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结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门晓旭 张新定 颜抒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473-475,共3页
目前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可通过蛛网膜下腔提供的非侵袭性通道进行操作,关于蛛网膜池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蛛网膜本身的显微解剖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回顾蛛网膜解剖结构特性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蛛网膜结构在显微外科解剖研究中的进... 目前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可通过蛛网膜下腔提供的非侵袭性通道进行操作,关于蛛网膜池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蛛网膜本身的显微解剖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回顾蛛网膜解剖结构特性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蛛网膜结构在显微外科解剖研究中的进展,以及这些研究对临床工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池 解剖学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门晓旭 张新定 +6 位作者 颜抒阳 韩彦明 王小强 魏乃礼 史雪峰 贺振华 兰正波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1例54岁的男性发作性左侧面部抽搐伴疼痛2年余,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病变,3D-TOF序列提示三叉神经、面神经根区有血管影存在。术中证实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面部... 1例54岁的男性发作性左侧面部抽搐伴疼痛2年余,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病变,3D-TOF序列提示三叉神经、面神经根区有血管影存在。术中证实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面部抽搐和疼痛症状均消失。此病例为面肌痉挛并发三叉神经痛实属罕见,我们对此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原文传递
颞-顶-枕结合区癫痫的临床特征和致痫灶定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彦明 沈云娟 +10 位作者 史哲 兰正波 刘亚丽 何文斌 王小强 杨文桢 史雪峰 杨宝慧 王天成 门晓旭 张新定 《癫痫杂志》 2020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颞-顶-枕结合区(Tempor-parietal-occipital junction,TPOJ)癫痫的临床电生理、发作症状学、多模态影像特征和致痫灶定位。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8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经分析已被证实为TPOJ癫痫患者的发作症状... 目的初步探讨颞-顶-枕结合区(Tempor-parietal-occipital junction,TPOJ)癫痫的临床电生理、发作症状学、多模态影像特征和致痫灶定位。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8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经分析已被证实为TPOJ癫痫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两者融合的表现、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果,分析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并探讨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多模态评估在定位致痫灶中的作用。结果发作首发症状:6例患者中2例为复杂视幻觉先兆症;3例为头眼偏转(2例为致痫灶对侧,1例为同侧);1例为过度运动。头皮EEG示:间歇期癫痫样放电位均为多脑区性,但能定侧;发作期脑电4例为弥漫性放电,无侧向性,2例能定侧(1例为一侧半球起始,1例为一侧后头部起始)。影像学表现:2例MRI为阴性,2例外伤后软化灶,2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MRI和PET-CT融合后均能发现包括TPOJ的较大范围低代谢区。6例患者均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植入后脑电监测均能明确致痫灶。结论对于TPOJ区癫痫,发作起始期先兆、多模态影像表现可为定位致痫灶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头皮EEG和除先兆外的首发症状仅能提供参考线索;基于SEEG的多模态评估能精准定位发作起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痫灶 立体定向脑电图 颞-顶-枕结合区
原文传递
提高难治性癫痫立体脑电图引导射频热凝术后疗效的探讨
4
作者 韩彦明 沈云娟 +10 位作者 何文斌 史哲 兰正波 刘亚丽 王小强 杨文桢 史雪峰 杨宝慧 王天成 门晓旭 张新定 《癫痫杂志》 2021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增加致痫灶内电极数后立体定脑电图(Stereotactic 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引导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C)毁损效果。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9年1月进行癫痫Ⅰ期... 目的初步探讨增加致痫灶内电极数后立体定脑电图(Stereotactic 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引导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C)毁损效果。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9年1月进行癫痫Ⅰ期术前综合评估后需行SEEG的42例患者中的8例,其中6例为假设致痫灶位于功能区或致痫灶位置深在无法手术切除者,2例不愿行开颅手术者;增加假设致痫灶内电极,植入电极数超过定位致痫灶所需电极,射频热凝毁损致痫灶后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增加植入电极数1~6根不等,平均(4±2.2)根,增加热凝点2~10个不等,平均(7±3.1)个;随访(9±3.2)个月,癫癫控制情况EngelⅠ级3例,EngelⅡ级3例,EngelⅢ级2例;8例癫痫发作频率均减少≥50%。热凝前后发作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致痫灶的毁损体积明显能提高癫痫疗效,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为一种有效的经典切除手术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脑电图 射频热凝 疗效 发作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