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战锋 郭晓磊 +2 位作者 郭魁元 吴万庆 闫军浩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143-147,142,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根治性结直肠癌切除术的357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炎症标志物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研究炎性标志物高值组与低值组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PLR、MLR、NLR、SII值高与患者白蛋白值低均明显相关(P<0.05)。PLR、MLR、NLR、SII高值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值组患者(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LR、MLR、NLR、SII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CEA水平、MLR、SII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MLR及SII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高MLR、高SII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炎症 生存 预后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10A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闫军浩 沈倩诚 王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04-1910,共7页
磷酸二酯酶10A(PDE10A)是磷酸二酯酶第10家族中的唯一成员,水解第2信使c AMP和c GMP,从而参与许多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PDE10A在大脑纹状体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参与纹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此外,PDE10A在某些外周疾病相... 磷酸二酯酶10A(PDE10A)是磷酸二酯酶第10家族中的唯一成员,水解第2信使c AMP和c GMP,从而参与许多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PDE10A在大脑纹状体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参与纹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此外,PDE10A在某些外周疾病相关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升高;因此,PDE10A可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PDE10A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调节机制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PDE10A的选择性抑制剂PF-2545920(MP-10)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Ⅱ期试验的失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PDE10A在中枢内的功能以及PDE10A能否真正成为治疗靶点。鉴于此,该文从PDE10A的基本特征、结构与功能和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指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 磷酸二酯酶10A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纹状体 精神分裂症 亨廷顿病
下载PDF
NF-κB在哮喘豚鼠脊神经节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军浩 王振宇 +1 位作者 刘晓湘 方秀斌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 探讨NF κB在哮喘豚鼠C7~T5脊神经节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哮喘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染色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方法。 结果 对照组C7~T5脊神经节NF κB免疫阳性物质在细胞浆中分布较多 ... 目的 探讨NF κB在哮喘豚鼠C7~T5脊神经节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哮喘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染色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方法。 结果 对照组C7~T5脊神经节NF κB免疫阳性物质在细胞浆中分布较多 ,核内较少 ,其mRNA轻度表达。哮喘组豚鼠C7~T5脊神经节NF κB阳性反应物呈现由细胞浆向细胞核移位现象 ,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地塞米松组C7~T5脊神经节细胞浆中NF κB阳性反应物多于细胞核 ,其mRNA表达水平低于哮喘组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NF κB在哮喘豚鼠C7~T5脊神经节内过表达及核内移位提示其可能参与哮喘的发作 ;抑制哮喘豚鼠C7~T5脊神经节内NF κB的表达及活性可能是地塞米松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支气管哮喘 脊神经节 地塞米松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分子杂交 豚鼠
下载PDF
P53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和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军浩 周长满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227-232,共6页
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在细胞内起着抑制细胞周期、促进基因组修复和诱导凋亡等多重作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p53在缺氧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被激活,并通过其靶蛋白、Bcl-2和Caspase家族蛋白等发挥促血管... 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在细胞内起着抑制细胞周期、促进基因组修复和诱导凋亡等多重作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p53在缺氧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被激活,并通过其靶蛋白、Bcl-2和Caspase家族蛋白等发挥促血管内皮细胞及脑内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并导致SAH后早期脑损伤和后期血管痉挛的发生。应用p53特异性的抑制剂可以阻断p53的活化,显著恢复SAH后的血脑屏障功能并缓解脑血管痉挛。本文讨论了p53在SAH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应用p53抑制剂拮抗p53功能以治疗SAH后早期脑损伤和血管痉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早期脑损伤 P53蛋白 HEMORRHAGE 血管内皮细胞 p53抑制剂 CASPASE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4参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5
作者 闫军浩 张卫光 周长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1/4(PAR-1/4)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sham组、SAH+control siRNA组、SAH+PAR-1 siRNA组、SAH+PAR-4 siRNA组以及SAH+PAR-1/4 siRNA组,每组20只。应...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1/4(PAR-1/4)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sham组、SAH+control siRNA组、SAH+PAR-1 siRNA组、SAH+PAR-4 siRNA组以及SAH+PAR-1/4 siRNA组,每组20只。应用血管内插线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治疗组在术后1h脑室注射相应剂量药物。在SAH后6h和24h,观察了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学缺陷、脑水含量和脑内伊文思蓝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了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单独应用PAR-1siRNA或PAR-4 siRNA均可减轻SAH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降低血管通透性(P<0.05),同时脑内小胶质细胞TNF-α和ICAM-1的表达也明显下降。联合应用PAR-1和PAR-4siRNA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PAR-1/4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PAR-1/4 siRNA可通过抑制两者的活性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具有显著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蛋白酶活化受体 小胶质细胞 炎症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NGF对哮喘豚鼠下呼吸道及内脏感觉传入部位TNF-α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湘 曹德寿 +2 位作者 闫军浩 高杰 方秀斌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神经免疫调节机制。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 ,研究实验性哮喘豚鼠下呼吸道和内脏感觉传入部位肿瘤坏死因子 αmRNA(TNF α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NGF抗体对其的影...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神经免疫调节机制。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 ,研究实验性哮喘豚鼠下呼吸道和内脏感觉传入部位肿瘤坏死因子 αmRNA(TNF α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NGF抗体对其的影响。 结果 生理盐水组与单纯致敏组TNF α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这两个对照组相比 ,哮喘豚鼠TNF αmRNA的表达在气道上皮、肺内炎性细胞、C7~T5段脊神经节及脊髓后角内均明显上调 (P <0 0 1) ;在哮喘 +NGF抗体组 ,上述部位内TNF 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哮喘组 (P <0 0 1)。 结论 NGF诱发TNF α的表达可能是NGF参与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 ,NGF抗体抑制哮喘时下呼吸道和内脏感觉传入部位TNF αmRNA的表达可能是治疗哮喘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生长因子 下呼吸道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 哮喘 豚鼠
下载PDF
Gd-DTPA磁共振成像示踪法对脑细胞外间隙成像与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和清源 韩鸿宾 +8 位作者 许方婧伟 闫军浩 曾津津 李小刚 傅瑜 彭芸 陈翯 侯超 徐晓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观察钆喷酸葡胺(Gd-DTPA)在脑细胞外间隙(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ECS)中扩散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规律,探讨应用MRI示踪法对ECS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280 g~320 g)麻醉... 目的:观察钆喷酸葡胺(Gd-DTPA)在脑细胞外间隙(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ECS)中扩散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规律,探讨应用MRI示踪法对ECS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280 g~320 g)麻醉后,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尾状核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Gd-DTPA2μL。于导入后1、3、6、9、12 h分别进行MRI扫描,观察MRI表现,测量示踪剂导入侧所在脑区与对侧相应脑区MR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于12 h MRI扫描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MRI图像证实6只大鼠Gd-DTPA导入点位于尾状核区,2只位于外囊区。Gd-DTPA在尾状核区导入后呈均匀扩散,3 h扩散到达同侧大脑皮层,扩散后主要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随着扩散范围的增大,尾状核区的MR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3 h后各个时间点相对MRI信号强度ΔS与1 h时ΔS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5.63,P<0.01),3 h后的各组Δ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S的衰减规律呈指数形式[y=1.7886x-0.1776(R2=0.94)]。导入外囊区的Gd-DTPA在1 h的MRI上呈弧形沿白质纤维扩散,表现为各向异性。在3 h后呈扇形向相邻脑区扩散,6 h时扩散到达同侧皮层区。结论:应用MRI示踪法可动态观察Gd-DTPA在细胞外间隙的扩散与清除衰减规律,是在活体对ECS解剖与生理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细胞外隙 钆喷酸葡胺
下载PDF
钩藤碱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娟 张艳 +4 位作者 徐霆 杨磊 周长满 李建华 闫军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讨钩藤碱(Rhy)能否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血管内刺破法建立SAH模型。SAH后立即腹腔注射Rhy,24h后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基底动脉(BA)直径。BA经HE染色后,测量BA的... 目的探讨钩藤碱(Rhy)能否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血管内刺破法建立SAH模型。SAH后立即腹腔注射Rhy,24h后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基底动脉(BA)直径。BA经HE染色后,测量BA的直径和血管壁厚度;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组动物BA的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p-p53和剪切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RI和组织学染色结果均表明,10mg/kg Rhy在SAH后可明显增加BA的直径并显著减少血管壁厚度(P<0.05)。Rhy明显降低了SAH后BA的p-p38MAPK、p-p53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Rhy能够明显减少SAH后BA内皮细胞p-p38MAPK、p-p53和cleaved-Caspase-3等凋亡蛋白的表达。结论 Rhy能通过抑制BA内皮细胞凋亡减轻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基底动脉 免疫印迹法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成人颈椎小关节间隙穿刺路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贵源 朱文仁 +3 位作者 杨兵 闫军浩 王建伟 张卫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的关节类型、关节角大小、关节面倾角等,为临床行颈椎间隙穿刺提供可参考的路径。方法采用正常成人脊柱标本38例(男27、女11),通过断层解剖方法,从横断面上对C2-3~C6-7关节类型、关节角进行观测,并对40套成人椎骨标...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的关节类型、关节角大小、关节面倾角等,为临床行颈椎间隙穿刺提供可参考的路径。方法采用正常成人脊柱标本38例(男27、女11),通过断层解剖方法,从横断面上对C2-3~C6-7关节类型、关节角进行观测,并对40套成人椎骨标本的颈椎小关节关节面倾角及形态进行观测。结果 C2-3~C6-7关节类型主要为平面椭圆形(79.2%)和曲面形(20.8%);自C2-3至C6-7颈椎关节突的关节角逐渐增大;关节面倾角C3>C4>C5<C6<C7,倾角值呈"U"分布;关节中部位置在颈部后正中线外侧,相应上下颈椎棘突后缘中点之间,与后正中线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增加;穿刺路径经皮肤、浅筋膜、项韧带和头夹肌至关节囊后壁。结论颈椎小关节穿刺应根据关节类型、关节角大小、关节面倾角选择相应颈椎间隙中点的外17.2~20.5mm(平均18.8 mm)处进行,穿刺方向选择尾倾55°~67°(平均60°)斜向上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 关节类型 关节角 穿刺路径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MSCT-3D技术在动物与人骨骼形态比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庞超楠 石晶 +6 位作者 杨明慧 张悦 赵强 和清源 闫军浩 衣慧灵 韩鸿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应用MSCT-3D显示技术比较正常贵州香猪、Marshall比格犬、恒河猴与人上肢带骨及躯干骨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采用MSCT分别对贵州香猪、比格犬和恒河猴进行CT全身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其上肢带骨、躯干骨形态结构与人的异同。结果比... 目的应用MSCT-3D显示技术比较正常贵州香猪、Marshall比格犬、恒河猴与人上肢带骨及躯干骨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采用MSCT分别对贵州香猪、比格犬和恒河猴进行CT全身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其上肢带骨、躯干骨形态结构与人的异同。结果比格犬、恒河猴、贵州香猪脊椎骨和肋的基本组成与人相同,脊椎骨由椎体和附件组成,肋骨包括真肋、假肋和浮肋。而脊柱曲度、各段椎骨数目、胸骨结构、肋的数目、胸肋连接、上肢带骨的组成与人不同,恒河猴的脊柱曲度和上肢带骨连接与人相同,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并由锁骨和肩胛骨共同连接自由上肢骨,比格犬和贵州香猪只有颈、胸腰、骶三个生理性弯曲,仅由肩胛骨连接自由上肢骨。结论恒河猴躯干骨和上肢带骨与人有良好的相似性,而比格犬和贵州香猪与人差别较大。MSCT-3D技术为实验动物形态学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相对无创、快速、可以在体研究并动态连续观察的科学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解剖学 实验动物 比较研究 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骼
下载PDF
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国忠 闫军浩 +5 位作者 黄红云 周长满 陈琳 王洪美 姜晓荣 任玉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为临床细胞学治疗提供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红细胞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骨髓血中分离BMSCs。台盼蓝染色实验测定BMSCs活力;对BMSCs进行CD44、CD34抗体免疫荧光显色... 目的:介绍一种为临床细胞学治疗提供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红细胞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骨髓血中分离BMSCs。台盼蓝染色实验测定BMSCs活力;对BMSCs进行CD44、CD34抗体免疫荧光显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BMSCs活性大于95%,纯度大于85%,细胞的纯度和均一性均符合中国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的要求,已达到临床应用标准。结论:本细胞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批量获得BMSCs,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分离 纯化 免疫荧光
下载PDF
基于脑局部给药的药物分布与清除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龙 雷易鸣 +4 位作者 闫军浩 刘会坡 袁兰 蒲小平 韩鸿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分子探针示踪技术,研究大鼠深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内物质转运与脑组织液引流的规律。结合多孔介质经典扩散方程,建立大鼠脑局部给药的药物分布与清除动力学模型。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尾状核、丘脑... 目的应用磁共振分子探针示踪技术,研究大鼠深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内物质转运与脑组织液引流的规律。结合多孔介质经典扩散方程,建立大鼠脑局部给药的药物分布与清除动力学模型。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尾状核、丘脑、中脑黑质3组(n=8)。将细胞外示踪剂惰性分子探针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DTPA)2μl分别导入三个脑区细胞外间隙,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采集探针在大鼠脑ISS内的分布与清除过程。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取ISS内示踪分子在大鼠全脑分布的最大分布容积比(Vdmax%)及半衰期(t1/2)。应用经典扩散方程,测量ISS有效扩散系数(D*)、清除率(k’)与局部迂曲度(λ)。结合上述结果及经典扩散方程,建立大鼠脑组织间隙内药代动力模型。结果示踪分子在大鼠不同脑区ISS内的转运分布区域、清除速率各不相同。尾状核Vdmax%和t1/2大于丘脑和黑质(P=0.000)。黑质区D*小于尾状核、丘脑(P=0.021),黑质ISS内迂曲度最大(P=0.280)。丘脑局部k’大于尾状核和黑质区域(P=0.000)。结论钆喷酸葡胺(Gd-DTPA)在大鼠深部脑组织内分布呈分区特征,各分区内药物的分布与清除速率各不相同。脑局部给药需考虑脑内ISS的解剖分区以及各个脑分区的物质转运与脑组织液流动参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间液 细胞外间隙 示踪剂 扩散
下载PDF
线栓长度对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建华 孙娟 +2 位作者 张艳 杨磊 闫军浩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模型造模中,摸索选择微创且重复性好的颈内动脉穿刺线栓长度。方法行颈内动脉穿刺时,将大鼠线栓长度随机分为≤17 mm组、18-20 mm组、20-22 mm组、22-24 mm组和≥24 mm组。在SA... 目的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模型造模中,摸索选择微创且重复性好的颈内动脉穿刺线栓长度。方法行颈内动脉穿刺时,将大鼠线栓长度随机分为≤17 mm组、18-20 mm组、20-22 mm组、22-24 mm组和≥24 mm组。在SAH后24 h,通过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及出血严重程度等指标判定SAH模型的成功率。结果线栓长度在20-22 mm时,SAH动物成功率最高。结论线栓长度在20-22 mm时,大鼠SAH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合进行临床前循环动脉瘤性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人胚嗅球嗅鞘细胞原代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玉水 闫军浩 +5 位作者 王洪美 陈琳 黄红云 周长满 姜晓荣 田国忠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拟建立人胚胎嗅球嗅鞘细胞的培养方法并探讨这些细胞在活性、纯度方面是否具备临床应用水平。方法用含有促进细胞生长的谷氨酰胺、转铁蛋白、生物素、硒酸纳的无血清纯化液纯化嗅鞘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 目的拟建立人胚胎嗅球嗅鞘细胞的培养方法并探讨这些细胞在活性、纯度方面是否具备临床应用水平。方法用含有促进细胞生长的谷氨酰胺、转铁蛋白、生物素、硒酸纳的无血清纯化液纯化嗅鞘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活性测定,P75NGFR和S-100双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以Hoechst复染鉴定OECs的纯度。结果可见比较典型的嗅鞘细胞:双极或梭形、多突起形和扁圆形,主要以梭形和多突起形细胞为主。细胞活性大于95%,纯度大于90%。结论实验建立的人胚胎嗅球嗅鞘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可行,细胞活性大于95%,纯度和均一性已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细胞培养 纯化 免疫荧光 人胚
下载PDF
全身一体化成像技术在恒河猴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和清源 石晶 +5 位作者 杨明慧 赵强 庞超楠 闫军浩 付东增 韩鸿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45-4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恒河猴全身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全身一体化技术(total imaging Matrix,TIM)配合增强扫描对恒河猴骨骼、循环、神经系统成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中与人相应系统解... 目的探讨并比较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恒河猴全身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全身一体化技术(total imaging Matrix,TIM)配合增强扫描对恒河猴骨骼、循环、神经系统成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中与人相应系统解剖的差异。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的表面遮盖成像重建技术(3D-SSD)对恒河猴全身骨骼系统进行全身平扫及重建,3.0T MRI的TIM技术与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恒河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全身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重建。结果64层螺旋CT骨骼系统成像显示恒河猴腰椎骨6块、骶椎骨8块、尾椎骨11块、真肋骨9根,数量多于人类;颈椎棘突未见分叉,与人类不同。MRI动态增强技术与一体化成像技术联用显示恒河猴的动脉系统与人类相近,端脑矢状位最长径与冠状位最长径比值比人类略低,脊髓膨大位置比人类略低。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的TIM技术可应用于对大型实验动物进行无创性的解剖学分析,是一种无创、快速、可以在体研究并动态连续观察其结构的科学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全身一体化成像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清除障碍在阿尔兹海默症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紫晗 孙琳琳 +1 位作者 张艺璇 闫军浩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功能受损和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是含有39~43个氨基酸的多肽,由淀粉样前体...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功能受损和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是含有39~43个氨基酸的多肽,由淀粉样前体蛋白加工产生并分泌至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Aβ在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聚集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AD的特征之一。Aβ清除功能障碍将导致Aβ在特定脑区内聚集,其神经毒性造成突触损伤和神经元死亡,从而导致了AD的发生。本文综述了目前对于AD中脑内Aβ清除障碍的研究进展,力图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兹海默症 清除 类淋巴系统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脑缺血后脑水肿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符师宁 胡丹辰 闫军浩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1-364,共4页
脑缺血是由于动脉阻塞或灌注不足导致大脑局部血流减少无法满足代谢需求产生的功能障碍。脑水肿是脑组织间或细胞内液体过度积聚的病理现象,是脑缺血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将会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受压而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水通道... 脑缺血是由于动脉阻塞或灌注不足导致大脑局部血流减少无法满足代谢需求产生的功能障碍。脑水肿是脑组织间或细胞内液体过度积聚的病理现象,是脑缺血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将会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受压而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水通道蛋白(aquaporin)是一类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家族,目前已发现有13种亚型,主要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且参与细胞迁移和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上,在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的形成和消除中起双重作用,与脑缺血后脑水肿有密切关系。机体通过转录过程及翻译后修饰等多个水平调节AQP4的表达协调其功能。本文回顾了目前AQP4在脑缺血后作用的最新进展,力图为治疗脑卒中后脑水肿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脑缺血 水肿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脂肪栓塞综合征肺损伤病生理机制浅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星昀 刘杉杉 闫军浩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2-364,共3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指创伤后脂肪进入循环系统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中,肺是主要受累的靶器官。目前的研究认为,广泛的炎症反应可能在FES后的损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脂肪栓子的来源与清除、...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指创伤后脂肪进入循环系统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中,肺是主要受累的靶器官。目前的研究认为,广泛的炎症反应可能在FES后的损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脂肪栓子的来源与清除、参与炎症损伤的分子及损伤后变化这三个方面对FES后肺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肺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阿尔兹海默病脑组织间液引流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娥 张艺璇 +4 位作者 孙琳琳 滕泽 王艾博 韩鸿宾 闫军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Gd-DTPA)在脑组织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大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Gd-DTPA)在脑组织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大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引流的改变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AD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SD大鼠(300~350 g)和Aqp4基因敲除(Aqp4-/-)SD大鼠(300~350 g)分别分为Sham组(10只)、AD组(10只)、Aqp4-/--Sham组(10只)、Aqp4-/--AD组(10只)。Sham组和Aqp4-/--Sham组连续6周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D组和Aqp4-/--AD组连续6周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将示踪剂Gd-DTPA(10 mmol/L,2μL)注射到大鼠海马区,分别于0.5 h、1 h、1.5 h、2 h、3 h进行MRI扫描,观察示踪剂在海马区的动态分布,并测量示踪剂的扩散速率D*值、清除速率k'值和半衰期t1/2值。结果:Sham组示踪剂在ECS内的扩散率D*值为(2.66±0.36)×10^(-6)mm^2/s,AD组D*值(2.72±0.62)×10^(-6)mm^2/s,Aqp4-/--Sham组D*值(2.75±0.47)×10^(-6)mm^2/s,Aqp4-/--AD组D*值(2.802±0.55)×10-6mm2/s,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Sham组海马区的示踪剂清除速率k'为(4.57±0.14)×10-4/s,AD组k'为(3.68±0.22)×10-4/s,Aqp4-/--Sham组k'为(3.17±0.16)×10-4/s,Aqp4-/--AD组k'为(2.59±0.19)×10-4/s,4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4组之间的示踪剂清除半衰期t1/2值依次延长,Sham组海马区的t1/2为(0.67±0.12)h,AD组t1/2为(0.88±0.08)h,Aqp4-/--Sham组t1/2为(1.12±0.15)h,Aqp4-/--AD组t1/2为(1.58±0.11)h,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结论:AD的退行性病变使脑内ISF引流减慢,Aqp4的缺失使AD大鼠脑内ISF引流明显减慢,Aqp4对清除脑组织间隙的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阿尔兹海默病 组织间液 磁共振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世杰 张艳 +5 位作者 唐中生 范瑞娟 陆莹 罗亚非 闫军浩 刘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引起的早期脑损伤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采用颈内动脉刺破法建立SA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AH模型(SAH+NS)组、APS给药(SAH+APS)组。SAH模型建立后,各...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引起的早期脑损伤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采用颈内动脉刺破法建立SA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AH模型(SAH+NS)组、APS给药(SAH+APS)组。SAH模型建立后,各组立即腹腔注射相应溶液,24 h后通过T2加权成像(T2WI)来评估脑内损伤情况;应用Nissl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特有结构尼氏体的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因子cleaved-Caspase-3和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组织学染色及T2W1结果表明,SAH大鼠应用APS(40mg/kg)可以提高Bcl-2的表达水平(P<0.05),下调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P<0.05);T2WI结果显示,SAH大鼠应用APS(40mg/kg)可以降低脑内损伤程度(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以抑制SAH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对早期脑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蛛网膜下腔出血 海马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