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生存方式变革与和谐社会建设
1
作者 闫慧远 祝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6-120,共5页
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发展状况的基本标志,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和人的素质能力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必将随之不断变革或更新。根据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建设和谐社会遇到的突出障碍就是生态危机,而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对... 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发展状况的基本标志,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和人的素质能力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必将随之不断变革或更新。根据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建设和谐社会遇到的突出障碍就是生态危机,而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对自然的伤害。因此,全面变革人的生存方式,将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生存方式变革 和谐社会建设
下载PDF
论现代实践方式的生态论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慧远 《沧桑》 2010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工业文明以来的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实践方式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它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忽视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界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以人的尺度弱化或排斥了物的尺度。面对当代人类生存的生态困境,迫切需要遵循马克... 工业文明以来的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实践方式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它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忽视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界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以人的尺度弱化或排斥了物的尺度。面对当代人类生存的生态困境,迫切需要遵循马克思的实践观的理论路向,坚持从现实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对现代化带来的双重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在扬弃和超越工业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目标下,对现代实践方式进行全面的生态论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实践方式 生态论 生态论转型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途径研究
3
作者 闫慧远 李洪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0060-0063,共4页
新时代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成,涵盖了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的体制机制等诸要素。构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在教育主体上强调协同育人、形成合力;在教育对象上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在体制机制上,强化组织领... 新时代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成,涵盖了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的体制机制等诸要素。构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在教育主体上强调协同育人、形成合力;在教育对象上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在体制机制上,强化组织领导、抓好保障落实,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途径。首先,分析了构建该体系的必要性,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目标的要求、培养高质量高校教职工队伍的需求以及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需求。其次,明确了构建该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教育者要素、被教育者要素以及教育体制机制要素。最后,提出了构建该体系的具体途径,包括强调协同育人、形成合力、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以及强化组织领导、抓好保障落实等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教职工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构建途径
下载PDF
马克思存在论视域下的语言观
4
作者 闫慧远 刘兴章 《唯实》 2009年第10期31-36,共6页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的根基处造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马克思把语言也导向生存之维来理解。与传统形而上学对语言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语言乃是现实的、感性的意识;语言作为人对存在本身的一种前概念、前...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的根基处造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马克思把语言也导向生存之维来理解。与传统形而上学对语言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语言乃是现实的、感性的意识;语言作为人对存在本身的一种前概念、前逻辑地领悟和把握的凝结,它表明的是人的本己的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语言是历史的,因为语言根植于感性活动中人的存在的历史展开;说人生存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实际上就是说人生存于语言的世界中;语言之所以是人自己的存在,是因为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语言观 感性的自然界
下载PDF
德性伦理的失落及其追问
5
作者 闫慧远 《沧桑》 2012年第5期83-86,共4页
德性伦理衰落的原因主要包括理论自身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前者包括理论的循环论证和相对主义困境;后者包括基督教伦理的变异,理论的目标群体的狭隘,整体性与个体性的背逆。
关键词 德性伦理 相对主义 循环论证 基督教伦理
下载PDF
从“试错论”谈生态危机的实践根源
6
作者 闫慧远 《沧桑》 2009年第6期154-155,162,共3页
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用"人的尺度"排斥了"物的尺度",表现为实践方式的反生态性、不合理性与不可持续性。因此,走出生态危机困境必须提升人的生态素质,走生态化实践道路。
关键词 生态危机 实践 生态化实践
下载PDF
重文本亦或重现实?——马克思文本解读中的一个问题
7
作者 闫慧远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4-36,共3页
由于文本自身和阅读主体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性,人们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充满差异性。只有从现实出发,兼顾文本的历史性和学术性的同时,更注重其现实性,才能与时俱进地继承、丰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文本 差异性 现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