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朱美贵 杨刚 +4 位作者 张涛 赵峰 彭欣悦 闫光松 庄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4-923,共10页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蟹类等。其饵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以外,春季还摄食糠虾类和蟹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冬季还摄食糠虾类;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主要以幼鱼为食,同时还摄食大量的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70~18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体长〉189 mm的个体主要以鱼类为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秋季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春、夏、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食物组成与体长≥70 mm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和体长变化,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组和体长组平均胃饱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1);列联表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斑尾刺虾虎鱼的空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空胃率差异显著(P〈0.01)。通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到饵料生物体长与斑尾刺虾虎鱼体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s=0.263,P〈0.01)。此外,摄食饵料平均重量和个数随着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因此,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不仅与环境中饵料生物丰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生长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尾刺虾虎鱼 长江口 摄食习性 最佳摄食理论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长江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闫光松 张涛 +4 位作者 赵峰 王思凯 杨刚 王妤 章龙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31-3136,共6页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长江口采集到33种鱼类和9种无脊椎动物,分析了常见渔业生物的同位素组成与营养级结构。结果表明:长江口常见渔业生物的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鱼类的δ^(15)N和δ^(13)C值范围分别为9.26‰~15.39‰和-29.78‰^...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长江口采集到33种鱼类和9种无脊椎动物,分析了常见渔业生物的同位素组成与营养级结构。结果表明:长江口常见渔业生物的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鱼类的δ^(15)N和δ^(13)C值范围分别为9.26‰~15.39‰和-29.78‰^-14.25‰;无脊椎动物δ^(15)N和δ^(13)C值范围分别为7.73‰~13.53‰和-22.22‰^-14.84‰。以底栖动物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作为基线生物,计算出各物种相应的营养级,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49~4.60,属于3个营养级,其中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营养级最高(4.60±0.02),杂食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营养级最低(2.49±0.02);无脊椎动物营养级范围是2.00~3.84,属于2个营养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高(3.84±0.02)。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3种鱼类不同体长的营养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随鱼体体长的增加营养级均有相应增大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鱼类生长及其摄食习性发生变化导致其营养级也随之发生改变。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长江口水域食物网连续营养谱,为渔业资源开发及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长江口 营养级 Δ^13C δ^15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