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茶树品种‘湘波绿’与‘槠叶齐’红茶品质分析
1
作者 黄静 黄怀生 +4 位作者 龚乐 钟兴刚 黎娜 银霞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采摘茶树品种‘湘波绿’‘槠叶齐’春梢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采用轻揉捻轻发酵工艺分别制成红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两品种红茶香气兰花香显(‘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有花香(... 采摘茶树品种‘湘波绿’‘槠叶齐’春梢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采用轻揉捻轻发酵工艺分别制成红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两品种红茶香气兰花香显(‘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有花香(‘湘波绿’一芽二叶红茶)、带花香(‘槠叶齐’一芽二叶红茶);条索分别较紧结(一芽一叶红茶)或尚紧结(一芽二叶红茶);汤色明亮,分别为橙红(一芽一叶红茶)或尚红(一芽二叶红茶);滋味均表现为鲜醇。一芽一叶红茶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湘波绿’红茶水浸出物略低于‘槠叶齐’红茶,氨基酸含量等则相当;两品种红茶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和醛类。‘湘波绿’红茶酯类、醇类和酸类香气化合物含量高于‘槠叶齐’红茶。‘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顺-茉莉酮、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顺-己酸-3-己烯酯、反-柠檬醛和橙花醇,‘槠叶齐’一芽一叶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顺-茉莉酮、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橙花醇、反-柠檬醛、顺-罗勒烯和顺-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3种香气成分含量两品种均相当,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和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顺-茉莉酮、顺-己酸-3-己烯酯、桃金娘烯醇、a-萜品醇、2,6-二甲基-5-庚烯醛、苯乙醛、反-3,7-二甲基-2,6-丁二烯酸等‘湘波绿’高于‘槠叶齐’,反-3-己烯醇、2-正戊基呋喃、苯甲醛、杜松烯、异戊酸叶醇酯、己醇、壬醛、反,反-2,4-庚二烯醛、反-2-己烯醇、1-辛烯-3-醇、紫罗酮、月桂烯等‘湘波绿’低于‘槠叶齐’。这些生化成分含量及其差异分别构成了轻揉捻轻发酵工艺条件下‘湘波绿’红茶和‘槠叶齐’红茶的品质特征。试验结果可为优质红、绿茶适制茶树品种‘湘波绿’及‘槠叶齐’的加工利用及提升红茶品质新工艺探索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茶树品种 加工工艺 茶叶品质 ‘湘波绿’ ‘槠叶齐’ 轻揉捻 轻发酵
下载PDF
绿茶滋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银霞 黄建安 +1 位作者 张曙光 刘仲华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3,19,共6页
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感官品质因子,其主要呈味物质由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有机酸等组成,共同构成茶汤的涩味、苦味和鲜味等。本文主要综述了绿茶中的涩味、苦味和鲜味等滋味的化学组分,旨在为绿茶滋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茶 苦味 涩味 鲜味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湖南地区红茶感官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银霞 包小村 +6 位作者 黄建安 黄静 周凌云 李维 刘红艳 刘仲华 张曙光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2,共6页
对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191个不同等级红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红茶品质随等级(嫩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其中外形和香气品质不同等级间差异最为明显;不同地区红茶综合品质差异不大,但各品质因子各有所长,其中长沙、益阳、湘西、... 对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191个不同等级红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红茶品质随等级(嫩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其中外形和香气品质不同等级间差异最为明显;不同地区红茶综合品质差异不大,但各品质因子各有所长,其中长沙、益阳、湘西、郴州地区分别在外形及叶底、汤色、香气、滋味品质上表现突出。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品质各有优势,其中本省茶树良种红茶外形细秀且多显毫、匀整,群体品种红茶大多滋味丰富,外省品种红茶则汤香明显;甜香带花香(花蜜香)、甜醇带鲜(甘鲜味)是湖南地区红茶感官品质的主要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地区红茶产品体系构建、加工技术规程制定和产品标准样的制作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红茶 感官品质 花蜜香 甘鲜味 茶树品种
下载PDF
湖南红茶实物标准样制作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银霞 童彤 +8 位作者 肖扬波 黄静 包小村 刘淑娟 吴文亮 王阔飞 伍崇岳 刘仲华 张曙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5-885,共11页
茶叶实物标准样对于客观准确地鉴别茶叶品质是不可或缺的,简述湖南红茶实物标准样制备流程,并分析其感官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湖南红茶特级标准样氨基酸含量最高,滋味甜醇甘鲜,鉴定出的11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中萜类物质含量显著... 茶叶实物标准样对于客观准确地鉴别茶叶品质是不可或缺的,简述湖南红茶实物标准样制备流程,并分析其感官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湖南红茶特级标准样氨基酸含量最高,滋味甜醇甘鲜,鉴定出的11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中萜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样,香气表现为嫩甜香浓郁持久;湖南红茶一级标准样水浸出物和儿茶素含量最高,滋味醇厚甘爽,鉴定出11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各类挥发性成分含量居中,呈现出纯正甜香;湖南红茶二级标准样滋味成分含量相对较低,滋味甜醇尚浓,鉴定出109种挥发性香气物质,来源于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样,表现为甜香带花香。本研究可为湖南红茶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红茶 实物标准样 滋味品质成分 香气品质成分
下载PDF
施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银霞 周凌云 +2 位作者 黄静 张曙光 包小村 《茶叶通讯》 2017年第4期8-12,共5页
如何通过对茶园土壤进行有效施肥,使茶园土壤保持较高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有效控制污染,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一直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科研工作者有关施肥与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 如何通过对茶园土壤进行有效施肥,使茶园土壤保持较高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有效控制污染,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一直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科研工作者有关施肥与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施肥措施与土壤肥力因子、微生物指标、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今后茶园施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施肥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茶叶品质
下载PDF
揉捻对夏茶内含成分浸出特性及苦涩味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银霞 赵熙 +3 位作者 黄浩 包小村 郑红发 刘仲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第6期21-27,共7页
为探析揉捻工艺对夏季绿茶苦涩味的影响,实验以槠叶齐夏茶为原料,设揉捻程度(轻揉和重揉)、揉捻时间(长揉和短揉)、揉捻温度(余热揉和冷揉)等不同处理。结果表明:(1)短时轻冷揉的茶汤苦涩味最轻,长时热重揉苦涩味最重,不同揉... 为探析揉捻工艺对夏季绿茶苦涩味的影响,实验以槠叶齐夏茶为原料,设揉捻程度(轻揉和重揉)、揉捻时间(长揉和短揉)、揉捻温度(余热揉和冷揉)等不同处理。结果表明:(1)短时轻冷揉的茶汤苦涩味最轻,长时热重揉苦涩味最重,不同揉捻处理对苦涩味影响大小为揉捻程度〉揉捻时间〉揉捻温度;(2)这种影响差异主要是不同揉捻处理导致各内含成分浸出率不同所致,其中对茶多酚的浸出率影响最大,变异系数为83.38%-176.50%,是形成茶汤苦涩味差异的主要原因;(3)茶汤涩味的变异系数远高于苦味,表明揉捻处理对涩味物质的影响要大于苦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揉捻 夏茶 内含成分 浸出特性 苦涩味
下载PDF
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银霞 郑红发 +2 位作者 黄怀生 赵熙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12年第1期20-23,共4页
我国大部分红茶香气品质不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红茶加工技术与香气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生产高香红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茶 香气 加工技术
下载PDF
高档红条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银霞 郑红发 +2 位作者 黄怀生 赵熙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通过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对碧香早、尖波黄13号、桃源大叶、保靖黄金茶1号、槠叶齐、福鼎大白茶等6个品种加工的高档红条茶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最高,尖波黄13号、碧香早、槠叶齐... 通过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对碧香早、尖波黄13号、桃源大叶、保靖黄金茶1号、槠叶齐、福鼎大白茶等6个品种加工的高档红条茶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最高,尖波黄13号、碧香早、槠叶齐亦表现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档红条茶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适制性
下载PDF
湖南三种不同嫩度工夫红茶香气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银霞 黄建安 +6 位作者 黄静 周凌云 李维 刘红艳 童彤 刘仲华 张曙光 《茶叶通讯》 2021年第2期280-286,共7页
对湖南红茶标准样及安化群体种与黄金茶等三种不同嫩度红茶样进行了香气感官品质评价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芽头红茶样品中醇类含量占比最高,呈现出馥郁高长的鲜甜香;一芽一叶红茶样品中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含量居中,多表现为纯正较... 对湖南红茶标准样及安化群体种与黄金茶等三种不同嫩度红茶样进行了香气感官品质评价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芽头红茶样品中醇类含量占比最高,呈现出馥郁高长的鲜甜香;一芽一叶红茶样品中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含量居中,多表现为纯正较浓的甜香;一芽二叶茶样样本间差异较大,碳氢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标准样品中占比较高,其花香明显,在安化群体和黄金茶红茶样品中占比较低,表现为甜香纯正。试验结果可为湖南红茶原料嫩度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红茶 嫩度等级 香气品质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安化不同茶树品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银霞 罗军武 +1 位作者 岳婕 奉展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22-24,共3页
通过对安化现有茶树品种一芽三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氟元素、咖啡碱、儿茶素等含量的测定,探讨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采收时期茶树鲜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号、5号、6号、10号、12号、14... 通过对安化现有茶树品种一芽三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氟元素、咖啡碱、儿茶素等含量的测定,探讨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采收时期茶树鲜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号、5号、6号、10号、12号、14号等茶树品种氟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4号、5号、6号、12号等茶树品种春茶鲜叶内质较为突出。不同采收时期的茶树鲜叶中的茶多酚、氟含量、咖啡碱和儿茶素总量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茶树 品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湖南主栽茶树品种PPO和POD活性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银霞 赵熙 +4 位作者 黄浩 黄怀生 粟本文 滑金杰 郑红发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6期27-29,40,共4页
以湖南几个主栽茶树品种春、夏、秋三季鲜叶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嫩度及不同季节茶树鲜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黄金茶2号、槠叶齐是高PPO酶活品种;尖波黄13号、潇湘红12-3、碧香早、玉笋、福鼎大白茶是高... 以湖南几个主栽茶树品种春、夏、秋三季鲜叶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嫩度及不同季节茶树鲜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黄金茶2号、槠叶齐是高PPO酶活品种;尖波黄13号、潇湘红12-3、碧香早、玉笋、福鼎大白茶是高POD酶活品种;桃源大叶、白毫早、湘波绿2号、黄金茶1号是双低酶活性品种;一芽一叶原料两酶活均值高于一芽二叶;PPO酶活均值夏季>秋季>春季,POD酶活均值秋季>春季>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O酶活性 POD酶活性 湖南茶树品种 季节 嫩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银霞 黄建安 +6 位作者 黄静 包小村 周凌云 李维 刘红艳 张曙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以1979-2019年WOS(Web of science)和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收录的茶叶香气品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年代、作者、机构、国家、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 以1979-2019年WOS(Web of science)和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收录的茶叶香气品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年代、作者、机构、国家、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后相关研究文献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已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但各群体间的合作研究相对较少;在该研究领域,我国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日本和美国;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香气形成机理、香气物质提取方法、检测手段及关键香气物质等方面。综上结果,结合时区图谱,进一步指出茶叶香气的研究历程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香气 CITESPACE 可视化 知识图谱 进展 热点
下载PDF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银霞 张曙光 +6 位作者 黄静 包小村 周凌云 戴伟东 赵琛杰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0,151-158,共2页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红茶 滋味 化学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黄浩 郑红发 +6 位作者 赵熙 银霞 黄怀生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5,共7页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菌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形态与DNA序列分析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其是否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发花茯茶成品中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真菌,无异于原接种供试"金花"菌,该菌被鉴定为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Eurotiales)、曲霉科(Eurotiaceae)、散子囊菌属(Eurotium)、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无性型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此外,质谱数据显示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和黄曲霉毒素G_2,表明该分离"金花"菌不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金花”菌 鉴定 冠突散囊菌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保靖黄金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黄怀生 粟本文 +3 位作者 赵熙 郑红发 银霞 彭继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富集香气,以葵酸乙酯为内标,采用气–质(GC/MS)联用分析法,分析保靖黄金茶的香气成分。共得到61个组分,其中,主要是醇类和酯类,而高沸点香气物质不多,3–甲氧基–1,2–丙二醇(含量155.25mL/L)、芳樟醇(含量86.0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富集香气,以葵酸乙酯为内标,采用气–质(GC/MS)联用分析法,分析保靖黄金茶的香气成分。共得到61个组分,其中,主要是醇类和酯类,而高沸点香气物质不多,3–甲氧基–1,2–丙二醇(含量155.25mL/L)、芳樟醇(含量86.00mL/L)、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含量76.50mL/L)、τ–杜松醇(含量93.00mL/L)、α–杜松醇(含量86.00mL/L)5个组分的含量较高,比内标高50.00mL/L;比较了黄金茶与福鼎大白茶香气成分的差异,黄金茶中含有α,α,4–三甲基苯甲醇、蒎烯、蛇床–6–烯–4–醇3种独特香气成分,主要香气物τ–杜松醇、α–杜松醇的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不同方法加工的黄金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大,烘、炒结合比直接烘干黄金茶的香气成分丰富,多检出30个香气成分,蛇床–6–烯–4–醇只在直接烘干黄金茶香精油中被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茶 福鼎大白茶 香气 气–质联用分析法 湖南保靖县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茶树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向芬 李维 +3 位作者 刘红艳 周凌云 银霞 曾泽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052-9057,共6页
以福鼎大白茶(FD)、保靖黄金茶1号(HJ1)、白毫早(BHZ)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0 g)、低氮N1(11 g)、中氮N2(22 g)和高氮N3(33 g)4个氮素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态氮对3个品种茶树的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 以福鼎大白茶(FD)、保靖黄金茶1号(HJ1)、白毫早(BHZ)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0 g)、低氮N1(11 g)、中氮N2(22 g)和高氮N3(33 g)4个氮素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态氮对3个品种茶树的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N2、N3处理的茶树根系活力较对照N0显著增加(P<0.05),但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比较,茶树叶片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其中HJ1在N2和N3处理后显著增加(P<0.05);在3个茶树品种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具有品种特异性,施氮处理后3个茶树品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NSC含量变化存在差异,以HJ1的氮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较高、根系活力较强,氮代谢产物显著增加,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氮同化速率。施氮后HJ1的总NSC的含量及碳氮比的变化幅度较另外2个品种小,能够更好的保持碳氮平衡,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较高,品质更优。因此,通过茶树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非结构性化合物的研究能为茶树品种的品质评价以及提高茶树的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根系活力 氮素利用率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茶树
下载PDF
绿茶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熙 黄浩 +3 位作者 银霞 黄怀生 粟本文 郑红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对绿茶在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贮藏期间茶多酚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明显,且前4个月降幅较大,贮藏12个月后分别减少21.20%、14.61%;游离氨基酸总体下降,其中贮藏4个月后出现... 对绿茶在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贮藏期间茶多酚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明显,且前4个月降幅较大,贮藏12个月后分别减少21.20%、14.61%;游离氨基酸总体下降,其中贮藏4个月后出现小幅上升,贮藏12个月后损失率约为31.81%;经过12个月贮藏咖啡碱含量降低17.68%;叶绿素和黄酮含量在贮藏期间分别降低37.81%、9.06%;绿茶贮藏过程中总抗氧化活性、抑制羟自由基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总抗氧化活性下降幅度最大,降幅达到38.92%。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化成分的变化与抗氧化活性变化呈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与绿茶的总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羟自由基活性密切相关;水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减少是绿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降低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贮藏 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茯茶“散茶发花”加工前后差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浩 赵熙 +6 位作者 黄怀生 银霞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郑红发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7,共11页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茶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为加工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加工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制品。本研究以不同性质茶叶的"发花"(真菌固体发酵)前后茶样作为研究对象,将"发...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茶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为加工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加工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制品。本研究以不同性质茶叶的"发花"(真菌固体发酵)前后茶样作为研究对象,将"发花"前后的茶样经HPLC图谱叠加比对分析,寻找"发花"前后主要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同时运用制备色谱制备目标差异化学成分,并经HR-MS和NMR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分离条件下,不同性质的5种茶叶原料经相同"发花"处理后,各组形成的差异化学成分基本表现一致,其中选取分离、鉴定的两种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均为黄酮醇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和山奈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新增差异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槲皮素 山奈酚
下载PDF
茶叶提取物与二氢杨梅素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萧力争 郭维 +1 位作者 刘素纯 银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茶叶提取物、二氢杨梅素对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抑菌活性,包括茶叶提取物、二氢杨梅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茶叶提取物与二氢杨梅素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提取物... 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茶叶提取物、二氢杨梅素对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抑菌活性,包括茶叶提取物、二氢杨梅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茶叶提取物与二氢杨梅素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提取物和二氢杨梅素对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供试酵母和霉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茶叶提取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不超过10 g.L-1,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比在强碱性环境中的抑菌活性强,二氢杨梅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不超过1.76 g.L-1,在酸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比在中性和强碱性环境下的抑菌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物 二氢杨梅素 细菌 酵母 霉菌 抑菌效果
下载PDF
氮肥减施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向芬 李维 +3 位作者 刘红艳 银霞 曾泽萱 周凌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7,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模式对茶树地下部分细菌菌落结构的影响。设置16 kg/667 m^(2)纯氮(减氮55.6%处理A),26 kg/667 m^(2)纯氮(减氮27.8%处理B),36 kg/667 m^(2)纯氮(常规施肥C),不施氮(CK)共4个施氮水平,对根际及非根际0-20 cm土壤、非根...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模式对茶树地下部分细菌菌落结构的影响。设置16 kg/667 m^(2)纯氮(减氮55.6%处理A),26 kg/667 m^(2)纯氮(减氮27.8%处理B),36 kg/667 m^(2)纯氮(常规施肥C),不施氮(CK)共4个施氮水平,对根际及非根际0-20 cm土壤、非根际20-40 cm土壤36个样品进行16S rRNA序列测定,利用Ion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减氮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B、C三种施肥水平下,根际、非根际0-20 cm土壤及非根际20-40 cm土壤的细菌OTUs分别为505、854及835个,其中特异OTUs随着施氮量逐渐增加而降低。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分析显示施氮量为26 kg/667 m^(2)(减氮处理B)在根际与非根际0-20 cm土壤中细菌丰度较高,细菌多样性最高,土壤碳通量的结果亦证明了减氮处理B土壤中微生物较多。施肥茶园地下部分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基本为氮代谢相关菌类,其中共有3个优势类群,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在属的水平上,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完全不同。适当减氮处理B茶园土壤中细菌菌落多样性较多,丰度较高,并主要集中在养分吸收利用的根际及周边土壤中,有利于茶园养分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16S扩增测序 根系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