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压态单/双相镁锂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张义俊 门凯 +1 位作者 郭箫玥 卢志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对Mg-8.6Li-6.5Zn-1.4Y、Mg-9.6Li-8.9Zn-1.9Y铸态镁锂合金在相同工艺下进行热挤压变形,研究了两种镁锂合金的显微组织、密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8.6Li-6.5Zn-1.4Y铸态合金主要由α-Mg相、β-Li相、Mg_(3)Zn_(6)Y_(1)相组成,为(α+... 对Mg-8.6Li-6.5Zn-1.4Y、Mg-9.6Li-8.9Zn-1.9Y铸态镁锂合金在相同工艺下进行热挤压变形,研究了两种镁锂合金的显微组织、密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8.6Li-6.5Zn-1.4Y铸态合金主要由α-Mg相、β-Li相、Mg_(3)Zn_(6)Y_(1)相组成,为(α+β)双相镁锂合金,Mg-9.6Li-8.9Zn-1.9Y铸态合金主要由β-Li相、Mg_(3)Zn_(6)Y_(1)相组成,为β单相镁锂合金;热挤压变形后,双相镁锂合金中α-Mg相沿挤压方向变形呈条状,单相镁锂合金中形成少量尺寸较小的α-Mg相,两种合金中的Mg_(3)Zn_(6)Y_(1)相均发生破碎并沿挤压方向变形;相比双相镁锂合金,单相镁锂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较小,第二相(Mg_(3)Zn_(6)Y_(1)、Mg_(3)Zn_(3)Y_(2)、LiMgZn相)平均尺寸和体积分数较大,且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更大,分别增加了2.72%,7.53%,3.59%,断后伸长率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钇 镁锂合金 挤压变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压气瓶充气过程和静置过程的动态特性分析
2
作者 齐超 门凯 +2 位作者 刘拓 易满满 温永鑫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高压气瓶的充气过程和静置过程的动态特性是相关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针对高压气瓶的充气过程和静置过程建立了考虑气瓶热容、气瓶散热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理论模型,对充气和静置过程中的气瓶压力、气瓶... 高压气瓶的充气过程和静置过程的动态特性是相关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针对高压气瓶的充气过程和静置过程建立了考虑气瓶热容、气瓶散热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理论模型,对充气和静置过程中的气瓶压力、气瓶温度、气体温度、补气压力等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充气速度对上述参数的影响,充气速率越大,气瓶温度越高,稳定压力越低,即需要的补气压力越高。当充气速率由0.3 MPa/min增大到2.0 MPa/min时,气瓶壁面温度由28.3℃升高到54.7℃;补气压力由1.2 MPa提高到4.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瓶 充气过程 静置过程 模型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桩长预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李晓东 吴海 +1 位作者 张宇航 门凯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第8期85-88,共4页
常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现场进行持力层的判断从而计算出桩长,然后进行钢筋笼制作与材料的准备,施工效率较低。为了达到提前预估桩长、钢筋笼提前制作以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基于BIM技术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桩长预控制... 常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现场进行持力层的判断从而计算出桩长,然后进行钢筋笼制作与材料的准备,施工效率较低。为了达到提前预估桩长、钢筋笼提前制作以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基于BIM技术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桩长预控制方法,通过模拟桩基础模型与岩土分层模型的关系预控制桩基础长度的同时施工现场可提前进行钢筋笼的制作。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加快桩孔的开挖速度;(2)钢筋笼提前制作,可节省桩基础施工时间。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桩基础施工的效率。这些结果为今后桩基础的快速施工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桩基础 桩长预判
下载PDF
流体喷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出口过膨胀优化数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邱华 何有权 门凯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1期29-35,共7页
在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爆震室压力处于强非定常状态。传统的型面不可调尾喷管与可调尾喷管都无法满足爆震室内压力的高频剧烈变化,进而导致较大的推力损失。为了提升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型面不可调增推喷管性能,可以从爆震室中引... 在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爆震室压力处于强非定常状态。传统的型面不可调尾喷管与可调尾喷管都无法满足爆震室内压力的高频剧烈变化,进而导致较大的推力损失。为了提升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型面不可调增推喷管性能,可以从爆震室中引出爆震燃气,通过无阀自适应控制将该二次流喷射在喷管扩张段,实时调节主流的有效扩张面积比,进而形成流体喷管。针对这种形式的流体喷管,在可爆混合物一定(当量比1.0,初始填充压力为0.1 MPa)的情况下,基于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二次流喷注条件(二次流喷注面积比、位置比)对主流流动状态及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二次流的喷注改变了喷管有效流通面积;二次流在喷管扩张段喷注面积比越大,喷管的冲量提升率越大(相对于基准喷管冲量最大提升率为5.25%);二次流喷注位置越靠近喷管喉道处,喷管的冲量提升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流体喷管 单循环 数值模拟 推进性能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5
作者 门凯 张彩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2期6183-6188,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慢阻肺患者存在肺部和全身性的炎症。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常用药,目前已证实其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慢阻肺患者存在肺部和全身性的炎症。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常用药,目前已证实其除降脂效应以外,还有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多效性。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有益作用,以及他汀类在一些小鼠的动物实验中观察到了对香烟刺激所引起的肺气肿的改善。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在慢阻肺及相关疾病中的有益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他汀 抗炎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邵润玉 张彩莲 +2 位作者 郭晋兰 李欣 门凯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4976-4982,共7页
促炎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盒(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是一种非组蛋白且普遍存在的染色体蛋白,富含构成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一部分的活性染色质,由人类hmgb1基因(13q12)编码,特别是高迁移率族蛋白具有特定的基序,即脱氧核糖核酸... 促炎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盒(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是一种非组蛋白且普遍存在的染色体蛋白,富含构成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一部分的活性染色质,由人类hmgb1基因(13q12)编码,特别是高迁移率族蛋白具有特定的基序,即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域。高迁徙率族蛋白家族有四个成员(HMGB1-4),其中HMGB1蛋白(也称为HMG1、HMG-1、HMG 1、amphoterin、p30)是整个HMG家族蛋白中表达频率最高的。本文就HMGB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应用和潜在的诊断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上述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哮喘 肺纤维化 慢阻肺 肺炎 肺癌
下载PDF
流体喷管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门凯 邱华 +2 位作者 严宇 熊姹 陈山山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6,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推进性能,对PDE使用流体喷管模型进行了多循环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了主次流错相位喷注方案。结果表明:主次流错相位喷注方案不仅可以调节主流和二次流的有效流通面积,改善喷管的非设计点状态,而且... 为了进一步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推进性能,对PDE使用流体喷管模型进行了多循环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了主次流错相位喷注方案。结果表明:主次流错相位喷注方案不仅可以调节主流和二次流的有效流通面积,改善喷管的非设计点状态,而且可以提高爆震室内可燃气最终充填压力,增强爆震燃烧强度;在主次流错相位喷注方案下,喷管主流进口瞬时气流总压相对喷管设计点的离散程度明显下降,有效改善了喷管的非设计点状态;最佳的主次流相位差为反传压缩波恰好传播至爆震室头部这一工况,最佳的二次流喷注位置为喷管喉部;相比基准喷管的最大比冲性能,PDE使用流体喷管可以产生5.64%的比冲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喷管 二次流 内流分析 推进性能
原文传递
电动装载机铰接转向系统设计的创新与探索
8
作者 杨春永 门凯 +1 位作者 庄昕 刘言 《建筑机械化》 2024年第5期24-28,共5页
从传统燃油装载机和电动装载机的异同点出发,分析了电动化产品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总结了燃油装载机铰接转向系统存在的痛点,尤其是针对柴油机因反应时延长等原因而难以实现智能控制的难题,探索出了提高电动装载机铰接转向系统工作效率、... 从传统燃油装载机和电动装载机的异同点出发,分析了电动化产品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总结了燃油装载机铰接转向系统存在的痛点,尤其是针对柴油机因反应时延长等原因而难以实现智能控制的难题,探索出了提高电动装载机铰接转向系统工作效率、可靠性、以及驾乘舒适性的新思路和新设计方法,重点对电动装载机铰接转向系统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电动化 铰接转向 创新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