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镇澜 刘义 +5 位作者 吕立群 陈宏 海娜 廉红梅 满奕村 刘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6-451,共6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10^-6mol/L 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时间(0~120 min),然后用MTT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和ERK1/2的活化情况,检测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最强的时间点。用Western blot和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ERK1/2抑制剂PD98059对1×10^-6mol/L 17β-E2作用20 min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及ERK1/2活性的变化。结果 1×10^-6mol/L的17β-E2作用20 min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最强,ERK1/2活化在17-βE2作用10 min后出现,在20 min时达高峰;随着PD98059作用浓度的增加,ERK1/2活化水平逐渐下降,浓度为50μmol/L时已被完全阻断;随着PD98059作用浓度的增加,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活性最低,但此时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17β-E2增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可能与17β-E2通过非转录机制,迅速激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非转录途径 17Β-雌二醇 ERK1/2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镇澜 刘义 +5 位作者 吕立群 陈宏 海娜 廉红梅 满奕村 刘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10-6mol/L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时间(0、10、20、30、120min),然后用MTT法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kt的活化情况,确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最强的时间点。用Western blot和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PI3K抑制剂LY294002对1×10-6mol/L17β-E2作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20min后Akt、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1×10-6mol/L17β-E2作用20min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最强,Akt活化在17β-E2作用10min后出现,在20min时达高峰;随着LY294002作用浓度的增加,Akt活化水平逐渐下降,浓度为50μmol/L时已被完全阻断;随着LY294002作用浓度的增加,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活性最低,但此时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17β-E2增强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可能与17β-E2通过非转录机制,迅速激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非转录途径 17Β-雌二醇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时机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镇澜 潘勉 陈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终止妊娠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331例,依据终止孕周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32周≤终...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终止妊娠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331例,依据终止孕周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32周≤终止孕周<34周;B组:34周≤终止孕周<37周;C组:37周≤终止孕周;依据各组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及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数值不同分为6组:TBA<30μmol/L,ALT<80 U/L组;TBA<30μmol/L,ALT>200 U/L组;30μmol≤TBA≤50μmol/L,ALT<80 U/L组;30μmol≤TBA≤50μmol/L,ALT>200 U/L组;TBA>50μmol/L,ALT<80 U/L组;TBA>50μmol/L,ALT>200 U/L组。比较在不同的TBA及ALT数值范围组合情况下,不同孕周终止妊娠时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 h出血量的差别。结果在TBA<30μmol/L、ALT<80 U/L,TBA<30μmol/L、ALT>200 U/L,30μmol≤TBA≤50μmol/L、ALT<80 U/L,TBA>50μmol/L、ALT>200 U/L各自不同组情况下,A组、B组、C组这3组间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2 h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μmol≤TBA≤50μmol/L,ALT>200 U/L情况下,羊水污染率不同(P<0.05),A组的污染率最低(P<0.05),产后2 h出血量不同(P<0.05),A组产后2 h出血量最少(P<0.05),新生儿窒息率没有不同(P>0.05)。在TBA>50μmol/L,ALT<80 U/L的情况下,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2 h出血量均不同(P<0.05),C组羊水污染率最低(P<0.05),B组窒息率最低(P<0.05),A组产后2 h出血量最少(P<0.05)。结论在TBA<30μmol/L,30μmol≤TBA≤50μmol/L、ALT<80 U/L时,对ICP孕妇终止孕周无明显要求;在30μmol≤TBA≤50μmol/L,ALT>200 U/L时,ICP孕妇在32周≤孕周<34周时终止妊娠,更能改善新生儿及母体预后。当TBA>50μmol/L,ALT<80 U/L时,ICP孕妇在34周≤孕周<37周终止妊娠对围生儿最有利。当TBA>50μmol/L,ALT>200 U/L时,ICP孕妇在32周以后应及早终止妊娠,以减少延长终止孕周带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终止妊娠 血清总胆汁酸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下载PDF
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4
作者 陈坦 镇澜 衣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子宫加双... 目的:分析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术前,雌二醇(E2)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两侧卵巢体积及窦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两侧卵巢体积小于术前,窦卵泡数少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手术治疗均会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性激素指标水平改变,但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效果更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使其尽早康复,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子宫内膜癌 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 广泛性子宫全切术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机制、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镇澜 潘吴媛 陈玲思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0期2071-2074,共4页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组织学来源为胎盘的滋养细胞,与妊娠相关,好发于育龄妇女中,尤其在葡萄胎清宫、流产、异位妊娠中发生率较高。根据GTN的转移情况分为转移性与无转移性两种。化疗是GTN最主要的治...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组织学来源为胎盘的滋养细胞,与妊娠相关,好发于育龄妇女中,尤其在葡萄胎清宫、流产、异位妊娠中发生率较高。根据GTN的转移情况分为转移性与无转移性两种。化疗是GTN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且该疾病对化疗极其敏感,是一种可通过化疗而治愈的疾病。但对于部分耐药患者,高危甚至极高危患者的治疗仍然是难点,这类患者往往容易反复发作,病情进展快,预后差。随着免疫治疗在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疾病治疗上取得的显著疗效,其在GTN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因此,本综述分析GTN的诊断和分期,探讨GTN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机制、方法及疗效,并针对免疫诊疗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GTN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年轻女性ⅠA1~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分析和预测
6
作者 镇澜 郑祥钦 +3 位作者 宋建榕 苏彦钊 陈玲思 陈宏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3期4-8,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ⅠA1~ⅡB期年轻(≤40岁)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169例ⅠA1~ⅡB期年轻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用Logisti... 目的研究影响ⅠA1~ⅡB期年轻(≤40岁)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169例ⅠA1~ⅡB期年轻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和算出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经过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Ⅱ期、肿瘤长径>4 cm、脉管癌栓、肌层浸润、宫旁浸润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更高,而血红蛋白浓度>100 g/L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预报模型的因素为肿瘤长径、脉管癌栓、肌层浸润、宫旁浸润、血红蛋白浓度,该模型对训练样本预测的一致百分率为81.1%,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表明该预报模型预报能力良好。结论对于ⅠA1~ⅡB期年轻宫颈癌患者,肿瘤长径、脉管癌栓、肌层浸润、宫旁浸润、血红蛋白浓度是用于构建预测其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模型的相对最优因素,由此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高危因素 保护因素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及预测
7
作者 镇澜 陈玲思 +4 位作者 潘吴媛 衣欢 陈宏 曾邦伟 李红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4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以此因素建立风险概率预测模型,以协助判断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203... 目的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以此因素建立风险概率预测模型,以协助判断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203例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风险概率预测模型,并算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病理类型、抗凝为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0、-2.020;Z=3.405、2.621;χ^(2)=28.769、7.836,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5岁,D-二聚体>2 mg/L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OR=4.746、4.407,P<0.01),而使用抗凝剂则抑制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OR=0.274,P<0.01),由前述3个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P<0.01),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结论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年龄、血浆D-二聚体水平、抗凝是用于构建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概率预测模型的相对最优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概率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高危因素 保护因素
下载PDF
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单药化疗耐药相关因素的分析与预测
8
作者 镇澜 郑祥钦 +3 位作者 宋建榕 苏彦钊 陈玲思 陈宏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9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低危妊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单药化疗耐药的相关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科的98例初治低危GTN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研究低危妊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单药化疗耐药的相关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科的98例初治低危G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血β-HCG值>5000 U/L组、肺部转移病灶数目≥5个组、FIGO/WHO评分为5~6分组、发病距前次妊娠时间≥7个月组耐药率高,更生霉素组耐药率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预报模型的因素为化疗前血β-HCG值、化疗药物、年龄、发病距前次妊娠时间,该模型对训练样本的一致正确率为84.7%,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表明该预报模型预报能力良。结论对于低危GTN单药化疗患者,化疗前血β-HCG值、化疗药物、年龄、发病距前次妊娠时间情况是用于构建预测其耐药风险模型的相对最优因素,由此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单药化疗 耐药 高危因素 保护因素
下载PDF
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17β-雌二醇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满奕村 刘义 +5 位作者 谢伟 廉红梅 海娜 镇澜 刘娜 吕立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4,429,共5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ndometrialstromal cell,ESC)内是否存在功能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阻断该信号通路对ESC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ndometrialstromal cell,ESC)内是否存在功能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阻断该信号通路对ESC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ESC,用0.1 nmol/L17β-E2处理ESC48 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17β-E2作用后β-cate-nin在ESC中的表达。通过转染T细胞因子(T-cell facter,TCF)依赖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OT)检测ESC内的Wnt/β-catenin信号,以PGL3-OF为阴性对照。将TCF的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TCF,dnTCF)表达质粒转染ESC,阻断Wnt/β-catenin信号的转导,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17β-E2能促进β-catenin在ESC核内的表达。17β-E2(0.1 nmol/L)作用后,转染相同量的质粒,PGL3-OT组细胞荧光活性明显高于PGL3-OF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7β-E2能明显促进ESC VEGF和MMP-9的表达;转染dnTCF-3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ESC中VEGF和MMP-9的表达较转染空载体(pcDNA3)组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17β-E2能促进内异症患者ESC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断该信号通路可抑制ESC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17Β-雌二醇
下载PDF
基因转染DKK1对17β-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和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海娜 刘义 +5 位作者 吕立群 镇澜 满奕村 刘娜 廉红梅 谢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pcDNA3.1-DKK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观察对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pcDNA3.1-DKK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观察对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异位内膜粘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ESCs,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将pcDNA3.1-DKK1质粒,pcDNA3.1空载质粒转入ESCs。选用10-10mol/L 17β-E2处理ESCs不同时间,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DKK1前后ESCs VEGF、MMP-9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17-βE2能明显促进内异症患者ESCs VEGF、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于10-10mol/L作用48 h最明显(P<0.05)。转染pcDNA3.1-DKK1质粒组内异症患者ESCs VEGF和MMP-9 mRNA及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和空载体组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明显抑制17-βE2对内异症患者ESCs VEGF、MMP-9 mRNA及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WNT信号通路 DKK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素玉 林元 +4 位作者 郑祥钦 林丹玫 宋建榕 镇澜 谢忠杭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疗效。方法:检索发表时间在2000年1月~2012年7月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腹... 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疗效。方法:检索发表时间在2000年1月~2012年7月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腹腔镜术后使用GnRH-a对提高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的妊娠率无显著疗效(RD=0.05,95%CI为-0.05~0.14),对Ⅲ~Ⅳ期患者的疗效显著(RD=0.29,95%CI为0.22~0.35)。结论:在提高妊娠率方面,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单纯手术治疗为首选,Ⅲ~Ⅳ期患者术后应加用GnRH-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妊娠 META分析
下载PDF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莉 孔飞 +3 位作者 张桂枫 陈宏 镇澜 刘振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口服靶向药物安罗替尼12mg·d^-1,d1~14,21d为1周期,直至PD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口服靶向药物安罗替尼12mg·d^-1,d1~14,21d为1周期,直至PD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分析软组织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患者,男11例,女7例;中位年龄45.5岁;4例滑膜肉瘤,4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2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上皮样肉瘤。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CR0例(0.0),PR5例(27.78%),SD5例(27.78%),PD8例(44.44%),有效率为27.78%,疾病控制率为55.56%。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有效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的软组织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vs14.29%,P=0.019),两者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42.86%,P=0.092)。常见的Ⅰ、Ⅱ度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33.33%)、乏力(44.44%)、手足综合征(38.89%)、血清胆固醇增高(11.11%)、蛋白尿(5.56%),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咳血(5.56%)。结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软组织肉瘤 安罗替尼 靶向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影响再发性脑梗死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宏 汪银洲 +4 位作者 张旭 汪效松 江秀龙 镇澜 林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6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5年内脑梗死再发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减轻再发性脑梗死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215例患者,对21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影响5年内脑梗死再发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减轻再发性脑梗死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215例患者,对21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动脉狭窄、房颤是加重再发性脑梗死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7、2.218,P<0.05)。结论存在脑动脉狭窄、房颤等高危因素时,再发性脑梗死症状较重,其中房颤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临床症状 危险因素 房颤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脑梗死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宏 汪银洲 +4 位作者 张旭 汪效松 江秀龙 镇澜 林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5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与初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干预脑梗死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607例患者。对2组脑梗死患者的...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与初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干预脑梗死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607例患者。对2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动脉狭窄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房颤、高胆固醇血症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9、1.914、1.673、1.577、2.317、1.495,P<0.05)。结论脑动脉狭窄、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房颤、高胆固醇血症促进再发性脑梗死发生,其中房颤促进脑梗死再发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房颤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53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宋建榕 郑祥钦 +2 位作者 张宇龙 镇澜 刘兆懂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0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探讨影响CSP保守治疗成功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4月妇产科收治的5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保守治疗成功的有...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探讨影响CSP保守治疗成功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4月妇产科收治的5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保守治疗成功的有关因素。结果 53例CSP患者中,37例有阴道出血,占69.4%;12例有下腹痛,占22.2%;平均停经时间是(57.94±20.6)d,发生CSP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5个月~15年。保守治疗成功者32例,开腹手术治疗21例。结论 CSP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出血,阴道彩超在早期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药物治疗、动脉栓塞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CSP的常用方法,在部分病例中结合B超下清宫术可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停经时间、保守治疗后血HCG下降水平及包块大小是影响保守治疗成功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妊娠 剖宫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宫颈癌的病因学特点研究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菲 镇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37-139,共3页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35~60岁,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病毒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相关病毒感染的有效预防在减少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35~60岁,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病毒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相关病毒感染的有效预防在减少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宫颈癌的综合治疗中,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除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如今的微创手术在改善疗效、减少患者的损伤及避免并发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宫颈癌的病因学特点研究及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手术治疗
下载PDF
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 Protects PC12 Cells from MPP^+-mediated Cell Death by Inducing Heme Oxygenase-1 in an ERK- and Akt-dependent Manner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宏 李红戈 +4 位作者 曹非 镇澜 白静 袁世锦 梅元武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5期737-745,共9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 (β-PGG) to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heme oxygenase-1 (HO-1) in the PC12 cells and its regulation in the PC12 cells.One week before treatment w...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 (β-PGG) to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heme oxygenase-1 (HO-1) in the PC12 cells and its regulation in the PC12 cells.One week before treatment with the drug,nerve growth factor (NGF) was added to the cultures at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50 ng/mL to induce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After drug treatment,HO-1 gene transcription was analyz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Expression of HO-1 and NF-E2-related factor2 (Nrf2) and activat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and Akt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The viability of the PC12 cell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dicines was examined by MTT assay.The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PC12 cells was evaluat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DCFH-D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β-PGG up-regulated HO-1 expression and this increased expression provided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MPP+-induced oxidative injury.Moreover,β-PGG induced Nrf2 nuclear translocation,which was found to be upstream of β-PGG-induced HO-1 expression,and the activation of ERK and Akt,a pathway that is involved in β-PGG-induced Nrf2 nuclear translocation,HO-1 expression and neuroprotection.In conclusion,β-PGG up-regulates HO-1 expression by stimulating Nrf2 nuclear translocation in an ERK-and Akt-dependent manner,and HO-1 expression by β-PGG may provide the PC12 cells with an acquired antioxidant defense capacity to survive the oxidativ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 4 6-penta-O-galloyl-β-D-glucose (β-PGG) heme oxygenase-1 oxidative stress NF-E2-related factor2 ERK1/2 AKT Parkinson's disease
下载PDF
宫颈病变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HPV感染的关系
18
作者 潘吴媛 镇澜 +2 位作者 宋建榕 陈玲思 刘仕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989-2993,共5页
目的分析宫颈病变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87例纳入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另选择... 目的分析宫颈病变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87例纳入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另选择同期慢性子宫颈炎患者96例纳入慢性子宫颈炎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2例纳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三组患者PI3K、Akt、核因子κB(NF-κB)阳性表达情况,检测不同病理情况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PI3K、Akt、NF-κB阳性表达及HPV感染情况.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PI3K、Akt、NF-κB)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子宫颈炎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宫颈组织PI3K、Akt、NF-κB阳性表达情况呈升高趋势(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级、组织学分级低分化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PI3K、Akt、NF-κB阳性表达率更高,淋巴结转移NF-κB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87例,其中HPV阳性74例,阳性率85.06%;FIGO分期Ⅲ~Ⅳ级、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患者HPV感染率更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HPV与PI3K、Akt、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681、0.639、0.877,P均<0.05),PI3K与Akt、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708、0.742,P均<0.05);Akt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09).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可参与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情发展,宫颈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可能作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组织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人乳头瘤病毒 相关性
原文传递
1,2,3,4,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宏 袁世锦 +6 位作者 陈兴泳 镇澜 梅元武 李红戈 曹非 汪银洲 张旭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1311-1316,共6页
目的考察1,2,3,4,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β-PGG)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PC12细胞孵育于高糖DMEM培养基中,在药物处理前1周,将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考察1,2,3,4,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β-PGG)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PC12细胞孵育于高糖DMEM培养基中,在药物处理前1周,将神经生长因子(NGF)加入培养基中,使培养基中NGF的终质量浓度为50 ng/m L。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以及50μmol/Lβ-PGG预处理7、12、20、30 h组,观察预处理不同时间对MPP+中PC12细胞存活影响。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Bax、Fas、Fas L、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力。结果对照组PC12细胞死亡率最低,MPP+组PC12细胞死亡率最高,从β-PGG预处理12 h起PC12细胞死亡率较MPP+组均明显降低(P<0.01)。MPP+组PC12细胞活力最低,50μmol/Lβ-PGG预处理12 h时PC12细胞活力进一步增高,预处理20 h时细胞活力最高。β-PGG预处理5 h后即可见Bcl-2、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含量增加,至15 h时增加达到高峰;与之相反的是,β-PGG预处理5 h后即可见Bax、Fas、Fas L蛋白含量减少,至30 h时达最少。50μmol/Lβ-PGG预处理PC12细胞15 h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力分别为MPP+组的36.5%、40.2%、42.2%。结论β-PGG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增强Bcl-2的表达、抑制Bax、Fas、Fas L的表达以及降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力实现了抑制MPP+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促进PC12细胞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 4 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 PC12细胞 MPP+ 细胞凋亡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