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闫惊涛 许建新 +2 位作者 吕远朝 王鸿云 郭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评估其疗效,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靶区剂量、单双靶点...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评估其疗效,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靶区剂量、单双靶点、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术前MRI是否提示三叉神经根受血管压迫以及术前是否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BNI疼痛量表,随访期内总有效率87.3%(90例),靶区剂量为80~90 Gy,双靶点、口服药物有效、伽玛刀术前未行微血管减压术可能是伽玛刀治疗TN有效的预后因素.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可达85%以上,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疗效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骶管囊肿显微手术治疗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英琳 杨彦钊 +1 位作者 崔春泽 闫惊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581-582,共2页
骶管囊肿是指发生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临床发病率约1%~4.6%,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2003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我院骶管囊肿18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切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骶管囊肿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切除 医学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2009年 囊性病变
下载PDF
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闫惊涛 郭宁原 +1 位作者 秦晋忠 张鹏飞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0期155-156,共2页
目的对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对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治疗良好率为80.00%,死亡率为8.75%,其中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的治疗良好率显著高于Ⅳ级和Ⅴ级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的治疗效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具备较高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显微手术 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临床效果 方法
下载PDF
土壤耕作深度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闫惊涛 康永亮 田志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3,共3页
为提高旱地中低产田不同耕层养分和降水的利用率,在禹州市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不同耕层深度(0、10 cm、20 cm、30 cm)对小麦生长和增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铁茬播种相比,随着耕层深度增加,小麦春季群体增加72.0万-184.5万株/hm2... 为提高旱地中低产田不同耕层养分和降水的利用率,在禹州市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不同耕层深度(0、10 cm、20 cm、30 cm)对小麦生长和增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铁茬播种相比,随着耕层深度增加,小麦春季群体增加72.0万-184.5万株/hm2,单株次生根增加5.0-20.7条,叶面积系数增加0.3-1.8。同时,小麦生育期延长3-7 d。从而对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产生积极影响,穗数增加24万-63万穗/hm2,穗粒数增加2.1-8.2粒,千粒重提高1.2-5.9 g,小麦产量增加16.2%-52.5%,降水利用率提高1.43-4.65 kg/(mm.hm2),并以耕深30 cm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深耕可以改善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深耕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
下载PDF
耕作管理对潮土团聚体形成及有机碳累积的长期效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先凤 朱安宁 +2 位作者 张佳宝 杨文亮 闫惊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639-4648,共10页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耕作管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及有机碳累积的长期效应,为提升潮土地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河南省封丘县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连续8年保护性耕作的不同处...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耕作管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及有机碳累积的长期效应,为提升潮土地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河南省封丘县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连续8年保护性耕作的不同处理原状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土壤团聚体的数量、稳定性以及土壤和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结果】与常规翻耕处理相比,长期免耕和间歇性翻耕使0—10 cm土层粗大团聚体和10—20cm土层细大团聚体的质量比例分别提高了63.4%和28.1%。秸秆还田主要提高了0—20 cm土层大团聚体的质量比例,平均提高率为3.0%。降低翻耕频率或秸秆还田处理,使不同土层团聚体的稳定性有所提升,前者使0—10 cm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值分别增加了11.9%—31.6%和4.1%—13.7%;后者使0—20 cm MWD和GMD值分别增加了3.5%和4.5%,翻耕频率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在0—1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翻耕频率的降低而提高,而秸秆还田对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可以深入0—20 cm土层。耕作方式耦合秸秆还田处理对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显著大于降低翻耕频率或秸秆还田处理。潮土有机碳积累的主要贡献来源于粗大团聚体和细大团聚体,通过降低翻耕频率,可以提高0—10 cm土层粗大团聚体和10—20 cm土层细大团聚体对潮土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提高率分别达49.2%和29.1%。【结论】长期免耕和间歇性翻耕结合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潮土大团聚体的数量及其稳定性,通过提高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可以增加潮土碳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潮土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下载PDF
旱地麦田秸秆覆盖田间效应研究
6
作者 闫惊涛 《河南农业》 2011年第8期30-30,共1页
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安排在文殊镇坡街村3组郝志伟责任田内,位于禹州市西部岗区,无灌溉条件,种植结构为小麦一玉米连作。(一)供试品种为周麦22,每667mz播量9kg。(二)供试土壤类型为褐土,土种为立黄土,基础土壤肥力为全氮1.07g... 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安排在文殊镇坡街村3组郝志伟责任田内,位于禹州市西部岗区,无灌溉条件,种植结构为小麦一玉米连作。(一)供试品种为周麦22,每667mz播量9kg。(二)供试土壤类型为褐土,土种为立黄土,基础土壤肥力为全氮1.07g/kg,有效磷5.41mg/kg,速效钾2.30mg/kg,缓效钾79lmg/kg,有机质23.6g/kg,PH值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麦田 秸秆覆盖 无灌溉条件 方法试验 种植结构 供试品种 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
下载PDF
RW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侯占领 牛银霞 +2 位作者 苗小红 康永亮 闫惊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期65-66,共2页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RW腐熟剂对还田玉米秸秆腐熟程度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RW腐熟剂与不施用RW腐熟剂相比,还田玉米秸秆提早42~45d腐熟,且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多,千粒重提高。最佳处理方法是在施用配...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RW腐熟剂对还田玉米秸秆腐熟程度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RW腐熟剂与不施用RW腐熟剂相比,还田玉米秸秆提早42~45d腐熟,且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多,千粒重提高。最佳处理方法是在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750kg/hm2)进行秸秆还田并加施RW腐熟剂30kg/hm2,与在习惯性施肥基础上(底施磷酸二铵375kg/hm2)不施用RW腐熟剂相比,可使农田玉米秸秆提早42d腐熟,小麦生长健壮,分蘖多,增产400.5kg/hm2,增幅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W玉米秸秆腐熟剂 秸秆还田 小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