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任视角的价值对齐探究
1
作者 闫宏秀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8,157,共11页
从价值对齐的信任意涵与信任样态来看,技术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作为类存在的人在价值对齐的进程中,必须厘清合作、信任与价值对齐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道德意涵,深刻反思人作为价值性存在的根基何在,充分审视技术信任... 从价值对齐的信任意涵与信任样态来看,技术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作为类存在的人在价值对齐的进程中,必须厘清合作、信任与价值对齐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道德意涵,深刻反思人作为价值性存在的根基何在,充分审视技术信任的顶层逻辑及权重,高度重视信任的反面,警惕价值对齐的非道德现象与异化,积极守护技术语境中的人际信任,避免信任的单向度。因此,应以基于道德的信任校准价值对齐,将人类作为人机(技)信任链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规避价值对齐的陷阱,走向有效的价值对齐,进而确保人工智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对齐 道德 信任 异化
下载PDF
数据记忆何以可能:以技术与记忆的关系为线索
2
作者 闫宏秀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1,255,共11页
记忆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的一个连接点。关于记忆的哲学研究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新面貌,与此同时,关于记忆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方面将哲学领域中关于记忆的理论与观念再次激活,另一方面又引出新的哲学问题。数据、记忆与智能的融合开启... 记忆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的一个连接点。关于记忆的哲学研究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新面貌,与此同时,关于记忆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方面将哲学领域中关于记忆的理论与观念再次激活,另一方面又引出新的哲学问题。数据、记忆与智能的融合开启了记忆的新路向,基于数据的记忆实践与记忆构想呼唤数据记忆。从记忆的分类与记忆作为“术”的维度来看,数据记忆作为一种记忆有其合理性,作为一种独立的记忆模式也有其必要性,其对人类的规划不仅是历史意义上的,更是未来意义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记忆 哲学 技术 智能 记忆术
下载PDF
负责任人工智能的信任模塑:从理念到实践
3
作者 闫宏秀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9,共10页
负责任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图景的一种规划,将责任与技术进行内在性的深度关联。技术的可信度与人类对自身的信任是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信任。就负责任人工智能而言,信任作... 负责任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图景的一种规划,将责任与技术进行内在性的深度关联。技术的可信度与人类对自身的信任是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信任。就负责任人工智能而言,信任作为一条主线,以理念的形式出现在它的目标、趋势、任务之中,并覆盖了与该技术发展的所有相关方;信任作为一种价值观,为负责任人工智能发展共识的形成提供基础;信任作为一种生态系统,为负责任人工智能的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因此,关于负责任人工智能的信任构建应从人工智能的相关方及其技术特征出发,以全过程、全范围的模式来寻求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信任的构筑途径,进而确保人工智能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人工智能 负责任 理念 实践
下载PDF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学科交叉问题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闫宏秀 杜奎松 赵克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5-29,共5页
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获奖原因、获得者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年龄以及作出获奖成果所属的学科范围等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就的取得与他们的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获奖原因、获得者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年龄以及作出获奖成果所属的学科范围等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就的取得与他们的学科视角与学习经历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为中国青年一代经济学家的培养和成长提供借鉴,而且有助于为大学教育及其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经济学奖 学科交叉 交叉科学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物之研究——读《物何为:对技术、行动体和设计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4
5
作者 闫宏秀 杨庆峰 《哲学分析》 2011年第2期189-195,共7页
从哲学史上看,物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技术哲学的视野中,更有其独特的地位。鲍德里亚、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伯格曼等都曾对物做过剖析。特别是近年来,技术哲学中关于物的研究日渐凸显,如唐·伊德(D.Ihde)、彼得·... 从哲学史上看,物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技术哲学的视野中,更有其独特的地位。鲍德里亚、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伯格曼等都曾对物做过剖析。特别是近年来,技术哲学中关于物的研究日渐凸显,如唐·伊德(D.Ihde)、彼得·克罗斯(P.A.Kroes)、安东尼奥·梅杰斯(A.W.M.Meijers)、林恩·贝克(L.R.Ba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哲学视野 哲学反思 设计 动体 雅斯贝尔斯 哲学研究 鲍德里亚
下载PDF
人:技术与价值选择——人之为人的两个基质 被引量:12
6
作者 闫宏秀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3,共4页
技术是人类在世的方式,其最终产物是以人造物的形式而存在,展示着人之为人的特质,是人类异于他物的表征之一;人在形而上的意义上是价值性的存在,人正是依据主、客两个尺度进行价值选择,从而彰显人之为人的类本质。人的发展恰恰就是在技... 技术是人类在世的方式,其最终产物是以人造物的形式而存在,展示着人之为人的特质,是人类异于他物的表征之一;人在形而上的意义上是价值性的存在,人正是依据主、客两个尺度进行价值选择,从而彰显人之为人的类本质。人的发展恰恰就是在技术与价值选择两者的不断变迁中完善自身,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价值选择 对象性关系 认识本身
下载PDF
可信任:人工智能伦理未来图景的一种有效描绘 被引量:12
7
作者 闫宏秀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2,63,共6页
可信任人工智能的构建发端于人对技术伦理旨趣的审度,可信任的存在逻辑在于人工智能创建了基于任务和基于目标信任得以产生的可能条件,并在与人类的交互之中呈现出某种关联性的信任。可信任人工智能应基于信任边界厘清的前提下,兼顾技... 可信任人工智能的构建发端于人对技术伦理旨趣的审度,可信任的存在逻辑在于人工智能创建了基于任务和基于目标信任得以产生的可能条件,并在与人类的交互之中呈现出某种关联性的信任。可信任人工智能应基于信任边界厘清的前提下,兼顾技术伦理学的通用原则和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特性,在有效监督和对技术动态的发展与应用的审慎批判中,确保人工智能向善。反观欧盟的“可信任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其所阐述的技术与非技术两个方面的构建路径、判别标准为可信任人工智能实现提供了有效的实践保障,但其对信任边界问题的搁置或排除则使其有效性遭遇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度 人工智能 伦理
下载PDF
数据赋能的伦理基质 被引量:6
8
作者 闫宏秀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2,共7页
作为生存要素的数据所呈现出的巨大潜能为数据赋能提供了诸多可能性,并以异于传统工业革命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模式,推动着伦理框架的升级。健康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所产生的效应体现了... 作为生存要素的数据所呈现出的巨大潜能为数据赋能提供了诸多可能性,并以异于传统工业革命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模式,推动着伦理框架的升级。健康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所产生的效应体现了数据赋能在人类社会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其引发的问题亟须伦理反思,从而能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佑护数据赋能通向美好生活。特别在数据智能化与伦理内在化的过程中,对更加有效的伦理方式的探寻不仅是对数据赋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的反思,更应从伦理作为基础设施的视角,基于技术哲学的调节理论,引入伦理与技术之间双向反馈机制,在人与技术共融的情境中,构建数据赋能的伦理基质,为数字中国的建设以及全球的数字化进程提供伦理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赋能 伦理基质 调节 健康码
下载PDF
智能化背景下的算法信任 被引量:6
9
作者 闫宏秀 宋胜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算法信任是技术信任的一种,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与技术之间的信任关系。算法与数据、智能的合力将这种技术信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在数据被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的当下,作为数据核心动力之一的算法因其不透明性、偏见等技术不确... 算法信任是技术信任的一种,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与技术之间的信任关系。算法与数据、智能的合力将这种技术信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在数据被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的当下,作为数据核心动力之一的算法因其不透明性、偏见等技术不确定性问题所引发的算法风险构成了对算法信任的挑战。因此,需要从算法信任的缘起及其所蕴含风险的解析中找寻出路。有效的算法信任应当是算法自身的技术的鲁棒性与人类理性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信任 调节 伦理 算法风险 算法设计
下载PDF
技术的价值选择支撑探微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宏秀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9,共5页
从哲学与史学的视角,以价值选择对技术的生存境遇、发展情势等切入点,对技术的价值选择支撑的方式、运作机理及效应进行哲学诠释、逻辑透视及史实考察,并从中得出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技术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技术 价值选择 支撑 发展
下载PDF
建构主义、知识的空间生产与历史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宏秀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57,共4页
建构主义与主体性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对主体性哲学的一种反思。但是建构主义包含的关键性意义是通过强调“知识存在”的历史性因素得以完成的。对知识的空间生产的关注是建构主义为科学哲学带来的极其重要的东西。但是,建构主义者... 建构主义与主体性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对主体性哲学的一种反思。但是建构主义包含的关键性意义是通过强调“知识存在”的历史性因素得以完成的。对知识的空间生产的关注是建构主义为科学哲学带来的极其重要的东西。但是,建构主义者对空间的理解过于狭窄。在他们那里,知识得以生产的“空间”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某一科学实验室。他们忽略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的空间生产已经充分地显示出跨越国界、全球性流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主体性 空间性 历史性
下载PDF
生态问题与宗教伦理观念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宏秀 安希孟 《兰州学刊》 2005年第6期67-69,共3页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中备受瞩目的热点,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是现时代人类的一项宏伟事业。世界的构建有赖于观念的改变。综观宗教伦理观念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曾存有的一种重要影响,因而从宗教伦理的视角对生态问题进行诠释将...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中备受瞩目的热点,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是现时代人类的一项宏伟事业。世界的构建有赖于观念的改变。综观宗教伦理观念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曾存有的一种重要影响,因而从宗教伦理的视角对生态问题进行诠释将更有利于作为行动司南的———人类观念的厘正。在这一方面,特别是基督教的劳动伦理是富有启发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宗教 管理 劳动伦理
下载PDF
技术:人类在世的方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宏秀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本文从神话、现实等视角解读技术对人的本质性意蕴,指出人凭藉技术进入存在,假之于技术而得以生存与发展;从事实、考古学、哲学的维度剖析技术在人类社会的普遍性特质;得出人必然是技术性的存在物,技术是人类在世的方式。
关键词 技术 人类 在世
下载PDF
数字中国的三重价值意蕴及其彰显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宏秀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00-107,共8页
技术工具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使得价值成为对技术进行哲学解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也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必要考量。对基于技术驱动的数字中国的价值意蕴解析既是对技术的价值审度和数字化背景下技术与价值关系的新阐释,更是对建设数... 技术工具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使得价值成为对技术进行哲学解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也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必要考量。对基于技术驱动的数字中国的价值意蕴解析既是对技术的价值审度和数字化背景下技术与价值关系的新阐释,更是对建设数字中国所应遵循的价值逻辑的厘清。数字中国所蕴含的民族复兴、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意蕴体现了我国在数字化转型中关于技术之力与价值之义二者应当有效契合的高度关注,而对数字中国多元价值的逻辑厘清则是上述价值意蕴得以充分彰显的必要条件,并可为我国在数字时代的价值引领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中国 技术价值论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人去哪了?!——第九届上海中青年技术哲学论坛会议综述
15
作者 闫宏秀 张帆 《哲学分析》 201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当我们穿行在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必餐风饮露、不必刀耕火种、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离开手机、网络、微信我们却不能活。显然,我们变了!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那些正在使用技术的人—... 当我们穿行在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必餐风饮露、不必刀耕火种、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离开手机、网络、微信我们却不能活。显然,我们变了!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那些正在使用技术的人——我们不单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我们更是被各种技术附着了的"技术人"。那么,技术是如何改造人的,经过技术的洗礼人变成了什么样?围绕"人去哪了?!——技术时代的主体与客体"这一主题,2014年12月18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 技术哲学 生物意义 现代文明 会议综述 主体性 当代技术 内在统一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百年辉煌 世纪回眸——纪念诺贝尔奖颁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闫宏秀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诺贝尔奖 颁奖100周年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从数据挖掘技术看伊德“谜”局的破解
17
作者 闫宏秀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5-19,25,共6页
伊徳基于透明性与模糊性而提出的"谜",在具身关系和诠释关系中出现,在它异关系和背景关系中却缺失了。伊德之"谜"提出的缘由与数据挖掘技术的本质都是在于透明性与模糊性,因此,以数据挖掘技术为例,基于伊德的四种... 伊徳基于透明性与模糊性而提出的"谜",在具身关系和诠释关系中出现,在它异关系和背景关系中却缺失了。伊德之"谜"提出的缘由与数据挖掘技术的本质都是在于透明性与模糊性,因此,以数据挖掘技术为例,基于伊德的四种关系理论,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人与世界关系的调节以及隐私保护技术对数据、世界、人的调节作用分析,寻求对伊德之"谜"局的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术 隐私保护 调节
下载PDF
技术进步之哲学观照
18
作者 闫宏秀 《甘肃理论学刊》 2006年第2期122-126,共5页
面对技术已远不仅仅是技术,它已染指着人类历史的根基并展现着多样性的现状,对之的哲学追思成为必须。阐述多维视野中的技术进步并对之进行剖析对于人类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技术 进步 观照
下载PDF
技术物传播:价值选择的视角
19
作者 闫宏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11,共4页
在传播学中,传播的研究通常主要是聚焦于传播的技术、过程、性质及效果等的分析,而对被传播对象之哲学本质的探求则较少。但传播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而人则是技术性和价值性二重本质的存在。因此,就技术物传播而言,应当从价值选择的... 在传播学中,传播的研究通常主要是聚焦于传播的技术、过程、性质及效果等的分析,而对被传播对象之哲学本质的探求则较少。但传播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而人则是技术性和价值性二重本质的存在。因此,就技术物传播而言,应当从价值选择的视角看,将技术物纳入到技术传播中。以技术物为基点,通过对技术物的本质、技术物传播过程中人的要素以及此中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的契合与技术物传播的速度、深度等关联性的解读,厘清技术物传播的内在机理,从而推进技术物传播的有效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传播 价值选择
下载PDF
学科交叉研究的神韵——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 被引量:83
20
作者 张春美 郝凤霞 闫宏秀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67,共5页
学科交叉是 2 0世纪科学整体化的具体反映 ,本文从学科交叉研究出发 ,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与生理学奖 )获奖成果和获奖者为对象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研析诺贝尔奖中学科交叉的变化状况 ,显现学科交叉变化趋势在 ... 学科交叉是 2 0世纪科学整体化的具体反映 ,本文从学科交叉研究出发 ,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与生理学奖 )获奖成果和获奖者为对象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研析诺贝尔奖中学科交叉的变化状况 ,显现学科交叉变化趋势在 2 0世纪科学发展中的脉络 ,揭示学科交叉既是产生新学科的生长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 学科交叉 跨学科 自然科学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