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镉接触人群尿金属硫蛋白排泄与镉致骨损伤效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钱海雷 金泰廙 +4 位作者 黄波 吴训伟 孔庆瑚 王洪复 朱国英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环境镉接触人群尿金属硫蛋白(UMT)的排泄与镉致骨损伤效应的关系。方法镉污染区居民为环境镉接触人群,非污染区居民为对照人群。人群尿镉(UCd)与血镉(BCd)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用环境接触量估测总镉摄入量(TCd)。UMT、尿β... 目的研究环境镉接触人群尿金属硫蛋白(UMT)的排泄与镉致骨损伤效应的关系。方法镉污染区居民为环境镉接触人群,非污染区居民为对照人群。人群尿镉(UCd)与血镉(BCd)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用环境接触量估测总镉摄入量(TCd)。UMT、尿β2微球蛋白(UB2M)、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及尿白蛋白(UALB)用ELISA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UNAG同工酶B(UNAGB)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均用尿肌酐校正。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人群前臂骨密度。结果UMT能反映机体接触镉时镉负荷的变化。而高剂量接触镉可先后导致肾功能障碍及骨质疏松。人群UMT排泄量与骨密度的关系同UMT排泄量本身是否异常有关。根据各指标与尿镉的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基准剂量95%低限水平BMDL值,从小到大排列为UNAGB、UNAG、UB2M、UMT、URBP、T评分及UALB。结论镉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镉致肾功能障碍有关并迟于后者。UMT不仅能特异而敏感的反映镉致肾的毒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镉对骨骼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接触 尿金属硫蛋白 骨质疏松 肾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准剂量在氟接触人群骨效应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钱海雷 向全永 +1 位作者 陈连生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将基准剂量(BMD)法应用于氟接触人群,通过比较,寻找有意义的监测氟对人群骨骼损伤的指标。[方法]测定氟中毒病区人群的骨密度及尿氟(UF)、尿肌酐(UCr)、尿羟脯氨酸(HYP)、血氟(BF)、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骨特异... [目的]将基准剂量(BMD)法应用于氟接触人群,通过比较,寻找有意义的监测氟对人群骨骼损伤的指标。[方法]测定氟中毒病区人群的骨密度及尿氟(UF)、尿肌酐(UCr)、尿羟脯氨酸(HYP)、血氟(BF)、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KP)等指标并计算Z评分(Zscore),计算各效应指标的尿氟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结果]与对照组比,氟接触组的UF、BF、BGP、HYP、BAKP及骨密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按尿氟分组后,骨密度随尿氟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尿氟最高组骨密度显著低于最低组,P<0.01;而各组BGP、HYP水平与最低组比显著上升,P<0.01。AKP与BAKP的变化趋势不明显。BGP、HYP、Zscore、BAKP、AKP的尿氟BMDL值分别为0.31、2.75、4.36、4.06及5.09mg/L。[结论]内剂量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对氟的接触水平。通过各指标尿氟BMDL值的相互比较,本研究认为Zscore是相对特异而敏感地反映氟接触人群骨损伤的效应指标,而BGP与HYP可作为十分敏感的氟接触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剂量 氟中毒 Z评分 骨密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氟、砷对骨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海雷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关键词 骨细胞 毒性作用
下载PDF
公交客车空调铜、铝翅片散热器抑菌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钱海雷 沈春琳 +6 位作者 金奇昂 施烨闻 张江华 张莉君 於颖 郭常义 许慧慧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5,39,共4页
目的通过公交客车空调铜、铝翅片散热器抑菌性能的比对、分析,初步探索不同金属材料对公交客车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效果,验证铜材料应用在空调上的抑菌性能。方法在公交客车空调使用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5月、7月、9月)对公交客车车厢... 目的通过公交客车空调铜、铝翅片散热器抑菌性能的比对、分析,初步探索不同金属材料对公交客车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效果,验证铜材料应用在空调上的抑菌性能。方法在公交客车空调使用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5月、7月、9月)对公交客车车厢内空气及空调散热器翅片进行微生物采样检验,以公交客车停车场大气作为对照。结果空调散热器翅片采用铜材质后其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显著低于铝翅片(P<0.05)。而随使用时间的增长,与铝翅片散热器空调相比铜翅片散热器空调对空调公交客车车厢空气中细菌的生长可呈现轻微抑制的趋势。结论与铝相比,铜作为表面材料与细菌和真菌接触后能发挥显著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客车空调 铜翅片 铝翅片 抑菌性能
下载PDF
公交客车空调铜、铝翅片散热器抑菌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钱海雷 许慧慧 +2 位作者 高屹峰 郑永新 葛国良 《制冷技术》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通过公交客车空调铜、铝翅片散热器抑菌性能的比对、分析,比较车载空调铜制散热器与传统铝制散热器翅片表面的微生物水平及通过空调系统送风对车厢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公交客车空调未投入使用期及投入使用末期对公交客车送风口、呼吸... 通过公交客车空调铜、铝翅片散热器抑菌性能的比对、分析,比较车载空调铜制散热器与传统铝制散热器翅片表面的微生物水平及通过空调系统送风对车厢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公交客车空调未投入使用期及投入使用末期对公交客车送风口、呼吸带空气及空调散热器翅片进行微生物采样检验,以公交客车停车场大气作为对照。与铝相比,铜作为表面材料能显著降低翅片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空调采用铜翅片散热器可降低呼吸带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水平,具有显著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客车空调 铜翅片 铝翅片 抑菌性能
下载PDF
来自国际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前沿的报告——“第四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6
作者 钱海雷 刘卓宝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4-536,共3页
The 4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was held successfully in Kunming,a beautiful place well-known as "Spring City"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of ... The 4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was held successfully in Kunming,a beautiful place well-known as "Spring City"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on Oct. 16 through 19, 2006. This conference was sponsored b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JEOM),China;Shangh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CDC),China;Department of Health Service(DHS-EHIB),California,USA;School of Public Health,Kunming Medical College,China;Shanghai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PMA),China;and cosponsored b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EHP),USA;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ISEE);Shanghai Institute of Preventive Medicine,China;WHO Collaborating Center for Occupational Health(Shanghai),China;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China;and Shanghai Environmental Mutagen Society,China. There were 33 foreign experts from 10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205 domestic participants as well took part in this wonderful conference. After Prof. Zhang Sheng-nian,the director of SCDC,announced the opening of this conference with a brief speech which won the first applause,38 specialists issued their excellent speeches at the plenary meeting and three different forums during the conference. The participants joined all kinds of discusses actively. 227 received papers may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manner. Environmental medicine is no doubt one of the focused fields. Dr. Kenneth Olden,the ex-director of NIEHS indicated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ple genes or between genes and environmental ag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studies on the causes of human illness. Dr. Raymond Neutra and Dr. Richard Kreutzer,the officers of DHS,California,introduced the role of public health in chemical disasters and the assessing on the public health impacts of contaminated sites respectively. Prof. John Petterson f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troduced the effe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health in China. Prof. Sanae Matsuzaki,one of the scientists responsible for the health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in Japan,introduced that the exhaust gases from the plastic garbage could induce "Suginami Disease"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pain of eyes,nose or throat. Prof. Chen Xue-ming,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in China and Prof. Chen Bing-heng illustrated the integrative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with an example study in Shanghai. In the occupational medicine field,Prof. Li De-hong,the chief occupational health expert of CDC China,described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tatus and basic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esides,Dr. Zheng Yu-xin investigated the biomarkers of anaphylaxis induced by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trichloroethylene. Dr. Heikal from Egypt researched the comparative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effects of a new natural insecticide "spinosad" and an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 "malathion" on male albino rats. Prof. Zhang Jin-liang from Peking University reviewed the residue level of DDT in soil and food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accumulative level of DDT in human body. There were many scientists paid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such as "Measurement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workplace"(Li Jian et al)," Study on occupational strain of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 Xinjiang province"(Liu Ji-wen et al),"Effect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on the immune response of women and men working in a university"(Prof. Paolo Boscolo et al),"Effect of occupational stress on dopamine and IL-6 level in plasma of traffic policemen"(Yu Hui-zhu et al). In the field of toxicology,there were almost 40 articles. Dr. Robert Kavlock introduced the computational toxicology to us and indicated it was a new approach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tection. Dr. Chen Fan-qing explored the adverse biological impacts of nano-particle assessed by molecular profiling. Prof. Jin Tai-yi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onse proteins and cellular toxic effect with an example of metallothionein and ren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cadmium exposure. Prof. He Ji-liang investigated the genetic instability and expression of four DNA-repair-related proteins in the peripheral lymphocytes of 36 untreated lung cancer patients. Studies on policies,regulations and strategies were also discussed at this conference. Prof. Domyung Paek who came from Korea pointed out the key role of the change of strategy towards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ment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tatus such as SEEA model. Dr. Lu Wei,deputy director of SCDC,listed six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azards. Prof. Liang You-xin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health legisl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rporations. Prof. Liu Ping investigated th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existing in rural area,agriculture and farmer’s health. There were more than 20 articles focused on the epidemiology research. Hung-Yi Chiou from Taiwan studi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uman sex hormone,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arsenic. Another Taiwan scholar Bor-Cheng Han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mercury and fish consumption in Taiwan Residents pregnant women. Prof. Meng Zi-qiang studied the association of dust events with daily respiratory hospitalization by time series approach. Li Rui and Zheng Ying performed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type 2 diabetes in Shanghai and th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alpha-fetoprotein and liver ultrasonography for liver cancer screening in people with high risk factors in communities in Shanghai respectively. In the aspect of methodology research,besides the computational toxicology introduced by Dr. Kavlock,Prof. F. Benjamin Zhan demonstrated the GIS-augmented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Ding Zhen from CDC of Jiangsu Province researched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and VOCs in air by nanometer TiO2 loaded on porous nickel mesh. Wang Wen-jing from SCDC used SELDI protein chip technologyto discover the new serum biomarkers for gastric cancer. In conclusion,there were lots of excellent articles shown at this conference and could not be all mentioned in this abstract. Proceedings of this conference is available and can be obtained by contacting us through e-mail,fax or telephone. The 5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will be held in 2008 in China. You will be welcome to join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医学 职业医学 毒理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原代睾丸支持细胞分离纯化及双室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元陵 钟先玖 +2 位作者 吴鑫 钱海雷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双室培养模型,为探讨毒物或药物对睾丸支持细胞作用机制提供一个合适的体外研究方法。[方法]18d龄雄性SD大鼠,脱颈椎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取睾丸组织,经胰蛋白酶和胶原酶二步消化后获得支持细胞,经接种、纯化和鉴定,获得纯度... [目的]通过建立双室培养模型,为探讨毒物或药物对睾丸支持细胞作用机制提供一个合适的体外研究方法。[方法]18d龄雄性SD大鼠,脱颈椎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取睾丸组织,经胰蛋白酶和胶原酶二步消化后获得支持细胞,经接种、纯化和鉴定,获得纯度>95%支持细胞。培养液A为DMEM培养基和F12培养基按照1:1比例用去离水配制,每升培养基中含有20万单位青霉素和0.2g链霉素,用2%的碳酸氢钠调整pH值为7.2左右。培养液B为培养液A中加入维生素A、E(200ng/ml)和胰岛素(2μg/ml)。培养液C为B培养液中再加入卵泡刺激素(100ng/ml)和睾丸酮(10-8mol/L)。将制备好的支持(Sertoli)细胞混悬液按2.5×106个/ml浓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内,培养条件为35℃(睾丸细胞的适宜温度),2%CO2恒温静止培养。测定3种不同培养液中培养的支持细胞形成的跨细胞上皮电阻值(transep-ithelialelectricalresistance,TER)。[结果]培养液加入维生素A、E和胰岛素后,支持细胞形成的TER有所升高,而培养液在加入睾丸酮和卵泡刺激素后,Sertoli细胞形成的TER则显著升高。培养第1天3种培养液中培养的Sertoli细胞形成的TER分别为33.85、31.38和34.26Ω/cm2,培养第13天分别为198.53、289.91和707.50Ω/cm2。[结论]Sertoli细胞双室培养模型可模拟体内状态的“血睾屏障”,为体外研究雄性生殖毒性机制提供一个合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支持细胞 原代培养 双室模型
下载PDF
丙烯腈对原代双室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毒性
8
作者 钟先玖 吴鑫 +2 位作者 韩志英 钱海雷 金泰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丙烯腈(ACN)对原代双室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cell,Sc)的毒性,以探讨ACN诱导雄性生殖毒性机制。[方法]用已分离纯化的大鼠睾丸SC为材料,用原代双室培养方法,加和不加S9,以浓度为0、0.5、5.0、25.0μg/mlACN染毒,于4... [目的]研究丙烯腈(ACN)对原代双室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cell,Sc)的毒性,以探讨ACN诱导雄性生殖毒性机制。[方法]用已分离纯化的大鼠睾丸SC为材料,用原代双室培养方法,加和不加S9,以浓度为0、0.5、5.0、25.0μg/mlACN染毒,于4、12、24、48h后检测跨细胞上皮电阻(TER);染毒24、48h后检测转铁蛋白(Trf)浓度,评价ACN体外染毒对大鼠睾丸SC的损伤。[结果]ACN浓度≥5.0μg/ml时,对TER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5.0μg/ml培养48h、25.0μg/ml培养12h后对已形成的TER引起下降;加S9(+S9)与不加S9(-S9),TER值接近(如25.0μg/ml组培养12h后+S9组为480.3,-S9组为486.3),无明显差异。浓度为25.0μg/ml时,ACN染毒引起外室Trf浓度升高,明显高于对照及其他组(P<0.05),内室Trf浓度变化不明显,因此内室与外室之间Trf浓度差值缩小。[结论]结果表明ACN对双室培养的SCTER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已形成的TER有降低作用;提示ACN可能对SC形成的紧密连接和“血睾屏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大鼠 支持细胞 双室培养 跨细胞上皮电阻 转铁蛋白
下载PDF
2013-2023年热浪对上海居民中暑的影响
9
作者 陈非儿 东春阳 +4 位作者 张江华 钱海雷 吴筝 施烨闻 孙晓冬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616,共7页
[背景]热浪带来的巨大健康损害和气候变暖背景下不断增强的热浪强度和频率,凸显了对热浪健康效应探究的重要性。[目的]计算2013-2023年夏季上海热浪相关的超额中暑病例,分析热浪与居民中暑发生风险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热浪特征对中暑风... [背景]热浪带来的巨大健康损害和气候变暖背景下不断增强的热浪强度和频率,凸显了对热浪健康效应探究的重要性。[目的]计算2013-2023年夏季上海热浪相关的超额中暑病例,分析热浪与居民中暑发生风险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热浪特征对中暑风险的修饰效应。[方法]采用回顾性生态学研究设计,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中收集中暑个案资料,并收集徐家汇气象观测站的同期气象数据。将日最高气温≥35℃且持续时间不少于3 d的高温过程定义为高温热浪。以热浪期间实际报告的每日中暑病例数与31 d(该日及其前后各15 d)移动平均病例数之差,计算热浪相关的超额中暑病例数;并基于时间序列研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等方法分析上海市热浪相关的中暑风险。[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25次热浪过程,引起792.6例超额中暑病例。热浪期间居民中暑风险升高(RR=2.60,95%CI:2.08~3.26),但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居民的中暑风险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从热浪发生的先后次序来看,夏季第1次热浪期间中暑风险最高(RR=3.58,95%CI:2.82~4.55),且明显高于第2次热浪(RR=2.19,95%CI:1.66~2.90),第3次及以后的热浪过程的中暑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浪对居民中暑的影响持续超过4 d,且第4天及以上时的中暑风险更高(RR=2.95,95%CI:2.28~3.83),明显高于热浪第1天时的中暑风险(RR=1.74,95%CI:1.18~2.56)。[结论]2013-2023年夏季热浪期间上海市居民中暑风险升高,应加以关注,尤其是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热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中暑 超额病例 热浪特征
原文传递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方法评估干预措施对陆家嘴水厂出厂水三卤甲烷的影响
10
作者 任洋洋 钱海雷 +6 位作者 裴赛峰 孙晓冬 吴筝 伍晨 周婧娴 杜爱民 隋少峰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0-424,共5页
[背景]青草沙水库面临着水藻繁殖、富营养化的问题,由此引起水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含量增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的]评估“青草沙水库藻类监测与应对方案”(后称“方案”)的实施对常规处理出厂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治理效果。[方法]... [背景]青草沙水库面临着水藻繁殖、富营养化的问题,由此引起水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含量增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的]评估“青草沙水库藻类监测与应对方案”(后称“方案”)的实施对常规处理出厂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治理效果。[方法]从2011-2019年,每个季节采集陆家嘴水厂1次出厂水水样,每次采集1个样品,检测出厂水中四种THMs(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的质量浓度(后称浓度)。以2014年“方案”的实施作为干预分界点,将整个研究阶段分为干预措施实施前(2011-2013年)和实施后(2014-2019年)两个阶段。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段线性回归,评估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出厂水中THMs浓度和变化趋势。[结果]在“方案”实施前,时间每延长一个季节,出厂水中总THMs浓度上升1.561μg·L^(-1)(P=0.010),最高浓度达25.97μg·L^(-1)。干预措施实施后,出厂水中总THMs的浓度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198);但出厂水中总THMs浓度回归线的斜率为-0.626(P=0.001),即THMs浓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自2017年起至2019年,陆家嘴水厂出厂水中THMs的平均浓度保持在10μg·L^(-1)以下。[结论]青草沙水库藻类和富营养化治理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将出厂水中的THMs控制在较低水平,THMs的变化趋势由干预前的逐年上升,变为干预后的逐年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 三卤甲烷 中断时间序列 卫生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高温与上海市中暑报告病例的关联性
11
作者 陈非儿 东春阳 +8 位作者 潘梅竹 施烨闻 钱海雷 隋少峰 伍晨 童玲 王朵 吴筝 张江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63-1369,共7页
[背景]中暑是凶险的热致疾病,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探讨高温对人群中暑的影响。[目的]了解2013—2022年上海市高温中暑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人群中暑期间的日均气温阈值和效应关联,发现易感人群,为制定社会公共政策... [背景]中暑是凶险的热致疾病,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探讨高温对人群中暑的影响。[目的]了解2013—2022年上海市高温中暑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人群中暑期间的日均气温阈值和效应关联,发现易感人群,为制定社会公共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3—2022年上海市高温中暑报告病例,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等方法,分析中暑的日均气温阈值、滞后效应、易感人群。[结果]2013—2022年间的6—8月上海市共报告中暑病例3479例,男女性别比为3.34。日均气温与中暑发病显著相关,其阈值为33.1℃,暴露当天引发中暑的风险最高,且持续到滞后第2天。极端高温(33.1℃)累积效应在滞后2 d达到最高,以日平均气温中位数28.1℃为参照值,此时总人群相对危险度RR(95%CI)为25.32(17.49~36.6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33(17.78~38.98)和25.20(12.52~50.72),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64岁、65岁及以上的效应RR(95%CI)分别为25.17(15.54~40.78)和76.98(34.80~170.30),高于16~44岁组(RR=20.22;95%CI:12.22~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的效应值(RR=49.09;95%CI:19.60~122.95)高于郊区(RR=23.65;95%CI:16.13~3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与上海市人群中暑报告病例的关联显著,日均气温的影响阈值为33.1℃,中老年和城区居民的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气温 阈值 人群差异
原文传递
家用风冷冰箱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铜材料抗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海雷 许慧慧 +5 位作者 郭常义 鲍宁 高屹峰 金奇昂 张曦 陈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通过家用风冷冰箱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铜箔抗菌效果研究,了解风冷冰箱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并验证铜材料对其抗菌性能。[方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0户家庭风冷冰箱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目的]通过家用风冷冰箱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铜箔抗菌效果研究,了解风冷冰箱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并验证铜材料对其抗菌性能。[方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0户家庭风冷冰箱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5种微生物的采样检验,并参照GB 21551.2—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中的方法评价铜箔对其中4种微生物的抗菌效果。[结果]家用风冷冰箱细菌总数总超标率为8.7%;其中风道口部位细菌总数超标率最高,为15.0%。真菌总数总超标率为17.5%;其中风流经处部位真菌总数超标率最高,为35.0%。腊样芽孢杆菌总超标率为17.5%;其中储物箱背面腊样芽孢杆菌超标率最高,为45.0%。37℃和4℃培养下铜箔对4种常见微生物(蜡样芽胞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的抗菌率均在99%以上。[结论]受调查的家用风冷冰箱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部分冰箱中条件致病菌有检出。铜箔对冰箱内4种常见微生物均具有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冰箱 微生物污染 抗菌性能 低温
原文传递
基准剂量在镉接触人群骨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钱海雷 金泰廙 +2 位作者 孔庆瑚 王洪复 朱国英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通过镉接触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估测环境镉接触引起人群骨质疏松的基准剂量。方法镉污染区居住的居民为接触组,非污染区居民为对照组。尿镉(UCd)、血镉(BCd)为接触生物标记物;代表骨质疏松的Z评分为效应生物标记物。结果污染区人群尿... 目的通过镉接触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估测环境镉接触引起人群骨质疏松的基准剂量。方法镉污染区居住的居民为接触组,非污染区居民为对照组。尿镉(UCd)、血镉(BCd)为接触生物标记物;代表骨质疏松的Z评分为效应生物标记物。结果污染区人群尿镉、血镉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地区(P<0.05),且高污染区人群尿镉、血镉水平明显高于中污染区(P<0.05)。与5μg/g Cr组相比,各人群尿镉水平、血镉水平最高组的骨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随着体内镉接触水平的升高,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随之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线性关系(P<0.05)。计算得到基准剂量(BMD),推出基准剂量的95%低限水平(BMDL)。镉所引起的骨质疏松指标的尿镉BMDL值高于镉致肾功能不全指标的BMDL值。结论高剂量镉能引起人群骨质疏松,但时间上晚于镉致肾功能不全的损害。基准剂量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接触 骨质疏松 基准剂量
原文传递
青草沙水库启用对上海市浦西七区饮用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海雷 许慧慧 +3 位作者 郭常义 张昀 潘梅竹 贾晓东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通过对青草沙水库启用后上海市浦西地区饮用水水质的分析研究,了解青草沙水库启用对上海市饮用水水质的影响。方法分别于青草沙水库建成前(2009—2010年)、后[2011—2012年(水源水为2011年)],对上海浦西全部7个区的甲、乙、丙3家水... 目的通过对青草沙水库启用后上海市浦西地区饮用水水质的分析研究,了解青草沙水库启用对上海市饮用水水质的影响。方法分别于青草沙水库建成前(2009—2010年)、后[2011—2012年(水源水为2011年)],对上海浦西全部7个区的甲、乙、丙3家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129个监测点的二次供水及152个监测点的末梢水水样进行采集和检测。结果青草沙水库启用后,饮用水指标合格率和样品合格率显著上升,除铝外,其他指标的检测均值显著下降。结论青草沙水库的启用显著改善了上海市浦西7区的饮用水水质,但需要关注含铝混凝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草沙水库 饮用水水质 含铝混凝剂
原文传递
上海环境卫生工作70年的发展
15
作者 钱海雷 童玲 +3 位作者 许慧慧 张莉君 伍晨 郭常义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68-174,共7页
上海是中国经济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作为国家试点的环境卫生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经过70年的发展,上海已基本建立了围绕主要环境卫生问题的公共卫生监测网络,科研工作也转向以健康危险度评估为主线,围绕暴露—健康效应,开展环境与... 上海是中国经济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作为国家试点的环境卫生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经过70年的发展,上海已基本建立了围绕主要环境卫生问题的公共卫生监测网络,科研工作也转向以健康危险度评估为主线,围绕暴露—健康效应,开展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本文重点对过去70年环境卫生学科在饮用水、大气、公共场所、农村环境、突发事件处置和特色科研工作方面的问题和成绩进行回顾,为环境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经过70年的努力,上海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仍需加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卫生 饮用水 大气 公共场所 农村环境
原文传递
上海市大气污染与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张江华 郭常义 +6 位作者 许慧慧 李源培 张莉君 东春阳 施烨闻 钱海雷 金奇昂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统计资料和同期上海市大气及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 [目的]探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统计资料和同期上海市大气及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假期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大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为76~382人次。单污染模型中,二氧化硫(SO2)滞后4 d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最明显,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滞后6 d的影响最明显;SO2、NO2、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上升0.69%(RR=1.006 9,95%CI:1.003 5~1.010 3)、0.54%(RR=1.005 4,95%CI:1.002 8~1.007 9)和0.20%(RR=1.002 0,95%CI:1.001 1~1.002 8)。多污染模型中,调整其他污染物后,所有污染物健康效应估计值均较单污染模型降低,并不改变各污染物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门诊量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改良综合指数法及其在上海市水源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7
作者 陈仁杰 钱海雷 +1 位作者 袁东 阚海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1-437,共7页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评价的改良综合指数法,灵活选取转换指数法、加权平均法、最差因子判别法和内梅罗法等综合指数计算模式,并运用专家咨询法赋以各类指标健康权重.运用该法对2007年上海市的水源水质进行了...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评价的改良综合指数法,灵活选取转换指数法、加权平均法、最差因子判别法和内梅罗法等综合指数计算模式,并运用专家咨询法赋以各类指标健康权重.运用该法对2007年上海市的水源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源水质在总体上符合国家标准,但存在一定的有机污染.进一步分析表明,长江是上海市最佳的集中式供水水源;郊区水厂的原水水质要劣于市区;市级水厂的原水水质较好;第一季度的原水水质要劣于其他季度.本文所建立的改良综合指数法具有简单、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较好地应用于其他城市的水源水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综合指数法 饮用水源 水质评价
原文传递
水质评价综合指数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8
作者 陈仁杰 钱海雷 +1 位作者 阚海东 袁东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综述常用水质评价综合指数法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其优缺点,认为联合使用余分指数合成法、最差因子判别法、内梅罗指数法、转换指数法和加权平均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和水源地水的质量评价工作。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综合指数法 基本原理 优缺点
原文传递
城市生活饮用水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41
19
作者 袁东 陈仁杰 +1 位作者 钱海雷 阚海东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从健康影响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适用于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的综合指数方法,并以此法评价上海市2007年的生活饮用水总体质量。[方法]将评价指标分为具有不同卫生学意义的5大类,在灵活选用内梅罗法、最差因子判别法计算各分类综... [目的]从健康影响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适用于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的综合指数方法,并以此法评价上海市2007年的生活饮用水总体质量。[方法]将评价指标分为具有不同卫生学意义的5大类,在灵活选用内梅罗法、最差因子判别法计算各分类综合指数后,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5类指标进行健康赋权,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水质综合指数,并对2007年上海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进行初步的水质评价与分析。[结果]建立了适用于城市生活饮用水的综合指数评价体系。上海市2007年城市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市区与郊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无明显差别;在2007年的4个季度中,第1季度的水质略逊于其他3个季度;经市级水厂处理过的水质最佳;长江水是上海市相对理想的供水水源。[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城市生活饮用水综合指数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上海市2007年的市区、郊区及各季度、各级水厂、各水源来源的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总体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水质评价 综合指数法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潘梅竹 许慧慧 +3 位作者 东春阳 周晓丹 张江华 钱海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收集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中暑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混合型)等,共... 目的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收集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中暑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混合型)等,共1 152例,其中死亡组病例115例,存活组病例1 037例。同时,收集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发病日期的逐日气象资料,包括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逐日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量、风速等。比较两组病例发病当日的个体因素以及气象因素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中暑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1 152例重症中暑病例年龄为(56.29±18.95)岁,男性843例(73.18%),962例(83.51%)发病日处于热浪期,中暑类型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混合型的病例分别有322(27.95%)、170(14.76%)、533(46.27%)和114例(9.90%)。存活组发病当日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分别为(32.81±1.99)、(38.20±2.24)、(29.22±1.94)℃,均低于死亡组[(33.76±1.17)、(39.19±1.31)、(29.72±1.66)℃](P值均<0.001);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分别为(60.36±9.75)%、(41.26±9.71)%,均高于死亡组[(54.59±6.89)%、(35.60±7.2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日平均湿度<60%、中暑类型为混合型的病例相比,日平均湿度≥60%、中暑类型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的病例死亡OR(95%CI)值分别为0.31(0.18,0.54)、0.13(0.05,0.34)、0.68(0.58,2.30)和0.87(0.48,1.58)。结论重症中暑病例发病当日的相对湿度以及中暑类型是重症中暑病例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死亡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