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信小程序对疫情风险下脊柱外科住院陪护人员的管理及应用
1
作者 马彩红 田文艳 +1 位作者 闫彩萍 李艳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陪护管理措施,为有效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21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未实施组和实施组。未实施组采用常规陪护管理方法,实... 目的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陪护管理措施,为有效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21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未实施组和实施组。未实施组采用常规陪护管理方法,实施组使用微信小程序,构建疫情风险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陪护的智能化管理,将陪护证发放流程实现电子便捷化。结果运行2个月后,实施组陪护人员控制率、护士及患者对陪护工作满意率均高于未实施组,陪护腕带使用率远低于未实施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小程序电子陪护证的使用减轻了病区陪护人员的管理难度,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提高了病区管理效率及护患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小程序 陪护人员 管理
下载PDF
癫痫患儿联用苯巴比妥、丙戊酸钠时血药浓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闫彩萍 郝润喜 +1 位作者 孙美珍 梁宝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PB)与丙戊酸 (钠、镁 ) (valproate ,VPA)药物间相互作用对二者血浓度的影响。 方法 对 117例联用PB和VPA的癫痫患儿以及 2 2 6例单用PB或VPA者血药浓度测定值按年龄 1~ 3岁、4~ 6岁和 7~ 12岁...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PB)与丙戊酸 (钠、镁 ) (valproate ,VPA)药物间相互作用对二者血浓度的影响。 方法 对 117例联用PB和VPA的癫痫患儿以及 2 2 6例单用PB或VPA者血药浓度测定值按年龄 1~ 3岁、4~ 6岁和 7~ 12岁进行分组 (段 )并在组内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各年龄段内PB联用药组比单药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各年龄段内VPA联用药组比单药组血药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1) ,各年龄段间VPA血浓度比较 ,1~ 3岁组明显低于 4~ 6岁组 (P <0 0 1)。结论 癫痫患儿PB和VPA联用后 ,比单用时PB血浓度明显增加、VPA血浓度明显降低 ,应在血药浓度监测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苯巴比妥 丙戊酸 儿童 药物相互作用 血浓度
下载PDF
癫痫儿童联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时血药浓度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闫彩萍 郝润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971-97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联用拉莫三嗪(LTG)与丙戊酸钠(VPA)时药物间相互作用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2-12岁的26例联用LTG和VPA的癫痫患儿以及44例单用LTG(13例)或VPA(31例)患者血药浓度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联用药组比单用药组LTG血药浓度明显升... 目的探讨儿童联用拉莫三嗪(LTG)与丙戊酸钠(VPA)时药物间相互作用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2-12岁的26例联用LTG和VPA的癫痫患儿以及44例单用LTG(13例)或VPA(31例)患者血药浓度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联用药组比单用药组LTG血药浓度明显升高(P<0.01),VPA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儿在联用LTG和VPA后与单用时相比LTG血药浓度升高,VPA血药浓度不变,提示联用时应减少LTG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癫痫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甙的含量 被引量:5
4
作者 闫彩萍 郝润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6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 检测器 测定 黄芪注射液 黄芪甲甙 含量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中柱外效应影响色谱峰参数的实验改良 被引量:3
5
作者 闫彩萍 郝润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75-376,共2页
为提高柱效和分离度 ,通过改良柱外死体积并用实验方法比较其色谱参数。结果表明两种进样阀引起的柱效率和半峰宽差异显著 (P <0 0 0 1) ,柱外死体积减小后柱效增加 1 34倍、分离度提高 1 16倍。提示柱外效应对色谱峰谱带展宽影响很... 为提高柱效和分离度 ,通过改良柱外死体积并用实验方法比较其色谱参数。结果表明两种进样阀引起的柱效率和半峰宽差异显著 (P <0 0 0 1) ,柱外死体积减小后柱效增加 1 34倍、分离度提高 1 16倍。提示柱外效应对色谱峰谱带展宽影响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柱外效应 色谱峰参数
下载PDF
拉莫三嗪和卡马西平联用时对儿童血药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彩萍 郝润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1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与卡马西平(CBZ)联用时对儿童药物代谢及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2—12岁的18例联用LTG和CBZ的癫痫患儿以及43例单用LTG或CBZ者血药浓度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联用药组比单用药组LTG血药浓度明显降低僻〈0.01)...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与卡马西平(CBZ)联用时对儿童药物代谢及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2—12岁的18例联用LTG和CBZ的癫痫患儿以及43例单用LTG或CBZ者血药浓度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联用药组比单用药组LTG血药浓度明显降低僻〈0.01),CBZ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在联用LTG和CBZ后与单用时相比LTG血浓度降低,CBZ血浓度不变,联用时应适量增加LTG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卡马西平 血药浓度 癫痫
下载PDF
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的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闫彩萍 杨宏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12期1177-,共1页
关键词 全口覆盖义齿 基牙 牙合力
下载PDF
癫痫患儿联合用药对苯巴比妥血浓度的影响
8
作者 闫彩萍 郝润喜 孙美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癫痫 联合用药 苯巴比妥 血浓度
下载PDF
儿童联用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的相互影响
9
作者 闫彩萍 郝润喜 孙美珍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4年第1期81-82,共2页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迄今为止,大多数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卡马西平(CBZ)和苯巴比妥(PB)是临床一线抗癫痫药物,
关键词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血药浓度 儿童 大脑功能障碍 癫痫患者 大脑神经元 抗癫痫药物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软胶囊中乙醇方法的改良
10
作者 闫彩萍 郝润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900-901,共2页
环孢素软胶囊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预防同种异体肾、肝、心、骨髓等器官或组织移植所发生的排斥反应;近年来有报道试用于治疗眼色素层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依照中国药典关于环孢素软胶囊的... 环孢素软胶囊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预防同种异体肾、肝、心、骨髓等器官或组织移植所发生的排斥反应;近年来有报道试用于治疗眼色素层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依照中国药典关于环孢素软胶囊的质量标准,其乙醇量测定有2种方法:①PEG-20M毛细柱法,其分离度差,峰拖尾较重,尤其同时检测乙醇与甲醇残留量时,乙醇峰严重干扰甲醇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软胶囊 气相色谱法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乙醇 测定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改良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个性排牙法在全口修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闫彩萍 杨宏伟 吴大宏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1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个性排牙 个性修复 全口义齿 排牙法 咀嚼功能
下载PDF
临床义齿修复中变异性中腭杆的应用
12
作者 闫彩萍 杨宏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变异性中腭杆用于上颌后牙缺失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患者,随访5年,通过临床检查和患者主观评价,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检查修复效果显著,患者主观感觉光滑、舒适,无压迫性溃疡。结论:变异性中腭杆克服了戴义齿后的... 目的:观察变异性中腭杆用于上颌后牙缺失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患者,随访5年,通过临床检查和患者主观评价,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检查修复效果显著,患者主观感觉光滑、舒适,无压迫性溃疡。结论:变异性中腭杆克服了戴义齿后的发音不清、恶心、呕吐等异物现象,是较为理想的上颌后牙缺失的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性中腭杆 上后牙缺失 铸造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彩萍 张秀莲 +5 位作者 张伟华 肖虹 范星火 陈玮 侯素敏 刘晨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8期910-911,共2页
白细胞介素(IL)-1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Th17)产生。研究发现IL-17能维持CD34+的造血祖细胞并介导它们向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能诱导纤维母细胞产生IL-6、IL-8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白细胞介素(IL)-1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Th17)产生。研究发现IL-17能维持CD34+的造血祖细胞并介导它们向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能诱导纤维母细胞产生IL-6、IL-8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而这3种因子均能影响造血,这些研究结果均提示IL-17可能会在T细胞与造血系统的相互作用中起主要的介导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组织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前炎性细胞因子 记忆T细胞 造血祖细胞 IL-17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丙戊酸镁血药浓度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郝润喜 闫彩萍 刘玉玺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174,共3页
以2-溴-对-硝基苯乙酮作衍生化试剂,环己烷羧酸作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镁(钠)的血药浓度,反相C18柱分离,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UV265nm检测。血清中丙戊酸的线性范围为10~140... 以2-溴-对-硝基苯乙酮作衍生化试剂,环己烷羧酸作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镁(钠)的血药浓度,反相C18柱分离,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UV265nm检测。血清中丙戊酸的线性范围为10~140mg/L,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高效液相色谱 血药浓度 抗癫痫药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修补Bankart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彩萍 柴晓亮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0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对肩关节镜下修补Bankart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2015年7月13例Bankart损伤患者,行肩关节镜下修补术,围手术期予以针对性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评估护理质量。结果 13例患者出院后均获得随访,... 目的对肩关节镜下修补Bankart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2015年7月13例Bankart损伤患者,行肩关节镜下修补术,围手术期予以针对性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评估护理质量。结果 13例患者出院后均获得随访,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UCLA计分标准,终末随访时为(31.8±2.0)分,优9例,良3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1%。结论对肩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术患者行针对性优质护理,是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力保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KART损伤 肩关节镜 针对性优质护理
下载PDF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1∶20配伍对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美珍 刘玉玺 +2 位作者 王明正 郝润喜 闫彩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 1∶2 0比例配伍时对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方法 比较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 1∶2 0的配伍后与单药组抗电刺激皮层惊厥作用的药效与时效。结果 联合组抗皮层惊厥作用较单药组用药明显增强 ,而且持...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 1∶2 0比例配伍时对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方法 比较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 1∶2 0的配伍后与单药组抗电刺激皮层惊厥作用的药效与时效。结果 联合组抗皮层惊厥作用较单药组用药明显增强 ,而且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以 1∶2 0比例配伍在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测定模型的抗惊厥作用优于单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电刺激 大脑皮质 大鼠
下载PDF
用修复方法治疗上齿槽骨发育不良
17
作者 闫彩萍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4期4729-4730,共2页
目的:对成人错过矫治时机或矫治难度大,而又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实施治疗。方法:采用变异型卡环倒弯隙卡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结果:与常规的修复方法比较,除唇侧不显露卡环外,而腭侧不设基托,故发音不受影响,无异物感。结论:对86例患者... 目的:对成人错过矫治时机或矫治难度大,而又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实施治疗。方法:采用变异型卡环倒弯隙卡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结果:与常规的修复方法比较,除唇侧不显露卡环外,而腭侧不设基托,故发音不受影响,无异物感。结论:对86例患者临床观察及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感满意,未出现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颌 上齿槽骨发育不良 隙卡倒弯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医药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润喜 闫彩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的思想最早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的免疫学,是模仿"抗原-抗体"识别原理制造一种针对目标分子的"印迹材料",用于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即以待测目标分子为模板,通过交联剂与功能单...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的思想最早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的免疫学,是模仿"抗原-抗体"识别原理制造一种针对目标分子的"印迹材料",用于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即以待测目标分子为模板,通过交联剂与功能单体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除去目标分子, 便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在这种聚合物中形成了与模板分子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间立体构型.利用这种空间构型能够选择/识别模板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医药学 特异性识别 模板分子 功能单体 抗原-抗体 分子复合物
下载PDF
超早孕妇女血中早孕因子/chaperone10预示胚胎的存活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爱萍 阎冰 +6 位作者 郝润喜 阎来喜 闫彩萍 董张兰 孟霞 王建宇 樊晓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2954-2956,共3页
早孕因子(EPF )/chaperone10是妊娠早期分泌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生长因子作用的蛋白质,在授精12~48 h后就可利用玫瑰花结抑制实验(RIA)在妊娠血清中检测到。EPF最早是由Mor‐t o n等[1]在1974年描述,产生于授精后植入前,存... 早孕因子(EPF )/chaperone10是妊娠早期分泌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生长因子作用的蛋白质,在授精12~48 h后就可利用玫瑰花结抑制实验(RIA)在妊娠血清中检测到。EPF最早是由Mor‐t o n等[1]在1974年描述,产生于授精后植入前,存在于妊娠早期。已经从人、猪、牛[2]、羊、红鹿等[3]哺乳动物妊娠血清和妊娠妇女子宫颈黏液中检测出了EPF活性。我们报道了可以从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体内测出EPF 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孕因子 早孕妇女 血清 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妊娠早期 存活 胚胎 预示
下载PDF
HPLC-ELSD快速测定银杏叶缓释片中萜内酯的含量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润喜 闫彩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1期866-867,共2页
关键词 银杏叶缓释片 HPLC-ELSD 含量测定 快速测定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萜内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SEP-PAK 样品前处理 银杏内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