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区甲状腺癌流行状况调查 被引量:56
1
作者 钱碧云 陈可欣 +4 位作者 何敏 董淑芬 韩宏伟 雷蕾 王继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描述天津市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状况、流行趋势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981年1月~2001年12月市区全部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据,描述发病情况并根据有关年份人口数,按年龄、性别、病例诊断时间计算发病率,研究各年份的发病变化状... 目的:描述天津市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状况、流行趋势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981年1月~2001年12月市区全部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据,描述发病情况并根据有关年份人口数,按年龄、性别、病例诊断时间计算发病率,研究各年份的发病变化状况。结果:天津市区甲状腺癌21年新发病例共1318例,病理类型构成以乳头状癌最为常见。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55岁,女性为49岁,女性明显早于男性。甲状腺癌男性平均发病率为0.938/10万,女性为2.615/10万,女性高于男性。21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的发病增长幅度高于男性。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较快,提示今后需加强病因学研究和肿瘤相关健康教育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疾病统计 流行趋势
下载PDF
CYP1A1 GSTM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钱碧云 韩宏伟 +6 位作者 谷峰 何敏 李海欣 宋丰举 雷蕾 董淑芬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天津市居民致癌物代谢酶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方法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CYP1A1Msp位点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M... 目的:探讨天津市居民致癌物代谢酶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方法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CYP1A1Msp位点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M1的多态性情况。结果: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CYP1A1和GSTM1基因型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携带CYP1A1变异基因型或GSTM1阴性基因型的个体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高,比值比(OR)分别达到2.44(1.04~5.81)和1.84(1.03~3.2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CYP1A1变异基因型、GSTM1阴性基因型的吸烟个体患肺癌的风险较大。结论:CYP1A1Msp位点变异基因型和GSTM1阴性基因型可能是肺癌的易感因素,吸烟与肺癌易感基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细胞色素P450酶1A1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天津市居民对肿瘤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钱碧云 王庆生 +2 位作者 夏小明 李润田 哈群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2年第6期244-2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社区居民掌握肿瘤防治知识的现况调查 ,为今后肿瘤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基线资料。方法以随机抽查的 30岁以上常住天津市某社区人群 74 4人作为研究对象 ,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访问并填写居民对于统一制订的关于肿瘤早...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社区居民掌握肿瘤防治知识的现况调查 ,为今后肿瘤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基线资料。方法以随机抽查的 30岁以上常住天津市某社区人群 74 4人作为研究对象 ,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访问并填写居民对于统一制订的关于肿瘤早期症状、防治及乳腺癌问题的答卷。结果 1通过对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析后发现 ,社区居民对各类肿瘤的一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总体上知晓率偏低 ,特别是 39岁以下和 6 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得分偏低。 2得分有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增高的趋势。 3不同职业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4调查结果也显示女性对于乳腺自检仍缺乏认识。结论今后肿瘤预防干预过程及制订健康教育规划时 ,要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制订不同的策略与内容 ,提高人群癌症早诊、早治的意识与水平 ,特别是应积极开展乳腺癌的二级预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居民 肿瘤 知识认知程度 调查分析 健康教育
下载PDF
ERCC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钱碧云 周晓颖 +4 位作者 张寰 张丽娜 郑红 俞和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从不吸烟人群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excision repaircross complementing,ERCC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TaqMan荧光定量实时PCR分析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 目的:探讨在从不吸烟人群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excision repaircross complementing,ERCC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TaqMan荧光定量实时PCR分析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ERCC2基因m1799793和rs1318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按照吸烟状态进行分层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各基因型在非吸烟的病例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对非吸烟者患肺癌的影响;最后提取迄今为止发表的全部非吸烟人群中的ERCC2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54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77例健康对照者中ERCC2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过在非吸烟组中携带rs1799793(Asp312Asn)变异等位基因型312A,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是携带野生型GG的2.1倍(OR=2.10,95%CI:1.22~3.64);特别是患肺腺癌的风险1.2倍(0R=2.20.95%CI:1.20-4.05)。携带rs13181(Lys751Gln)变异等位基因型751C,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患肺癌的风险是野生型AA的1.7倍(OR=1.72,95%CI:1.01~2.95)。总结全世界范围发表的肺癌相关ERCC2基因研究,对非吸烟人群1550例rs1799793位点和1645例rs13181位点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论东西方人种,携带变异型ERCC2基因都将增加非吸烟肺癌的发病危险,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携带ERCC2变异等位基因型的非吸烟人群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吸烟者 ERCC2基因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天津市教育系统员工肿瘤知识与吸烟行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钱碧云 王庆生 +1 位作者 夏晓明 李润田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9期659-661,共3页
目的 调查肿瘤知识的知晓情况、吸烟行为以及二者的关系 ,为今后的控烟工作与肿瘤预防与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红桥区教育系统员工中进行普查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访谈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吸烟行为、肿瘤相关知... 目的 调查肿瘤知识的知晓情况、吸烟行为以及二者的关系 ,为今后的控烟工作与肿瘤预防与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红桥区教育系统员工中进行普查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访谈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吸烟行为、肿瘤相关知识的调查并统一评分。结果 教师的吸烟率较低 ,并具备一定的肿瘤防治认知水平。但 4 5~ 4 9岁组男性教师肿瘤相关知识得分相对较低 ,而且评分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 ,在男教师中与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在肿瘤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年龄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教育系统员工 肿瘤知识 吸烟行为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钱碧云 张维铭 陈可欣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05-107,110,共4页
蛋白质组学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里继基因组学之后的全球研究热点 ,目前它在肿瘤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中正蓬勃开展。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经典与新兴技术手段以及它在寻找肿瘤特异标志物、肿瘤早期诊断与分类判别。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抗癌药物 肿瘤特异标志物 肿瘤生物学 预后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感染和HLA-DQ抗原与p53蛋白表达关系研究
7
作者 钱碧云 高松源 陈可欣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8期796-798,810,共4页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EB病毒感染与HLA DQ抗原表达和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6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NHL石蜡包埋组织的LMP 1阳性率和HLA DQ抗原表达与p5 3蛋白表达...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EB病毒感染与HLA DQ抗原表达和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6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NHL石蜡包埋组织的LMP 1阳性率和HLA DQ抗原表达与p5 3蛋白表达率。 结果 :B细胞NHL (B NHL)、T细胞NHL(T NHL)的EB病毒检出率分别为 2 8 9% ( 3 9/13 5 )和 16 0 % ( 4 /2 5 )。HLA DQ抗原表达的阳性率 ,B NHL和T NHL分别为 2 5 2 % ( 4 /13 5 )和 2 8 0 %( 7/2 5 )。EB病毒感染程度与HLA DQ抗原表达阳性程度呈正相关。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B NHL和T NHL分别为 48 9% ( 66/13 5 )和 3 2 0 % ( 8/2 5 )。结论 :EB病毒潜伏感染在NHL发病中起一定作用。EB病毒、HLA DQ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并相互影响 ,HLA DQ抗原的表达可能会增强EB病毒进入机体的易感性。而NHL中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病理学 疱疹病毒4型 HLA—DQ抗原 蛋白质P53
下载PDF
AFU、AFP及CEA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潘源 梁寒 +2 位作者 钱碧云 王家仓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AFU AFP CEA 原发性肝癌 诊断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天津市白血病20年流行状况调查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可欣 何敏 +3 位作者 董淑芬 王继芳 钱碧云 武光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24-627,630,共5页
目的:对天津市区1981年1月~2000年12月白血病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病例皆按照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O)进行编码。根据有关年份人口数,按年龄、性别和病例的诊断时间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和死亡发病比等... 目的:对天津市区1981年1月~2000年12月白血病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病例皆按照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O)进行编码。根据有关年份人口数,按年龄、性别和病例的诊断时间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和死亡发病比等。结果:1981年1月~2000年12月白血病发病和死亡分别为3334和1949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71/10万和2.76/10万。20年天津市白血病的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死亡率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同时死亡发病比也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白血病发病的细胞类型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2.9%)最为常见,其次为慢性粒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论:根据上述流行趋势的研究,提示白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提示今后应加强白血病病因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发病率 死亡率 死亡发病比 细胞类型
下载PDF
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向明 钱碧云 +2 位作者 屈大望 姜宏景 马明全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奈达铂(NDP)+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观察组为NDP/5-FU方案:NDP80~100mg/m^2,静滴,第1天,5-FU500~750mg/m^2,静滴,第1~5天,每28天为1周期,2—3周期为1疗程。对照... 目的:观察国产奈达铂(NDP)+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观察组为NDP/5-FU方案:NDP80~100mg/m^2,静滴,第1天,5-FU500~750mg/m^2,静滴,第1~5天,每28天为1周期,2—3周期为1疗程。对照组为顺铂(DDP)/5-FU方案:DDP80~100mg/m^2,静滴,第1天,5-FU500~750mg/m^2,静滴,第1~5天,每28天为1周期,2~3周期为1疗程。结果:以化疗后复查上消化道造影肿瘤缩小程度作为评价标准,可评价疗效54例,其中NDP/5-FU方案治疗27例,有效率为51.9%(14/27);DDP/5-FU方案治疗27例,有效率为48.1%(13/27),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为轻(P〈0.05)。结论:奈达铂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药物,联合5-FU方案与DDP/5-FU方案疗效相近,但胃肠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奈达铂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天津市1993至1997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庆生 郝希山 +9 位作者 于世北 郭则宇 陈可欣 李润田 王继芳 董淑芬 宋娜 何敏 钱碧云 史玉荣 《中国肿瘤》 CAS 2000年第12期550-551,共2页
关键词 天津市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下载PDF
诺维苯及顺铂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向明 屈大望 +4 位作者 赵锡江 张熙曾 石洋 钱碧云 李崴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中晚期食管癌 诺维苯 临床观察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5-氟尿嘧啶 以手术为主 2003年 2001年 白细胞下降 恶性肿瘤 早期治疗 临床疗效 晚期患者 长春花碱 NP方案 对比观察 经济原因 发病率 治疗后 多疗程 化疗后 实验组 对照组
下载PDF
天津市1993~1997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庆生 郝希山 +9 位作者 于世北 郭则宇 陈可欣 李润田 王继芳 董淑芬 宋娜 何敏 钱碧云 史玉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70-871,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发病率 天津 统计
下载PDF
社区人群吸烟影响因素现状调查 被引量:9
14
作者 夏晓明 王庆生 +3 位作者 哈群 王文礼 钱碧云 李润田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3年第4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吸烟 社区人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HGF、CXCR-4、VEGF-D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松锋 高明 +3 位作者 于洋 李小龙 高松源 钱碧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HGF、CXCR-4、VEGF-D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三种因子与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有完整病例记录和追踪观察的乳头状癌病例7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HGF、C... 目的:通过检测HGF、CXCR-4、VEGF-D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三种因子与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有完整病例记录和追踪观察的乳头状癌病例7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HGF、CXCR-4、VEGF-D等基因产物在PTC的表达情况。结果:70例PTC病人中,三种因子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0%、71.74%和89.13%,三种因子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7.50%和37.50%,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70例PTC病人中,VEGF-D和CXCR-4表达均为阳性的有39例,二者在PTC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502,P<0.05)。结论:HGF、CXCR-4可能影响PTC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而引起淋巴结转移;VEGF-D通过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PTC淋巴结转移;VEGF-D促进PTC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能需趋化因子CXCR-4协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 转移 HGF VEGF-D CXCR-4
下载PDF
碱基切除修复通路基因XRCC1、hOGG1多态性与吸烟对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寰 周晓颖 +1 位作者 张丽娜 钱碧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47-451,457,共6页
目的:DNA损伤修复作为维持体内基因稳定性和修复DNA损伤的重要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DNA损伤修复能力进而影响肿瘤患者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hOGG1多... 目的:DNA损伤修复作为维持体内基因稳定性和修复DNA损伤的重要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DNA损伤修复能力进而影响肿瘤患者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hOGG1多态性对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42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TaqMan SNP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DNA XRCC1(rs25487)和hOGG1(rs1052133)多态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检验,Cox回归用来计算调整混杂因素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结果: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风险的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病理分期晚期(Ⅲ/Ⅳ期)是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1.000E-4和3.828E-11。DNA修复基因XRCC1和hOGG1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分析未见不同基因型的生存曲线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按照吸烟情况分层后,在轻度吸烟者(吸烟量<40包/年)中,携带hOGG1突变型G等位基因较携带野生型C基因型生存率低(P=0.0213),经Cox回归分析显示携带G等位基因的患者死亡风险为野生型的8.24倍。而在非吸烟者和重度吸烟者中未见多态性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碱基切除修复通路基因hOGG1 rs1052133多态性对肺癌患者生存存在一定影响,尤其是在轻度吸烟者中,携带突变型等位基因增大肺癌患者死亡风险,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大规模样本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XRCC1 HOGG1 多态性 吸烟 预后
下载PDF
血尿酸、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联合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华丽 曹国君 +3 位作者 邢志芳 冯楠楠 石欧敏 钱碧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3410-3413,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尿酸、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联合风险,为冠心病的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集研究对象1 1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是否患病及其严重程... 目的评估血尿酸、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联合风险,为冠心病的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集研究对象1 1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是否患病及其严重程度,按照血尿酸、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采用χ2检验分析血尿酸、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单独及联合风险,采用线性估计回归模型评估风险趋势。结果当两两风险因素联合存在时,冠心病及其轻、中、重度病变分布于高风险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在低风险组中的分布;当3种风险因素联合存在时,冠心病及其轻、中、重度病变分布于高风险组的比例分别高达95.9%、96.4%、92.9%和98.0%。各因素对男性冠心病的联合风险呈现出大于女性的趋势;3种因素对男性冠心病轻度病变和女性冠心病重度病变的联合风险最为明显。在50岁以下人群中3种风险因素对冠心病及其轻、中和重度病变的联合风险明显大于50岁以上人群。结论血尿酸、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两两联合风险及三者联合风险明显大于单风险因素的效应,联合风险在男性人群和50岁以下人群中的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尿酸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27例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史业辉 钱碧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69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病例。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27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物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术式、有否肉眼肿...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69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病例。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27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物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术式、有否肉眼肿瘤残余、放疗、化疗情况等参数,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Log-rank生存分布检验。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通过变量逐步引入的方法进入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低,恶性度高,手术方式和放疗是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建议采取甲状腺癌广泛切除术,术后局部足量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预后 甲状腺癌广泛切除术
下载PDF
临床医生如何开展临床科研的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冯铁男 李磊 +2 位作者 张维拓 黄亨烨 钱碧云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0,共3页
2000年~2014年,我国发表的医学论文数量增长迅猛,有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发表的论文量是2000年的14倍,我国科研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但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量少,整体影响力(如被引用次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临床转化方面的成果更少。
关键词 临床医生 基础研究 引用次数 科研界 信号通路 临床研究者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试验方案 科研培训 基础科研
下载PDF
CYP17基因多态性与天津汉族女性散发乳腺癌风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丽娜 钱碧云 +1 位作者 陈可欣 顾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CYP17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对299例乳腺癌患者和242例正常人的CYP17基因MspA1I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确定出CYP17基因的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A1/A1、杂合... 目的:探讨CYP17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对299例乳腺癌患者和242例正常人的CYP17基因MspA1I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确定出CYP17基因的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A1/A1、杂合型A1/A2、突变型A2/A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种基因型的乳腺癌发病风险(OR及调整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CYP17A1A1、A1A2和A2A2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乳腺癌患者组中分别为15.7%、56.3%和28.1%,对照组中分别为18.2%、51.7%和30.2%;乳腺癌患者组A1、A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8%,56.2%,对照组为44%,56%。CYP1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A1/A2与A1/A1比较、A2/A2与A1/A1比较OR值分别为0.80(95%CI0.50-1.27)、0.93(95%CI0.55-1.5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等位基因A2的绝经后妇女如果初孕年龄≥25岁,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2.41,95%CI1.04-5.62)。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潮年龄早(<13岁),初孕年龄晚(≥25岁),末孕年龄晚(≥30岁),良性乳腺疾病史均是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结论:整体上CYP17MspA1I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但发现初孕年龄≥25岁的携带CYP17A2等位基因型的绝经后妇女易患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RFLP方法 等位基因 多态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