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离体肝脏5′-NT和ACP活性与PMI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宜锋 李永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肝脏内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下称5-′NT)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下称ACP)活性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18℃和28℃下大鼠死后肝脏5-...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肝脏内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下称5-′NT)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下称ACP)活性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18℃和28℃下大鼠死后肝脏5-′NT和ACP的活性。结果:大鼠死后0-21 h,其肝脏内5-′NT由150 IU/L逐渐降至0,且与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回归方程为:PMI=23.18-0.774X5-′NT(r=-0.882,P〈0.01);而ACP与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5′-NT的降解规律可作为推断PMI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后经过时间 肝脏 5′-核苷酸酶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大鼠离体肝脏5′-NT与PMI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闫宜锋 郦小平 陶香香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2期288-288,共1页
目的:探讨死后大鼠肝脏5′-核苷酸酶(5′-NT)活性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在18℃和28℃下死后即刻至54h之间肝脏5′-NT活性。结果:断头处死的大鼠5′-NT即刻至21h由约150IU/L逐步降解趋于零... 目的:探讨死后大鼠肝脏5′-核苷酸酶(5′-NT)活性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在18℃和28℃下死后即刻至54h之间肝脏5′-NT活性。结果:断头处死的大鼠5′-NT即刻至21h由约150IU/L逐步降解趋于零,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单元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或决定系数在0.872以上,P〈0.01。结论:5′-核苷酸酶的活性降解规律可作为较客观的推断PMI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后经过时间 肝脏 5′-核苷酸酶
下载PDF
病理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陶香香 陈冰 闫宜锋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构建基于模块化管理的病理教学资源库,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地学习病理课程的平台。采用自编、自创及临床收集等多种方式收集多个模块的资料,并建成数据库。病理教学资源库在互动多媒体实验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构建基于模块化管理的病理教学资源库,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地学习病理课程的平台。采用自编、自创及临床收集等多种方式收集多个模块的资料,并建成数据库。病理教学资源库在互动多媒体实验平台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正常运行,为精品课程、微课建设、理论教学提供优质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资源库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皖南地区430例乳腺癌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陶香香 闫宜锋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皖南地区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430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24例乳腺癌进行ER、PR、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30例中,年龄在40岁~60岁者占55... 目的:分析皖南地区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430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24例乳腺癌进行ER、PR、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30例中,年龄在40岁~60岁者占55.59%;发病部位在外上象限者占58.60%;病理学分类为浸润性导管癌者69.76%;在224例乳腺癌中,ER阳性率68.57%,PR阳性率83.92%,CerbB-2阳性率57.14%。结论:乳腺癌的发生与年龄、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和肿块部位等密切相关,ER、PR的表达成正相关,ER、PR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成负相关;ER、PR、CerbB-2的表达与年龄和病理类型无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分析 ER PR CERBB-2
下载PDF
小鼠急性八角枫中毒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长银 张礼俊 +6 位作者 胡永良 夏显东 卢林明 闫宜锋 徐祥 柯玮 朱建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八角枫中毒小鼠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探讨其中毒机制。方法应用八角枫须根水煎液对小鼠灌胃急性染毒,提取组织器官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腔出血、肺间质出血,肝窦扩张、淤血,肝细胞水肿,... 目的观察急性八角枫中毒小鼠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探讨其中毒机制。方法应用八角枫须根水煎液对小鼠灌胃急性染毒,提取组织器官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腔出血、肺间质出血,肝窦扩张、淤血,肝细胞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器官呈淤血、出血性改变。结论八角枫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或靶组织为肺、肝和血管平滑肌;毒性作用与剂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中毒 八角枫 小鼠
下载PDF
常乐康对晚期早产儿外周血T、B、NK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陶香香 闫宜锋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常乐康(酪酸梭菌与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对晚期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T、B、NK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70例晚期早产儿随机分为常乐康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常乐康组将常乐康420 mg溶于100 mL配方奶或温开水中服用,2次/d,连服7 d;... 目的:探讨常乐康(酪酸梭菌与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对晚期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T、B、NK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70例晚期早产儿随机分为常乐康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常乐康组将常乐康420 mg溶于100 mL配方奶或温开水中服用,2次/d,连服7 d;对照组在与常乐康组相同时间仅给予等量配方奶或温开水。分别于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8 d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1 mL,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百分率。结果:最终常乐康组18例、对照组20例完成实验。喂养后两组早产儿CD_4^+T细胞比例均增高(P<0.05),且常乐康组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CD_8^+T细胞比例均降低(P<0.05),且常乐康组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CD_4^+/CD_8^+细胞比值均增加(P<0.05),且常乐康组细胞比值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早产儿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乐康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有益于提高晚期早产儿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常乐康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149例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勇 徐义民 +2 位作者 洪亮 闫宜锋 许亚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各类疑难颅脑损伤案件的处理方法及原则。方法:对149例疑难颅脑损伤案件实际鉴定中遇到的疑难点进行分组,讨论其鉴定方法、鉴定难点以及鉴定意见。结果:颅脑损伤鉴定的难点主要为诊断结果认定、因果关系分析、损伤后遗症认定... 目的:探讨各类疑难颅脑损伤案件的处理方法及原则。方法:对149例疑难颅脑损伤案件实际鉴定中遇到的疑难点进行分组,讨论其鉴定方法、鉴定难点以及鉴定意见。结果:颅脑损伤鉴定的难点主要为诊断结果认定、因果关系分析、损伤后遗症认定及致伤工具和损伤机制的判断。结论:疑难颅脑损伤案件鉴定难点大,牵涉多学科知识,本研究分析意见有助于疑难颅脑损伤案件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法医临床学 法医精神病学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