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香气指纹图谱和多元化学计量法对黄金茶2号等级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巢瑾 周令欣 +6 位作者 银飞燕 罗茜 赵萌萌 袁勇 吴浩人 李跑 蒋立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1-328,共8页
以黄金茶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不同等级黄金茶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并通过化学计量法对两个等级的黄金茶进行判别分析。研究表明,2个等级的黄金茶中鉴定出81种香气组分,其中41种为共... 以黄金茶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不同等级黄金茶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并通过化学计量法对两个等级的黄金茶进行判别分析。研究表明,2个等级的黄金茶中鉴定出81种香气组分,其中41种为共有香气组分。基于共有香气组分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区分2个等级黄金茶,并筛选出9种差异香气组分,分别是庚醛、柠檬烯、反式-β-罗勒烯、1-辛醇、反式-4,8-二甲基-1,3,7-壬三烯、反-橙花叔醇、1,10-diepicubenol、epicubenol、十六酸甲酯。以9种差异香气组分为变量建立的线性判别方程对2个等级的黄金茶进行等级判别,自身验证和交叉验证正确率为100%。本实验结果可为黄金茶的分级提供客观量化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指纹图谱 等级判别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青钱柳前后特征风味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巢瑾 罗茜 +6 位作者 李佳莲 袁勇 周令欣 银飞燕 赵萌萌 吴浩人 蒋立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64,81,共9页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为改善青钱柳茶风味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青钱柳茶进行固态发酵,对比检测发酵前后青钱柳茶的感官品质及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并运用基于顶空固相...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为改善青钱柳茶风味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青钱柳茶进行固态发酵,对比检测发酵前后青钱柳茶的感官品质及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并运用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的青钱柳茶滋味甘甜醇和,产生了独特的药香、菌花香;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三萜的含量分别下降53.04%、10.74%、13.46%、27.91%,总黄酮含量上升了25.66%。发酵前后的青钱柳茶中共检测到67种差异挥发性物质(FC≥2或≤0.5,P<0.05,VIP>1),结合香气活度值鉴定出具有辛辣木香属性的月桂烯、丁香酚、α-紫罗兰酮和香叶醇是青钱柳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具有甘草香属性的脱氢紫罗烯是发酵青钱柳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该研究可以为发酵青钱柳茶的风味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青钱柳 固态发酵 活性物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银飞燕 吴浩人 +5 位作者 袁勇 巢瑾 李佳莲 罗茜 唐志华 谭月萍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58-63,共6页
湘波绿、桃源大叶、碧湘早、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系湖南省栽种较多的5个良种茶树品种,对5个品种的春梢(一芽2叶)杀青烘干茶样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等进行检测,研究了其春梢(一芽2叶)红茶样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 湘波绿、桃源大叶、碧湘早、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系湖南省栽种较多的5个良种茶树品种,对5个品种的春梢(一芽2叶)杀青烘干茶样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等进行检测,研究了其春梢(一芽2叶)红茶样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及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并探讨了5个品种制作红茶,特别是高档优质红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内含物质较丰富,香气及感官也符合中高档红茶的特点。因此,5个供试品种均适合制作红茶,且茶汤滋味醇爽、香气浓厚,特别是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制作的红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较高,比较适合制作高档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品种 化学成分 制茶品质
下载PDF
单丛茶香气物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卢丹敏 巢瑾 +5 位作者 银飞燕 刘福益 柯中楠 叶汉钟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8-296,共9页
采用茶叶感官审评及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对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单丛茶香气化学品质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单丛茶最主要挥发性物质为吲哚、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茉莉内酯、臧红花醛和β-环柠檬醛,其他... 采用茶叶感官审评及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对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单丛茶香气化学品质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单丛茶最主要挥发性物质为吲哚、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茉莉内酯、臧红花醛和β-环柠檬醛,其他重要挥发性物质为橙花叔醇、苯乙腈和α,4-二甲基-3-环己烯-1-乙醛等。在单丛茶挥发性组分中,以花果香为主的醇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含氮化合物含量次之。在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中,银花香和桂花香表现较为独特。蜜香型和花香型单丛茶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中有较好分属区域,所建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适用性和检验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单丛茶的香气品质评价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丛茶 香气成分 香型 花香 蜜香
下载PDF
闷黄对槠叶齐品种黄小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崇俊 冉莉莎 +5 位作者 唐倩 肖力争 银飞燕 袁勇 尹钟 傅冬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59,共9页
通过设置不同湿闷时间(2、4、6 h)和不同干闷时间(12、24、36、48、60、72 h)组合,结合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探究闷黄工序对槠叶齐品种加工黄小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适当摊放后杀青,在温度45℃、空气湿度70%的条件下闷4~6 h再揉... 通过设置不同湿闷时间(2、4、6 h)和不同干闷时间(12、24、36、48、60、72 h)组合,结合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探究闷黄工序对槠叶齐品种加工黄小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适当摊放后杀青,在温度45℃、空气湿度70%的条件下闷4~6 h再揉捻成条,初干至八成干,再闷黄48~60 h后足干,该闷黄组合工艺加工的黄小茶品质最好。此条件下茶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均增加,儿茶素和黄酮苷等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降低,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降低,简单儿茶素变化差异不显著,咖啡碱含量变化小。对该工艺下的4个黄茶样及绿茶对照样进行香气检测分析,共检测出110种香气组分,其中57种香气组分只在黄茶中检测出。4个黄茶中共有香气组分有22种,在各黄茶中的组成及比例相似,均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酮类和酯类为主,其中具有愉快香气的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β-紫罗兰酮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和β-柠檬醛等化合物促进了黄茶良好香气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闷黄 槠叶齐 品质 黄小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