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激光闭合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技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钱蛟 徐玉林 +1 位作者 魏赟 孔祥成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EVLA)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FS)在大隐静脉曲张(GSVV)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5例(105患腿)行腔内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联合泡沫硬化剂注...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EVLA)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FS)在大隐静脉曲张(GSVV)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5例(105患腿)行腔内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小腿曲张静脉技术,观察该治疗方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大隐静脉主干闭合和复发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肺栓塞、药物过敏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患者下肢酸沉、疲乏等症状消失,无腓肠肌疼痛、下肢肿胀等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2例出现皮肤感觉异常,3个月后恢复。2例出现局部炎性肿块,理疗后治愈。随访3~24个月,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均为100%,83例治愈,2例小腿残留小静脉曲张,经再次注射硬化剂治愈。结论采用腔内激光闭合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技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可以获得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治愈率高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治疗 泡沫硬化剂注射 微创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35例
2
作者 钱蛟 邬颖杰 《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到2004年10月收治的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病例。[结果]35例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及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4例,有2例患者表...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到2004年10月收治的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病例。[结果]35例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及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4例,有2例患者表现为多灶性,无一例复发及转移。[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常因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而被发现,术前B超检查、术中冰冻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 甲状腺肿瘤
下载PDF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钱蛟 邬颖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6期637-638,共2页
关键词 双吻合器技术 低位直肠癌 术中 结直肠吻合术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后吻合口复发癌15例分析
4
作者 钱蛟 《医师进修杂志》 1993年第5期20-21,共2页
我院1985~1990年共收住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复发癌的病例15例,现结合文献对复发癌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作介绍。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原手术时年龄:男10例,女5例;29~45岁3例,46~55岁7例,56~6O岁5例,男女之比为2:1。二、直... 我院1985~1990年共收住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复发癌的病例15例,现结合文献对复发癌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作介绍。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原手术时年龄:男10例,女5例;29~45岁3例,46~55岁7例,56~6O岁5例,男女之比为2:1。二、直肠原发肿瘤距肛缘距离:【8cm4例,8~10cm 5例,】10cm 6例。三、Dukes分期:A期1例,B期6例,C期8例。四、直肠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粘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鳞癌1例,中分化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切除术 吻合口复发
下载PDF
乳腺癌治疗后胸壁复发的防治方法探讨
5
作者 胡贤杰 钱蛟 杨红健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首次治疗后胸壁复发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1996年3月至2001年5月12例乳腺癌首次治疗后胸壁复发的原因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除了肿瘤本身分期以外,首次治疗不规范是造成胸壁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胸壁复发仍应... 目的 研究乳腺癌首次治疗后胸壁复发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1996年3月至2001年5月12例乳腺癌首次治疗后胸壁复发的原因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除了肿瘤本身分期以外,首次治疗不规范是造成胸壁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胸壁复发仍应采取积极治疗,可提高生存率。结论 首次规范治疗可减少胸壁复发,对胸壁复发灶按不同情况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治疗 胸壁复发 预防 原因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童可辉 钱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136-136,144,共2页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2015年收治采取手术方案治疗的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回顾性方法分析纳入对象相关临床资料,归纳手...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2015年收治采取手术方案治疗的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回顾性方法分析纳入对象相关临床资料,归纳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经针对性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术前准确对患者肿瘤分期并评估肝功能,采取针对性手术方案治疗可收到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少,有效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胃肠肿瘤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下载PDF
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8例诊治分析
7
作者 胡贤杰 钱蛟 葛明华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甲亢 合并症 甲状腺微小癌 肿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童可辉 钱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6期136-136,144,共2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术在改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患者100例,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术(FJI)的52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P"型Rou... 目的:研究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术在改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患者100例,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术(FJI)的52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RYP)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研究中手术并发症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结果:两组人员的腹泻反流性食管炎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实验组患者出现倾倒综合征的共有1例,占实验组总人数的1.9%,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有10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20.8%。FJ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RYP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一年两组患者Visick I/II级、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实验组Visick I/II级指数、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的差异,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对比不难发现FJI在改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 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 营养
下载PDF
克罗恩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诊疗及进展
9
作者 段文彪 钱蛟 +2 位作者 陈文忠 童可辉 张明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5期14-17,共4页
克罗恩病为慢性炎症性肠病,极易复发,主要病理表现为粘膜的慢性炎症。研究表明,慢性粘膜炎症的转归之一便是发展为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然而,目前就克罗恩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诊疗及其进展尚未有过系统总结。因此,本文就罗恩病... 克罗恩病为慢性炎症性肠病,极易复发,主要病理表现为粘膜的慢性炎症。研究表明,慢性粘膜炎症的转归之一便是发展为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然而,目前就克罗恩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诊疗及其进展尚未有过系统总结。因此,本文就罗恩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发病高危因素、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后与随访进行综述,从而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结直肠癌 克罗恩病相关性结直肠癌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1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贤杰 钱蛟 洪晓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手术疗法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BI-RADS2~3级乳腺肿块活检的必要性分析
11
作者 夏旻明 章懿欣 +1 位作者 钱蛟 王劲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6期739-740,共2页
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协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2~3级的乳腺肿块活检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放射协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探讨BI-RADS 2~3级的乳腺肿块... 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协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2~3级的乳腺肿块活检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放射协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探讨BI-RADS 2~3级的乳腺肿块活检的必要性。结果共检出乳腺癌43例,50~60岁及>60岁年龄段发病率比其他年龄段高;20例钼靶提示BI-RADS>3级的患者活检证实6例为乳腺癌。结论临床上对50~60岁及60对以上BI-RADS 2~3级乳腺肿块患者应格外注意,B超与钼靶分级有差异的患者建议放宽活检指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组织活检
下载PDF
保留颈丛神经功能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劲 钱蛟 邬颖杰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5期534-535,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颈丛神经功能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6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乳头状腺癌25例,桥本病伴乳头状癌1例。均行保留颈丛神经的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至4年,均无颈部淋巴结复发及转移... 目的探讨保留颈丛神经功能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6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乳头状腺癌25例,桥本病伴乳头状癌1例。均行保留颈丛神经的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至4年,均无颈部淋巴结复发及转移。23例患者术后无明显耳枕部、颈部及锁骨下麻木。3例患者有轻度耳枕部麻木,6个月内感觉恢复正常。结论在根治性清扫的前提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保留颈丛神经颈清扫术疗效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癌 颈淋巴清扫
下载PDF
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贤杰 钱蛟 《现代实用医学》 2004年第10期615-615,624,共2页
目的 探讨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10月 15例合并各种内科疾病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情况。 结果  15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原有的内科疾病... 目的 探讨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10月 15例合并各种内科疾病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情况。 结果  15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原有的内科疾病得到了控制。 结论 对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大肠癌患者 ,进行恰当的治疗和护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老年人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肺、食管的多原发癌(附13例报告)
14
作者 柴(王莹) 罗尉 钱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多原发癌临床上较为少见,常不易确诊。自1982年以来遇见以肺或食管作为第二原发癌13例,包括同期或不同期发生于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者,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自1982年以来涉及肺或食管之多原发癌共13例,其中男性5... 多原发癌临床上较为少见,常不易确诊。自1982年以来遇见以肺或食管作为第二原发癌13例,包括同期或不同期发生于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者,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自1982年以来涉及肺或食管之多原发癌共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40~65岁,平均为56.6岁,间隔时间最短为同期同时发现,长者达20年,对第一及第二原发癌均施以根治性治疗,随访结果5例死亡(术后早期死亡1例),8例仍存活。除院内死亡1例外,随访12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5年,平均为26.4个月。其中4例存活4年以上(见附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食管肿瘤 原发癌
下载PDF
胃术后胃无力症11例诊治体会
15
作者 邬颖杰 钱蛟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胃切除术 术后胃无力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根治切除术和姑息性切除术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与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童可辉 钱蛟 夏旻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2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讨根治切除术和姑息性切除术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60例,依据手术术式将这些患者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n=30)和姑息性切除术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 目的探讨根治切除术和姑息性切除术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60例,依据手术术式将这些患者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n=30)和姑息性切除术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2年、3年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显著少于姑息性切除术组(P<0.05),2年、3年生存率83.3%(25/30)、60.0%(18/30)均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66.7%(20/30)、33.3%(10/30)(P<0.05)。结论根治切除术较姑息性切除术更能有效减轻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切除术 姑息性切除术 老年胃癌患者 术后创伤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赟 倪穗 +2 位作者 肖樟生 邬颖杰 钱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1997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1997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3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分类资料的比较以及淋巴结转移危险性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30%(19/63),其中转移至肠旁淋巴结者占58%(11/19),转移至肠系膜淋巴结者占26%(5/19),转移至肠系膜根部中央组淋巴结者占16% (3/19).未发现中央组以远的淋巴结转移以及跳跃式转移现象.单因素分析显示:瘤体大小、浸润深度、黏膜面溃疡形成、淋巴管浸润及WHO病理分级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大小、淋巴管浸润和病理分级是影响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瘤体较大、伴有淋巴管浸润或分级为G2、G3级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较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根治性手术中应特别注意肠旁和肠系膜淋巴结的彻底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淋巴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输出空肠袢梗阻5例报告
18
作者 钱蛟 邬颖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3年第16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胃癌术后 手术治疗 输出袢 横结肠系膜 消化道梗阻 发生原因 急性完全性梗阻 造影检查 粘连松解术 内疝
原文传递
沙利度胺片联合PCF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旻明 钱蛟 童可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992-2994,共3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片联合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PCF)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予以135 mg·m-2紫杉醇,静脉滴注,第1天+20 mg·m-2顺铂,...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片联合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PCF)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予以135 mg·m-2紫杉醇,静脉滴注,第1天+20 mg·m-2顺铂,静脉滴注,第1~4天+500 mg·m-25-氟尿嘧啶,静脉滴注,第1~5天,治疗2个周期,每个周期21 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沙利度胺片每次100 mg,睡前顿服,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70%(27例/46例)和47.62%(20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04%(6例/46例)和30.95%(13例/42例),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87%(5例/46例)和38.10%(16例/42例),Ki-67分别为17.39%(8例/46例)和38.10%(16例/42例),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04%(6例/46例)和33.33%(14例/4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神经毒性、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和血小板减少等为主。结论沙利度胺片联合PCF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地下调EGFR、HER2、Ki-67和P53表达,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片 紫杉醇注射剂 顺铂注射剂 氟尿嘧啶注射剂 老年进展期胃癌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劲 钱蛟 邬颖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1期1514-1515,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术中游离并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断肋间臂神经32例(其中5例因与腋淋巴结粘连而无法保留).术后测试患侧胸壁、...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术中游离并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断肋间臂神经32例(其中5例因与腋淋巴结粘连而无法保留).术后测试患侧胸壁、腋窝和上臂内侧等部位的感觉功能变化(疼痛、麻木和感觉障碍).结果 保留ICBN的40例患者中,患侧胸壁、腋窝和上臂内侧等部位皮肤感觉正常37例(92.50%),感觉异常3例(7.50%);而切除ICBN的32例中,术后感觉正常7例(21.88%),感觉异常25例(78.12%).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保留肋间臂神经患者的感觉异常均在3~6个月内恢复正常;而切除肋间臂神经患者的感觉异常1年后仍很难完全恢复.所有病例随访均无腋下或胸壁肿瘤复发.结论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胸壁、腋窝和上臂内侧等部位的感觉障碍及疼痛.在不影响肿瘤治疗的情况下,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肋间臂神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