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介入主体及其伦理规约探析——以生物识别技术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闫坤如 刘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技术中立论认为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中介和工具,而技术是非价值中立的,它负载着人类价值;技术实体论认为技术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不是依附人类的工具。生物识别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呈现技术介入人体、技术与人一体化的趋势。技术介入... 技术中立论认为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中介和工具,而技术是非价值中立的,它负载着人类价值;技术实体论认为技术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不是依附人类的工具。生物识别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呈现技术介入人体、技术与人一体化的趋势。技术介入主体让人类无法经验其存在,此时技术是不在场的显现,技术与人的一体化使人成为技术的背景,也是不在场的显现。技术介入主体不仅涉及到对于技术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重新审视,还引发关于技术伦理层面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技术 技术工具论 技术实体论 技术介入
下载PDF
身体与技术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6
2
作者 闫坤如 刘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人与技术的关系是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身体与技术关系问题的考察可以作为探讨该问题的切入点。可以从身体与技术的互相建构出发考察两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为我们搭建了基本的分析框架;不仅如此,身体... 人与技术的关系是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身体与技术关系问题的考察可以作为探讨该问题的切入点。可以从身体与技术的互相建构出发考察两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为我们搭建了基本的分析框架;不仅如此,身体与技术出现的互相融合的趋势,是技术哲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身体与技术关系涉及到技术伦理学的问题,分析身体、技术的伦理互动,整合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学有助于我们实现技术、身体与伦理三者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身体 融合 技术伦理
下载PDF
技术异化的根源和规避 被引量:5
3
作者 闫坤如 黄理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3-68,共6页
技术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技术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人的主体性地位丧失等局面,导致了技术异化的出现。我们通过对技术异化表现以及对技术异化根源的分析来加深对技术异化的理解,从而对技术异化进... 技术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技术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人的主体性地位丧失等局面,导致了技术异化的出现。我们通过对技术异化表现以及对技术异化根源的分析来加深对技术异化的理解,从而对技术异化进行合理规避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技术异化 反自然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设计的风险及其规避 被引量:13
4
作者 闫坤如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6,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所引发的风险与责任问题倍受学界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与人工智能设计有较大关联。从理论上来讲,人工智能设计应思考人工智能是否具有道德行动者地位和"道德嵌入"的合理性等问题。人工智能设计目的...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所引发的风险与责任问题倍受学界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与人工智能设计有较大关联。从理论上来讲,人工智能设计应思考人工智能是否具有道德行动者地位和"道德嵌入"的合理性等问题。人工智能设计目的与实际结果的不相符,人工智能设计目的与使用者需求不相符,人工智能设计技术的不完备等都会带来风险。为解决人工智能设计的风险问题,其设计的目的应彰显"善"的理念,设计过程中应关注正义与公平,强调设计者的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设计风险 道德嵌入 责任意识
下载PDF
核电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性及其决策伦理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闫坤如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78,共5页
核电风险源于核技术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核技术风险因其认知主体的知识状态、认知模式、认知策略等导致核技术风险具有主观建构性,我们通过对公众和核技术专家等不同认知主体的认知范式进行分析,不同认知主体具有不同的经验,因而存... 核电风险源于核技术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核技术风险因其认知主体的知识状态、认知模式、认知策略等导致核技术风险具有主观建构性,我们通过对公众和核技术专家等不同认知主体的认知范式进行分析,不同认知主体具有不同的经验,因而存在不同的基本假设、概念体系、观察视角和研究方式。在对核技术风险感知的分析基础上,对核技术风险决策伦理规约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为核技术风险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在规避核电风险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技术 技术风险 风险认知 决策伦理
下载PDF
“人-技术-世界”三元结构中的技术介入——以指纹识别技术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坤如 刘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
指纹识别技术突破了伊德界定的四种人-世界关系,使得技术由隐身变得透明,人与世界从物理学关系上升到生物学层面,在"人—技术—世界"三元结构中技术从中介地位转向介入地位。指纹识别技术可以推动人和世界关系的改变和提升,... 指纹识别技术突破了伊德界定的四种人-世界关系,使得技术由隐身变得透明,人与世界从物理学关系上升到生物学层面,在"人—技术—世界"三元结构中技术从中介地位转向介入地位。指纹识别技术可以推动人和世界关系的改变和提升,在新的"人—技术—世界"三元结构中,技术已经介入到人体,这会带来技术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在技术应用中要关注技术主体的责任和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识别技术 生物学关系 信息安全 负责任创新
下载PDF
技术-环境悖论的复杂范式视角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闫坤如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79-83,共5页
技术-环境悖论的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技术的本性决定。在简单性视角下技术知识是确定性的知识,对技术的评价也是从其效益和利润方面去衡量,这种观念导致了技术环境悖论的出现;在复杂视角下,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和对环境的依赖性。因... 技术-环境悖论的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技术的本性决定。在简单性视角下技术知识是确定性的知识,对技术的评价也是从其效益和利润方面去衡量,这种观念导致了技术环境悖论的出现;在复杂视角下,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和对环境的依赖性。因此,要避免技术开发应用对环境的破坏,要从观念和实践层面对技术的利用加以规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 不确定性 简单范式 复杂范式
下载PDF
在开放理念下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从自然辩证法的教学谈起 被引量:6
8
作者 闫坤如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活动比较复杂,现有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开放的教学主体的参与下,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过程是开放的过程,在开放的教学理念下,促进教与学的... 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活动比较复杂,现有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开放的教学主体的参与下,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过程是开放的过程,在开放的教学理念下,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研究生学习模式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下载PDF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闫坤如 黄理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23,76,共5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展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先污染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技术发展有其破坏性的一面,通过对技术的本质及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哲学分析,阐释...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展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先污染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技术发展有其破坏性的一面,通过对技术的本质及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哲学分析,阐释了现代技术的发展不是让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得以改善的直接因素,即使某些国家和地区环境有所改善,也是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而并非基于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进而对技术的作用进行哲学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技术的自然属性 技术的社会属性
下载PDF
工程风险感知及其伦理启示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坤如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工程风险具有客观实在性和主观建构性。不同工程主体对同一工程风险的感知具有差异性,且工程主体的风险感知具有变动性。工程主体因风险性质、风险熟悉程度和风险灾难性程度、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等风险的客观因素,以及主体的风... 工程风险具有客观实在性和主观建构性。不同工程主体对同一工程风险的感知具有差异性,且工程主体的风险感知具有变动性。工程主体因风险性质、风险熟悉程度和风险灾难性程度、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等风险的客观因素,以及主体的风险知识、风险态度、风险认知策略等主观因素导致风险感知差异。因此,要想消除或者缩减风险感知差异,就要从工程师的主体责任伦理、不同工程认知主体间的风险沟通伦理,以及社会稳定评估中的决策伦理等多维视角着手,才能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有效的规避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风险 风险感知 社会稳定评估 风险沟通
下载PDF
技术风险的研究嬗变及其研究趋势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坤如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2,共7页
技术风险是技术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利于主体的后果和发生概率的函数,技术风险源于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风险的研究基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呈现出几个独特的研究特色。通过对技术风险研究的历史嬗变过程的分析,可以预见学界对技术哲学研究的... 技术风险是技术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利于主体的后果和发生概率的函数,技术风险源于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风险的研究基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呈现出几个独特的研究特色。通过对技术风险研究的历史嬗变过程的分析,可以预见学界对技术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那将是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的系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技术风险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对科学中的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坤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6-330,共5页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可以指明科学研究的方向。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必须包含有意义的陈述,必须满足自然语言的句法规则和逻辑句法。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对问题求解的过程。为了保证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并且能够找到一...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可以指明科学研究的方向。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必须包含有意义的陈述,必须满足自然语言的句法规则和逻辑句法。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对问题求解的过程。为了保证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并且能够找到一种科学的解释,必须分析问题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预设 逻辑句法
下载PDF
工程的系统性以及新系统工程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坤如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因此,对系统工程的研究、评价以及工程活动本身除了工程内部的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进行研究外,还要对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工程从规划、设计、实施都需要关注生态环境、资源和社会... 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因此,对系统工程的研究、评价以及工程活动本身除了工程内部的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进行研究外,还要对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工程从规划、设计、实施都需要关注生态环境、资源和社会公平和稳定,工程系统追求最优化。这个最优不仅仅指的是工程系统内部的最优,必须在考虑环境的情况下达到整体最优,因此,系统工程研究方法除了工程系统内部的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外,还应该包括环境维的四维系统工程方法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系统 环境 系统工程方法论
下载PDF
思维模式视角下的“李约瑟难题”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坤如 《创新》 2017年第4期35-42,共8页
中国古代科技繁荣,为什么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就是科技史上有名的"李约瑟难题"。不同于专家学者多从经济、政治、文化、地域等多维视角关注和研究"李约瑟难题",文章转换角度,尝试从思维模式视角探... 中国古代科技繁荣,为什么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就是科技史上有名的"李约瑟难题"。不同于专家学者多从经济、政治、文化、地域等多维视角关注和研究"李约瑟难题",文章转换角度,尝试从思维模式视角探讨"李约瑟难题"出现的原因。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演绎、轻归纳,重实用、轻理论,重伦理、轻真理等工匠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衰退和落后。要想促进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理论研究、重视演绎推理和数学的方法论的作用,探索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学者传统 工匠传统 巴斯德象限
下载PDF
对技术风险的主体信念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坤如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2,18,共5页
风险是不确定的危险,表示为事件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技术风险分为客观技术风险和主观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不仅仅是一个事实判断,也是一个价值判断。与对技术风险的社会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研究进路不同,我们从现代归纳逻辑学维... 风险是不确定的危险,表示为事件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技术风险分为客观技术风险和主观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不仅仅是一个事实判断,也是一个价值判断。与对技术风险的社会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研究进路不同,我们从现代归纳逻辑学维度,从主体的信念度视角,通过研究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的差异,以及技术主体信念度的差异性、变动性和趋同性来分析技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风险 先验概率 后验概率 主观概率 客观概率
下载PDF
Why-问题与科学解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坤如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5,共4页
从亨佩尔开始,人们就把解释和Why-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其实解释不能简单地看成对Why-问题的回答,Why-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阐释。我们尝试对Why-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命题理论和对照理论进行阐释和评论,揭示两种方法的同异之处... 从亨佩尔开始,人们就把解释和Why-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其实解释不能简单地看成对Why-问题的回答,Why-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阐释。我们尝试对Why-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命题理论和对照理论进行阐释和评论,揭示两种方法的同异之处。基于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照理论优于命题理论的状况,本文着力反驳了对照理论,得出了对照理论未必优于命题理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y-问题 命题理论 对照理论
下载PDF
岭南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坤如 沈庆来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9-44,共6页
岭南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开拓进取精神以及高效务实的精神品质,这些为岭南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石,提供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岭南文化为岭南科学家的独特精神气质、独特的研究方式、研究对象以及岭南科技的繁荣等都有重大贡献。
关键词 岭南文化 科学技术 科学精神
下载PDF
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重建
18
作者 闫坤如 桂起权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3,共5页
科学解释的语用模型考虑到了解释者在科学解释中的作用,这相对于语义学科学解释模型有些进步,但是不论是范.弗拉森的语用学模型还是阿欣斯坦的语用学模型都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立足于分析语用学模型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对科学... 科学解释的语用模型考虑到了解释者在科学解释中的作用,这相对于语义学科学解释模型有些进步,但是不论是范.弗拉森的语用学模型还是阿欣斯坦的语用学模型都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立足于分析语用学模型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对科学解释的语用学模型进行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y-问题 解释的行为 解释的行为的结果
下载PDF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假设虚拟性”的逻辑分析
19
作者 闫坤如 桂起权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5-58,100,共5页
本文首先概述弗里德曼的经济学和方法论观点,然后通过细致的逻辑分析,证明弗里德曼关于“结论的正确性不依赖于前提或假设的真实性”的论点的合理性,最后对弗里德曼的批判者提出的诘难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 工具主义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假设虚拟性 “F-曲解”
下载PDF
技术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谈起
20
作者 闫坤如 周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展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开始破坏了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技术发展有其破坏性一面,我们通过对技术的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分析得出...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展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开始破坏了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技术发展有其破坏性一面,我们通过对技术的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分析得出结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未必真正能够使得整个人类的环境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技术的自然属性 技术的社会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