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圈”的电影诗学:戈达尔和马克(1982—2001)
1
作者 钱进()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作为当代“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马克的影像创作都以精神性和思想性为其突出特征,这一点在二者后期的电影生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精神圈”概念作为二者“论文电影”之“论文”的游戏场域,结合... 作为当代“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马克的影像创作都以精神性和思想性为其突出特征,这一点在二者后期的电影生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精神圈”概念作为二者“论文电影”之“论文”的游戏场域,结合二者在1982—2001年之间的代表性文本和段落,分析二者如何在影片中实现一种朝向“精神圈”的过渡。作者认为,戈达尔和马克通过在电影、视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探索,实现了一种契合于“精神圈”的电影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达尔 克里斯·马克 论文电影 精神圈 精神存在
原文传递
论文电影A到Z––哈伦·法罗基访谈录 被引量:2
2
作者 钱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125,共9页
本次对话按照从A到Z的顺序,围绕论文电影的问题,串联起26个关键概念,追溯了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和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等人的交集以及和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等人的差异,同时突出了法罗... 本次对话按照从A到Z的顺序,围绕论文电影的问题,串联起26个关键概念,追溯了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和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等人的交集以及和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等人的差异,同时突出了法罗基论文电影作品(包括视频装置和电视节目)的创作特征。文中提出,论文电影的核心在于通过处理声音、词语和画面之间的关系而创造出图像的结构性逻辑,这些有赖于对蒙太奇的创新以及对新媒介技术的理解;同时,要避免一部论文电影沦为一篇“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纪录片 视频装置 蒙太奇 声画关系
原文传递
回溯:再谈“电影之爱”——与朗西埃对话 被引量:1
3
作者 钱进()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7,共11页
在这场对话中,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再次回顾了他关于电影的早期著作,从谈论“迷影”的意义开始,进入到对于美学与政治转换过程的细节辨析——这一被他称为“解形”(de-figuration)的过程,在他关于艺术和美学的著作... 在这场对话中,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再次回顾了他关于电影的早期著作,从谈论“迷影”的意义开始,进入到对于美学与政治转换过程的细节辨析——这一被他称为“解形”(de-figuration)的过程,在他关于艺术和美学的著作中占有中心地位。然后,朗西埃重新引入了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和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的电影作品,并将它们置于自己新近关于“被解放的观众”的思想视野中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影 句子-图像 戈达尔 观众身份 克里斯·马克
原文传递
电影的未来
4
作者 钱进()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2,共10页
在《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问世8个月后,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Alexandre Astruc)又发表了常被人忽视的《电影的未来》,对前文中的理论进行了扬弃,认为“摄影机”应当取代“自来水笔”,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论说文”式电影... 在《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问世8个月后,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Alexandre Astruc)又发表了常被人忽视的《电影的未来》,对前文中的理论进行了扬弃,认为“摄影机”应当取代“自来水笔”,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论说文”式电影(后来称为“论文电影”)的思想,并含蓄地批评了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的电影现实主义。由此文可见,不同于后世的一般误解,阿斯特吕克其实并不是“作者论”的先驱,他更倾向于将电影视为一种完全主观化的、融技巧于自由表达的未来“特许”之艺术形式;同时,导演应当和其作品之间保持一种“断层”或“间距”,让电影在自身的“图像接续—辩证推演”中自主发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被诅咒的导演 雷诺阿 场面调度 电影作家
原文传递
政治和美学:朗西埃访谈录
5
作者 钱进() 《外国美学》 2022年第2期241-254,共14页
朗西埃首先追溯了自己和阿尔都塞之间的决裂经过,然后以马克思主义及政治实践为切入点,以哈贝马斯和阿伦特等人的理论视野为参照,循着其思想和著述的发展历程,从劳工解放谈到平等、“政治”概念和历史观,接着以“诗学政治”和“书写的... 朗西埃首先追溯了自己和阿尔都塞之间的决裂经过,然后以马克思主义及政治实践为切入点,以哈贝马斯和阿伦特等人的理论视野为参照,循着其思想和著述的发展历程,从劳工解放谈到平等、“政治”概念和历史观,接着以“诗学政治”和“书写的政治”为契机,转入对于美学问题的讨论。朗西埃指出,其思想中并不存在“从政治到美学”的转移,美学是其一以贯之的内核。以此为前提,在艺术之美学体制的框架下,朗西埃辨析了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联系,认为并不存在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所谓断裂,而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都能够在19世纪找到原型。最后朗西埃通过总结自己和德里达、巴迪乌、福柯等人的异同,结束了这次具有思想大纲性质的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 书写的政治 审美革命 现代与后现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