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效果的研发 被引量:8
1
作者 闫孝贡 武巍 +5 位作者 陈颖 郑凤元 高玉山 窦金刚 杨建 孙毅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33-35,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玉米中微量元素肥料S95、Si、Mn、B、Mo、Cu的施用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S95、Si、Mn、B、Mo、Cu可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使玉米增产。S95、Si、Mn肥田间定位施用后,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了玉米生长发...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玉米中微量元素肥料S95、Si、Mn、B、Mo、Cu的施用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S95、Si、Mn、B、Mo、Cu可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使玉米增产。S95、Si、Mn肥田间定位施用后,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适度增加了株高及叶面积指数,增强了玉米抗倒伏能力,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试验还表明,S95、Si肥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中微量元素 水分利用效率 增产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不同栽培模式大豆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闫孝贡 盖嘉慧 +5 位作者 刘剑钊 郭金瑞 蔡红光 张洪喜 闫晓艳 任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7-950,955,共5页
对吉林省中部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特征的分析,拟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植株生育特征及氮磷钾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模式产量为2 268.0kg·hm-2,比常规栽培模式增产16.3%;干物质积累较常规栽培模式提高26.8%。与... 对吉林省中部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特征的分析,拟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植株生育特征及氮磷钾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模式产量为2 268.0kg·hm-2,比常规栽培模式增产16.3%;干物质积累较常规栽培模式提高26.8%。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高产栽培模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明显增加,较常规栽培模式分别提高52.6%、60.5%、65.71%。高产栽培模式下吸收高峰明显后移,可见增加后期养分供应对于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大豆 栽培模式 需肥规律
下载PDF
黑钙土玉米氮肥经济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孝贡 武巍 +5 位作者 刘铮 孙宝昌 杨建 窦金刚 蒋正德 樊岳玲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5期33-34,共2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氮肥经济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明显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有效穗长、千粒重明显超过对照,单产N3~N5明显超过两个对照;从N1到N4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N4为最高),而后单...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氮肥经济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明显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有效穗长、千粒重明显超过对照,单产N3~N5明显超过两个对照;从N1到N4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N4为最高),而后单产降低。经济效益的高低顺序同单产高低顺序,氮肥以150kg/hm2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经济用量
下载PDF
微量元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施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闫孝贡 刘剑钊 +3 位作者 郭金瑞 边秀芝 武巍 任军 《农业与技术》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微量元素肥料为作物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土壤养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微肥的施用方法和肥效的有关内容作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 微肥 施用方法 肥效研究
下载PDF
土壤 植物 肥料测定方法探讨及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孝贡 武巍 +3 位作者 刘剑钊 郭金瑞 边秀芝 任军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5期90-92,共3页
测定土壤和植物的养分含量是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养分供求关系,以建立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间的协调,从而达到充分发挥最大生产潜力的目的。所以把有着密切联系的土壤、植物和肥料作为土壤农业化学的测试对象是完全正确的。本文仅就测定方... 测定土壤和植物的养分含量是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养分供求关系,以建立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间的协调,从而达到充分发挥最大生产潜力的目的。所以把有着密切联系的土壤、植物和肥料作为土壤农业化学的测试对象是完全正确的。本文仅就测定方法作一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肥料 测试方法
下载PDF
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超高产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高玉山 窦金刚 +3 位作者 刘慧涛 孙毅 任军 闫孝贡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研究高肥量水平下不同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产量影响差异6.1%~46.6%,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差异1.98%~12.80%。郑单958种植密度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单产为13214kg/hm2。在此密度下主要通... 研究高肥量水平下不同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产量影响差异6.1%~46.6%,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差异1.98%~12.80%。郑单958种植密度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单产为13214kg/hm2。在此密度下主要通过群体来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度 超高产
下载PDF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春玉米氮素的需求规律与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23
7
作者 蔡红光 袁静超 +4 位作者 刘剑钊 闫孝贡 张洪喜 梁尧 任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95-2005,共11页
【目的】研究高密度(75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东北中部春玉米群体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以制定高密度群体玉米的氮素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 【目的】研究高密度(75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东北中部春玉米群体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以制定高密度群体玉米的氮素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N2),推荐施氮(N3),130%推荐施氮量(N4),高量施氮(N5)),结合高产栽培管理模式,通过两年田间定点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中的累积与分配特征,并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处理间产量、生物量和氮累积量差异显著,且氮肥处理与年际间交互作用显著;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单峰曲线变化,以N3处理下产量最高,产量差异主要来自穗粒数和千粒重;春玉米干物质累积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累积动态,合理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籽粒的累积量和氮素转运效率,是其增产的重要基础,处理间以N3处理籽粒所占总干物质比重最高;N3处理下吐丝后氮素累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这表明合理的氮肥运筹可能更有助于植株生育后期对氮素的吸收;通过两年定点试验数据拟合,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0.1715x^2+79.73x+3940.1(R^2=0.963);计算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25.1 kg·hm^(-2)。【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显著提升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并增加吐丝期后植株氮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在东北中部黑土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基于75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春玉米氮肥施用量可根据品种及肥力特征在225 kg·hm^(-2)左右进行微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籽粒产量 高密度 施氮量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8
作者 任军 郭金瑞 +3 位作者 边秀芝 闫孝贡 刘钊剑 吴景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7,共8页
回顾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趋势,阐述了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及分布、我国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概况、农田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出了我国在土壤有机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循环
下载PDF
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与玉米高产田建设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任军 边秀芝 +2 位作者 郭金瑞 闫孝贡 刘剑钊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7-151,157,共6页
通过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黑土区玉米最大效益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明确了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土壤限制因素以及亚耕层培肥、深松、磷、钾肥追施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探明不同产量玉米需肥规... 通过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黑土区玉米最大效益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明确了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土壤限制因素以及亚耕层培肥、深松、磷、钾肥追施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探明不同产量玉米需肥规律,提出了玉米高产施肥原则,初步建立了黑土区玉米产量14250kg/hm2的土壤培肥与施肥技术,并创建了产量超过14250kg/hm2的建设技术和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黑土 高产培肥 高产田建设
下载PDF
不同培肥方式下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秀芝 蔡红光 +5 位作者 闫孝贡 刘剑钊 彭畅 高洪军 任军 朱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9-313,共5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常规栽培T1、深松T2、深松+深施肥T3、综合培肥T4)对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3、T4处理增产效果显著,与常规栽培(T1)相比,分别增产8.9%~16.5%,9.2%~18.1%。此...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常规栽培T1、深松T2、深松+深施肥T3、综合培肥T4)对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3、T4处理增产效果显著,与常规栽培(T1)相比,分别增产8.9%~16.5%,9.2%~18.1%。此外,T3、T4处理显著增加植株氮、磷、钾的累积,与T1相比,2个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9.8%~17.0%,13.6%~26.2%,磷素积累量分别增加7.2%~11.2%,14.3%~21.6%;且2个处理氮、磷增量多集中于籽粒,T3、T4处理籽粒中氮积累量较T1的增幅分别为21.7%~25.1%,29.0%~39.5%,磷积累量的增幅分别5.6%~20.1%,11.2%~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松 深追肥 有机肥 氮磷钾
下载PDF
春玉米连作体系高产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袁静超 刘剑钊 +4 位作者 闫孝贡 张洪喜 梁尧 蔡红光 任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通过探讨春玉米土壤物理性状、根系动态变化、产量等对不同农学管理模式的响应,为优化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进行了三年大田定位试验,对种植密度、肥料施用、土壤耕作三项关键技术进... 【目的】通过探讨春玉米土壤物理性状、根系动态变化、产量等对不同农学管理模式的响应,为优化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进行了三年大田定位试验,对种植密度、肥料施用、土壤耕作三项关键技术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了4种模式:1)按照当地农户习惯,种植密度5.0万株/hm^2,一次性施用化肥N 225、P_2O_5 82.5、K_2O 67.5 kg/hm2,灭茬旋耕(CK);2)种植增密至6.0万株/hm^2,化肥用量为N 190、P_2O_5 75、K_2O 82.5 kg/hm^2,氮肥分两次施用,播前和拔节期分别施78和117kg/hm2,基施有机肥15000 kg/hm2及中微肥60 kg/hm2,灭茬旋耕(Opt-1);3)种植密度7.0万株/hm^2,施化肥量为N 300、P_2O_5 120、K_2O 120 kg/hm^2,氮肥分三次施用,播前、拔节和抽雄期分别施用120、120、60 kg/hm2,磷肥和钾肥分两次施用,播前和拔节分别施用96和24 kg/hm2,基施有机肥15000 kg/hm^2及中微肥150 kg/hm^2,拔节期深松(Opt-2);4)施化肥N225、P_2O_5 90、K_2O 90 kg/hm^2,氮肥分三次施用,播前、拔节和抽雄期分别施用90、90、45 kg/hm^2,磷肥和钾肥分两次施用,播前和拔节分别施用72和18 kg/hm^2,有机肥、中微肥和种植密度同Opt-2(Opt-3)。调查了产量构成、氮素吸收、0—60 cm土壤物理性状和根系动态变化。【结果】产量主要是依靠收获穗数的增加来实现,Opt-1、Opt-2、Opt-3处理下的产量分别较CK高12.1%、15.3%和13.9%。与Opt-3处理相比,Opt-2处理氮肥用量增加33.3%,吸氮量仅增加6.9%,且多集中于茎叶,产量未增加。Opt-2、Opt-3处理在拔节期深松后,吐丝期和乳熟期固相比例有所下降,尤以乳熟期较为显著,平均各土层分别降低了8.8%和7.4%,进而增加了0—40 cm耕层土壤的通透性。Opt-1、Opt-2、Opt-3处理在0—10 cm土层根长、根重和根表面积均显著高于CK,在30—40 cm土层Opt-2、Opt-3处理的根长和根表面积比CK分别增加36.6%、44.6%和34.9%、37.1%;与CK相比,Opt-1、Opt-2、Opt-3处理在玉米吐丝期0—6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减少45.7%、31.0%、23.2%,且处理间差异显著。Opt-2和Opt-3处理在12展叶期进行深松追肥后促进了硝态氮的下移。【结论】通过增密、调肥、深松三项技术措施的集成优化,提高了0—40 cm耕层土壤的通气性,促进了玉米根系下扎且充分生长,吸收利用了0—6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进而显著增加了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通过调整施肥量,补充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氮磷钾肥分两次施用并结合拔节期深松,其产量和吸氮量较目前广泛使用的栽培模式增幅分别为13.9%和9.5%,是较优的栽培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农学管理方式 土壤三相比 根系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大豆长期轮作对土壤物理特性与水热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金瑞 宋振伟 +3 位作者 高洪军 闫孝贡 朱平 任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2,共7页
合理耕层能够提高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有利于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水热环境。借助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玉米连作、玉米-大豆轮作以及大豆连作等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物理性状与土壤水热特征评价... 合理耕层能够提高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有利于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水热环境。借助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玉米连作、玉米-大豆轮作以及大豆连作等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物理性状与土壤水热特征评价。土壤采样分析与田间水热定位观测发现,玉米连作处理与玉米-大豆轮作和大豆连作处理相比,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P<0.05),其中0~10 cm土壤层次下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2.9%和19.8%,10~20 cm层次分别低21.4%和23.2%,20~40 cm层次分别降低23.9%和29.2%,40~60 cm层次则分别降低20.3%和25.2%;玉米连作处理可显著提高5~6月份土壤水分储量,特别是0~40 cm土层下,玉米连作处理分别比玉米-大豆轮作和大豆连作处理高6.5%和6.3%、3.6%和3.4%,且差异显著,而玉米连作处理下较高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促进作物前期生长和后期群体质量改善;从0~30 cm土壤温度来看,不同处理间全生育期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长期玉米连作配合合理施肥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分储量,促进作物前期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特性 土壤水分 温度 种植模式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增强玉米抗旱力及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毅 高玉山 +3 位作者 朱知运 崔汉成 宁连荣 闫孝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1,共5页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耐密品种与稀植品种的水分生产率及节水增产、保水增产作用等。结果表明 :耐密品种比稀植品种水分生产率高 2 .32 %~ 12 .5 5 % ;特旱年份 ,硅肥可提高水分生产率 1.85 %~ 4 .2 9% ,增产 1.6 3%~ 5 .92 ...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耐密品种与稀植品种的水分生产率及节水增产、保水增产作用等。结果表明 :耐密品种比稀植品种水分生产率高 2 .32 %~ 12 .5 5 % ;特旱年份 ,硅肥可提高水分生产率 1.85 %~ 4 .2 9% ,增产 1.6 3%~ 5 .92 % ;S95,Mn SO4 分别提高水分生产率 1.4 8%、0 .89% ,增产 1.4 8%、2 .95 % ;石膏比对照节水- 7.5 7%~ 2 1.6 3% ,增产 12 .5 8%~ 4 4 .31% ;深松后 ,表层 0~ 10 cm,10~ 2 0 cm,2 0~ 3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5 8.5 2 % ,12 1.5 9% ,89.38% ,增产 15 .83% ;有机肥节水 14 .0 1%~ 2 1.81% ,增产 12 .32 %~ 2 1.16 %。各单项技术采用区或土壤含水量高或水分生产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力 半干旱区 玉米 水分生产率 节水增产技术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土壤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金瑞 边秀芝 +2 位作者 闫孝贡 刘剑钊 任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2,146,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耕作措施及施肥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及秋翻等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施肥种类和改变施肥方式,特别是玉米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可以...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耕作措施及施肥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及秋翻等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施肥种类和改变施肥方式,特别是玉米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可以获得高产高效;高产土壤的培育,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要注重20cm以下土壤的理化环境和养分环境状况的改善,应采用深施肥料和机械深松等土壤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高效 土壤 调控技术
下载PDF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Ⅰ.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成因 被引量:30
15
作者 任军 边秀芝 +5 位作者 郭金瑞 闫孝贡 刘钊剑 朱孝玉 郑中和 杨世清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就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并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集约化养殖、农田秸秆的无序利用及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现状 成因
下载PDF
深松结合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尧 蔡红光 +4 位作者 袁静超 刘剑钊 闫孝贡 张洪喜 任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40,共10页
【目的】阐明深松结合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2011-2012年,采用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模式(农民习惯栽培模式,对照,T1)、深松模式(T2)、深松+氮肥深追模式(T3)、深松+氮肥深追+增施有机肥模式(综... 【目的】阐明深松结合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2011-2012年,采用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模式(农民习惯栽培模式,对照,T1)、深松模式(T2)、深松+氮肥深追模式(T3)、深松+氮肥深追+增施有机肥模式(综合培肥模式,T4)4个处理,在玉米主要生育期采集0~10,10~20,20~30,30~40,40~60cm土层根系样品,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获取根长、根表面积与根系平均直径,同时测定各生育期玉米根系干质量及成熟期籽粒产量与地上干物质量。【结果】2011-2012年,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的根系干质量、根长、根表面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并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根系平均直径总体呈现缓慢增加或保持平稳的变化趋势。不同处理对各生育期玉米的根系干质量、根表面积和根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吐丝后期各指标的变幅较为明显,但各指标年际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与常规处理相比,深松处理对根系干质量、根长及根表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深松+氮肥深追处理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吐丝期之后,而综合培肥处理从6展叶期起对根系生长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总根系干质量、总根长及总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根系平均直径大幅度降低。在各生育期,根系干质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其中深层(30~40和40~60cm)土壤中的根系生长对深松+氮肥深追与综合培肥处理的响应较为敏感,特别是综合培肥处理各指标的变化更为显著,在成熟期,与常规处理相比,综合培肥处理30~40和40~60cm土层根系干质量的增幅分别为91%和72%,根长的增幅分别为68%和130%,根表面积的增幅分别为128%和87%。2011-2012年,与常规处理相比,深松处理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地上干物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深松+氮肥深追处理和综合培肥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及地上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8.92%,16.1%和9.21%,17.7%。【结论】深松配合氮肥深追有利于根系干质量的增加,促进了根系纵深分布,并获得了较高的玉米产量。在此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玉米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更有利于根系干物质的积累与"纵向延伸"根系构型的形成,从而保证了其更高的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根系分布 施肥方式
下载PDF
整地时期对东北雨养区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振伟 邓艾兴 +3 位作者 郭金瑞 任军 闫孝贡 张卫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4-258,263,共6页
以东北雨养区春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春季和秋季2个整地时期对农田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玉米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整地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与春整地相比增产8.7%(P<0.05)。秋整地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 以东北雨养区春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春季和秋季2个整地时期对农田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玉米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整地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与春整地相比增产8.7%(P<0.05)。秋整地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播种前和苗期耕层土壤(0-20cm)含水量分别比春整地高18.9%和5.6%。整地时期对种子层土壤(0-10cm)的物理特性影响不明显(P>0.05),但秋整地可显著改善10-40cm的根层土壤物理性状,其中土壤孔隙度比春整地平均提高10.0%,而土壤容重则比春整地平均下降11.6%。整地时期对0-40cm层次的土壤硬度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见,秋整地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物理蓄水性能和减少水分散失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保证较高的成株率和成穗率,进而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耕作时期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水分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磷、硫含量及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军 朱平 +7 位作者 边秀芝 彭畅 郭金瑞 高洪军 闫孝贡 李强 刘剑钊 吴景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黑土磷和硫的含量及空间变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休闲区相比,空白区土壤磷和硫含量明显下降,NPK区、M+NPK区与S+NPK区土壤磷含量明显富集,土壤硫含量明显下降;随土层深度加深,各处理区土壤磷含量呈下降趋... 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黑土磷和硫的含量及空间变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休闲区相比,空白区土壤磷和硫含量明显下降,NPK区、M+NPK区与S+NPK区土壤磷含量明显富集,土壤硫含量明显下降;随土层深度加深,各处理区土壤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硫含量呈S型分布,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磷淋溶现象不明显,但NPK区磷迁移趋势较有机物料区明显增强;土壤硫向下淋移明显,各处理间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黑土 磷和硫 空间变异特性
下载PDF
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的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盖嘉慧 闫孝贡 +5 位作者 刘剑钊 郭金瑞 袁静超 张洪喜 闫晓艳 任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1-454,共4页
以高产大豆品种杂交豆1号和吉育88为试验材料,采用有机无机肥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底肥、口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的超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的生育特征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产量可... 以高产大豆品种杂交豆1号和吉育88为试验材料,采用有机无机肥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底肥、口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的超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的生育特征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产量可以达到4650kg·hm^-2以上,最大叶面积指数大于5.4;全生育期氮、磷、钾最大积累量分别不低于315.7,40.7,169.9kg·hm^-2;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值10 115.5~11 599.2kg·hm^-2,干物质日积累最大值134.2~141.9kg·hm^-2·d^-1,开花后吸肥量增大,吸肥强度增大,可见,提高大豆生育中后期氮、磷、钾的供应强度是大豆超高产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大豆 超高产 产量 生育特征 营养特性
下载PDF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Ⅱ.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军 郭金瑞 +3 位作者 闫孝贡 刘钊剑 蔡红光 边秀芝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55-58,共4页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入手,提出了减少源头污染量,合理科学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及有效控制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防控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