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及临床分析
1
作者 袁玖莲 王海洋 +3 位作者 刘灿侠 闫志凌 韩雪 冯媛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为CAR-T前体细胞采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应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收集CAR-T前体细胞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为CAR-T前体细胞采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应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收集CAR-T前体细胞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观察采集前后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计数及电解质Ca^(2+)、K^(+)、Na^(+)、Cl^(-)变化差异。记录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分析血液成分变化的原因。将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以及采集前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HCT与终产品单个核细胞(MNC)计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9例患者CAR-T前体细胞均采集成功,MNC计数均值为7.4×10^(9)/L(1.4×10^(9)/L~38.0×10^(9)/L),无重度单采不良事件发生。采集后淋巴细胞计数、RBC计数、Hb、HCT及PLT计数较采集前显著下降(P<0.05),WBC计数较采集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Cl^(-)浓度显著下降(P<0.05),Ca^(2+)、Na^(+)浓度较采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采集前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CT及体重与终产品MNC计数密切相关(P<0.05)。结论通过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CAR-T前体细胞安全可行。采集前保持较高的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CT及适当的体重可有效提高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血细胞计数 电解质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表柔比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闫志凌 李振宇 +11 位作者 张焕新 洪菲 李护君 李德鹏 邱婷婷 陈伟 桑威 牛铭山 赵恺 曹江 曾令宇 徐开林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及表柔比星(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初诊MM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mg(PADl组)或20mg(PAD2组),第1~4天静脉注射]、表柔比星(9—10mg/m2,第1~4天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及表柔比星(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初诊MM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mg(PADl组)或20mg(PAD2组),第1~4天静脉注射]、表柔比星(9—10mg/m2,第1~4天静脉注射)、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天皮下注射)治疗,治疗4~6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PAD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反应率、深度反应率(CR+VG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随访1年,PAD1组与PAD2组1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56.7%、56.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总生存率(OS)均为100%。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硼替佐米诱导的周围神经炎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AD1组患者感染、低钾及腹胀发生率均高于PA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低地塞米松剂量的PAD方案治疗初诊MM患者的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组类似,但患者对减低剂量PAD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地塞米松 硼替佐米 表柔比星
下载PDF
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γ线清髓性照射对骨髓内皮龛的损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汤仁仙 丁爽 +4 位作者 徐开林 贾路 闫志凌 陈翀 曾令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579-1584,共6页
本研究探索异基因骨髓移植清髓性γ线照射预处理对受鼠骨髓内皮的损伤程度。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5-7天检测其表面标记、吞噬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鉴定,并行CFSE标记。分析正常组、清髓性照射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本研究探索异基因骨髓移植清髓性γ线照射预处理对受鼠骨髓内皮的损伤程度。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5-7天检测其表面标记、吞噬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鉴定,并行CFSE标记。分析正常组、清髓性照射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移植组及照射联合EPC移植组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骨髓内皮的改变及CFSE标记EPC的骨髓内分布。结果发现,培养细胞鉴定证实为CD31+CD133+CD45low/-,且具有吞噬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能力。小鼠清髓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迅速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照射后3天,骨髓中大量出血,内皮细胞和基底膜间连接被损坏。清髓照射后输注CFSE标记EPC,18小时后小鼠骨髓中可见CFSE+细胞,其细胞量是正常小鼠单纯EPC输注组的58倍(p<0.05)。结论:移植清髓照射预处理引起严重骨髓内皮龛损伤,该损伤驱动外源性EPC的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骨髓移植 Γ线照射 骨髓内皮龛
下载PDF
截短型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 陈翀 +4 位作者 张焕新 闫志凌 程海 曾令宇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8-172,共5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基因,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截短型fgfr1(△fgfr1)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BALB/c...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基因,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截短型fgfr1(△fgfr1)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BALB/c胎鼠脑组织为模板克隆全长型fgfr1基因,连接至克隆载体pCR-Blunt,通过反向PCR技术删除胞内磷酸化区域获得△fgfr1,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亚克隆至慢病毒转移质粒,构建携带EGFP及△fgfr1双顺反子自身失活型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与包装质粒及包膜蛋白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FT,超速离心浓缩病毒颗粒后转染293FT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GFP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截短型FGFR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小鼠fgfr1基因,构建重组慢病毒转移载体LV-IRES-EGFP-△fgfr1及对照载体LV-IRES-EGFP,三质粒系统共转染293FT细胞后获得病毒滴度达到108 TU/ml。以重组病毒载体转染293FT细胞后第4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较强绿色荧光表达,FCM检测转染效率可达9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后293FT细胞表达截短型FGFR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自身失活型慢病毒载体LV-IRES-EGFP-△fgfr1,并在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慢病毒载体构建 基因表达 293FT细胞
下载PDF
携带人VE-cadheri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Sup-B15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焕新 陈翀 +3 位作者 曾令宇 闫志凌 李振宇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74-57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及探讨VE-cadherin蛋白在Sup-B15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扩增人VE-cadherin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VE-cadherinDNA片段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pLB,生成重... 本研究旨在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及探讨VE-cadherin蛋白在Sup-B15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扩增人VE-cadherin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VE-cadherinDNA片段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pLB,生成重组慢病毒质粒pLB-VEC。用三质粒共转染法包装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Sup-B15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鉴定V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人VE-cadherinDNA片段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亚克隆构建慢病毒载体pLB-VEC。经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后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体外可有效感染Sup-B15细胞。感染后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到V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携带人VE-cadheri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LB-VEC,并可在Sup-B15白血病细胞株获得有效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Sup—B15细胞 真核表达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口腔黏膜炎和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璞 王玉婷 +3 位作者 刘琼 闫志凌 齐昆明 鹿群先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6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现口腔黏膜炎(OM)和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进行HSCT的34例患者,对OM和HC的发病率、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移植后...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现口腔黏膜炎(OM)和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进行HSCT的34例患者,对OM和HC的发病率、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移植后有32例发生OM(94.1%),6例出现HC(17.6%)。发生OM的患者均完全康复,发生HC的患者有1例死亡。结论恰当的预防能有效降低黏膜炎的发生率,减轻黏膜炎的程度,系统治疗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口腔黏膜炎 出血性膀胱炎
下载PDF
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清髓照射对供者来源内皮祖细胞归巢的影响
7
作者 丁爽 徐开林 +3 位作者 闫志凌 陈翀 潘秀英 曾令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因素——清髓照射对供者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GM-2培养基培养,5~7d检测CD133^+CD31^+CD45^k/w表面标记及吸食Dil-Ac-LDL...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因素——清髓照射对供者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GM-2培养基培养,5~7d检测CD133^+CD31^+CD45^k/w表面标记及吸食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鉴定,并行羟基荧光素一醋酸盐琥珠酰亚胺酯(CFSE)标记。实验分组:正常组,正常+EPCs移植组,照射组,照射+EPCs移植组。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内皮细胞(ECs)、EPCs和CFSE阳性细胞比例;病理、电镜和免疫荧光分析各组织的损伤情况及CFSE标记EPCs的分布。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定内EPCs为CD45^k/wCD133^+CD31^+;Dil-ac-LDL^+、FITC-UEA-1^+。照射后短时间内循环中ECs即开始升高,第5d达高峰,持续到第7d,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中EPCs照射后短时间内也增加,于第4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至正常水平,其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d光镜下肝脏弥漫性的炎症浸润,小肠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肝脏中血小板聚集到内皮下暴露的胶原上,小肠中ECs和基底膜间被损坏。照射+EPCs移植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3h见CFSE阳性细胞归巢至损伤的肝脏和小肠,细胞少且不连续;36h细胞较多,且呈连续性。结论移植预处理中的清髓照射可引起严重的内皮损伤,该损伤启动了EPCs的动员,并驱动外源性EPCs归巢至损伤比较重的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射 损伤 内皮祖细胞 归巢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RNAi干扰β-catenin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付成娟 李振宇 +6 位作者 李德鹏 闫志凌 陈伟 陈翀 吴庆运 潘秀英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6-1551,共6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β-连环蛋白(β-catenin)特异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探讨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设计3对针对β-catenin mRNA不同位点的shRNA编码序列,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质粒PLB中,构建... 本研究通过构建β-连环蛋白(β-catenin)特异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探讨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设计3对针对β-catenin mRNA不同位点的shRNA编码序列,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质粒PLB中,构建PLB-β-catenin/shRNA1,PLB-β-catenin/shRNA2和PLB-β-catenin/shRNA3;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及包膜蛋白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收获病毒颗粒,浓缩后测定病毒滴度,感染MSC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GFP阳性细胞,Western blot和RT-PCR验证其对细胞内β-catenin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筛选干扰效率最高质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7-AAD法检测干扰后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SC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构建的特异性慢病毒siRNA干扰组(PLB-β-catenin/shRNA2)能有效抑制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抑制细胞的增殖;而空载体对照组(PLB group)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采用血清饥饿法处理后,干扰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但两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干扰组MSC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构建的特异RNAi慢病毒能够有效抑制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内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的水平,从而对MSC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WNT信号 Β-CATENIN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BRD4拮抗剂GSK525762A对SUP-B15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 祁娜 +5 位作者 马莎 闫志凌 吴庆运 王林 陈翀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探讨BRD4拮抗剂GSK525762A对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UP-B15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GSK525762A处理SUP-B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绘制增殖抑制曲线,应用Annexin V/7-AAD双染... 目的:探讨BRD4拮抗剂GSK525762A对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UP-B15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GSK525762A处理SUP-B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绘制增殖抑制曲线,应用Annexin V/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与凋亡,定量PCR检测C-MYC、CDK6、BCL2的转录变化。结果:GSK525762A能显著抑制SUP-B15细胞增殖,且具有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GSK525762A能够诱导SUP-B15细胞凋亡;GSK525762A能够使抑凋亡基因C-MYC、CDK6、BCL2表达减低。结论:GSK525762A能抑制SUP-B15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主要与下调C-MYC、CDK6、BCL2转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4 GSK525762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UP-B15细胞
下载PDF
ADAM10抑制剂GI254023X对H92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丽丽 范国琴 +8 位作者 张之尧 张冰云 闫志凌 李护君 罗建萍 陈翀 姚瑶 徐开林 李振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基质蛋白酶10(ADAM10)抑制剂GI254023X对多发性骨髓瘤H92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GI254023X处理H929细胞,CCK-8法检测并绘制增殖抑制曲线,Annexin V/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基质蛋白酶10(ADAM10)抑制剂GI254023X对多发性骨髓瘤H92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GI254023X处理H929细胞,CCK-8法检测并绘制增殖抑制曲线,Annexin V/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与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切割后的Notch1蛋白(Cleaved Notch1),定量PCR检测Notch1靶基因Hes-1的转录变化。结果:GI254023X能明显抑制H929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下降;GI254023X能够诱导H929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leaved Notch1在GI254023X作用后水平下降;GI254023X能够使Hes-1基因的表达减低。结论:GI254023X能抑制H92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1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聚素金属基质蛋白酶10 GI254023X 多发性骨髓瘤 NOTCH1
下载PDF
GRK6对多发性骨髓瘤MM1R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之尧 陈丽丽 +3 位作者 范国琴 闫志凌 徐开林 李振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1-1426,共6页
目的:探讨GRK6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作用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干扰人GRK6基因的慢病毒载体GRK6-shRNA,转染筛选获得稳定下调GRK6基因表达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R。利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m blot验证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RK6... 目的:探讨GRK6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作用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干扰人GRK6基因的慢病毒载体GRK6-shRNA,转染筛选获得稳定下调GRK6基因表达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R。利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m blot验证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RK6基因表达下调的效果。选取GRK6表达下调最显著的细胞株检测GRK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构建干扰人GRK6基因的慢病毒载体GRK6-shRNA,转染多发性骨髓瘤MM1R细胞,筛选并获得稳定下调GRK6基因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R。CCK-8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在G0/G1期被阻滞(P<0.05)。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Cyclin D1和CDK4水平相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特异性干扰GRK6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获得可稳定下调GRK6的MM1R细胞株并且发现下调GRK6表达后,MM1R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yclin D1和CDK4水平使MM1R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显著地抑制了多发性骨髓瘤MM1R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K6基因 慢病毒载体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血红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T治疗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石志 陈娟 +7 位作者 徐海浪 娄慧娟 陈子涵 张焕新 曹江 李振宇 闫志凌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T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CAR-T免疫治疗且可评估疗效的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最佳截断值...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T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CAR-T免疫治疗且可评估疗效的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最佳截断值,Hb以105.5 g/L为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清钙、β_(2)-微球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等的差异,以及CAR-T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Hb是疗效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乳酸脱氢酶、白蛋白影响患者CAR-T治疗的疗效;多因素分析显示,Hb(OR=1.039,95%CI:1.002-1.078)、乳酸脱氢酶(OR=1.014,95%CI:1.000-1.027)是患者CAR-T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低Hb患者接受CAR-T治疗的疗效差,Hb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T治疗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下载PDF
PD-1、TIM-3、VIST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葛梦君 徐开林 +10 位作者 许婷 唐亚男 李振宇 闫志凌 孙海英 程海 朱锋 桑威 黄一虹 邱婷婷 李德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752,共5页
目的:研究多种负性共刺激分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初治、完全缓解(CR)、未缓解(NR)AML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T细胞PD-1、VISTA、TIM-3的表达水平,并收集... 目的:研究多种负性共刺激分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初治、完全缓解(CR)、未缓解(NR)AML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T细胞PD-1、VISTA、TIM-3的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治AML组患者CD4^+和CD8^+T细胞PD-1、VISTA、TIM-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CR组CD4^+和CD8^+T细胞PD-1、TIM-3、VISTA表达水平均较初治组及NR组显著降低(P<0.05);初治AML患者CD4^+和CD8^+T细胞TIM-3表达水平与VISTA表达水平正相关(r=0.85,r=0.73);初治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未缓解组及高危组患者CD4^+T细胞PD-1、VIST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高危组CD8^+T细胞TIM-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CBFβ-MYH11突变阳性组CD8^+T细胞VIST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PD-1、TIM-3、VISTA在AML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可能参与AML的免疫逃逸,并可能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细胞 免疫逃逸 免疫靶点抑制剂 PD-1 VISTA TIM-3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迪 韩雅慧 +8 位作者 扈臣媛 张兵 张焕新 李护军 齐昆明 曹江 李振宇 闫志凌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肝脏cGVH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allo-HSCT的147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移植前疾病状态、HLA相合程度、供者性别、...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肝脏cGVH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allo-HSCT的147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移植前疾病状态、HLA相合程度、供者性别、干细胞类型、GVHD预防方案中是否加用ATG、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移植前HBsAg、急性GVHD与肝脏cGVHD发生的关系,并分析肝脏cGVHD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32例患者发生肝脏cGVHD,累积发生率26.4%。单因素分析移植前HBsAg^+及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均与肝脏cGVHD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出现aGVHD(HR=2.087,P=0.045)是肝脏c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加用ATG显著降低肝脏cGVHD的发生率(HR=0.231,P=0.000)。单因素分析发生肝脏cGVHD与未发生组相比患者移植后2年复发率较低(P=0.038)。结论:移植早期出现aGVHD是肝脏c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TG可以减少肝脏cGVHD的发生率。肝脏cGVHD患者移植后2年复发率相对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肝脏cGVHD 危险因素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兵 扈臣媛 +6 位作者 于迪 张焕新 闫冬梅 桑威 李振宇 闫志凌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6-982,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及其影响HC恢复的因素,为HC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2016年连续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3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全...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及其影响HC恢复的因素,为HC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2016年连续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3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全部病例分为HC和非HC(对照)2组,以预处理实施之日为随访起点,移植后180 d作为随访终点。选择10个临床参数作为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25岁和≥25岁)、原发疾病、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移植供受体性别差异、HLA嵌合、巨细胞病毒(CMV)血症、EB病毒血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原发病复发,所有单因素分析P<0.01的危险因素进入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3例移植患者中位年龄为28岁,共有31例(27.4%)发生HC;其中Ⅰ度5例(4.4%),Ⅱ度19例(16.8%),Ⅲ度5例(4.4%),Ⅳ度2例(1.8%),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术后37(26-70)d,中位持续时间为14(5-55)d。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处理方案中含ATG(RR=6.170,95%CI:1.875-20.306,P<0.01)、CMV血症(RR=7.633,95%CI:2.318-25.133,P<0.01)、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RR=0.307,95%CI:0.137-0.686,P<0.01)、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RR=1.891,95%CI:0.918-3.898,P>0.05)为影响HC恢复的高危因素。对上述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发现,CMV血症(RR=4.770,95%CI:1.394-16.326,P<0.01)为影响HC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监测CMV血症、积极抗病毒治疗是预防HC发生,促进HC好转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性膀胱炎 血症R.R.Ad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2个月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CR-ABL^(IS)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扈臣媛 于迪 +6 位作者 张兵 韩雅慧 张焕新 李振宇 曾令宇 闫志凌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12个月的BCR-ABL转录水平处于警告及最佳反应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的远期预后,探讨影响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KI治疗... 目的: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12个月的BCR-ABL转录水平处于警告及最佳反应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的远期预后,探讨影响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KI治疗的80例初诊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TKI治疗12个月BCR-ABL^(IS)> 0. 1%且≤1%(警告反应)的患者作为A组(观察组),BCR-ABL^(IS)≤0. 1%(最佳反应)的患者作为B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和深度分子生物学反应(DMR)的比例以及特定时间点2组患者MR^4获得率及累积MR^4率,分析影响2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患者在TKI治疗后的15、18和24个月这3个特定时间点获得MMR及MR^4(DMR)比例明显高于A组的患者,且B组的患者更快获得MR^4。在分界点(TKI治疗12个月)后的3、6和12个月,A组较B组更不易获得MR^4(P <0. 05)。生存分析显示,B组较A组在后续的不同时间点有更多的患者达到MR^4(P <0. 01)。单因素分析显示,脾脏肋下> 10 cm(P <0. 01)和乳酸脱氢酶> 400 U/L(P <0. 05)是影响治疗疗效警告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诊的脾脏大小是影响12个月处于警告疗效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 004)。结论:12个月治疗疗效处于警告的CML患者,与最佳疗效的患者对比,更缓慢且更不易获得DMR,远期预后较差。对于12个月治疗疗效处于警告的患者初诊的脾脏大小可以预测患者相对不佳的远期预后。对于12个月疗效反应为警告的患者在结合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可早期更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深层分子学反应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TP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海 曹江 +3 位作者 陈伟 齐昆明 闫志凌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3-846,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19例健康志愿者和54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从54例患者中共收集92份样本,其中43份为初诊患者,23份样本为治疗后仍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10份来... 目的:评价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19例健康志愿者和54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从54例患者中共收集92份样本,其中43份为初诊患者,23份样本为治疗后仍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10份来源于部分缓解(PR)患者,16份来源于完全缓解(CR)患者。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TPO水平。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外周血细胞。结合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的检查结果对确诊的AA患者进行分型诊断。对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分型及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和TPO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血清中TPO水平为95.3±54.0 pg/ml。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及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血清中TPO水平分别为2908±623、2708±623和2684±891 pg/ml,各型AA患者的TPO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43例初诊患者在治疗前TPO水平最高,为2728±1704 pg/ml,23例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IST)后仍处于骨髓抑制期患者血清TPO水平为1598±1692 pg/ml,PR患者TPO水平为1912±1011 pg/ml,CR患者TPO水平为1009±590 pg/ml,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患者的TPO水平高于CR患者(P<0.001)。PR和CR患者TPO水平低于初诊及治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P<0.001)。TPO水平与Plt数量呈负相关(r=-0.53,P<0.001)。对于AA患者,在收集样本前2周内未输注Plt,其TPO水平与Plt数量呈负相关(r=-0.70,P<0.001)。尽管PR患者Plt为117×10~9/L,CR患者Plt计数为167×10~9/L,但二者TPO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A患者无论缓解与否,其TPO水平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TPO通路在AA患者的机制中可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CD45dimCD117+细胞检测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乾 张焕新 +6 位作者 扈臣媛 韩雅慧 卜欣婷 李护君 李振宇 闫志凌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索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获得第一次完全缓解(CR1)后2周内CD45dimCD117+表型细胞对复发、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诱导治疗的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资料,解析初诊时临床特征... 目的:探索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获得第一次完全缓解(CR1)后2周内CD45dimCD117+表型细胞对复发、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诱导治疗的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资料,解析初诊时临床特征、CR1后2周内CD45dimCD117+表型细胞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检测CD45dimCD117+表型细胞的患者共91例,初诊时年龄中位数为51岁,WBC中位数为11.6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中位数0.35。按照FAB分型,M0 1例(1.1%),M1 7例(7.7%),M2 38例(41.7%),M4 20例(22.0%),M5 21例(23.1%),M6 4例(4.4%)。按NCCN危险度分组,预后良好30例(33.0%),预后中等51例(56.0%),预后不良10例(11.0%)。CR1后2周内CD45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中位数1.8500(0.0236-8.0000)%。中位随访时间为473(64-1454)d,自开始诱导治疗至获得CR的中位时间为46 d,中位RFS时间为319 d,中位OS时间为352 d。复发45例,其中14例死亡;46例未复发,其中3例死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CD45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的阈值为2.055%(Se=0.733,Sp=0.761),CD45dimCD117+表型细胞>2.055%者44例,中位数为3.075%,复发33例,死亡12例;CD45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2.055%者47例,中位数为1.150%,复发12例,死亡5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计数>50×109/L、CD45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 2.055%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D45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2.055%组2年RFS率为54.3%,2年OS率为52.8%;CD45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2.055%组2年RFS率为86.6%(P=0.018),2年OS率为85.3%(P=0.033)。结论:对于成人AML患者,CR1后2周内CD45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 2.055%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RFS和OS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样白血病 CD45dimCD117+表型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不同激素敏感性的ITP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俊秀 张焕新 +8 位作者 李德鹏 邢伟伟 李护君 陈伟 程海 曹江 李振宇 闫志凌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和依赖的ITP患者的疗效及其与激素敏感性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79例IT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19例,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有60例。对所有患者给予...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和依赖的ITP患者的疗效及其与激素敏感性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79例IT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19例,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有60例。对所有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4,d 7、14、21、28静脉滴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100 mg,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与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反应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Tregs比例,BAFF、IL-2和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79例ITP患者经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后1、3、6及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7%(63/79)、69.6%(55/79)、63.3%(50/79)和60.8%(48/79),其中对糖皮质激素无效(n=19)和存在糖皮质激素依赖(n=60)的ITP患者1、3、6和12个目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7.4%(n=9)vs 90.0%(n=54);36.8%(n=7)vs 80.0%(n=48);21.1%(n=4)vs 76.7%(n=46);21.1%(n=4)vs 73.3%(n=4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两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2组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70±0.43)%vs(3.47±0.72)%;(1.66±0.33)%vs(4.29±0.91)%;(1.71±0.37)%vs(4.44±0.97)%;(3.36±0.54)%vs(4.29±1.04)%。研究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依赖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血浆中BAFF,IL-2和sCD40L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糖皮质激素无效患者的BAFF、IL-2和sCD40L水平虽然也有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者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更有效,对Treg细胞、BAFF,IL-2和sCD40L调节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大剂量地塞米松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雪 祁娜 +6 位作者 马莎 宋旭光 闫志凌 吴庆运 王林 陈翀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建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模型,为Ph^+ALL研究提供工具。方法:用M 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BABL/c小鼠骨髓细胞产生CML样小鼠,分选CML样小鼠BCR-ABL^+B细胞,输注同系小鼠建立Ph^+ALL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RT-PCR... 目的:建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模型,为Ph^+ALL研究提供工具。方法:用M 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BABL/c小鼠骨髓细胞产生CML样小鼠,分选CML样小鼠BCR-ABL^+B细胞,输注同系小鼠建立Ph^+ALL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BCR-ABL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M 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后小鼠迅速发生CM L样病变,输注来自CM L样小鼠的BCR-ABL^+B细胞后受鼠均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显示白血病细胞CD19^+;RT-PCR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BCR-ABL,符合Ph^+ALL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Ph^+ALL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够为研究Ph^+ALL提供一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 白血病动物模型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