20.0,P=0.048)和CD8+T细胞(RR=9.1,95%CI=4.3~16.7,P=0.049)是重症甲流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甲流早期即合并免疫功能抑制及剧烈的炎症反应,与疾病预后具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重症
原文传递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钱永兵 陆健 +3 位作者 田锐 杜江 李岩 王瑞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8-1030,共3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有人将创伤称之为"发达社会疾病",或称"现代文明的孪生兄弟".在我国,创伤已成为城市中的第5位死因,农村中的第4位死因[1-2].严重创伤患者伤情复杂、凶险,急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有人将创伤称之为"发达社会疾病",或称"现代文明的孪生兄弟".在我国,创伤已成为城市中的第5位死因,农村中的第4位死因[1-2].严重创伤患者伤情复杂、凶险,急诊处理十分棘手,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大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对创伤性凝血病的认识增加,包含大量输血方案、允许性低血压及损伤控制手术等损伤控制复苏策略被广泛应用[3-5].本研究拟探讨大量输血治疗方案在多发伤治疗过程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案 大量输血 多发伤 临床研究 多脏器功能衰竭 创伤患者 救治 发达社会疾病
原文传递
重组活化Ⅶ因子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永兵 陆健 +3 位作者 田锐 蒋逸群 俞康龙 王瑞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7-599,共3页
据报道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暴力和交通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12%,暴力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是由于患者严重出血引起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后大出血及组织损伤后激活凝血、纤溶、抗凝途径,在创伤早期出现... 据报道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暴力和交通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12%,暴力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是由于患者严重出血引起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后大出血及组织损伤后激活凝血、纤溶、抗凝途径,在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临床常表现为组织创面渗血或非血管性出血。创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较高,并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Ⅶ因子 凝血病 创伤性 严重创伤 凝血功能紊乱 交通事故 死亡人数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P48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术后干扰素α辅助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永兵 孙惠川 +7 位作者 吴伟忠 潘奇 英卫东 张巨波 王鲁 钦伦秀 叶胜龙 汤钊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研究P48表达与肝癌术后干扰素α(IFNα)辅助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1999-2002年间103例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IFNα治疗预防复发。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P48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48表达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标记... 目的研究P48表达与肝癌术后干扰素α(IFNα)辅助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1999-2002年间103例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IFNα治疗预防复发。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P48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48表达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肿瘤直径、包膜、微血管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P48阳性63例,阴性40例。在P48阳性和阴性的两组患者中,术后第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87%、58.12%、44.29%和51.90%、35.50%,、35.50%(x2=5.766,P=0.0163);总生存率分别为92.00%、83.48%、73.95%和92.50%、69.69%、51.04%(x2=5.047,P=0.0247)。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HBeAg、甲胎蛋白、硬化结节、肿瘤大小、数目、包膜、Edmondson分级、微血管侵犯等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P48阴性和多发性肿瘤为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eAg阳性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48可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术后干扰素α辅助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干扰素Α P48蛋白 乙型肝炎E抗原 肿瘤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对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钱永兵 王瑞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是细胞坏死性凋亡中的关键因子,在创伤、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过程中具有致炎作用。RIPl是坏死性凋亡小体(Ripoptosome)的主要成分,而Ripoptosome是调节细胞凋亡或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是细胞坏死性凋亡中的关键因子,在创伤、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过程中具有致炎作用。RIPl是坏死性凋亡小体(Ripoptosome)的主要成分,而Ripoptosome是调节细胞凋亡或坏死性凋亡形式的复合体。从RIP依赖的细胞死亡及炎症反应等分子机制人手,通过总结RIP介导凋亡、坏死性凋亡及炎症反应的机制,发现RIP位于凋亡、坏死性凋亡及炎症反应的网络信号调控的中心环节。因此,深入研究RIP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将为I/R损伤、创伤、SIRS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细胞凋亡 坏死性凋亡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肥胖与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永兵 王瑞兰 《国际呼吸杂志》 201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2009年的H1N1爆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为H1N1病毒感染高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肥胖可引起生理生化改变,可能更易并发急性肺损伤;肥胖能引起急性肺损伤患者炎症、内皮功能损害和氧应激等变化.现就肥胖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肥胖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脂肪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及凋亡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田锐 许飞 +7 位作者 王瑞兰 谢晖 孟潇潇 钱永兵 金卫 胡家昌 周志刚 俞康龙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道屏障功能变化,探讨炎症因子释放、肠黏膜氧化应激及凋亡在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内,24只BALB/c小鼠...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道屏障功能变化,探讨炎症因子释放、肠黏膜氧化应激及凋亡在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内,24只BALB/c小鼠,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SAP组:以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法诱导,先腹腔内注射雨蛙素50μg/kg,连续6次,每次间隔1h,在末次雨蛙素注射同时,腹腔内注射脂多糖10mS/kg(LPSE.Coli);对照(假手术)组:每小时一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共6次。两组动物分2批(每批6只/组)分别于建模后4h及8h,麻醉后打开腹腔取血及标本。观察小鼠胰腺及肠道病理变化并予评分,测定小鼠血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测定肠黏膜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力,检测小鼠肠黏膜细胞easpase-3酶活性,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小鼠肠黏膜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以PASW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明确上述检测指标在两组小鼠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明确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结果建模后4h及8h,SAP组小鼠胰腺出血、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较对照组严重,胰腺病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淀粉酶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组织病理评分及血DAO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TNF-α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黏膜MDA含量及XO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黏膜SOD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细胞caspase-3酶活性及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后,TNF-a等炎症因子瀑布样释放,导致肠黏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形成严重的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激活caspase-3通路,导致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是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炎症因子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氧化应激 凋亡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规范化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江 王瑞兰 +2 位作者 俞康龙 谢晖 钱永兵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9-792,共4页
严重骨盆骨折病死率可高达50%。大出血是首要死亡原因,继发的创伤性凝血病、酸中毒、低体温等也能加速患者死亡。随着对骨盆骨折及创伤性凝血病认识的提高,从2009年6月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稳定骨盆、动脉介入栓塞、成比例输血、... 严重骨盆骨折病死率可高达50%。大出血是首要死亡原因,继发的创伤性凝血病、酸中毒、低体温等也能加速患者死亡。随着对骨盆骨折及创伤性凝血病认识的提高,从2009年6月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稳定骨盆、动脉介入栓塞、成比例输血、rFVⅡa(诺其,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药物止血等一系列规范化救治措施,目的是出血的控制和创伤性凝血病的预防及治疗,这使得患者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骨盆骨折 规范化治疗 大出血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死亡原因 2009年 凝血病 创伤性
原文传递
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早期急诊救治流程评估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陆健 钱永兵 +3 位作者 夏丰 俞康龙 王瑞兰 车咏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评价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早期急诊流程。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113例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其中2007年1月-2008年5月(建立创伤团队前)收治组26例,2008年6月-2011年5月(建立创伤团队后)收治组87例,比较... 目的评价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早期急诊流程。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113例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其中2007年1月-2008年5月(建立创伤团队前)收治组26例,2008年6月-2011年5月(建立创伤团队后)收治组87例,比较建立创伤团队前、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急诊死亡率,并分析年龄、性别、ISS评分、骨折类型、受伤机制、转运时问、合并伤数量、初始血压、初始血红蛋白和输血量与死亡的关系。结果建立创伤团队后患者的死亡率为23%,显著低于以前阶段死亡率46%,且死亡率与ISS评分和有两个部位以上合并伤呈显著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机制、转运时间、初始血压和初始血红蛋白以及输血量无关。结论采用基于创伤团队的规范化流程可以有效处理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患者,并可以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急救医疗服务 骨盆
原文传递
不同输血比例对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陆健 刘月高 +5 位作者 钱永兵 金卫 田锐 俞康龙 李岩 王瑞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浓缩红细胞(PRBC):新鲜冰冻血浆(FFP)比例对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10例初始24h输PRBC≥10U的成人创伤大输血患者,并按24h内PRBC:FFP比例分为四组:A组(P... 目的评价不同浓缩红细胞(PRBC):新鲜冰冻血浆(FFP)比例对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10例初始24h输PRBC≥10U的成人创伤大输血患者,并按24h内PRBC:FFP比例分为四组:A组(PRBC:FFP≤1,41例)、B组(1〈PRBC:FFP≤1.5,63例)、C组(1.5〈PRBC:FFP≤2,30例)和D组(PRBC:FFP〉2,76例)。观察并比较各组24h内输血量及其比例、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等)、入院24h后凝血功能变化[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预后变化[包括序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SOFA)、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30d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等]。结果A组PRBC输注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1);输血后不良反应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输血后的凝血指标(PT、APTT、INR)较D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总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SOFA评分和30d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组死于大出血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D组的生存时间最短,B、C组最长。结论伤后24h内保持适当的输血比例(1.5〈PRBC:FFP≤2)可改善创伤大输血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提高比例虽然可以改善凝血指标,甚至减少PRBC用量,但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输血 创伤和损伤 预后
原文传递
槐耳清膏联合氟尿嘧啶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巨波 孙惠川 +7 位作者 薛琼 钱永兵 荚卫东 高东梅 潘奇 孙冰生 陈军 汤钊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2-634,共3页
槐耳清膏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蛋白(polysaccharide of trametes robiniophila murr,PS—T),能诱导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48细胞)发生凋亡,对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构建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但槐耳清膏对肝癌在体内的生长和转移的干预... 槐耳清膏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蛋白(polysaccharide of trametes robiniophila murr,PS—T),能诱导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48细胞)发生凋亡,对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构建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但槐耳清膏对肝癌在体内的生长和转移的干预作用尚无报道。本研究利用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进行了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动物实验,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转移 槐耳清膏 实验研究 氟尿嘧啶 肝癌 HR8348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抑制肿瘤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