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S1抗原和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周晖 江楚文 +3 位作者 钱靖琳 李世坚 梁洁玲 陈学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探讨前S1抗原和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1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总阳性率68.9%,PreS... 目的探讨前S1抗原和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1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总阳性率68.9%,PreS1总阳性率54.8%,有显著性差异(χ2=53.24,P<0.005)。HBV-DNA、PreS1在HBeAg(+)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组(HBV-DNA:χ2=226.24,P<0.005;PreS1:χ2=49.64,P<0.005)。PreS1和HBeAg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56.9%和63.3%,PreS1的敏感性高于HBeAg,但特异性则相反。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升高,PreS1和HBeAg的阳性率亦随之升高,HBV-DNA含量低时PreS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结论联合检测HBV血清标志物、PreS1,并动态监测HBV-DNA的含量,在观察慢性乙肝患者HBV复制、疗效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PreS1可作为HBeAg阴性、无条件开展HBV-DNA检测时的补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前体 乙型肝炎 DNA 病毒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下载PDF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诊断宫颈高度病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肖克林 吴丽娟 +4 位作者 郑有为 钱靖琳 梅平 王丁 周克元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评价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用于诊断宫颈高度病变的效能。方法利用HC2检测292位妇女宫颈上皮细胞13种高危型HPV感染状况,以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HC2诊断宫颈高度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 目的评价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用于诊断宫颈高度病变的效能。方法利用HC2检测292位妇女宫颈上皮细胞13种高危型HPV感染状况,以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HC2诊断宫颈高度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 IN2)]的效能。结果≥C IN2组妇女13种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5.56%(43/45),<C IN2组为66.40%(164/2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5.68,P<0.001)。HC2诊断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为95.56%,特异性为33.60%,阳性预测值为20.77%,阴性预测值为97.65%,阳性似然比为1.44,阴性似然比为0.1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HC2诊断宫颈高度病变时曲线下面积为0.64,最佳诊断值为3.46 pg/mL,此时方法的敏感性为93.30%,特异性为42.10%。结论宫颈高度病变与13种高危型HPV感染有关。HC2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临床上若用于宫颈高度病变的确诊,应与其他特异性较高的方法结合以提高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杂交捕获法 敏感性 特异性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高度病变
下载PDF
抗CCP、RF、IGG、C3、C4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严永智 宾利 钱靖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35-2836,共2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15例RA患者和131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C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IGG...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15例RA患者和131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C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IGG、C3、C4。结果:抗CCP、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2%(75/115)、60.9%(70/115)和93.9%(124/131)、80.3%(106/131),经统计检验,抗CCP的灵敏性与RF无统计学差异,其特异性比RF高,IGG水平在RA组和非RA组无统计学差异,C3、C4水平在RA组高于非RA组,但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抗CCP对R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抗CCP与RF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诊断,抗CCP有助于RA的鉴别诊断,IGG、C3、C4在RA的诊断意义不大,可作为了解RA病情、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 抗CCP RF IGG C3 C4
下载PDF
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冼璐桦 贾雪 +1 位作者 钱靖琳 刘伟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4期1835-1837,共3页
目的调查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情况及不同季节分布情况,为本地区预防TORCH-IgM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育龄妇女筛查血样,采用ELISA方法对TORCH-IgM抗体进行检测,450nm波长读取吸光度,以Cut-off值和ISR值... 目的调查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情况及不同季节分布情况,为本地区预防TORCH-IgM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育龄妇女筛查血样,采用ELISA方法对TORCH-IgM抗体进行检测,450nm波长读取吸光度,以Cut-off值和ISR值判断结果。结果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是HSV-IgM3.97%、TOX-IgM 1.32%、RV-IgM 1.90%、CMV-IgM 0.74%;适龄妇女RV-IgM、CMV-IgM、HSV-IgM阳性率分别为2.05%、0.78%、4.42%,高于高危妇女的1.33%、0.58%、2.26%;而高危妇女TOX-IgM阳性率(2.19%)高于适龄妇女的阳性率(1.18%),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明显不同,夏季TORCH-IgM感染明显高于春、秋、冬季。结论加强对育龄妇女进行TORCH-IgM孕前筛查宣传工作,控制TORCH-IgM感染以预防为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免疫球蛋白M 风疹病毒 弓形虫属 疱疹病毒2型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下载PDF
杂交捕获法和PCR-RDB法检测妇女HPV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克林 吴丽娟 +4 位作者 王敏 郑有为 钱靖琳 王丁 周克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HC2法和PCR-RDB法检测妇女HPV感染的异同点。方法利用HC2法和PCR RDB法检测妇女生殖道HPV感染状况,然后进行比较。结果81.14%(400/493)的样本PCR-RDB法和HC2法检测结果一致,两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3(95%CI,0.57~0.69)。在... 目的探讨HC2法和PCR-RDB法检测妇女HPV感染的异同点。方法利用HC2法和PCR RDB法检测妇女生殖道HPV感染状况,然后进行比较。结果81.14%(400/493)的样本PCR-RDB法和HC2法检测结果一致,两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3(95%CI,0.57~0.69)。在HC2法RLU/CO<1.00、1.00~9.99、10.00~99.99、100.00~999.99和≥1 000.00的样本中,PCRRDB法13种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依次为1.60%(3/187)、29.85%(20/67)、69.88%(58/83)、86.52%(77/89)和91.04%(61/67),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3,P<0.01)。HC2法高危型HPV试剂可与HPV53、66、11、cp8304等基因型发生交叉反应。结论HC2法和PCR-RDB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HC2法存在交叉反应现象,PCR-RDB法难以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人乳头瘤病毒18 聚合酶链反应 交叉反应
下载PDF
中国人群少见血红蛋白H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革 李运雄 +2 位作者 叶联珍 郑有为 钱靖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分析由少见基因类型导致的血红蛋白H病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红细胞参数,包括RBC、Hb、MCV、MCH、MCHC和RDW,进行表型诊断。利用SPIFE快速自动电泳分析系统检测其血红蛋白组分Hb ... 目的分析由少见基因类型导致的血红蛋白H病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红细胞参数,包括RBC、Hb、MCV、MCH、MCHC和RDW,进行表型诊断。利用SPIFE快速自动电泳分析系统检测其血红蛋白组分Hb A、HbA2、Hb F、Hb H和Hb Bart′s。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诊断-地中海贫血基因非缺失突变,利用gap-PCR扩增特异位点序列并对扩增序列进行克隆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母亲MCV、MCH均降低,Hb A2为2.39%且亨氏小体阳性,基因检测结果为泰国型缺失杂合子。先证者父亲各红细胞参数正常,但RDB检测结果为携带CS点突变。先证者及其弟表现为中重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蛋白电泳结果显示他们均有Hb H和Hb Bart′s带,先证者Hb H为10.8%,Hb Bart′s为7.51%,其弟Hb H为14.78%,Hb Bart′s为9.11%,基因检测结果证实该姐弟均为Hb H病患者,遗传了母亲的泰国型缺失片段和父亲的CS点突变,故地中海贫血型别为THAI/CS。结论首次报道中国人群少见的H病类型THAI/CS地贫基因类型是中国人群少见的H病类型,丰富了中国人群珠蛋白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H病 泰国型缺失 αCS点突变
下载PDF
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运雄 李广华 +2 位作者 黄革 郑有为 钱靖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均检测凝血象与血小板,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PTT、PT及TT几项凝血象指标方面,...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均检测凝血象与血小板,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PTT、PT及TT几项凝血象指标方面,观察组检测水平均相对较低,FIB水平则相对较高;PLT血小板参数检测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DW与MPV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相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凝血象以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对诊断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参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凝血象 血小板 变化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肖克林 吴丽娟 +4 位作者 郑有为 钱靖琳 梅平 王丁 周克元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73-1275,共3页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和鉴定出100多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类型,其中有40多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还有近15种可导致肿瘤发生。人们将导致肿瘤发生的HPV类型称为高危型HPV。过去20多年以来的传染病学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HPV的感染有...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和鉴定出100多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类型,其中有40多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还有近15种可导致肿瘤发生。人们将导致肿瘤发生的HPV类型称为高危型HPV。过去20多年以来的传染病学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HPV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有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二型,宫颈癌患者的感染率达到70%以上。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高危型 病毒载量 HPV感染 生殖道感染 肿瘤发生 HPV16
原文传递
荧光探针结合区序列突变对HBV DNA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郑有为 梁敏文 +1 位作者 钱靖琳 方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标本荧光探针结合区序列突变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国产荧光定量PCR试剂对200例标本进行平行检测HBV DNA,分析3种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6例3种试剂检测结果无差异的标本和6例达安试剂检测结果明显降低... 目的探讨标本荧光探针结合区序列突变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国产荧光定量PCR试剂对200例标本进行平行检测HBV DNA,分析3种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6例3种试剂检测结果无差异的标本和6例达安试剂检测结果明显降低或漏检标本进行测序。结果 3种试剂检测结果相差30倍以上的标本47例,且3种试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漏检;6例3种试剂检测结果无差异的标本荧光探针结合区序列无突变,6例达安试剂检测结果明显降低或漏检的标本荧光探针结合区序列均有突变。结论标本荧光探针结合区序列突变是造成达安试剂检测HBV DNA结果明显降低或漏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突变
原文传递
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及HBVM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有为 梁敏文 +1 位作者 钱靖琳 李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81-283,共3页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血清标志物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FQ-PCR法检测325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比较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不同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孕妇与...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血清标志物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FQ-PCR法检测325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比较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不同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孕妇与其新生儿发生的HBV宫内感染情况。结果:(1)325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8.00%(26/325),其中HBsAg阳性20例(6.15%),HBV DNA阳性20例(6.15%),HBsAg和HBV DNA均阳性的14例(4.31%)。(2)325例HBsAg阳性孕妇中146例HBV DNA阳性孕妇发生HBV宫内感染率为14.38%(21/146),l79例HBV DNA阴性孕妇者HBV宫内感染率为2.79%(5/179),两者HBV宫内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不同级别下均发生HBV宫内感染,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P<0.05)。(3)孕妇HBVM4种模式发生HBV宫内感染率不同,模式3和模式2之间HBV宫内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eAg阴性的HBVM模式(模式1+模式2)与HBeAg阳性的HBVM模式(模式3+模式4)之间HBV宫内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HBeAg阴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组和HBV DNA阴性组间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10),HBe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组和HBV DNA阴性组间HBV宫内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或HBeAg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DNA含量≥107copies/ml或HBVDNA和HBeAg同时阳性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宫内感染 DNA
原文传递
HBsAg和HBeAg动态COI值对HBV疗效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有为 梁敏文 +2 位作者 钱靖琳 王嬿 李明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0期16-19,22,共5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和HBeAg的COI值在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分析139例患者HBsAg和HBeAg、HBeAg和HBV DNA、HBsAg和HBV DNA在疗程中的规律和相关性,并通过5例标本观察HD-HOOK效应对检测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①HB...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和HBeAg的COI值在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分析139例患者HBsAg和HBeAg、HBeAg和HBV DNA、HBsAg和HBV DNA在疗程中的规律和相关性,并通过5例标本观察HD-HOOK效应对检测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①HBsAg和HBeAg的COI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6,P<0.01),两者的变化规律60.0%(45/75)为HBsAg COI值随着HBeAg COI值下降而上升;②HBeAg COI值与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3,P<0.01),两者的变化规律63.3%(62/98)为HBeAg COI值与HBV DNA含量变化一致;③HBsAg COI值与HBV D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P<0.01),两者的变化规律52.4%(54/103)为HBsAg的COI值随着HBV DNA的含量的下降(包括HBV DNA阴性)而上升;④HD-HOOK效应对HBsAg检测有影响,对HBeAg检测没有影响。结论在反映血清中病毒被抑制的治疗效果时HBsAg COI值意义不大,HBeAg COI值较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原文传递
5个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家系临床结果分析
12
作者 陈冬 郑有为 +3 位作者 梁敏文 林婷 钱靖琳 李运雄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了解现行PCR-RDB法对中间型β-地贫基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个中间型β-地贫家系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和β-地贫基因的PCR-RDB法检测,并用长链PCR法检测家系1和家系2中的先证者及母亲的β-地贫基因的缺失突变。结果 5例先证者... 目的了解现行PCR-RDB法对中间型β-地贫基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个中间型β-地贫家系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和β-地贫基因的PCR-RDB法检测,并用长链PCR法检测家系1和家系2中的先证者及母亲的β-地贫基因的缺失突变。结果 5例先证者HbF含量均增高,其中2例为轻度贫血,3例为中度贫血;4例先证者PCR-RDB法结果为杂合子与其表现的临床症状不符,1例先证者PCR-RDB结果为纯合子与父母基因检测结果不符;先证者1及其母亲长链PCR法显示阴性,先证者2及其母亲长链PCR法均为东南亚(SEA)缺失型HPFH。结论若在产前诊断时仅用PCR-RDB法检测β-地贫基因,会造成缺失型β-地贫基因漏诊,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PCR-RDB 基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