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解释性媒介对美国媒介发展及其从业者的影响
- 1
-
-
作者
闫名驰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今传媒》
2011年第6期62-64,共3页
-
文摘
美国学者韦斯特在其著作《美国传媒体制的兴衰》中将美国媒介发展史分为了党派性媒体、商业性媒体、客观性媒体、解释性媒体以及分化性媒体等五个时段。其中解释性媒介时期对美国的媒介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个阶段的产生是由众多复杂的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到当时的政治斗争、经济环境、科技发展水平、民众教育程度,甚至就连偶发性的事件也对媒介阶段性特征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新闻从业人员在此期间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一个美国新闻从业者身份由顶峰转向衰落的时代,带有主观色彩的解读使得在读者心中塑造的客观中立的形象遭到动摇,在获得了更多受众的同时却又广受批评,这种转变奠定了现阶段美国媒介的社会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媒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
关键词
传媒体制
解释性媒介
媒介发展
新闻从业者
-
分类号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中国电影产业对外合作问题探究
- 2
-
-
作者
闫名驰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
文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经济合作使得不同国家企业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得以优化和提升,同时也使企业自身得以壮大和发展。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传递着一国的文化,更渗透着一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拓宽我国电影产业链条,增加海外票房收入,提高电影制作水准,同时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也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
关键词
中国电影产业
媒介运营
国际营销
国际经济合作
-
Keywords
Chinese film industry
media opera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
分类号
J992.63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传播偏差在大众媒介传播过程中的产生原因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李璐玚
闫名驰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探究传播偏差在新闻报道中对大众意识的负向功能"结项成果项目编号:2011A12012
-
文摘
传播偏差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信息失真现象。具体说来,它指的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发生了非主观性的再次编码或者解码,使得传播偏离了传播者的原有意图,没有达到预期传播效果而是导致了其他非预期的结果。这种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在传播环节发生的,也可能是在接收环节产生的。而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由于其过程的不可控性,导致作为其主要渠道之一的新闻报道也具有不可控性,因此传播偏差现象也存在于新闻传播领域。究其原因,既包括由于新闻报道的出发点、传播模式、利益诉求、从业者素养等传播主体的原因,又包括因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如政治形态、受众知识水平等因素对信息接收造成的倾向性引导。信息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明确信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其偏转过程,有助于传播主体更好地掌握新闻报道的运作机理,也可以帮助传播主体尽可能准确地通过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避免非主观错误的引导。
-
关键词
传播偏差
新闻报道
框架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理念
- 4
-
-
作者
闫少华
闫名驰
-
机构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7,共4页
-
文摘
理念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培育学生理念应属最高层次目标。目前高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必修课虽然门类较多、内容丰富、结构复杂,蕴涵着许多理念,但有一些理念具有共同性和关联性,如解放思想的理念、社会主义理念等。这些应视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理念。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念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