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延伸服务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不同角色适应中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闫保兰 刘静 +1 位作者 周锦庆 庞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不同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剖宫产产妇实施为期7周的护理延伸服务措施,干预后1个月,以Roy适应模式理论为框架,对12例产妇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不同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剖宫产产妇实施为期7周的护理延伸服务措施,干预后1个月,以Roy适应模式理论为框架,对12例产妇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整理总结与分析。结果:通过院外护理延伸服务,按Roy适应模式理论提炼出4个关于剖宫产术后产妇产褥期不同角色适应真实体验的主题,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护理延伸服务是可行的,提高了产妇的角色适应能力,保障了院外护理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护理 剖宫产 角色适应 护理问题
下载PDF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静 周锦庆 +1 位作者 庞玲 闫保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6个月。在患者入院1周内和实施干预6个月后均进行自我护理所处阶段评估,并于干预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腹膜透析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行为及自我护理行为所处阶段。结果:观察组腹膜透析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行为所处阶段(除准备阶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 腹膜透析 自我护理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庞玲 闫保兰 +1 位作者 周锦庆 刘静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15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方法:统计比较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前后,DVT评估符合率、DVT发生率及护理记录、评估用时指标的差异。结果: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后,规范护理评估...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方法:统计比较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前后,DVT评估符合率、DVT发生率及护理记录、评估用时指标的差异。结果:DVT预防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后,规范护理评估内容后明显提高了DVT评估符合率;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后较构建前明显降低了DVT发生率、缩短了护理记录及护理评估时间(P<0.05)。结论:DVT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明显改善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规范了形成护理预防评估的内容,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护理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误诊为母乳性黄疸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金海 高英 闫保兰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37-438,共2页
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误诊为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对 2 3例曾被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的败血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总结其起病早期特点及病情变化。结果 ,黄疸可以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唯一表现 ,在早期诊断依据不够时 ,应仔细询问有无胎膜早破、羊水... 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误诊为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对 2 3例曾被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的败血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总结其起病早期特点及病情变化。结果 ,黄疸可以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唯一表现 ,在早期诊断依据不够时 ,应仔细询问有无胎膜早破、羊水污染、胎儿窘迫以及孕母的情况 ,还应寻找有无其他感染灶如脐炎、皮肤的破损等 ,此类病史常是新生儿败血症的直接病因。认为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 ,有以上相应的病史 ,应尽早行血培养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母乳性黄疸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临床应用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周锦庆 庞玲 +1 位作者 闫保兰 刘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1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统计分析使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前后深静脉血栓评估正确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投入使用后不同风险等级(低度、中度、高度风险)深静...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统计分析使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前后深静脉血栓评估正确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投入使用后不同风险等级(低度、中度、高度风险)深静脉血栓评估正确率均高于模块使用前,各两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评估模块使用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使用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的使用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信息 护理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