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基座”与伦敦公共艺术的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钱镜 《公共艺术》 2017年第6期76-84,共9页
一、"第四基座"的历史背景 英国的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地标性景点,广场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是伦敦市民常去的公共场所。特拉法加广场建于1805年,是为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加海战而建。1805年10月21日,在西班牙特拉法加岬的特拉法加战役中... 一、"第四基座"的历史背景 英国的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地标性景点,广场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是伦敦市民常去的公共场所。特拉法加广场建于1805年,是为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加海战而建。1805年10月21日,在西班牙特拉法加岬的特拉法加战役中,英国海军大胜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特拉法加广场的名字便由此而来。起初,特拉法加广场所在的地方是皇家马厩的一部分。特拉法加广场是在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东区、圣马丁广场、东街和白厅之间的交通线上修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伦敦 公共场所 英国海军 购物中心 联合舰队 西班牙 拉法
原文传递
顾从义书画鉴藏略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钱镜 《收藏家》 2017年第10期71-78,共8页
对于顾从义书画鉴藏的研究,已有资料大多集中在对顾氏家族的研究和对顾从义具体藏品的讨论上。从家族研究角度而言,朱丽霞的《明代江南家族与文学—以上海顾、陆家族为个案》将整个明代上海顾氏家族世系和文化成就进行了罗列,也对顾从... 对于顾从义书画鉴藏的研究,已有资料大多集中在对顾氏家族的研究和对顾从义具体藏品的讨论上。从家族研究角度而言,朱丽霞的《明代江南家族与文学—以上海顾、陆家族为个案》将整个明代上海顾氏家族世系和文化成就进行了罗列,也对顾从义本人的艺术鉴藏进行简要梳理,彰显其艺术鉴藏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藏 书画 家族研究 文化成就 家族世系 上海 明代 艺术
原文传递
图绘与雅集:赵元《合溪草堂图》卷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钱镜 《荣宝斋》 2017年第11期172-181,共10页
《合溪草堂图》是元代画家赵元的代表作,是赵元仅有的几件流传于世作品之,也是最早被确定为出自赵元本人之手的作品。画作为挂轴形式,纸本水墨设色,纵八十四点三厘米,横四十点八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整件作品描绘了赵元好友顾瑛所居... 《合溪草堂图》是元代画家赵元的代表作,是赵元仅有的几件流传于世作品之,也是最早被确定为出自赵元本人之手的作品。画作为挂轴形式,纸本水墨设色,纵八十四点三厘米,横四十点八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整件作品描绘了赵元好友顾瑛所居住的合溪草堂之景,既是一幅"写景"的作品,也具有写实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 雅集 上海博物馆 纸本水墨 作品 代表作 写景
原文传递
不小的小秘密
4
作者 钱镜 《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版)》 2014年第1期60-61,共2页
我有一个小秘密,在我心里藏了很久很久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摔倒了,腿上破了一层皮,疼死我了。一名漂亮的女医生给我包扎,她一边包扎一边说:“小姑娘,要勇敢哟!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原文传递
明代“孔子见老子图”形式寓意分析
5
作者 钱镜 《荣宝斋》 2022年第6期96-103,共8页
“孔子见老子图”,自汉代以来,就是艺术创作的常见主题。孔子问礼老子,即孔子见老子这一素材,本身符合了后世对孔子虚心学习,老子渊博睿智形象的理解,而问礼图的广泛创作,对儒学思想的传播也起了积极作用。明代人物画的风格迭变,画派繁... “孔子见老子图”,自汉代以来,就是艺术创作的常见主题。孔子问礼老子,即孔子见老子这一素材,本身符合了后世对孔子虚心学习,老子渊博睿智形象的理解,而问礼图的广泛创作,对儒学思想的传播也起了积极作用。明代人物画的风格迭变,画派繁兴,版画艺术也出现了异彩纷呈的高潮,绘本和刻本的“孔子见老子图”大量出现,不同作品中作者对孔子、老子二人刻画的重点不同,也表现出不同身份背景的画家,对这一典故的不同解读。这些绘画不仅体现出当时人物画水平的精湛,是封建社会“道统”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礼 孔子见老子 孔子圣迹图
原文传递
形者通灵:文伯仁《方壶图》轴研究
6
作者 邵捷 钱镜 《中国美术研究》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伯仁青绿山水《方壶图》轴,为其晚年赠与好友之作。此画作构图独特,用笔繁细,敷色雅淡,画面主体为道教仙山之一的方壶山(又名方丈山)。本文详细阐述《方壶图》的构图、笔法、流传脉络、构图创新及蕴含的意境,并以...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伯仁青绿山水《方壶图》轴,为其晚年赠与好友之作。此画作构图独特,用笔繁细,敷色雅淡,画面主体为道教仙山之一的方壶山(又名方丈山)。本文详细阐述《方壶图》的构图、笔法、流传脉络、构图创新及蕴含的意境,并以此延伸出“方丈山”这一题材在后世文学艺术创作运用,论述创作此画的理念,继而说明画家在创作中对“与易象通体”的把握,以及“形者通灵”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壶图 方丈山 文伯仁 别号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